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燎原之火,燃盡地表植被。
12月16日,浪跡情感在官網中披露一份《道歉信》,浪跡情感從該日起將無限期關停。浪跡情感曾自稱為中國最權威的男性情感教育平臺,創始人為被稱作「浪哥」、「浪跡」的王環宇。
而在12月13日,王環宇將多張公司圖片改成黑白色,留下這樣一段話:「沒想過以這樣的方式告別,從此以後,再無浪跡情感」。這一天,浪跡情感因違反《網際網路用戶公眾帳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被屏蔽所有內容,帳號已被停用。如今王環宇的新身份是一名卡丁車賽車手。
這一切源於網絡世界對PUA的聲討。PUA是Pick-up Artist的簡稱,字面意思是搭訕藝術家,又被稱作撩妹達人、泡妞專家。如今,PUA成為情感欺騙、心理操控術的代名詞,更因騙色、騙財甚至誘導對方自殺而爭議連連。
《IT時報》記者獨家聯繫到處於輿論旋渦中的王環宇。王環宇反覆聲稱,浪跡情感與PUA無關。
公眾號被封停,官網被停止運行,這是浪跡情感的既定事實,也是行業的警醒。只是,在這一片灰燼之下,還盤根交錯出一個地下江湖。被放大的不甘、利益和欲望湧動,矛盾始終貫穿著這個江湖中的每一個人。
「含浪率」一度刷屏
沉默
被忽視的表達欲和澄清
王環宇並沒有他在網絡中表現的那樣雲淡風輕。
12月17日,他在微博中寫道:「其實一點不冤,在2018年之前,我們其實真的很壞,打著尊重女生的旗號,實際還是不知不覺做了不少傷害女生的事……」
2018年,是王環宇的轉折點。那年年初,一段10多分鐘,有關王環宇自我介紹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王環宇在視頻中表示,自己是中國最牛的PUA,並聲稱自己PUA了600多名女性。
受此影響,從2018年2月9日起,王環宇在看守所度過37天。這是他當時的「至暗時刻」。一同被拘留的,還有浪跡情感的聯合創始人劉欣和員工。也在那一天,浪跡教育的辦公室大門被貼上成都市公安局高新區分局三瓦窯刑警中隊的封條。
此後,浪跡教育更名為浪跡情感上線,PUA逐漸在平臺和微信號中被隱去。「停業整頓之後,都是正能量戀愛的內容。」王環宇表示。
王環宇似乎想要和過去做一個徹底的切割,更否認了浪跡情感「去PUA化」這一說法。「我們強調做真實的自己,尊重理解女生。我們也強調不依賴所謂的套路、流程、技巧,而用自己本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女生。」他稱。
PUA在他眼中成為了負面詞。「PUA教人騙炮也好,情感操控也好,自殺也好,這些業務跟我們浪跡情感沒有關係!」他嘗試將浪跡情感比作一位理髮師,他糾結的是,當一位男生理了帥氣髮型去騙女生,理髮師是否應該擔責。
這或許是他想要努力呈現的一面。
但在這個比喻中,理髮師只提升了男生的外在形象,並未給男生提供戀愛技巧方面的內在幫助。但浪跡情感官網曾在12月11日分享了一篇文章,總結了6項撩妹的套路。這卻和他提倡的不依賴套路,相悖。
而在某國外視頻網站中,仍保留著浪跡情感發布的394個視頻。其中一則視頻發布於兩年前,獲得了近40萬的觀看數。這則12分鐘的視頻,展現的是和女生吃飯時,提升兩人關係的種種套路。
試想,如果真的要將浪跡情感與PUA撇清關係,為何公司不刪除這些早期視頻?儘管王環宇表示:「2018年前的視頻放在現在看,很多東西不行。」
一位PUA行業知情人士告訴《IT時報》記者,目前PUA公司都開始轉型做情感教育,因為社會上不允許擾亂公序良俗的組織存在。「但他們的本質沒有變,方法論和價值觀都是基於PUA的,最多是變得有底線有節操一些而已。」
王環宇有著疑惑。他表示,目前網上有關他的稿子,基本上都是道聽途說, 很少有媒體會聯繫他。
在新浪微博上有一個名為浪跡教育王環宇的網友,王環宇澄清這並不是他,浪跡情感的所在公司不是成都浪跡教育有限公司,而是成都南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即便是一篇在王環宇看來相對客觀的稿子,仍有著事實性差錯。聊及於此,劉欣快速在群中發出多張截圖。「太多不實。」他表示。
他們否認了和自殺案件的關聯,否認那張公司內部PPT中關於推倒100次成為浪跡情感導師的說法……
文章鋪天蓋地,但似乎並沒有多少人關心這家公司和新聞的當事人。
「有沒有考慮過做一個反PUA的課程?」《IT時報》記者問道。
「PUA那一套那麼弱智,現在的女人都像猴精一樣,哪有人會相信?」王環宇回應道,「我們的目標客戶是被女人當ATM的男生。」在這一刻,微信中的文字,開始有了情緒。
不甘
9800元的線下朝聖課程
「不是我們想走什麼路,而是網友想給我們什麼路,我們就走什麼路。」 王環宇談及浪跡情感未來將如何轉型時表示,「如果不給活路,就只有關門大吉。」
這或許只是王環宇的一套說辭。他似乎還在掙扎。
12月17日,《IT時報》記者聯繫到一位浪跡情感的工作人員,其表示,2020年1月1日至1月7日期間,浪跡教育為了打開知名度,會拉上所有導師在成都開展一次線下活動「蓉城計劃」。
「這次是浪哥(王環宇)最後一次帶線下。」
《IT時報》記者了解到,此次蓉城計劃共7天6夜,原定價29800元,現價為9800元。而學員來到成都時的衣食住行,需要自費,工作人員建議,5000元足夠覆蓋這筆開銷。
參加活動會涉及自費購買衣服,工作人員表示,「比你自己買的更便宜更合適!」而此前,有媒體報導稱,浪跡教育的培訓講師會讓學員購買幾套假名牌來裝扮自己,一套衣服不過幾百元。
「朝聖」、「和浪哥親自對話」、「大本營」、「酒吧」、「美女」……每個詞背後的用意,令人遐想。
但在交談中,他的語氣還有一絲不甘。「我們只是被潑了髒水」、「出了這種事情,我們浪跡情感要站出來表明自己的態度」……
由於目前浪跡情感微信公眾號被封殺,學員若要參與活動,需要通過支付寶或微信轉帳,經確認後會被拉入活動群中。據這位工作人員透露,其手上已有多位學員報名。
他還曬出了一張轉帳截圖。諷刺的是,這筆交易的完成時間為12月14日下午,而在這一天前,王環宇宣告「再無浪跡情感」。王環宇表示,蓉城計劃是正常工作安排。他沒有透露培訓的具體內容。
該工作人員稱,此次蓉城計劃的師生比例為1:3。《IT時報》發現,目前浪跡情感有十多位導師,如果按此算,將有大約40位學員參與這場活動。這樣算來,如果不算售賣服裝方面的收入,單收學費,浪跡情感便可以獲得大約40萬元的收入。
不過,問及浪跡情感是否在其他城市有開展線下活動的計劃,工作人員表示,因目前的輿論壓力,加之臨近過年,短期內未有相關打算。
浪跡教育並未絕跡。
利益
單賣兩門課程收入過千萬
事實上,處於爭議焦點中的PUA,仍深藏在網絡的某些角落。
「這世上除了死亡是百分百發生的事,你覺得還有什麼是一定會發生的嗎?遇到自己喜歡的女生去追啊!」
這是一個雞湯式的開頭,說話者是某PUA機構的一位女導師。
「那你覺得現在的女生喜歡怎樣的男生?」 她反問道。
當《IT時報》記者給出自信、耐心、負責、有才華、有責任等答案時,卻受到了對方的質疑。她將自信理解成「臉皮厚」。「你覺得臉皮厚,女生就會愛嗎?」
「你的思維還是太直男!」「你的思路不夠開闊!」她連連表示。
侯宇(化名)是國內早期接觸和研究PUA圈子的人。在他看來,PUA導師打壓諮詢者信心,是一種營銷上的套路。
在打壓之後,這位導師開始「安撫」。在詢問記者一些基本信息後,她表示,年齡不是問題,女生喜歡工作忙的男生。
如同乘坐「過山車」,這是一段在打擊和雞湯間不斷切換的聊天。這也是一場心理戰,導師以忙為藉口,不時消失一段時間。而在此期間,她還向《IT時報》記者發送了《五步陷阱法》、《萬能聊天模板》兩份資料,同時強調「不要想著導師幾句話就能馬上幫你改變多年積累的習慣。」
圖窮匕見,她拋出了一份課程方案,高級導師、金牌導師、首席導師一對一課程的費用分別為2588元、3888元和5888元。課程內容包括導師一對一跟蹤指導、家教式教學、針對性提升,零基礎手把手教你蛻變脫單,包括形象改造、穿衣搭配、女性心理學習、聊天技巧、約會技巧、升級關係技巧、維持長期關係技巧等。
問及導師間的區別,其表示,金牌導師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有五年以上教學經驗,而高級是三級心理諮詢師,三年以上教學經驗。
但問及能否查看這位導師的心理諮詢師證書時,她卻避重就輕地拋出一份公司團隊宣傳圖。
「以前三級心理諮詢師很容易考,甚至還有些人會假冒身份。」 侯宇告訴《IT時報》記者。
這暗示著所謂導師的真實含金量,存疑。
猶豫不決間,這位導師的回覆速度明顯加快,上升至2分鐘一條。她給出了機構的課程網站地址,一條搭建在小鵝通上的店鋪連結。
頁面顯示,2588元/月的名師指路課程有3000餘人開通,而標價6800元的王者核心會員課程有276人開通。如果上述數據屬實,單憑這兩門課程,就為這家機構創造了過千萬的營收。而在店鋪中,還有多門價格在99元至1280元間的課程。
這些課程均以音頻、視頻和直播的形式售賣。
而所謂一對一的量身定製,是在實際操作時,與導師溝通,等待對方支招。
「交了錢後可能就不負責,你體驗過就知道了。」一位PUA機構的學員向《IT時報》記者反映。
而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就有多位網友分享了購買機構服務後,導師回復不及時,服務不到位的情況,甚至有一位用戶被導師拉黑。
欲望
功利主義下被扭曲的價值觀
這是一片有利可圖的市場。但在市場的背面,無論是情感教育還是PUA,存在意味著一定的合理性,是多位採訪對象的共識。
王環宇認為,這是一種市場行為,用戶有需求,需要解決問題。
在2008年PUA這一舶來品進入中國時,為的是彌補宅男、理工男的戀愛缺陷。
在這個網絡亞文化圈子中,戀愛經驗充足的高手會相互切磋,而社群中的大部分群體,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希望得到高手們的指點。
但它依舊有著原罪。侯宇認為,PUA並不適應中國的國情,尤其在道德秩序方面。
而如今,PUA成為騙色的代名詞,正是這種文化差異帶來的價值觀扭曲。
當《IT時報》記者表示,學習PUA相關課程,是為了能和女生更自信的溝通,前述導師回復了一句「還有呢」。她想聽到的答案,是和女生發生「短暫關係」。這也是課程和服務的終點。
答案背後的邏輯很清晰,這是目的性很強的一套技術。在這位導師看來,女生是被動而感性的,在聊天過程中他們注重的是情緒,而非內容和話題。
她是一名女性,但她將女性的形象物化成被動形式。隨之而來的,是PUA男玩弄女性的爭議。
事實上,在2012年PUA機構開始進行商業化,價值觀的異化開始變得更為明顯。在侯宇看來,機構為了授課宣揚的那一套方法論,能夠立竿見影地讓學員看到效果。「儘管價值觀是扭曲的。」
當機構以男女比例失調,戀愛競爭激烈為由販賣著焦慮的同時,這片江湖湧入了更多人。
錢楊(化名)是一名PUA學員。他表達了這樣一種觀點。「PUA就像探探一樣,可以用來作為認識異性的渠道,也能用作滿足欲望。機構無非能讓你快速上道。」
快速上手,是他的目的。但他也會表現出矛盾的一面。「追女孩子心態要放平。」他並不急切地想要結果,還願意等。
學員蜂擁,在PUA江湖中,甚至產生了誘導自殺的極端行為。「極端主義思想的PUA應該是少數。」侯宇認為。但極端事件背後,是PUA被過度渲染。
「PUA是個多義詞,是很壞的。」這是王環宇的看法。
當扭曲的價值觀和相關事件不斷被推至大眾眼前,PUA的詞性走到負面的那一端。不良PUA的提法,似乎成為過去時。
「書桓是一個PUA男!」這是網友們的新發現。童年神劇《情深深雨濛濛》中的男主角,最終被冠上PUA的帽子。由此B站UP主創造了依萍是「反PUA女戰士」,如萍是PUA受害者的視頻。兩者的區別,在於依萍有著獨立自主的人格,而如萍更多的是男主的依附者。
這似乎更是一種女性主義的覺醒,反對著PUA套路背後扭曲的價值觀。
那麼,要如何識別PUA渣男?在一段視頻,UP主羅列了以下十種特性:從來不願意為女生提供價值、朋友圈沒有女生的信息、說的比做的好聽、與其戀愛的女生,情緒會變得喜怒無常、明明是個老手,愛裝作經驗不足、不願意負責任、有很多異性朋友、通過冷暴力分手、善於為自己開脫,同時了解女生軟肋以及打女生。
記者札記
愛情不需要技巧和套路
在PUA江湖中,似乎每個人都是矛盾的。
王環宇在努力地和過去做著切割。他在微博上坦誠「在18年之前,我們其實真的很壞,打著尊重女生的旗號,實際還是不知不覺做了不少傷害女生的事」。他想擺脫公司和個人與PUA之間的聯繫。
「PUA很壞!」他不斷提及。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也發現,有一名學員,儘管熟悉相關套路,看過部分PUA的教程,但他強調,自己用的不是PUA,而是為了和女生自然地溝通。也有學員表示,自己不願意將戀愛的終點歸於推倒這個動作上。
而一名早期接觸及研究PUA的人士,也向記者表達了這樣一種觀點:儘管說存在即合理,有缺乏戀愛經驗,有戀愛挫折的男士會選擇PUA,但要解決這個問題,PUA並不是唯一的方法。
或許,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份矛盾的根源,在於對愛情的理解。
從古至今,愛情在始終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無論是詩詞中的求之不得,窹寐思服,還是小說中的纏綿悱惻,愛情始終是一個美好的意象,儘管結局可能是等待、分離和相守。
但在PUA的江湖中,愛情是物化的,可解構的,有利可圖的。似乎那份美好,被冷靜地理解成是多巴胺的分泌,一切進程都在加速。行動的終點,只在臥室和酒店。這種公式化,並不浪漫。
的確,在男女生之間,可能因為思維邏輯的不同,對於愛的認知不在同一層面。但兩個人要相愛,最關鍵的因素,是真心,絕非套路。
內心中正確價值觀在不斷提醒。當愛情中的真心缺位,愧疚感貫穿於矛盾行為之間。畢竟,沒有真心的愛情,並不長久。
作者/孫鵬飛
編輯/挨踢妹
圖像/採訪對象 網絡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