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童木
眾所周知,咱們國家一直以來都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數量十分龐大。這一方面保證了國內的糧食供應,另一方面也為社會提供了主要的勞動力輸出——農民工。根據機構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農民工總數達到2.9億人左右,可以說基本上佔據農村人口總數的一半。與此同時,這一龐大的群體當中,有大約1.74億都屬於「外出農民工」;也就是說,有一大半都背井離鄉,為了生活和夢想。
從工資待遇方面來看,如今農民工的收入還算不錯,有時甚至比城市白領還要高。不過他們平日的辛苦,也是很多人都難以想像的。且不說身體上的勞累,單是精神上與家庭長期分離,一般人都很難承受。因此每到年底,咱們國家很多地方都會迎來浩浩蕩蕩的「返鄉潮」;大量農民工通過各種交通工具,帶著行囊和一年的積蓄回家。
不過今年的情況似乎有些不同:以往農民工們,都會趁著年底儘量多幹一些,好多攢些錢回家過年。然而今年距離農曆春節還有將近2個月,不少車站裡已經出現了很多拎著大包小包的人。在這些人中,農民工的數量顯然居多;按理說最後兩個月收入更高,這些農民工卻提前加入「返鄉潮」的行列,他們「有錢不賺」的原因到底為何?下面5點原因很現實。
其一、遭遇「特殊年」
大家都知道,2020年對於我國乃至全球來說,都是一個「特殊年」。由於罕見「黑天鵝事件」的出現,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一定衝擊,「關店潮」、「失業潮」等頻現。至於農民工們經常集聚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受到的影響更大——工地停工、工廠關門,不少「打工人」都失去了收入來源。雖然隨後經濟逐漸復甦,不過很多行業依然無法百分百復原,很多訂單都被迫取消。這種情況下,農民工們不得不提前返鄉;畢竟相較於城市來說,家裡的生活成本還是要低不少。
其二、「停工令」如期而至
剛剛提到過,今年情況比較特殊,很多行業都經歷了一輪洗禮。這種狀況下,部分網友認為:以往每到秋冬季節就會發布的「停工令」,今年可能不會來了。不過這些人還是失算了,11月份之後,「停工令」如期而至,很多產業都受到了影響。像煤炭、化工、建築等行業,都成了「停工令」的主要針對對象;偏偏這些行業農民工居多,可以一下變得無工可做。因此不少農民工提前把工資結算,早早加入到「返鄉潮」的行列。
其三、行業不景氣
最近兩年生意不好做,事實上,很多行業也不太景氣。以建築行業來說,由於受到樓市「降溫」的影響,也出現了「降速」的徵兆。尤其是對於一些中小開發商來說,很多都十分缺錢,項目建造速度根本提不上來。如今寒冬已至,混凝土等工程更是完全沒有辦法施工;索性提前結束本年度工期,將農民工也提前解散。農民工們由於少拿了一個多月工資,心裡並不是十分樂意,不過在這種情況下也沒有絲毫辦法。
其四、避開春運大潮
時代在發展,很多農民工越來越看得開:反正錢是掙不完的,不如多留些時間陪陪家人。而且大家都知道,咱們國家一年一度的春運,被海外人士稱作「人類最大規模遷徙」;十分擁擠不說,還很有可能連車票都買不上。這種情況下,部分農民工為了避開春運大潮,選擇提前買票回家。畢竟大家都是背井離鄉很久,早回去陪陪家人比什麼都強。
其五、返鄉置業
「農民工進城」的話題說了很久,不過對於大部分農村人而言,想要在城市定居相當不容易。雖然他們往往都擁有一技之長,不過面對城市裡的高房價和高生活成本,農民工們往往在一段時間之後會認清現實。尤其到了年底時,伴隨著濃濃的思鄉情結,這種「與城市格格不入」的感覺很更加明顯。與此同時,農村和小城市的發展速度也相當喜人,不少農民工開始返鄉置業。既然決定回家鄉附近發展,顯然晚走不如早走,因此早早加入了「返鄉潮」的隊伍當中。
由此可見,很多情況下,「返鄉潮」提前並非農民工所願;只不過現實擺在面前,他們逐漸習慣了「順其自然」。
本文系網尚財富原創出品,任何渠道,未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