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薄之力背後的溫度-光明日報-光明網

2020-12-22 光明數字報

    疫情襲來天地寒,眾人相助山川暖。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社會各界紛紛行動,掀起了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連日來,全國高校黨員師生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踴躍自願捐款,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來自內心的光和熱。十元,百元,千元,一筆筆捐款,一份份愛心,彰顯著戰勝疫情的希望與力量。

一次爭先恐後的愛心大集結

    大疫面前,大愛浮現。抗擊疫情,全國高校黨員師生爭相用捐款獻力,表達為國分憂、與疫區人民共渡難關的赤膽與忠誠。

    北京大學黨委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組織全校黨員師生自願捐款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截至目前已有15000餘人捐款。為避免人員聚集,北京大學專門開發了線上捐款系統,黨員可以通過微信、支付寶、網銀等多種方式靈活捐款。學校各基層黨組織充分動員、主動作為,黨員幹部及時響應、慷慨解囊,紛紛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自己的貢獻。

    2月27日,清華大學黨委向全校黨組織和黨員發出「自願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號召,學校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積極響應,全校1306個師生黨支部都開展了捐款工作,覆蓋率達100%,共有19890人參加了本次捐款,捐款總額209萬餘元。前期有2316人捐款157萬餘元。累計22206人次捐款,累計金額366萬餘元。

    2月27日起,復旦大學黨委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學校領導帶頭示範,在前期已通過復旦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捐款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礎上,紛紛再次踴躍捐款。全校51個二級黨組織迅速響應,在908個黨支部中積極動員,全校師生黨員紛紛行動起來,以實際行動為國家和人民分憂。

    自願捐款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是一次爭先恐後的愛心大集結,廣大黨員師生行動速度之快令人驚嘆。在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吳必虎剛從國外出差返京,不顧舟車勞頓,當即捐款1萬元。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曹文軒在學校號召發出前,就已通過其他渠道向武漢前線捐贈100萬元。

    日前,江蘇省「春天會來,櫻花會開」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公益行動募款帳戶收到原南京大學黨委書記洪銀興教授師生團隊捐款50萬元。2月7日,洪銀興在他的師生群裡發起捐款倡議,他特別強調:「量力而行,捐10元不算少,捐1萬元不算多。」半天時間,捐款額就超過了40萬元。除了積極捐款,洪銀興的學生吳清還通過自己創辦的企業「果麥新風」捐贈KN95口罩8萬多隻。

萬水千山也阻隔不了的真情

    萬水千山,阻隔不了大家為國分憂、同心戰「疫」的決心。復旦大學外文學院博士生黨員辛媛媛正在英國埃克塞特大學交流學習,也積極參與了捐款。她表示:「我雖然身在海外,不能在第一線奉獻自己的力量,但願意通過捐款作些微薄貢獻。」

    每一筆捐款,都包含著對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信心和決心。3月2日,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傳染科主任曾玫和護士長夏愛梅在黨旗下莊嚴宣誓,「火線」加入中國共產黨。宣誓完畢後,兩位同志第一時間向黨組織捐款,並表示:「在疫情防控這個關鍵時刻,能夠成為一名光榮的預備黨員,是一種榮譽,更是一份激勵,將永遠記住這個神聖、不平凡的時刻,繼續在疫情防控一線積極工作,不畏生死,請黨組織繼續考驗!」

    「疫情面前沒有局外人,相信我們萬眾一心,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定能眾志成城,共克時艱。」安徽農業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教授張照亮主動聯繫所在黨支部帶頭捐款,用實際行動表達了對抗擊疫情工作的堅定支持。

    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很多離退休老幹部、老教師黨員捐款意願強烈。北京大學老校長周其鳳院士,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王陽元院士和楊芙清院士伉儷,在收到通知的第一時間就每人捐款1萬元。他們說:「此刻我們要眾志成城、共渡難關。」

    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66歲的血管外科、甲狀腺乳腺外科學科帶頭人王深明第一時間捐出1萬元,表達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有63年黨齡的退休醫師黃惠文在病榻之上一直關心著抗疫進展,多次詢問捐款事宜,直至2月24日不幸去世。2月29日,黃惠文的女兒得知醫院黨委組織黨員自願捐款信息後,立即聯繫其生前所在黨支部捐款,以完成黃惠文生前遺願。

    「我不富裕,8000元是我向奮戰在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們的一點心意。感恩黨的堅強有力領導,相信春天很快就會到來!」廈門大學藝術學院80歲的退休教授洪瑞生通過學院黨委捐款時,在電話裡這樣說。

聚沙成塔方能眾志成城

    「為武漢加油」,從來不是一句簡單的吶喊,全國高校黨員師生的積極捐款,顯示了這句話背後的溫度和力量。廣大學生黨員雖然沒有固定收入,但他們也積極響應,奉獻綿薄之力,表達對抗擊疫情的支持和必勝的堅定信念。

    在北京大學,只要聽說哪裡有組織捐款活動,生命科學學院2019級研究生黨員郝芳池就會積極參加,目前已累計捐款600元;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生黨員蘭文浩捐款後說:「廣大黨員同心戰『疫』,我也要獻上小小的一份心意,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眾志成城,聚沙成塔。短短數日,安徽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2017級、2018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黨員累計捐款24000餘元。清華大學黨委向全校黨組織發出黨員自願捐款的號召後,不到3個小時就收到了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經博17黨支部發來的捐款及明細表,參與捐款的黨員絕大多數都是90後,捐款累計30400元。

    疫情能隔離人群,卻隔離不了愛和關懷。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劉守英教授向湖北省洪湖市捐贈物資合計10萬元,並組織人力物力將購買到的防護服、口罩等物資運送到疫區最需要的地方。了解到學校一線抗疫人員防護物資緊缺的情況後,安徽工業大學材料學院院長、皖江學者張世宏千方百計與韓國、日本和泰國的國外合作單位聯繫,尋找採購渠道。2月10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800個醫用防護口罩已捐贈到學校。他還帶頭自願捐款,先後兩次捐款1000元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點點滴滴見真情,丹心一片寫忠誠。全國高校黨員師生的自願捐款,仍在進行中。「人人擔責,人人負責,人人出力,我們有底氣、有信心、有決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這是他們的共同心聲。

    (本報記者 羅旭)

相關焦點

  • [光明日報]綿薄之力背後的溫度——部分高校黨員師生自願捐款支持...
    自願捐款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是一次爭先恐後的愛心大集結,廣大黨員師生行動速度之快令人驚嘆。在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吳必虎剛從國外出差返京,不顧舟車勞頓,當即捐款1萬元。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曹文軒在學校號召發出前,就已通過其他渠道向武漢前線捐贈100萬元。
  • 綿薄之力背後的溫度
    綿薄之力背後的溫度——部分高校黨員師生自願捐款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剪影光明日報記者 羅旭  疫情襲來天地寒,眾人相助山川暖。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社會各界紛紛行動,掀起了一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
  • 守護非遺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光明日報-光明網
    10位年度人物一一揭曉,20位提名人物集體亮相,非遺十大年度事件壓軸發布,由光明日報、光明網舉辦的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活動正逐漸成為非遺人的年度盛事。光明日報社總編輯張政表示,傳承和傳播「雙輪驅動」,共同推動非遺保護發展鏗鏘向前:傳承錘鍊的是「內力」,傳播則激活了「外力」;傳承是固本培元,傳播則是枝繁葉茂,讓非遺事業既湧動著內在的生命力,又外化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 陳祖武:經世致用 以文化人-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明訪名家】      日前,記者一行前去探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著名歷史學家陳祖武。    1943年出生於貴州貴陽的陳祖武,少時萌生讀史喜好,遂篤嗜文史。    「早在幾十年前,我就是《光明日報》的作者了。」光陰荏苒,歲月如梭,從年輕學者到史學大家,陳祖武在《光明日報》先後發表《讀史可以知興替——談施琅與清廷統一臺灣》《漫談清代學術》《高尚之人格不朽之學術——紀念顧亭林先生誕辰四百周年》《〈清史稿儒林傳校讀記〉舉要》等諸多作品,與《光明日報》結下不解之緣。「讀《光明日報》是我幾十年的老習慣了。
  • 近點綿薄之力!英雄聯盟各大主播釋放電競圈的點滴溫暖!
    但每一位電競人從未忘記為這個社會「盡點綿薄之力」!「盡點綿薄之力,希望可以給有困難的小夥伴帶去一點幫助」騷男如是說道。騷男「近點綿薄之力」,沒辦法電競主播沒文化,只會這簡單一句,但卻是真情實意。同樣的還有「電競嶽不群」之稱的若風夫婦。
  • 獻綿薄之力,湧溫暖之泉
    這是一個陌生人為陌生人傳遞「心」的故事,也是一群歡樂的少年,在背後默默付出、體現社會責任感的故事。有的學生低頭俯身整理書籍,有的學生揚聲和路人溝通,賣力地讓更多人知道先心兒童的困境,以及他們需要的幫助;有的學生細緻有序地對捐款數額進行現場統計並公告。雖是「小小的善意」,卻有著貼心的溫暖。再次驗證了:即便在陌生人社會中,陌生人之間永遠有相互的體諒和感動。
  • 平凡的小人物:正為這個城市、這個國家貢獻綿薄之力
    在我朋友圈裡,有兩位小兄弟,正為這個城市、這個國家貢獻綿薄之力。他們和你我一樣,只是一個平凡的小人物,但他們的凡人善舉有家國之情,民族大義!。。而他們卻以綿薄之力,為國解憂,為民解難,從他們身上,我們信心和希冀!
  • 疫情防控丨「我們只是盡一點綿薄之力」
    南嶽三姐妹寒雨中給行人免費發口罩,她們說——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聶沛通訊員 文蘭 曾小豔當記者特意趕去採訪時,三姐妹卻不願意透露姓名:我們只是盡一點綿薄之力。 [責編:聶沛]
  • 綿薄之力
    「全國都來馳援武漢,我們更要堅定信心,努力自救,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儘自己的綿薄之力。」
  • 「想盡一點綿薄之力」
    人民網欽州2月14日電 「現在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看著兄弟們每天堅守在崗位,防疫用品卻不夠用,心裡很是著急,希望通過這些物資能為段裡防疫工作盡一點綿薄之力。」
  • 黨員初心不改,「綿薄之力」很厚重
    雖然這些黨員們都認為自己盡的是綿薄之力,但是疫情當下,對社區幹部來說卻是巨大的物資和精神支持。93歲老黨員捐款萬元支持社區防疫工作「我想在這個特殊時期表達一名老黨員、老幹部的點滴心意,為社會盡綿薄之力,也是響應黨中央號召積極參與防控疫情的實際行動。」
  • 上海紅雙喜集團:「綿薄之力」匯聚成「堅實力量」
    相比他們而言,我所做的其實微乎其微,只是做好自己力所能及之事罷了。 我只是用捐贈口罩的方式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 防控疫情期間,口罩已經成為「出門證」「通行證」的代名詞,尤其是對於復工在即的企業來說,是迫在眉睫的事。
  • 以綿薄之力敬天津港大爆炸英雄
    綿薄之力敬英雄——尋天津港爆炸中死難烈士的失獨家庭51歲產婦,試管嬰兒雙胞胎剖腹產,母子平安,10天後就可以從保溫箱出來了。2018年3月7日,一對試管雙胞胎男寶寶的出生,又一次牽動起幾萬網友的心緒。萬條留言,寄託了人們對「812天津港特大爆炸」中失獨烈士家庭的掛牽和祝福。
  • 黃奕回應資助墜樓女嬰 希望盡一份綿薄之力
    黃奕回應資助墜樓女嬰 希望盡一份綿薄之力時間:2020-12-09 22: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黃奕回應資助墜樓女嬰 希望盡一份綿薄之力 12月8日晚,黃奕在微博為先前的女嬰疑似被母親從5樓扔下發聲,聲稱希望能資助小女孩恢復健康。
  • 抗擊疫情,袁隆平貢獻「一點綿薄之力」
    袁隆平說:「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盡我一點綿薄之力。相信我們一定會戰勝這次疫情。」 不辜負袁隆平,不辜負每一位捐贈人 捐款10萬元,袁老赤心可鑑,家國情懷令人動容。
  • 朱學峰及眾太極團隊抗擊疫情,獻綿薄之力
    同時,該管理中心和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縣武術協會共同倡議武術人和愛心人士,同心勠力,捐款捐物,一起加入到抗擊疫情的愛心捐贈行動中來。
  • 李博,謝謝你為武漢盡的「綿薄之力」
    這是他為武漢盡的「綿薄之力」。「三菜一湯吃了不慌」,他溫暖了許多一線醫護人員的胃,也溫暖了我們的心。一份「戰疫英雄獎」,向他致敬!「我要為武漢做點事情,哪怕是綿薄之力!」李博,36歲,武漢人。一月前,為了創業,他賣了車、貸了款,投資近300萬在漢口文體中心新開了一家蘇式園林景觀餐廳,還沒正式營業就遇到了疫情。
  • 寫作是一種忠誠-光明日報-光明網
    她給從鬼門關撿回一條生命的劉浩雲餵飯,看著他大口吞咽著麵條,慶幸之餘,發現了生命的本真。在康復醫院,當看到「病友心聲」欄裡「一團火光,奔向未來,火速出院。潘德喜」「玲子,別遇見壞人,玲子,我永遠記得你,玲子,慢一點忘記我。侯剛」等一行行充滿生活渴望的文字,她感受到的是一種熟悉而又特別的生活日常。她將這些聲音、本真和日常記錄下來呈現給讀者。
  • 名創優品葉國富:為家鄉抗擊疫情盡一份綿薄之力
    名創優品葉國富:為家鄉抗擊疫情盡一份綿薄之力來源:聯商網2020-01-25 22:47聯商網消息:截至1月25日22時,衛健委收到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1377例,疑似1983例,死亡41例,治癒
  • 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儘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2月1日上午,後坪街道大庸村周超主任,接到一通來自吉首的慰問電話。 「這幾天我一直在看新聞,知道疫情的嚴重……」電話是一名在吉首工作的田中華打來的,他表示,他是從永定區走出去的,在家鄉的時候未能給家鄉做到事,現在也不能奔赴一線為家鄉而戰,感到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