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升高後則表明腎功能已經發生明顯損傷,且腎小球濾過率也會相應下降。腎臟之於身體所發揮的一些作用也會出現失衡或下降的情況。比如調節水、電解質失衡,引起血壓、血鉀高等症狀。再比如排毒功能下降,與肌酐一同升高的還有尿酸、尿素氮等指標。
因此在腎病後半程,要防範尿毒症的發生,不僅要糾正血壓等指標,更要重視給腎臟減負。
減重腎臟的負擔,養成正確合理的飲食習慣是第一位的。
飲食的管理好,既有助於保證藥物藥效的發揮,同時有針對性緩解症狀,更重要的是給腎臟減輕不必要的負擔,可謂一舉三得。
肌酐超標,腎小球濾過率低於60的患者,這些飲食事項尤其要注意:
少吃含鈉鹽高的食物
低於飲食是腎病飲食「五低一高」的基本飲食原則之一。多數類型腎病都需要注意這點,尤其存在血壓高、水腫等情況的患者。血肌酐升高後,基本上處於腎功能不全階段後的患者,高血壓發生率達到90%,也應該堅持低鹽飲食。
長期堅持低鹽飲食的習慣,可以明顯降低血壓水平,提高沙坦類或普利類等降壓藥的藥物效果,且有助於減輕腎小球的纖維化,延緩腎功能的進展。即使沒有明顯血壓高患者,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對腎臟的保護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低鹽飲食不僅是要減少每天吃的鹽,還有少吃含鹽高的食物。
少吃高嘌呤的食物
臨床上,可觀察到血肌酐常與尿酸、尿素氮等指標同時升高,表明血液內蓄積的「代謝物」越來越多。尤其是尿酸升高會引起高尿酸血症甚至痛風的症狀。適當減少含嘌呤高的食物的攝入,有助於減少血液中尿酸的形成。
冬季飲食吃的肉食及肉湯、火鍋比較多,但這些都是含嘌呤高的食物,腎友們要注意。此外還有海鮮、動物內臟、菌菇類的食物也儘量少吃點。
適當低鉀飲食
血鉀升高後就該注意高血鉀症的問題,血鉀升高對心腎功能均有影響。即使沒有症狀也要注意預防。適當低鉀飲食,減少含鉀高的食物的攝入量,主要是一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水果比如香蕉、青棗、柚子、柑橘等,蔬菜主要是菌菇類、薯類及綠葉菜。此外有些藥物也有升鉀的副作用,比如螺內酯、沙坦類/普利類降壓藥等。
適當低磷高鈣飲食
肌酐升高後,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腎臟完全失去代償能力,部分人開始出現電解質紊亂的症狀。
其中比較明顯的就是血鉀、血磷、血鈣指標出現異常。鈣磷代謝紊亂的情況是互相影響的。血液中磷升高後會導致磷酸鹽增多,沉積到關節等骨骼部位,會導致骨鹽的釋放,部分鈣質流失,同時也會影響鈣的吸收。出現高磷低鈣的情況。
所以在監測血電解質指標時,注意這一點。平時適當減少含磷高的食物的攝入,補充鈣質。含磷高的食物主要是含添加劑高的食物,也就是平時吃的一些零食、飲料等加工過的食品儘量少吃點。補鈣可以都吃高蛋白的食物,如果嚴重缺鈣甚至發生骨質疏鬆可以吃補鈣的藥物。
喝水多少要根據情況而定
一般沒有特殊情況,血肌酐升高後,會建議大家多喝水,以促進體內血液的循環,有助於肌酐、尿酸等毒素的代謝。每天喝水2000毫升以上最好。
但如果存在以下情況的患者,還是要注意喝水量:
存在明顯的水腫、夜尿增多的情況,一般腎功能不全後多數患者沒有水腫的症狀,可以不限制水量,但如果出現雙下肢及腹水的情況,同樣要注意減少喝水量。
少尿沒有透析的患者。由於腎功能受損,尿量會逐漸減少,排尿困難的情況下也要注意少量多次喝水,而不要一次喝太多以免反倒加重腎臟負擔。
已經透析的患者。喝水量也看尿量的情況,如果當天排出的尿量多,喝水量可適當增加。
(註: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