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位腎友跟我聊天說:現在心理壓力特別大,剛剛35歲,上有老下有小,不敢想以後走上透析的道路,肯定特別難吧。現在的情況能維持二三十年嗎?
這位患者現在病情很穩定,血肌酐在從開始的450多降到了200左右,三年時間病情沒有太大波動。對於腎病患者來說,年輕是一種優勢,身體素質較強,且配合治療,對病情恢復更有利。但同時對部分病友來說,也是負擔。年紀輕輕攤上這個病,註定以後的路不會好走。
自己會不會尿毒症?腎病到尿毒症的機率多大?如果快幾年就會腎衰竭?這些問題就像一座大山壓在不少人的心裡。
但可以肯定的說,以這位腎友的情況,堅持二十年不成問題。不是安慰他,而是事實。
首先來看,腎功能惡化的速度究竟有多快?
評估尿毒症最直接的指標——血肌酐,按肌酐值的高低,可劃分為四個階段:
血肌酐<133μmol/L,屬於正常,但不代表腎功能沒損傷;
133<血肌酐≤177μmol/L,腎功能代償期,仍可發揮作用;
186<血肌酐≤442μmol/L,腎功能失代償期,過濾排毒作用開始下降;
443<血肌酐≤707μmol/L,腎衰竭期,過濾排毒作用開始下降;
血肌酐≥708μmol/L,尿毒症期,此時腎小球濾過率不足15ml/min。
肌酐維持在200左右,目前處於腎病3a期,也就是腎功能不全早期,細胞剛剛出現纖維化,腎小球濾過率評估大概在50-59ml/min之間。
按照每年腎小球濾過率平均下降1ml/min,二十年下降為20ml/min,二十年後則為30-39ml/min,仍然處於腎功能不全階段,進展到了腎病3b期,尚未發生腎衰竭,更不要說尿毒症了。
且初始發現及時、治療及時的患者,每年腎小球濾過率的下降情況都比較樂觀,有些患者能控制在0.8.甚至0.5以內,腎衰竭的風險更小。
穩定腎功能的情況,延緩腎小球濾過率的下降,病情進展過程中,一些影響因素也要注意。
一、預防嚴重併發症,尤其是心臟病腎病發展到腎功能不全階段,加速腎功能衰竭的因素就不單是腎臟內的炎症反應了,更關鍵的是各種併發症的發展。包括高血壓、貧血、電解質紊亂引起的高鉀血症、鈣磷紊亂、酸中毒等等,還有心臟病。比尿毒症的危害性更大。
腎病治療的關鍵一方面是控制病情穩定,另一方面是預防病症,保證生活質量。對於一些相對較年輕的病友來說,依然要正常工作,預防更多併發症的發生,提高生活質量也是治療的一部分。
二、加強對病情的護理、管理腎病並非是個極易復發的疾病,只要各方面管理好,復發率比較低。尤其是伴有大量蛋白尿、水腫等症狀的腎病症候群類腎病,只要選擇和治療方案,蛋白尿一般可以穩定住。有些病理類型可能導致發生頑固性蛋白尿,一般兩方面原因,藥物不對症,護理不到位。
如激素依賴的可以聯合免疫抑制劑治療,有些病友頻頻復發主要與不重視日常護理相關,如攝入太多高蛋白食物、作息不規律、過度勞累、吸菸喝酒等等。
也有小部分患者每年腎小球濾過率下降4-5ml/min,尿毒症風險大,除了病理因素,就要檢討自己是否保持病情穩定了。
(註:文章圖片來源見水印,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