加入高工智能汽車專業行業群(自動駕駛,車聯座艙,商用車),加微信:17157613659出示名片,僅限智能網聯軟硬體供應商及OEM。市場大門還未正式開啟,包括毫米波雷達在內的國產零部件供應商已經感受到了生存壓力。譬如,融資環境就已經與早幾年大不相同;乘用車智能駕駛商業化進展緩慢,在前裝市場還遭遇了外資巨頭的壟斷,都讓國產企業提前感受到了市場寒冷。與之對應的,商用車智能輔助駕駛的量產落地,車路協同示範運營的興起,都給國產毫米波雷達企業帶來了希望;與此同時,無人農機、智慧交通、智能航運、無人安防、醫療、智能家居這類新興市場的應用機會,引起了國產毫米波雷達行業的關注。
這種形勢下,國產供應商們必須要快速找到符合自身發展的商業化路徑,讓自身的產品快速落地,獲得量產經驗,為未來進入主流市場做好準備。對於以初創公司為主的國產供應商來說,生存與發展,是需要同步解決的問題。或者說,生存才是談未來發展的前提。時下,商用車已經成為智能駕駛應用產業化最重要的落地場景。一方面,各類幹線物流重卡貨車、長途客車、渣土車、特殊危險品運輸等車型對主動安全的剛性需求,引發了商用車智能輔助駕駛規模化量產。此外,在港口物流,無人礦車等領域也因為成本、安全等多重因素,對智能駕駛也產生了需求。近三年來,國家層面連續出臺有關政策,要求商用車各項安全輔助駕駛功能強制上車,也再次推動了商用車智能輔助功能的規模化量產。而短短兩年間,僅在商用車後裝市場的L1級別如盲區監測、碰撞預警等市場,就有國產感知系統提供商的年出貨量高達數萬臺,這為國產系統方案商、毫米波雷達等核心零部件企業帶來的新的商機。在ADAS智能輔助駕駛感知方案中,毫米波雷達作為性價比最高的傳感器被得以廣泛應用。
楚航科技創始人兼CEO楚詠焱表示,公司已經與國內一家知名智能輔助駕駛系統方案商展開合作,其毫米波雷達在商用車領域很快將開始量產應用。據悉,該國產Tier1方案商在前裝與後裝市場的出貨量已高達數萬套。楚航科技汽車的毫米波雷達產品包括各類平臺角雷達、前向雷達、微縮雷達等,可以滿足商用車與乘用車車規級別ADAS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要求。同時,楚航科技的第二代77Ghz毫米波前向雷達和角雷達已於今年7月量產線下,且已通過必要的車規級驗證,能夠實現ACC、 LCW、BSD、FCW、AEB、AVP等多項功能,將在多款國產乘用、商用整車平臺上量產使用。
此外該產品還可以支持智能座艙領域的生命體徵探測、駕駛員信號檢測、手勢識別等多個功能,可以同時滿足各類高中低端車型或智能座艙的設計需求。
楚詠焱指出,目前商用車AEB功能也將量產,未來還會有更多功能上車,雖然在這一領域國產零部件同樣遭遇了外資巨頭的競爭,但國產毫米波雷達供應商在成本、定製化、開放度靈活性、後續服務等各方面都有優勢。主機廠和國產Tier 1的早期多會採用外資的核心零部件,但從長遠考慮,車企還是傾向供應鏈國產化。但前提是國產的產品性能必須要滿足車載要求,安全性與可靠性都要達到較高的水平。楚航作為國內少數有能力量產77GHz毫米波雷達的企業,產品性能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並且已通過必要的車規級驗證,產品符合ASILB標準,生產也獲得了IATF16949認證。
楚航科技還自建年產能45萬隻雷達以上的生產基地,可配合客戶實現產品定製化研發、生產,充分滿足客戶的需求。
「商用車AEB、ACC等更高級別的前裝方案中,對毫米波雷達精確度、可靠性的要求同樣很高,楚航一貫對研發和性能要求嚴苛,延續了德國工業製造的全球化高水準,產品品質保持一致性,也是我們備戰商用車車載市場的核心優勢。」楚詠焱表示。除了汽車智能駕駛,一些新興市場開始逐步呈現出來,引起了國產毫米波雷達行業的關注。隨著人工智慧、邊緣計算、智能硬體、高頻電子材料和零部件的發展,毫米波雷達也正在被廣泛應用於無人農機、智慧交通、智能航運、無人安防、醫療、智能家居等民用領域與消費市場。
據楚詠焱介紹,公司專注於雷達產品,除了車載智能駕駛領域,還拓展了例如智慧城市交通、車路協同等應用領域,目前已開始大批量供貨。
除此以外,在智慧農業中的植保機器人、無人機定高等領域;智能樓宇中的室內照明、樓宇安防保護等領域;智慧船舶中的碼頭安全停靠、船舶的自適應行駛等領域;智能製造中的各式機器人的自動駕駛及自主巡航等等領域,毫米波雷達都具備良好的市場前景,可以為國內市場提供不錯的發展空間。
幾年前,國內湧現了一大批毫米波雷達企業,大家的目標瞄準的是乘用車智能駕駛市場。但因為產業環境、市場等種種原因,國產毫米波雷達的商業化應用並不如人意。國產品牌因為缺乏完整的車規級產品經驗,客觀地說,與國際Tier 1的產品相比,國產前向產品在某些領域尤其是功能安全部分確實落後於外資Tier 1巨頭。而這種經驗往往需要多年持續的驗證優化,才能達到國際水準。
對國產毫米波雷達企業來說,現階段最迫切的有兩件事,一是如何活下去,國內企業多為初創公司,雖然前期有資本力量的支持,同樣面臨著生存的壓力,只有開拓新興領域的應用機會,才能獲得更大生存空間的可能。
第二就是尋找量產上車的機會,切合自身資源與優勢,落地到市場,獲得量產的經驗和驗證的機會。目前包括商用車、特種車,還有興起的車路協同市場等等,都是國產零部件突圍的新思路。據楚詠焱介紹,楚航的產品目前已在商用車、智能交通、智慧路燈等多個細分市場落地成功,9月初,楚航又剛剛與覺非科技籤署了共建智能網聯生態的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重點圍繞「車路協同」應用展開深入合作。
「當然,我們最終的目標依舊是未來的車載智能駕駛市場,但前期技術迭代、產品驗證都是不可少的發展環節,相信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楚詠焱最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