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2月11日訊(記者林楚晗 武文旅)12月11日,萬裡茶道聯合申遺城市聯席會議暨萬裡茶道八省(區)文物局長申遺工作座談會在武漢召開。國家文物局,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湖北、福建、江西、湖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等「萬裡茶道」沿線8省(區)文物部門,武漢、南平、九江、洛陽、張家口、呼和浩特等沿線29個節點城市政府相關負責人,以及「萬裡茶道」申遺相關專家100餘人出席了會議。此次會議為「萬裡茶道」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按下了「加速鍵」、吹響了「集結號」。
會上,沿線節點城市共同籤署了《萬裡茶道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章程》,明確了聯盟宗旨、形式和工作機制、城市權利和義務。成立萬裡茶道保護和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城市聯盟是「萬裡茶道」保護和申遺工作的新進展。
會議同時通過了《萬裡茶道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商定進一步建立健全申遺組織機構和工作機制,做好沿線遺產點保護和環境風貌整治工作,加強申遺基礎研究和國際交流合作等。
「萬裡茶道」是連通中俄兩國的「世紀動脈」,是中國、蒙古國、俄羅斯共同擁有的重要文化遺產。「萬裡茶道」遺產保護和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是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重大文化舉措。十七世紀興起的以茶葉為大宗貨物的「萬裡茶道」是一條國際貿易路線,整個線路包括南方的產茶區、中間的運輸路段以及外貿線路,從中國武夷山經蒙古國烏蘭巴託到達俄羅斯聖彼得堡,全長1.4萬公裡,是一條享譽世界的文化線路,沿線文物遺存豐富,是亞歐文明交流互鑑的重要物證,具有世界文化遺產突出普遍價值。
湖北是「萬裡茶道」重要的茶源區,赤壁羊樓洞的青磚茶、五峰、鶴峰的宜紅茶享譽世界。武漢享有「東方茶港」美譽,是中國近代最大的茶葉貿易集散中心,在「萬裡茶道」上發揮著重要的樞紐作用。江漢關大樓、漢口大智門火車站,以及茶棧、商行、銀行、教堂等形態豐富的漢口俄商近代建築群等「萬裡茶道」遺產點至今保存完好,這些靜靜佇立的百年老建築不僅展示出「東方茶港」的昔日輝煌,也為這條茶香古道增添了綿延不絕的生命力,更是成為復興大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寶貴文化遺產。
2019年3月,國家文物局正式將「萬裡茶道」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此前,八省(區)文物局、萬裡茶道聯合申遺辦共同完成了「萬裡茶道」資源調查、遺產點遴選、價值研究、預備名單文本編制、聯合開展蒙古國段的考察等前期工作,並統一設計了中蒙俄「萬裡茶道」申遺LOGO、開發了「中蒙俄萬裡茶道申遺」小程序、開通了「萬裡茶道」微信公眾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