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肌酐降下來就高枕無憂了嗎?錯,之後腎友還需注意5點關鍵!

2020-12-11 腎為先

周遜 腎內科主任

我們發現,首次到腎內科就診的腎病患者中,大約有50%左右比例的患者出現血肌酐(SCr)升高,而在這些已超過正常範圍的腎病患者中,診斷為急性腎衰竭(即ARF)或慢性腎臟病合併急性腎損傷(即CKD+AKI)的佔有相當大的比例。首次就診時,慢性腎臟病患者沒有急性加重或可逆因素,而出現血肌酐升高的佔比是比較低的。也就是說,首次就診,當發現腎病患者的血肌酐超過正常時,就應該第一時間明確診斷及尋找可能的急性加重或可逆因素,並給予積極正規而有效的治療,從而讓升高的血肌酐降下來。急性腎衰竭(ARF)者降至正常,慢性腎臟病2-5期合併急性腎損傷(CKD+AKI)者降至原來水平。

具體來說,急性腎小管壞死患者的血肌酐升高、急性過敏性間質性腎炎患者的血肌酐升高、腎病症候群合併特發性急性腎損傷患者的血肌酐升高、狼瘡性腎炎合併急性腎衰竭患者的血肌酐升高、慢性腎臟病患者因感冒及其它感染性疾病導致的血肌酐升高、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因高蛋白飲食後出現的血肌酐進一步升高、慢性腎衰竭患者因發熱或大量出汗及嚴重失水等導致的血肌酐進一步升高等等,只要能找準原因與誘因,並及時採取有效的處置措施,就可以將升高的血肌酐降下來。

當然了,不同的原因與誘因引起的血肌酐超標,其治療方法也是不同的。在我們經治的腎病患者中,沒有慢性腎臟病這一基礎疾病,而單純出現急性腎衰竭或急性腎損傷是比較少見的。絕大多數血肌酐超標的腎病患者,都存在慢性腎臟病基礎疾病,即慢性腎臟病合併急性腎衰竭或急性腎損傷(即CKD+ARF或CKD+AKI)。其主要治療措施仍然是針對慢性腎臟病這一基礎疾病,同時治療其原因與誘因。少數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質激素與免疫抑制劑(如膜性腎病或狼瘡性腎炎並發急性腎衰竭),有的患者則需要抗感染治療(如IgA腎病因感染後引起血肌酐升高),有的患者則需要補液治療(如慢性腎臟病因大量出汗致嚴重失水引起的血肌酐升高),有的患者則需要停用相關藥物(如沙坦類或普利類藥物引起的血肌酐升高)等等。總之,應分別採取措施,就能讓升高的血肌酐降下來。

升高的血肌酐降下來之後,就萬事大吉了嗎?當然不是,腎病患者還需注意如下五個關鍵點,以確保已經降下來的肌酐不反彈。

1.不能再亂用藥物

在血肌酐升高的腎病患者中,有相當大的比例與亂用藥物有關。解熱鎮痛藥與氨基甙類抗生素等腎毒性藥物及沙坦類與普利類藥物等非腎毒性藥物,都有可能引起血肌酐升高。這就需要醫生與患者配合,並掌握好藥物使用的適應症與劑量,從而讓已經降下來的血肌酐長期保持穩定。

2.減停藥不能過快以防復發

腎病症候群或狼瘡性腎炎等疾病容易並發特發性急性腎衰竭,表現為血肌酐升高。只要積極有效治療,升高的血肌酐都能降下來。腎病症候群(包括微小病變與膜性腎病)與狼瘡性腎炎,因減藥或停藥過快,特別容易復發,患者會再次出現高度水腫與尿量減少,血肌酐又會升高。因此,腎病患者準備減藥或停藥時,不能過快,以防止腎病復發與血肌酐再次升高。

3.防止再次並發感染

慢性腎臟病患者特別怕感染,感染一次,腎病患者就會被「打擊」一次。雖說及時採取措施可以讓升高的血肌酐降下來,但是多多少少還是會傷及腎臟的,有的甚至可造成不可逆的腎損傷。因此,就需要腎病患者儘可能減少或避免再次並發感染性疾病,從而將其對血肌酐與腎功能的影響降到最低。

4.注意補水防水分不足

腎臟是最不能缺水的臟器,體內水分不足,則首當其衝的是影響腎臟血液灌注,致腎血液量減少。嚴重或持續缺水,可引起腎病患者腎功能減退,從而使血肌酐升高。因此,就要求腎病患者保證身體不缺水,尤其當出現發熱、大量出汗、大出血及高溫環境下,需及時補充水分。合併有水腫的腎病患者,也不能過度利尿。

5.始終都要控制飲食

如大魚大肉與胡吃海喝等高蛋白飲食,都可能引起血肌酐升高,及時調整飲食,就可讓升高的血肌酐降下來。但是,如若繼續之前的飲食習慣且未作出改變,則再升上去的血肌酐很難恢復。因此,就要求咱們腎病患者自始自終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原則應堅持優質低蛋白飲食。

綜上所述,就算升高的血肌酐降了下來,也並非高枕無憂,腎病患者仍需注意如上五點,以防血肌酐再次升高。

文章為作者周遜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血肌酐超標之後,避免尿毒症,腎友還有這3次機會!
    周遜 腎內科主任還是有不少腎病朋友這樣認為,一旦發現自己的血肌酐超標,總怕遲早會變成尿毒症,或者總認為尿毒症將不可避免。腎友有這樣想法,也並非完全沒有道理。血肌酐這一檢測結果,對腎病患者來說的確非常重要。
  • 尿蛋白漏得多,腎友飲食該如何把握,必須多吃肉嗎?需注意5點!
    今天筆者就來和各位腎友專門談一談這一問題,尿蛋白漏得多的腎病患者到底該如何把握好飲食,既可以補充丟失的蛋白,又不至於傷及腎臟?主要注意如下五點:1.肉類等優質蛋白應該補充,但絕不能多補有的腎病患者,尿蛋白高了之後不敢吃肉;而有的腎病患者尿蛋白高了之後,就要多吃肉;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
  • 降血壓、減少蛋白尿,腎病一線用藥ACEI/ARB,每位腎友都能用嗎?
    我們前面說到,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和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ARB)作為一線降壓藥,不僅可以降低血壓,對於咱們腎友來說,還可以幫助減少尿蛋白、降低肌酐,防止腎功能進一步惡化,因此不少血壓正常的腎友,也會被醫生要求服用此類降壓藥。
  • 腎病患者血肌酐高了,這4種治療方法比用所謂「降肌酐藥」靠譜!
    患病時間久了的腎友,或許還知道哪些藥物可以降肌酐或已使用過某些降肌酐的藥物,比如羥苯磺酸鈣膠囊、尿毒清顆粒、腎衰寧片、腎衰康膠囊、包醛氧澱粉、中藥大黃及藥用碳片等。可是,當出現文章開始的兩種情況時,腎科醫生並不選擇使用如上所謂的「降肌酐藥物」,而採用其它治療方法,最後起到真正的降肌酐效果。
  • 4種方法也能降肌酐,不一定非得透析,腎功能穩定更長久
    腎臟細胞的纖維化、硬化,導致毒素代謝水平下降是導致血肌酐升高的直接原因,如果想要降低血肌酐,那麼首先要考慮修復受損的腎功能。那受損的腎臟功能還能修復嗎?腎臟發揮的作用的主要是構成腎臟的細胞組織,包括腎小球、腎小管、腎小囊、腎間質等等,如果這些細胞單位已經受損,纖維化超過80%,基本上修復無望。
  • 血肌酐升高是什麼問題?健身引起的血肌酐升高是正常現象嗎?
    血肌酐升高是什麼問題?健身引起的血肌酐升高是正常現象嗎?「既然肌酐是肌肉的分解產物,劇烈力量訓練後,而且肌肉量大不屬於生理性的肌酐升高麼?」2、某種疾病導致腎小球急性損傷;或者某些藥物導致腎小管、腎間質大量壞死。3、平時沒有健身和運動習慣的人心血來潮突然一次大量運動和健身;或地震埋壓、遭人毒打等軟組織大量損傷;或個別人食用小龍蝦等,導致肌溶解,大量溶解的肌纖維堵塞腎小管。
  • 肌酐700以上就必須透析嗎?且慢!別把腎功能透沒了
    近日接連有四位患者問我這個問題: 「我肌酐到了XXX(七八百或一千多都有),醫生讓透析,必須要透析嗎?」 血肌酐707不是啟動透析的標準 什麼是尿毒症?何時透析?不少腎友甚至是很多醫生都會張口而答:血肌酐707μmol/L以上。
  • 血肌酐最高1200,如今降至127,我在「鬼門關」走了一遭!
    2016年12月27日,上午9點32分和34分,我的異卵雙胞胎出生,舉家歡騰! 第二天,我就被確診為急性腎衰竭,血肌酐843.4umol/L! 這個戲劇性的急轉直下讓我永生難忘!那時我對於「腎衰竭」這個病聞所未聞,甚至還不知道什麼叫透析。
  • 肌酐會「騙人」,腎友看肌酐,要消除這14個誤會
    多數人是看血肌酐。不過,就像尿蛋白的高低不能決定病情的輕重一樣,肌酐的高低也經常不能正確地判斷腎功能。雖然學術界評價腎功能基本已經捨棄了血肌酐,而改為更加準確的腎小球濾過率,但在各醫院的臨床工作中,以及廣大腎病患者的心目中,肌酐的「腎功能指標老大」地位仍然很穩固。
  • 血肌酐怎麼排?怎麼降?北京治腎病哪家好?
    血肌酐,是衡量腎病患者腎功能好壞的一個重要指標。一部分腎友,經過規律治療後,肌酐也不見明顯下降,甚至有上升趨勢,這是怎麼回事。 肌酐是肌肉在人體內代謝的產物,主要由腎小球濾過後由尿液排出體外。
  • 沙坦類或普利類藥物降蛋白,劑量越大越好嗎?還需注意2點
    用現在的話就是沒想到「出圈」了,而且在腎病圈「混得」還不錯。主要原因在於這兩類藥除了用於降低腎病引起的高血壓,還可以單獨用於治療尿蛋白,起到延緩腎功能的積極作用。憑這兩點作用就已經圈了不少粉。為什麼稱為「RAS阻滯劑類」?有部分患者總是換個名字就不認識它了。
  • 尿蛋白穩定、肌酐二三百,有希望不透析嗎?還需要重視2點
    在治療過程,有些腎友其實不願意多談腎衰竭、尿毒症的話題,反而不利於系統掌握病情,進行糾正治療。這是一位50多歲的男性患者,那麼,目前他的病情處於哪個階段?目前單純看血肌酐指標,處於腎功能不全階段。經過藥物幹預後,尿蛋白目前已經降到了0.5g以下,血壓控制在135/80以下。病情相對來說比較穩定。
  • 尿蛋白降了,但血肌酐還是很高?怎麼辦?
    尿蛋白與血肌酐分別是反應腎病不同階段腎功能情況的兩個重點指標。尿蛋白則更準確的反應出腎臟中早期的情況,且影響著病情的整體預後。血肌酐主要是反應病情中後期的發展變化,隨著腎小球濾過率的變動而變化,受到腎功能的直接影響。
  • 腎友懷孕清單,25個問題詳細解答
    但總的來說,符合下麵條件的腎友,懷孕風險較小。5.符合什麼條件,懷孕風險較小?同時符合以下條件的腎友:1)腎功能較好,血肌酐正常(或接近正常)。腎功能分期處於CKD1-2期的患者,即腎小球濾過率大於60。這一條最重要!
  • 肌酐一升高就透析,全給治壞了?3招幫你穩定腎功能
    有些腎友剛剛查出肌酐升高,醫生就建議進行透析,通過透析指標是降下來了,但其實腎功能反而是損傷了,肌酐的下降也只是暫時了,過不了多久會反彈甚至更高,反而是耽誤了腎小球修復的時機,導致病情最終嚴重。血肌酐升高是反應腎功能中後期的一項指標,但不能說肌酐升高就一定會尿毒症,具體的是否透析肌酐也不是唯一的判斷標準。
  • 尿蛋白正常,肌酐卻持續升高?大多是3個因素在「作怪」
    多數情況下尿蛋白都能降到1g以下,大部分是在0.5g以下甚至更低,少部分人受病理因素影響,尿蛋白下降比較緩慢,但最終也能得到有效控制。但在降低肌酐水平上一直沒有強勁的藥物。有一些腎友往往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尿蛋白很容易降下來,但肌酐卻沒有停止上漲!肌酐的波動與腎功能關係密切,如果持續上漲,說明腎功能損傷仍存在!
  • 血肌酐升高到200左右,腎功能還能堅持多少年?結果令人欣喜
    昨天有位腎友跟我聊天說:現在心理壓力特別大,剛剛35歲,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想以後走上透析的道路,肯定特別難吧。現在的情況能維持二三十年嗎?這位患者現在病情很穩定,血肌酐在從開始的450多降到了200左右,三年時間病情沒有太大波動。對於腎病患者來說,年輕是一種優勢,身體素質較強,且配合治療,對病情恢復更有利。
  • 關鍵在2點,別再被血肌酐牽著鼻子走
    肌酐治療一段時間有所好轉,有些患者提出異議:肌酐漲上去很難降下來,是不是真的?血肌酐的高低主要受腎小球濾過功能影響,如果腎小球硬化較多,整體腎功能受損嚴重,肌酐也會明顯升高。但並不是所有肌酐升高的情況,都不能降下來。肌酐升高的情況分兩種:慢性腎功能衰竭導致的肌酐升高,難降隨著腎功能的下降,導致肌酐逐漸的升高,這類情況比較難降下來。
  • 血肌酐/腎衰竭/腎萎縮與尿毒症,它們之間究竟是什麼關係?
    有人說——血肌酐升高就是腎衰竭腎衰竭就會腎萎縮腎衰竭患者最終結局都會是尿毒症血肌酐超標之後都會發展成腎衰竭與尿毒症尿毒症患者都存在腎萎縮腎萎縮患者都是腎衰竭或尿毒症等等,這些說法到底對不對?要想弄清楚如上這些問題或疑問,腎友需要先明白血肌酐、腎衰竭、腎萎縮與尿毒症等這幾個概念。
  • 明明血肌酐還好,可腎病已處於嚴重階段,怎麼回事?
    等到檢查結果出來之後,醫生也好,患者本人也好,都會特別關注血肌酐值如何:在正常範圍嗎?還是僅稍微高一點?如果發現血肌酐完全正常或不太高,一般會認為病情較輕或不嚴重。然而,有些腎病患者的情況並非都是如此。先看看如下這一病例,當腎友了解了之後,或許會改變以前傳統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