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你放心去村裡『養羊』吧,我在家會好好聽媽媽話的!」三歲的女兒仰著小腦袋對鄒良說。2020年3月30日,淄博市人大財經委工作室的鄒良被選派到沂源縣張家坡鎮參與聯繫指導脫貧攻堅工作。在張家坡鎮駐村七個月來,鄒良與市商務局宋勇一起吃住在鎮、工作在村,與貧困戶們融為一片,成了知心朋友。
如今,張家坡鎮已經實現了整體脫貧,路燈亮了,道路通了,舊房翻新了,還推動實施了一批產業扶貧項目。在張家坡鎮大變樣的同時,鄒良也正完成著自身的「變形記」。
剛接到選派通知時,鄒良的母親正因突發性耳聾住院治療,為了讓兒子放心下派,母親偷偷的辦了出院手續,回家治療。家人如此默默支持,鄒良暗下決心:一定全力以赴,助力脫貧攻堅。
腳步丈量 走村入戶
初見張家坡鎮,這裡是典型的農業鎮,村民們靠天吃飯,收入大多靠種植蘋果、桃子、葡萄,或者外出務工,缺少工業企業,村集體經濟發展相對緩慢。鄒良生長在城市,城裡的生活與農村的實際情況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鄒良很快調整狀態、轉換角色,撲下身子、沉下心,學著接近土地,接近農民,用腳步丈量,用心去感知農村最真實的基本面。鄒良和宋勇與當地扶貧幹部一起進村入戶,遍訪了730多戶貧困戶,對他們的致貧原因、發展願望有了更直觀、更細緻、更深入的了解。
產銷融合 增收致富
發展產業,是幫助老百姓脫貧的關鍵。「農品匯」是張家坡鎮著力打造的產業扶貧項目,為充分發揮出最大效應,鄒良專程請教山東理工大學農業工程與食品科學學院的有關專家,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經科學種植的西紅柿和豆角不僅產量高,而且質量好,批發商願意出高價,每個大棚能收入將近6萬元,扶貧項目實現了增產又增收,貧困戶也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益處。
細心的鄒良發現:蘋果和桃是本地農民的支柱產業,問題是產量明明很大,可就是難以賣上好價格。見多識廣的他,經過反覆琢磨考察,瞄準了電子商務這個新引擎。想到立馬行動,鄒良廣泛聯絡,盤活了前瓜峪村的一處閒置房產,引進了北京央網創享電子商務公司。通過線上線下相融合,以電商促銷售,不僅為本地果農拓寬了增收渠道,更給貧困戶增加了可靠收入。
籌資鋪路 愛心到家
貧困戶的「兩不愁三保障」穩妥了,還要讓貧困戶的生活品質大提升。前期,張家坡鎮制定出臺了工作方案和標準,全面開展貧困戶生活品質提升工作。為此,鄒良經過多方聯繫,籌措資金5.8萬元、水泥20噸,為「愛心小路」建設添磚加瓦。今年8月份,張家坡鎮在全縣率先完成貧困戶道路改造446戶8900平方米,吊頂110戶2800平方米,粉刷100戶7500平方米。居住在經過「美顏」後的小院裡,鄒良明顯感覺到貧困戶的笑容更溫暖了。
無私幫扶 愛心助學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在馮家圈村走訪貧困戶過程中,鄒良發現村裡有一對雙胞胎,其父母離異,姐妹倆跟著爺爺一起生活。一老倆小,鄒良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他和宋勇商量後決定為孩子做點什麼,於是默默地主動買來書包和學習用品,親手遞到孩子手裡,並給予精神上的鼓勵與經濟上的幫助,並結成幫扶對子,進行長期幫扶。
現在的鄒良,每次回家,都自帶「任務」,向城裡的親朋好友與同事們大力推介張家坡鎮的農產品。「不要小瞧這個蘋果,吃一個蘋果只需幾分鐘,但種這個蘋果要在農民手裡『搓悠』十好幾遍呢!」鄒良捧著大紅蘋果向朋友們熟練的介紹道。紮根土地的他,對蘋果什麼時候授粉,什麼時候見果,什麼時候套袋都已瞭然於心。在朋友、同事們的眼裡,鄒良,儼然成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通訊員:耿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