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哪些高校特別火、「出鏡率」特別高?在人們腦海裡第一時間閃過的高校中,一定有這所年輕的地方院校——南方科技大學。
2010年12月,教育部同意籌建南方科技大學;2011年2月,南方科技大學迎來了首屆45名教改實驗班學生,同年12月,南方科技大學教育基金會正式成立;2012年4月,教育部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學,要求南方科技大學「不斷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探索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2013年7月,南科大遷入新校區;2014年9月,南科大首任校長朱清時卸任;2015年1月,北京大學原副校長陳十一出任南方科技大學第二任校長;2016年,南科大首次招錄國際學生;2017年6月,南科大入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立項建設單位名單;2018年2月,南科大與中國科大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同年5月獲批成為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成為國內最快獲得博士授權單位的高校;2020年2月,南科大獲批牽頭建設深圳應用數學中心,該中心是深圳第一個國家級數學中心,也是南方科技大學第一個國家級科研平臺……
從籌建到現在,南科大剛剛走過十個年頭,但這所只有「10歲」的地方院校,卻有著相當高的認可度,排名和聲望均不輸985。
2021QS世界大學排名,南科大排世界高校第323位、中國內地高校第14位,名次在天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985高校之上;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南科大與中山大學並列排世界高校第251-300位、中國內地高校第8-9位,名次超過了武漢大學、中南大學、南開大學等老牌985高校。
事實上,南科大已經連續三屆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中國內地高校前十。一所沒有「211高校」和「雙一流高校」身份的地方院校,僅用十年時間,就成為國內十強大學,其進步之快,讓很多人嘆為觀止。
南科大創建之初就肩負著破解國內高等教育難題的重任,因此該校在高等教育上的每次改革和嘗試,都吸引了全社會的目光。第一任校長朱清時曾毫不掩飾地說,「我是為教改而來」。於是南科大進行了大膽的招生制度改革,採用基於高考的「631」模式錄取考生,即高考成績佔60%,學校組織的能力測試成績佔30%、高中學業成績佔10%,在三項考核中均取得優秀的成績才能予以錄取。
另外自2019年開始,南科大在「631」綜合評價測試中增設了體育測試,設必測和選測項目,學生可根據自身情況在選測項目中選考一項。
在教師管理方面,南科大率先打破傳統事業單位人事管理體制,實行全員聘任制和「準聘與長聘(Tenure-track)」制,面向全球引才,建立與國際接軌的人才晉升和退出機制。
截至2020年12月,南科大已籤約引進教師1101人,其中教學科研系列教師505人,包括45位院士(籤約引進與自主培養全職院士23人)、43位國際會士、33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4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教學科研系列教師9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經驗,60%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學工作或學習的經歷。
與此同時,南科大在人才培養方面的改革也頗有亮點。學校建立了學生工作部、團委、書院「三位一體」的學生管理體制,以「學分制、書院制、導師制」和「個性化、精英化、國際化」為核心和特色,對本科生實行全員書院制和導師制,成立了致仁書院、樹仁書院、致誠書院、樹德書院、致新書院、樹禮書院6個書院。
學生進校自由選擇書院,新生入學不分專業,強化通識教育。一般在大一下學期,最晚在大二下學期,學生根據興趣、特長自由選擇專業,本科四年,生活和學術兩位導師全程「陪伴」。
讓其他院校大學生豔羨的是,在南方科技大學,書院導師不僅是普通教師,校長和院士也必須擔任導師,而且教授給本科生授課率為100%。
超強的師資、開放的學習環境和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讓南科大成為當下最受歡迎的大學之一。2020年高考,有超過4.3萬名考生報考南科大綜合評價招生,最終僅有1097位學子脫穎而出,競爭比高達40:1,激烈程度堪比國際一線名校。
南科大的成功,有其特殊的土壤環境,很難被其他地方複製。但南科大在中國高等教育領域所作的嘗試,很值得其他高校借鑑。
未來幾年,南科大的發展是機遇與風險並存。如果能找到好的切入口,加快改革和創新步伐,擋在南科大上面的天花板就會被捅破,學校的綜合實力和聲望就一定會再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