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一年後,
臺灣導演沈可尚對婚姻生活有了疑問,
他帶著這些問題拍攝了8對夫妻,
讓他們分別對各自婚姻中的問題展開對談,
婆媳、孩子、責任分工問題等等。
人是否真的需要結婚?
婚姻中兩個人究竟該如何相處?
這部名為《幸福定格》的紀錄片引發了眾多討論。
自述:沈可尚 編輯:徐聰
我是沈可尚,是一名導演,我還擔任臺北電影節總監。
我用了7年時間拍攝《幸福定格》,拍攝了8對夫妻,面對面坐在一起。
他們分別就各自婚姻中產生的問題,展開對談。
▼
吳女士、曾先生
結婚7年
孩子6歲
「我根本就是討厭小孩」
這對夫妻是標準的中產階級。那天原本在聊喝酒的事情,太太覺得先生為什麼現在每天都要喝酒。
先生無意說了一句「因為小孩子在吵,比較難睡,喝點酒好睡一些」。這讓太太覺得非常震驚。
太太覺得自己用盡了全力,讓孩子不影響到先生的休息,另一方面,她犧牲了自己的事業來照顧家庭。先生的這句話,否定了她付出的全部努力。
這位先生很難體會到太太的用心,到最後太太說出了一句驚人的話,「我根本就是討厭小孩」。
這句話傷了全部人的感情,也包含她自己。
當時我在攝影機後面,我想我是不是撕裂了一個家庭。問題像漣漪一樣,蕩漾開來。當傷害造成時,問題就浮現出來了,雙方開始面對問題。
後來他們生了第二個小孩,鏡頭的存在讓太太說出了心裡話,先生也開始慢慢學會傾聽、理解太太了。
▼
劉先生、吳女士
結婚10年
2個孩子,老大7歲
「希望太太協助我,幫助我照顧我的父母」
這對年輕夫婦,女生的媽媽在家生病,她為了配合丈夫照顧公婆,無法照料到自己的原生家庭,丈夫卻不理解,她感到很委屈。
丈夫說:「我什麼都知道,但是請你知道我是男生」。妻子很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這意味著,男生背負的責任,不僅要照顧小家庭也要照顧父母,身為男生我要賺錢養家,想盡辦法打天下。
所以我希望我的太太協助我,幫助我照顧我的父母,這是身為男生的責任感。但對女性來說,這種要求和責任感,是不合理的。
「我是男生」這句話,幾乎是所有男人的心聲。
老實講不管男性嘴上說的有多開明,其實內心都希望太太可以照看小孩和自己的父母,但這合理嗎?
從歷史和文化角度看,社會對女性的期待和對男性是不同的。
▼
李先生、徐女士
結婚30年
2個孩子,老大18歲
「這種感情比愛情更巨大,更接近生命的親密」
這對教授夫妻,丈夫一邊要照顧父母,同時工作又要晉升,感到很焦慮。一次吵架,先生當著太太的面把椅子摔爛了。但太太並沒有發怒和反擊。
她說,「在那0.1秒發怒、失控的你,並不是在對我發怒。你只是在尋找一種方法向我Cry for Help。你的憤怒和失控只是外表呈現的,我不能因為那一刻你的憤怒,就認定你是這樣的人。」
我聽到的時候很感動,太太通過自己對先生的了解,理解那一刻發怒的先生,因為對對方的了解,累積的經驗,下意識做出的判斷,而這個判斷是基於愛。
這種感情比愛情更巨大,更接近生命的親密。
婚姻中,要懂得去傾聽對方,而不是用沉默替代;花時間去經營婚姻,相信夫妻間的夥伴關係,如果雙方都在這段婚姻關係中成長了,這才是婚姻的意義。
▼
楊先生、張女士
結婚6年
孩子3歲
《幸福定格》短版(My Wedding Album)
「只是感覺到了,順其自然就結婚了」
這對陝北種蘋果的夫妻,住在黃土高坡。七年前,在西安一家婚紗店門口認識他們。男生很羞澀,為了拍一張很老派的婚紗照,要付出很多很多代價。
每隔幾個月,我會從臺北飛到西安,再坐四個多鐘頭的車到黃土高原的窯洞村,去拍他們。
最後一次拍他們,我問他們為什麼會結婚,是什麼條件吸引彼此的。他們覺得我的問題很奇怪,沒想過這個問題。只是感覺到了,順其自然就結婚了。
我很震撼,這是人和人之間最核心的東西——相信。他們沒有評估對方,貧富貴賤、前任後任,結婚對他們來說再自然不過了。
在面對最純粹的「相信」時,我覺得非常的捉襟見肘和無地自容。在婚姻世界中有90%的人,都有複雜的想法,所以我放在前面做了一個明顯的對照。
我在結婚一年後,我發現一切都和原來設想的不一樣了。
婚前我和太太,每天花很多時間坐在沙發上聊天,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傾聽對方講話。
但婚後我們的談話內容開始變得實際,總是討論柴米油鹽問題,一下從二人世界,變成了兩個家庭的世界。
這讓我覺得有點恐怖,要一輩子這樣下去那還了得。
我看著我們的婚紗照,那張照片中的兩人對婚姻無限期待,但它也開啟了一段新的人生,真正的挑戰和學習,最美好、也最痛苦的東西,是從那張婚紗照後才開始的。
結婚典禮,在我看來這個夢幻式的儀式,是一種最不現實、最不需要、最諷刺的華麗表演。
七年前,我開始拍攝有關於婚紗照的文化,通過拍婚紗照,去挖掘情侶為什麼會在一起的核心。
我跟拍了幾對夫妻,從談戀愛到拍婚紗照、提親,到婚後生活。
到了第四年,剪了一個蠻有趣的初稿,好看歸好看,但我發現我不再關注婚紗照的話題了。
我開始捫心自問,我一直想給我婚姻中的困惑找一個答案。我想看看別人是怎麼生活的,某種程度上也是想去理解自己。
我放棄了四年拍的500多小時的素材,重新開始,只拍對話。
後來,前四年的內容由當時和我一起合作的,盧元奇導演,做成《幸福定格》短版紀錄片(My Wedding Album),講情侶拍婚紗照的故事。
我在facebook上找到了八對夫妻。每周約他們見面聊天,一邊聊一邊開著機器就這樣記錄起來。
拍攝時我只帶了一臺錄像機,是為了能好好地和他們聊天而不受設備的幹擾。
我會拋出一個問題,讓他們對談,其實都是些我自己在婚姻中遇到的困惑,他們也會分享他們的狀態。
為什麼是對談的形式呢?婚後大家的溝通越來越少,常圍著家務事忙得團團轉。更別說二人世界,常常各自玩著手機不講話,唯一的交集就是小孩。
所以對談吧,壓抑的一方說出心裡話,另一方也不需要再揣摩對方的心思,拍攝就像是每周一次的心裡諮詢一樣。
我發現女性和男性,在面對婚姻、愛情時,天生就是不同的。所以有很多不同的家庭觀念產生。
我現在相信婚姻是一種無可取代的夥伴關係,相信自己是對方的唯一夥伴,你們要非常誠實,試著接受不完美的彼此,用朋友的方式去相處。
通過對談和溝通,了解彼此,共同成長,這才是婚姻的意義。
現在,我開始在婚姻裡和太太練習對談,兩個人在婚姻中是不斷成長的,彼此陪伴,分享自己的想法。
像朋友般的去理解對方,這比每天說我愛你要重要多了。
我希望,情侶在準備結婚前可以回答幾個問題。
當大家在看完《幸福定格》後,能夠回去和你們的伴侶,像片中一樣進行深度對話,了解彼此心中的想法,這才是這部紀錄片的主要目的。
圖片及攝影來自:
《幸福定格》紀錄片 導演:沈可尚
《幸福定格》短版(My Wedding Album) 導演:盧元奇
First青年電影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