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給大家介紹過威海榮成港西鎮的無花果。實際上,港西鎮不僅無花果有名,它本身的名字也很有特點,不少外地的朋友都容易讀錯。
「港西鎮」這三個字當中,容易讀錯的是最前面的「港」。
(榮成港西鎮)
港屬於常用字,大家都知道的讀音是「gǎng」,比如煙臺港、威海港。而榮成地處膠東半島的最東端,三面環海,港西本身也是一個沿海鄉鎮,因此第一次來到這裡的外地朋友,自然而然就把這裡叫做「gang西鎮」。如果你在跟當地人聊天時這樣讀的話,他們通常會善意地提醒你說:「我們這裡不叫gang西鎮,叫做jiang西鎮。」
實際上,如果仔細觀察的話,在港西鎮駐地西邊一座大橋旁邊,有塊標註拼音的牌子,上面對港的注音就是「jiang」。準確的說,是三聲jiǎng。
(港西鎮的注音路牌)
外地的朋友聽到這個讀音,或許會感到不可思議。但如果查詢字典,的確可以找到這個讀音。
在字典當中,港有兩個讀音。讀作「gǎng」的時候,表示與水有關,就是人們常說的港灣、港口;讀作「jiang」的時候,表示與山有關。這種情況一般用在方言的地名當中,港西鎮就是如此。類似的情況,在膠東半島並不鮮見,乳山的圈港村、海陽的港裡村都是例子。如果說港西鎮距離海岸線較近,多少還能聯想到港灣,而乳山的圈港和海陽的港裡距離海都比較遠,與其說跟水有關係,還不如說跟山有關係。
(港山)
港西是一個鄉鎮的名字,它當初的駐地在北港西村,鄉鎮因此得名。在港西鎮,帶有港字的村莊除了北港西之後,還有一個港山後村。後者的名字,更容易看出與山之間的關係。
不過,榮成地名資料在介紹北港西村的由來,仍然在「gǎng」和「jiang」之間拿不準,說村莊在元朝建立時,因為地處港汊西岸而得名。以「jiang」的讀音來看,這種說法值得商榷。
(從地形上看,港西鎮的坡是不少)
參考膠東其他的地名,筆者認為,港西的「港」應該是「土冓」的代寫。「土冓」這個字在輸入法中打不出來,在膠東方言中是小土丘的意思。後來在統計村莊名稱時,有的以「耩」代替,有的以「塂」代替,還有的以「港」代替,這些名稱在威海地界相當常見。
如果港西鎮當時寫作「塂西鎮」的話,可能就不會有歧義了。但就字形而言,港比塂和耩常見,從簡而寫作港西,更加方便。並且地名是一個動態演變的過程,現代的人們願意理解為港灣的西邊,也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