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劉偉。 ( 資料圖 ) 新快報記者 夏世焱 / 攝
全國政協委員、佳都科技董事長兼 CEO 劉偉今年準備了 5 份提案 , 分別與智慧城市建設、城市聯防聯控、公共運輸管理、民營企業減負、醫療領域推廣人工智慧新技術等 5 個方面有關。在這些提案中 , 除了民營企業減負的提案外 , 其餘都與人工智慧的場景應用有關。其中就如何充分運用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推進城市管理和建設提出多項建議。
統一體系方便追溯關鍵信息
劉偉認為 , 在本次疫情中 , 區域性公共運輸人流量大 , 實名制體系不到位 , 導致無法及時明確目標的追蹤溯源。他認為 , 為了更好地保障城市應急管理 , 方便實現關鍵信息追溯 , 加快公共運輸實名制體系建設刻不容緩。
由此他建議 , 由國家交通運輸部門牽頭 , 出臺相關政策法規 , 推動全國公共運輸實名制體系建設。其中可以借鑑手機通信卡實名制登記經驗 , 自上而下加快交通卡實名制推廣落實。建立在實名認證的基礎上 , 他還建議關聯多種支付方式 , 同相關利益方溝通協調 , 建立完善的協作機制 , 制定相應統一的優惠政策。因為鼓勵電子票的推行 , 不僅可以更高效便捷獲取乘客的出行信息和客流統計 , 而且便於公共運輸單位對乘客出行大數據管理。
由此可以建立全國公共運輸出行大數據統一平臺 , 推動交通數據源快速融合。劉偉解釋 , 建立公共運輸大數據平臺 , 可以對公共運輸海量數據進行統一管理、智能分析 , 挖掘數據價值 , 這是城市信息化建設的需要 , 也為城市管理和決策提供了全面、詳實的數據保障。
城市管理、醫療領域藉助人工智慧提升服務水平
在城市管理方面 , 劉偉建議聚焦核心場景應用 , 逐步拓展運用效能。早期搭建首期 " 大腦平臺 ", 初步實現城市大腦在交通、公共安全、應急、公共衛生等領域率先統一落地 ; 第二步拓展到文旅、環保、社區等民生領域 , 不斷提升數據在城市治理中的運用效能 , 推動 " 城市大腦 " 的全面深化應用。
此外 , 他還建議加大 " 城市大腦 " 和 " 數字政府 " 的建設 , 打破數據孤島、條塊分割 , 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深化城市網格化管理、社區防控 , 搭建應急管理大數據應用平臺。重點完善社區防控、網格化管理和應急管理 , 切實推動防控重心向社區下沉。
在醫療領域 , 劉偉建議可以深度應用 A.I. 科技 , 加快分級診療應用平臺的建設 , 從而提高基層醫療機構影像、檢驗、心電、病理、超聲診斷服務水平。與此同時 , 他還建議基於居民身份證號碼 , 建設全國統一的智慧居民健康碼 , 實現線上線下一體服務。同時 , 運用人臉識別和大數據技術等 A.I. 科技 , 實現在線實名認證 , 解決線上線下業務場景中身份核驗與認證安全性問題 , 進一步提升 " 一碼通 " 實施與應用效果。
建立清理和預防拖欠帳款長效機制
在減輕民營企業負擔、優化民營企業營商環境的方面 , 劉偉建議建立清理和預防拖欠帳款長效機制。加快及時支付款項有關立法 , 從帳款的支付時限、支付責任、處罰措施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 , 解決拖欠帳款中的 " 三角債 " 問題 , 防止出現 " 邊清邊欠 "" 清完又欠 " 等現象。
此外 , 他還建議加強政府工程項目的審核 , 在源頭上杜絕拖欠帳款。他認為 , 在項目立項時 , 應結合當地 GDP 水平、可支配財政收入等指標進行嚴格把關 , 科學地評估政府工程還款能力 , 對嚴重超出當地財力預算又不能提供其他還款資金來源及還款模式的項目 , 堅決不給立項 , 制止無預算或超預算上項目。
【來源:新快報·ZAKER廣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