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70、80後這一代人的印象中,年輕的時候雖然生活條件並不富裕,但國內環境還都很好,常常能看到蔚藍的天空,空氣也很新鮮,農村孩子還能喝到乾淨的小河水。但在最近二十年裡,由於國內經濟迅猛發展,難以避免的帶來了環境汙染的問題。特別是霧霾天氣一直影響著我國的北方地區,2013年初,30個地區出現嚴重的霧霾天氣,而北京市僅有5天不是霧霾天氣。自此之後,我國對環境的汙染問題開始高度重視,並開始著手治理。
導致中國北方冬季出現霧霾天氣,主要原因無非有兩個:一個是,現在大家生活越來越富裕,很多家庭都選擇購買轎車出行,但問題是中國人口這麼多,大家都要坐轎車出行,那汽車尾氣排放就會嚴重汙染環境。而且,我國成品油的質量也達不到歐盟的標準。另一個是,而工業企業在冬季生產會排出大量廢氣,建築工地也會產生大量灰塵等,這些有害物質飄散到天氣當中,很容易形成霧霾天氣,這對當地居民的身體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對此,今年12月,史上最強的停工令已經到來,對85個地區的39個行業的秋冬季日常減排有著明確的時間要求。例如河北唐山地區,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3月31日止,要根據唐山市的天氣情況實施減排措施。有些企業可能要限產20%,有些排放處理不達標的企業將被勒令停產。隨後河南、湖南、山東等地區也公布了相關停工通知。這意味著,相關行業的農民工兄弟將會提前返鄉了,我國特有的春運返鄉大潮將提前到來。
從表面上看,這次停工令涉及85個地區的39個行業,但是如果歸納一下,主要受到影響的只有三大行業:第一個是建築業。現在不管是大城市,還是中小城市,各地都在拼命建造高樓大廈。但是,北方地區風比較大,如果不採取防塵措施,大風一吹來,工地上的泥沙都被吹起,空氣環境受到影響是不言而喻的。為了空氣環境的優良,建築業要放慢施工節奏,但這樣會有大量農民工失去工作,提前返鄉。
第二,煤炭資源型行業。城市周邊的發電廠要發電,都是用煤來發電,這會給空氣帶來嚴重的汙染。此外,煉鋼廠、煉鋁等重工業企業在冶煉過程中,都要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質。正因為如此,北京才把周邊一些汙染嚴重的企業搬到河北地區。如今這些重工業企業也要面臨停產或減產的要求,而在這些企業工作的農民工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第三,化工類企業。比如造紙業、生物化工、煉油廠、玻璃製造、農藥製造等都是屬於化工類的行業,此類行業排出的廢氣對空氣汙染也很嚴重,這些行業排放的廢氣對人體的傷害更是非常嚴重的。所以,也被列入史上最嚴的停工令範圍之內。而這些行業也有很多農民工工作謀生,所以,也會有一大批農民工暫時放下工作,返鄉過年。
隨著2020年史上最強停工令的到來,很多相關企業都要暫時停工到明年,現在很多人都開始沒有了收入來源。再加上現在臨近年尾了,其他工作又難找。此外,農民工在大城市的各種生活成本又很高,也只能提前返鄉過年。所以,今年的農民工「返鄉潮」已經提前到來。不過,現在是正逢年底,正好是大家需要用錢的時候,提前結束打工返鄉,會使很多農民工朋友為錢而發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