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取得了怎樣的成果?下面的一組數據可以告訴我們明確的答案:從1952年至2018年,GDP增長了174倍;從1950年至2018年,貨物進出口額從11.3億美元躍升至4.6萬億美元,增長幅度超過4000倍;等等。
在全球經濟的舞臺上,我國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早在2006年以來,我國對於世界經濟的增長貢獻率便穩居世界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引擎。以剛剛過去的2019年為例,我國對於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已經達到了30%左右,持續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源。
企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細小單元,企業在全球化的舞臺上的綜合表現,也折射出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前景。而財富雜誌發布的世界500強榜單,也被稱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晴雨表。那麼,在最近這些年的世界500強榜單中,中國企業上榜世界500強榜單的數量有什麼變化呢?
在2000年的世界500強榜單中,美國有179家企業上榜,日本107家,法國和英國分別有37家和38家企業入駐世界500強榜單。而在2000年的世界500強榜單中,我國共有10家企業上榜。換言之,在2000年,世界500強企業主要集中在了歐美等發達國家。其實,這也很好理解,在當時,美國、法國、日本、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依然是世界經濟的主力軍,在這些地區誕生眾多的世界500強企業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那麼發展至現在,世界500強企業在全球的分布又是怎樣的呢?
根據財富雜誌發布的最新的世界500強榜單,美國和日本分別擁有121家和52家企業上榜,相比於2000年,上榜企業數量縮減不少。對比之下,我國擁有129家企業上榜。在世界500強上榜企業數量方面,我國已經超越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排名全球第一。
從2000年的10家入選企業,到如今的129家,中國企業在世界500強榜單中的變化,折射出了我國經濟近些年來取得的突飛猛進的成績。
在我國入選的世界500強榜單企業中,央企依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國家電網、中石油、中國建築等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據悉,在最新的世界500強榜單中,上榜央企高達數十家。在國內的多個行業,央企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在電力方面,國家電網可以將電力有效輸送到國內的偏遠山區;而在快遞行業,中國郵政也可以為絕大多數鄉村提供快遞服務;等等。
當然,除了央企外,我國還可以看見不少的企業來自網際網路、製造業、房地產行業等等。例如,在網際網路行業,京東集團、阿里巴巴等網際網路巨頭的誕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購物與零售模式;在製造行業,格力電器、美的集團、海爾的上榜,成功彰顯出國內家電企業在這些年裡趕超歐美企業的逆襲之路,等等。
時代在發展,經濟在進步。隨著國內各行各業的蓬勃發展,我國能否在不久的將來,產生更多的世界500強企業呢?也許,時間會告訴我們最明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