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才子的一首七律,開篇清新流暢,尾聯卻境界迥異

2020-12-26 品詩賞詞

古代很多文人墨客從小就勤奮刻苦,也胸懷壯志。他們既崇敬先賢的高尚品質,也學習他們的詩歌風格。比如黃庭堅就非常敬佩蘇軾的為人,更讚賞其超凡脫俗的文學作品。

北宋詞人秦觀也說,先生如日月星辰、經緯天地,有生之類皆知仰其高明。更有一些才子專門學習蘇軾豪放的文風,即使不能如先生那樣獨步天下,也可讓自己得到極大的提升。下面介紹南宋才子的一首七律,開篇清新流暢,尾聯卻境界迥異。

東流道中

宋代:王質

山高樹多日出遲,食時霧露且雰霏。

馬蹄已踏兩郵舍,人家漸開雙竹扉。

冬青匝路野蜂亂,蕎麥滿園山雀飛。

明朝大江送吾去,萬裡天風吹客衣。

王質,字景文,號雪山,曾寓居湖北陽新,紹興庚辰進士。他是南宋著名詩人、文學家。作者曾隨南宋名將虞允文從臨安出發,陸行至池州,準備自東流入江,西上川陝進行督軍。本篇以寫景為主,語言樸實,真切細緻,風格清新自然,體現了宋詩的特色。

東流原為縣名,在長江南岸,今屬安徽東至縣。初冬時節,露冷霧重,詩人吃了早飯,就匆匆上路。他騎行在東流驛道上,周圍山高林密、連綿起伏,也遮蔽了初升的太陽,直到接近中午,還是霧氣瀰漫。

雰霏,是指濃密的樣子。作者在首聯交代地點和天氣特徵,並用「高山、多樹,霧露、雰霏」等意象,表達出旅途的艱難,也表達出急於達到目的地、而不顧危險的心境。

隨著陽光逐漸增強,霧氣也慢慢消散,詩人也策馬揚鞭,加快了速度。他很快就走過了兩所驛站,而這裡的鄉村人家才剛剛陸續打開竹編的院門。

「已踏、漸開」的對照,傳達出詩人出行之早、以及山村人家生活的悠閒。郵舍,即驛站,供來往公差歇宿換馬的機構。這裡的「兩」字,未必是實寫,只是為了對仗以及突出行程之遠。

頸聯具體描繪途中景色,「冬青匝路野蜂亂,蕎麥滿園山雀飛。」山路兩旁栽滿了冬青樹,野蜂在樹叢中四處亂舞;滿園的蕎麥,更引得山雀不時飛來飽餐。

「野蜂亂、山雀飛」,既描寫出山林裡生機盎然的景象,也暗示了天氣晴朗、霧氣完全消失,周圍顯得清新明亮,所以視線也非常開闊清晰。

作者在前三聯中濃墨重彩地描述了東流道中景物,平實具體,沒有起伏跳蕩,尾聯卻風波突起,境界大異。「明朝大江送吾去,萬裡天風吹客衣」,明天就要乘船離開這清幽的山區,只有江上萬裡天風,吹動著遊子的衣衫。

一個「客」字,作者忽然間好像跳出了詩中描繪的場景,卻置身於現場之外,完全像一個局外人。但在平淡的敘述中,隱藏著深沉、激昂的感情,透露出遭受排擠、希望早日建功立業的心情。

縱覽王質的這首七律,寫景抒情都樸素真切,仿佛身臨其境。雖然是行軍途中所作,既暗寓報國壯志,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王質常以蘇軾自況,他的很多詩篇瀟灑不羈,確實有蘇軾的風格特點。作者靈活運用虛詞,使全詩氣脈通暢,顯得一氣呵成。

而尾句「萬裡天風吹客衣」,境界開闊、意象鮮明。讀者的眼前仿佛昂然挺立著一位有志之士,他不願平淡地生活,也無懼前路無比艱難,更不怕一將功成萬骨枯。只要不辜負曾經的夢想,不在苟且中蹉跎一生,他就覺得恬然知足!

相關焦點

  • 譚嗣同的一首五言詩,開篇就境界闊大,尾聯更顯氣概不凡
    下面介紹譚嗣同的一首五言詩,開篇就境界闊大,尾聯更顯氣概不凡。晨登衡嶽祝融峰作者:譚嗣同身高殊不絕,四顧乃無峰。但有浮雲度,時時一蕩胸。地沉星盡沒,天躍日初熔。首聯就境界闊大,「身高殊不絕,四顧乃無峰。」殊不覺,有兩層意思,一是不覺得累,二是不覺得祝融峰高不可攀,可見詩人年輕有活力,富有奮發向上的精神。「乃無峰」三個字,更以誇張的手法,顯示出詩人的博大胸懷和高遠志向。接下來兩句更顯衡山高聳入雲、風景美好,「但有浮雲度,時時一蕩胸。」
  • 李端徹夜難眠,一首七律句句憂愁,尾聯更是一騁思情
    下面介紹的是李端徹夜難眠,一首七律句句憂愁,尾聯更是一騁思情。宿淮浦憶司空文明唐代:李端愁心一倍長離憂,夜思千重戀舊遊。秦地故人成遠夢,楚天涼雨在孤舟。諸溪近海潮皆應,獨樹邊淮葉盡流。別恨轉深何處寫?前程唯有一登樓。李端,字正已,唐代大曆十大才子之一。他少居廬山,拜詩僧皎然為師。
  • 袁枚的一首七律,充滿理趣,僅是開篇14字就流傳廣泛
    一首韻律優美的歌曲,如果配合感情真摯的填詞,必然雅俗共賞。詩歌創作也是如此,最忌諱無病呻吟,而當詩行中融進了詩人的情感,就會在不經意間打動讀者。所以評價一首詩的好壞,不在於其辭藻華麗、典故晦澀,更重在情景相生。
  • 蘇舜欽的一首七律,清新閒適,頸聯更揭示出人生的真諦
    北宋也有一位才子,歷盡艱辛,卻感悟了很多道理。下面介紹蘇舜欽的一首七律,清新閒適,頸聯更揭示出人生的真諦。過蘇州宋代:蘇舜欽東出盤門刮眼明,蕭蕭疏雨更陰晴。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這首七律首聯總寫蘇州的柔美風光,詩人外出散心,他緩步走出蘇州的西南門,剛剛下了一陣蕭蕭細雨,現在雨後天晴,空氣清新,遠近的景物也顯得格外分明。作者用一個「刮」字,意思是刮目相看,似乎自己不是主動地分辨自然景物,反倒是被外界力量刮淨眼帘,方顯露一片清爽境界。頷聯採用互文寫法,描繪更加精彩,清新可喜,令人愛不釋手。
  • 柳宗元的這首七律,寫出了當地特有的風光風物,尾聯讓人感慨不已
    尤其是他在貶謫柳州之後的律詩創作,達到了很高的藝術境界。 同時詩人運用象徵手法含蓄地抒發了自己貶謫柳州後的生存狀況,從而發出尾聯中「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發待流年」的感慨。
  • 李商隱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描寫精彩,尾聯更讓人淚目
    下面介紹李商隱的一首七律,開篇就描寫精彩,尾聯更讓人淚目。九日唐代:李商隱曾共山翁把酒時,霜天白菊繞階墀。十年泉下無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不學漢臣栽苜蓿,空教楚客詠江蘺。尾聯既是怨望之言,也是反激之語。細味李商隱的這首七律,用典無痕、含蓄蘊藉。作者懷念恩師、難忘美好的過往,同時又悔恨自己曾年幼無知走了彎路。首聯描寫精彩,短短14個字,就再現當年歡聚的動人場景;頷聯飽含深情,作者前思後想,感慨無限。可惜李商隱乃蓋世英才,卻屢屢沉淪下僚,到處漂泊。
  • 南宋狀元郎被俘虜逃脫後,回到長江的戰船上,寫下一首很霸氣的詩
    古代江西一共出過44位狀元,應當說排名很靠前,佔全國總數的11.5%,畢竟江西自古就有讀書的傳統,現在的臨川被稱為才子之鄉,吉安(廬陵)更是人才輩出,一個村子可以同時出好幾位進士,這在當時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 歐陽修的一首佳作,開篇就境界蒼涼,最後兩句更飽含哲理
    下面介紹歐陽修的一首佳作,開篇就境界蒼涼,最後兩句更飽含哲理。黃溪夜泊北宋:歐陽修楚人自古登臨恨,暫到愁腸已九回。萬樹蒼煙三峽暗,滿川明月一猿哀。殊鄉況復驚殘歲,慰客偏宜把酒杯。行見江山且吟詠,不因遷謫豈能來。宋仁宗時,範仲淹等人為了革除舊弊、振興經濟,發起了革新運動。
  • 陸遊最著名的一首七律詩,其中一個千古名句哲理深刻!
    無疑是陸遊,陸遊字務觀,號放翁,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平生作詩近萬首(乾隆作詩三四萬首,因水平實在有限,不在此列)。陸遊的詩歌,風格多樣,體裁廣泛,涉及面十分深廣。陸遊寫過一首《遊山西村》的七律,該詩可謂陸遊七律的最高峰,歷來廣為流傳。《遊山西村》全詩如下: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蘇舜欽的一首七律,跌宕起伏,精巧的構思更令人稱讚
    一首優秀的詩歌,總是融入了作者的一番真情,無論是歌頌美好生活的喜悅,還是鞭撻醜惡事物的憤怒,都被作者融入詩行,並一代代地傳達給無數讀者,讓人時而激動、時而感懷。下面介紹蘇舜欽的一首七律,跌宕起伏,精巧的構思更令人稱讚。覽照宋代:蘇舜欽鐵面蒼髯目有稜, 世間兒女見須驚。心曾許國終平虜, 命未逢時合退耕。不稱好文親翰墨, 自嗟多病足風情。
  • 曾鞏的一首七律,開篇就骨力遒勁,果然開卷有益
    下面介紹曾鞏的一首七律,開篇就骨力遒勁,果然開卷有益。韓魏公輓歌辭宋代:曾鞏堂堂風骨氣如春,袞服貂冠社稷臣。天上立談迎白日,握中隨物轉洪鈞。他的去世,文人多有輓辭,曾鞏也倍感惋惜,於是也賦詩一首。曾鞏是歐陽修的得意弟子,與蘇軾也是同榜進士,他才華橫溢。作為一位晚輩,詩人十分崇敬韓琦,首聯先為他描繪了一幅肖像畫。「堂堂風骨氣如春,袞服貂冠社稷臣。」袞服,帝王及公侯的禮服;貂冠,又稱貂蟬冠,只有顯官才可穿戴。「氣如春、社稷臣」,形象地展現出這位柱國大臣的不凡風骨。
  • 王禹偁水平高超的一首七律,辭清句麗,更在平淡中見神奇
    這位才子擅長各種文體,還開創了宋初的一代文風,在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表現出不俗的成就。他就是北宋著名的詩人、散文家王禹偁,下面介紹王禹偁水平高超的一首七律,辭清句麗,更在平淡中見神奇。時值寒秋,詩人經過一處村莊,這裡空氣清新、田野花香。詩人信馬由韁,穿行在山間小路。路旁的野菊才剛剛開放,馬兒悠悠地緩步前行,詩人的心情也逐漸開始好轉。首聯交代時間、地點,「野興」二字,展現了作者被秋野中的美麗景色吸引,暫時忘記了煩惱和憂愁。所以才信馬悠悠,其閒適的神態、濃厚的遊興,也都是自然流露。
  • 黃庭堅的一首七律,思深筆健,富於哲理
    一首詩凝聚著詩人的很多心血,不僅要深入生活實地調查,進行認真的觀察和思考,而且還要善於精心提煉、取捨素材。作者在很短的篇幅中,要表達非常豐富的內容,就需要反覆斟酌,並融會貫通。就像賈島所說,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 王安石的一首七律,開篇就不同凡響,荊公的氣魄非比尋常
    下面介紹王安石的一首七律,開篇就不同凡響,荊公的氣魄非比尋常。奉酬永叔見贈宋代:王安石欲傳道義心猶在,強學文章力已窮。他日若能窺孟子,終身何敢望韓公。摳衣最出諸生後,倒屣嘗傾廣座中。這首七律開篇就不同凡響,彰顯出詩人鮮明的個性,荊公的氣魄也非比尋常。詩人含蓄地說,雖然自己一直有心傳承和發揚古代聖人和先賢的道義學說,但由於能力有限、才疏學淺,勉強寫事作文,已經非常吃力。其實這些都是作者的謙詞,也是不願讓歐公下不了臺。王安石自小勤奮苦讀,更是活到老學到老,不可能在年紀輕輕時就感到「力已窮」。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曾被推為唐人七律壓卷之作……
    全詩以鮮亮明麗的色彩,描繪出夏日久雨初停後終南山美麗清新的景象,前四句寫詩人靜觀所見,後四句寫詩人的隱居生活。詩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禪寂生活與輞川恬靜優美的田園風光結合起來,營造出一個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意境。
  • 白居易秋日詠懷,這首五律開篇就比喻生動,尾聯更是妙語雙關
    南宋詩人楊萬裡就喜歡秋天,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表達出老楊的曠達胸襟。可是有時秋雨綿綿、寒風陣陣,又帶來幾點愁緒;流水汩汩、歲月匆匆,更觸摸著內心的憂傷。唐代一位詩人就曾觸景生情,表達自己的複雜情緒。下面介紹的是白居易秋日詠懷,這首五律開篇就比喻生動,尾聯更是妙語雙關。
  • 蘇軾才氣縱橫,一首七律比喻生動,頸聯更是想像奇特
    蘇軾熟讀詩書、學富五車,開篇就把凱旋的將軍草木之喜其實暗喻詩人之喜,尾聯活脫脫地描繪了一片愛國忠君之情。蘇軾才氣縱橫,一首七律比喻生動
  • 賈島的一首五律,抒寫流暢,一氣呵成,結尾更是意在言外
    不過郊外視野開闊、空氣清新,同時又人跡罕至、極其幽靜,溪水靜流、白雲悠悠,詩人來此更可捕捉創作的靈感。唐代一位詩人甚至還在郊外小住了幾日,最後居然依依難捨。下面介紹賈島的一首五律,抒寫流暢,一氣呵成,結尾更是意在言外。
  • 杜甫一生顛簸流離,卻也寫出了一首歡快自在的七律
    但是,杜甫有一首詩卻別具一格,傳達了別樣的情感,充滿了歡快自在,那麼是哪首詩呢,下面請讀:《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尾聯通過描述呼喚隔籬的老鄰居前來聚飲助興的妙思逸想,席間雙方酣然的酒志、高漲的酒興、歡快的心情和熱烈的對飲氣氛。這首對仗工整而流暢的七律把門前景、家常話、身邊情編織成一副極有情趣的生活場景,非常具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把"客至」所蘊含的題旨描述得淋漓盡致,體會得到主客之間真誠相待的深厚情誼。
  • 七律兩首·詠松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作為歲寒三友之一,松往往給人以挺拔峭立、清新脫俗、高潔寡慾的感覺。 松,堅韌、耿直、奉獻,它四季常青,霜打不變色,雪壓不彎腰。 下面是兩首詠松的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