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500強榜單常被稱之為世界經濟的晴雨表。因此,每當財富雜誌發布這份榜單,就會引起外界的廣泛關注。縱觀歷年的世界500強榜單,我們可以看到一些昔日行業巨頭的隕落,也可以看到一些行業新星的逐漸誕生。
在2000年,美國、日本和我國分別擁有179家、107家和10家世界500強企業。這與當時的經濟實力也是大體相當的。例如,在2000年,美國的GDP便突破了10萬億美元,而在當時,全球GDP總量也僅為33.62萬億美元。
近日,財富雜誌公布了最新的世界500強榜單。在這份榜單中,美國和日本分別擁有121家和53家企業上榜。也就是說,20年間,美國少了58家世界500強,日本少了54家世界500強企業。那麼,我國怎麼樣呢?
在2020年,我國共有133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榜單。也就是說,在20年間,我國的世界500強企業增加了123家。在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躋身世界500強榜單的背後,是我國近些年來所取得的累累經濟碩果。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國內經濟的騰飛,堪稱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奇蹟。我國利用三十年左右的時間,走完了歐美發達國家大約一百年走完的道路。在2000年,我國的GDP僅為1.21萬億美元左右,在全球排名第6。而在2019年,國內GDP已經突破14萬億美元,穩居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2020年,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響,經濟下滑成為全球很多經濟體的「主旋律」。參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增長預測,在2020年,發達經濟體預計經濟下滑5.8%、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預計經濟下滑3.3%,而我國的經濟預計增長1.9%。國內經濟的逆勢增長,形象地凸顯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當然,這也是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躋身世界500強榜單的重要原因。
其實,在過去的20年裡,我國在很多領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以製造行業為例。據悉,在2000年,我國超越德國,成為全球製造業第三大國。在2006年超過日本,2010年超過美國,成為世界製造業規模最大的國家。在製造業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我國也從「三來一補」低端製造,向以高端裝備製造業為代表的全球價值鏈高端轉變。發展至今,國內已經誕生了像格力電器、美的集團、海爾、吉利汽車等一大批優秀的高端製造企業。
而在科技領域,我國近些年來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在早些時候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我國的創新能力逐年顯著提升。作為典型的創新領先者,我國在專利、商標、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量和創意產品出口等多個維度表現出色。
近日,媒體對外發布了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最具創新力城市榜單,榜單數據顯示,我國共有32座城市上榜,上榜城市數量僅次於美國、德國和英國。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國內城市在人工智慧方面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當然,人工智慧僅僅是高新科技的一個縮影。除此之外,我國在5G、雲計算、機器人等多個高科技領域也處於較為領先的位置。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在一系列高新科技的驅動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躋身世界500強。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