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曾被推為唐人七律壓卷之作……

2021-02-07 詩文藝術愉悅讀


盛唐詩壇,群星璀璨。不僅有浪漫主義詩仙李白和現實主義詩聖杜甫,還有身在朝堂心在田園的佛系詩人王維。王維,與李白同年(公元701年)出生,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唐朝著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與孟浩然合稱「王孟」。雖然身在廟堂,但心歸禪宗,參禪悟理,學莊信道,故有「詩佛」之稱。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早年的王維懷著滿腔抱負進入仕途。但官場的壓抑,政局的變化,張九齡罷相,李林甫上臺,尤其是「安史之亂」爆發。後期的王維就開始了半官半隱的生活。他在藍田輞川修了間別墅,該別墅原為初唐詩人宋之問所有,「退朝之後,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生活頗為悠閒。


我們讀李白的詩,其中充滿昂揚的鬥志和溢出屏幕的狂傲,在杜甫詩中總能感受到對現實民生困境的同情,但在王維的詩作中,對現實基本是抱著一種「無可無不可」的漠不關心的態度,所以我們感受不到任何現實的情緒,讀王維的詩就像是聽一曲舒緩的音樂,心緒平靜,沒有起伏。有的只是對山水田園生活的熱愛。如「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今天我們要讀到的這首《積雨輞川莊作》,正是王維「隱居」終南山輞川莊所作。這首詩是王維田園詩的代表作,被清代蘅塘退士孫洙選入其《唐詩三百首》。


《積雨輞川莊作》

唐·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全詩以鮮亮明麗的色彩,描繪出夏日久雨初停後終南山美麗清新的景象,前四句寫詩人靜觀所見,後四句寫詩人的隱居生活。詩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禪寂生活與輞川恬靜優美的田園風光結合起來,營造出一個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意境。


首聯寫田家生活,是詩人山上靜觀所見:正是連雨時節,天陰地溼,空氣潮潤,靜謐的叢林上空,炊煙緩緩升起來,山下農家正燒火做飯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飯菜準備好,便提攜著送往東菑——東面田頭,男人們一清早就去勞作了。


詩人視野所及,先寫空林煙火,一個「遲」字,不僅把陰雨天的炊煙寫得十分真切傳神,而且透露了詩人閒散安逸的心境。再寫農家早炊、餉田以致田頭野餐,展現一系列人物活動的畫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氣息,農婦田夫那怡然自樂的生活令人嚮往。


頷聯是千古警句,寫自然景色,同樣是詩人靜觀所得:看,廣漠空濛的水田上,白鷺翩翩起飛,是那樣嫻靜瀟灑;聽,遠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黃鸝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樣的甜美。


輞川之夏,百鳥飛鳴,詩人只選了形態和習性迥然不同的黃鸝、白鷺,白鷺飛行,黃鸝婉轉。一取動態,一取聲音;「漠漠」形容水田廣布,視野蒼茫;「陰陰」描狀夏木茂密,境界幽深。兩種景象互相映襯,互相配合,把積雨天氣的輞川山野寫得趣意盎然。蘇軾所謂「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這句便是很好的例證。


史載,唐人李肇因見李嘉祐集中有「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的詩句,便譏笑王維抄襲李嘉祐。後來明人胡應麟極力辯解說:「摩詰盛唐,嘉祐中唐,安得前人預偷來者?應該是李嘉祐用王維的詩。」


李嘉祐與摩詰同時而稍晚,誰襲用誰的詩句,這很難說。但正如宋人葉夢得認為即使王維用李嘉祐詩,添加的兩個疊詞使詩句更加精彩。「漠漠」有廣闊意,「陰陰」有幽深意,「漠漠水田」「陰陰夏木」比之「水田」和「夏木」,畫面就顯得開闊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積雨天氣空濛迷茫的色調和氣氛。


王維不是抄襲了李嘉祐,而是點化了李嘉祐。《批點唐詩正聲》:「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人皆能為,比諸惟下「漠漠」、「陰陰」四字,詩意便勝。


如果說前兩聯寫了農家無憂無慮的勞動生活和山中畫意盎然的自然景色,那麼後兩聯就是抒寫詩人隱居山林的禪寂生活之樂。對於「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的王維來說,置身於這世外桃源般的輞川山莊,真可謂得其所願了,這不能不使他感到無窮的樂趣。


頸聯,詩人獨處空山之中,幽棲松林之下,參木槿而悟人生短暫,採露葵以供清齋素食。這情調,在一般世人看來,未免過分孤寂寡淡了。然而早已厭倦塵世喧囂的詩人,卻從中領略到極大的興味,比起那紛紛擾擾、爾虞我詐的名利場,簡直是靈魂的樂土。


尾聯,詩人在這裡借用了《莊子·寓言》和《列子·黃帝》中的兩個典故,快慰地宣稱自己早已去心機絕俗念,隨緣任遇,與世無爭,再也不被人猜忌,足可以免除塵世煩惱,悠悠然耽於山林之樂。這兩個充滿老莊色彩的典故,十分恰切地表現了作者遠離塵囂、澹泊自然的心境。


有人曾推王維這首《積雨輞川莊作》為全唐七律的壓卷之作。關於唐人七律壓卷,歷史上眾說紛紜,南宋嚴羽《滄浪詩話》認為:崔顥《黃鶴樓》,當為唐人七律第一;也有人覺得杜甫《登高》才是唐人七律第一。


這首七律,形象鮮明,興味深遠,表現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閒情逸緻,流露出詩人對淳樸田園生活的深深眷愛,是王維田園詩的一首代表作。從前有人把它推為全唐七律的壓卷,說成「空古準今」的極至,固然是出於封建士大夫的偏嗜;而有人認為「淡雅幽寂,莫過右丞《積雨》」,讚賞這首詩的深邃意境和超邁風格,藝術見解還是不錯的。

你若喜歡,點在看 

相關焦點

  • 王維寫夏天最好的一首詩,曾被列為唐詩七律的壓卷之作
    他也寫過一首《納涼》,「喬木萬餘株,清流貫其中。前臨大川口,豁達來長風。」繁密的樹木遮擋了烈日,川口、涼溪,置身其中,讓我們也感受到夏日在深林風口的無盡清涼。但是這兩首一首語言太過焦躁,一首語言太過平實,都稱不上是王維的經典夏日之作。
  • 王維到別墅度假,寫下一首詩,被譽為「七律的壓卷之作」
    >讀王維的詩歌,我們會仿佛進入一個令人忘俗、神清氣爽的境界。他還曾寫過一首《積雨輞川莊作》,被譽為「七律的壓卷之作」。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 有人稱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為七律的壓卷之作,真是這樣嗎?
    七律的壓卷之作什麼時候變成了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了呢?我們稱一首詩為「七律」,在格律詩已經成型千年之後,是不能故意去混淆規則的。寫不寫近體詩沒有關係,但是在對原有作品作區分的時候,是有標準的。「七律」這個簡稱是代指格律詩中的七言律詩,必須是嚴格遵守平仄關係,押平聲韻,中二聯(至少是頸聯)對仗,七字一句,總共八句的詩。如果是在格律規則沒有完全成熟的李白、王維時代,將這種詩稱為「律詩」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到今天,這就是非常低級的錯誤。這根本不是什麼個人愛好的問題,在讀詩的人眼中,這就是鉛筆和鋼筆的區別一樣明顯的問題。
  • 王維寫了一首夏天的詩,被稱為全唐壓卷之作,卻有人說是「抄襲」
    說這首詩是王維在輞川莊寫下的生活片段,堪稱是他描寫夏天寫的最好的詩,這首詩寫出了夏天雨後人的悠哉、愜意,景的清幽、廣闊,字字句句都流露出了作者對山林生活的熱愛。王維被指抄襲,到底是真是假後世傳言,有士大夫十分偏愛這首詩,以至於把其推為全唐七律的壓卷之作,人評「淡雅幽寂,莫過右丞《積雨》」,大家對其的喜愛可見一斑。
  • 壓卷之作,七律第一,十二首備受好評的千古力作,人人必知必背
    正因為如此,後世文人從未停止對於唐詩的品評探究,很多學者從審美的角度試圖對它們分出高下,於是便有了「壓卷之作」、「七律第一」、「千古第一」等評價。雖然也有人認為不必角逐出桂冠詩作,比如明代鍾惺、譚元春就曾指出:「詩但求其佳,不必問某首第一也。」但是這些被評為第一的作品,當之無愧都是流傳千古的巔峰之作。下面就是被歷代詩評家極力推崇的千古力作,值得我們反覆品讀,反覆背誦。
  • 王昌齡的一首詩,大氣磅礴,氣象萬千,被稱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
    王昌齡與高適、岑參、王之渙齊名的「四大邊塞詩人」之一,是有著「詩家天子王江寧」美譽的「七絕聖手」,他的七絕在唐代無論質量還是數量堪稱第一。他也被稱之為「七絕聖手」他的一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的,這就是王昌齡的《出塞》。王昌齡的《出塞》有兩首,第一首最為有名: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裡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前人評價很高,曾被明代詩人李攀龍譽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王昌齡早年曾北遊我國西北邊地,對邊塞生活有深入體驗。
  • 十首「壓卷之作」,究竟哪首堪當引領唐詩風騷?
    南宋詩論家嚴羽在《滄浪詩話》中寫道: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這是對唐詩進行的最早海選。而《滄浪詩話》是宋代最負盛名、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部詩論著作,這相當於給《黃鶴樓》的黃金廣告,對後人往往有先入為主之效。 除了嚴羽,很多人有自己的答案。
  • 王維最豪放的一首詩,鍊字造句堪稱完美,為「唐人五律範本」!
    之前,小編在《王維最不像詩的一首詩,僅20個字,一問一答寫出無數人的心結!》等文章中分享了王維的詩作。透過他純淨平和、充滿禪理的文字,我們看到的王維寧靜如水、纖塵不染。今天這首詩中,我們將看到另一個王維,熱情似火,豪氣幹雲。
  • 王維寫了一首夏天的詩,可稱為經典,但卻有人說是「抄襲」
    說這首詩是王維在輞川莊寫下的生活片段,堪稱是他描寫夏天寫的最好的詩,這首詩寫出了夏天雨後人的悠哉、愜意,景的清幽、廣闊,字字句句都流露出了作者對山林生活的熱愛。在這首詩裡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心早就寄情這山林田園了,甘願做一位與世無爭的山野老人,官場的是是非非已與自身無關,海鷗為何還要猜疑呢?進一步表明了自己的歸隱之心。
  • 王維的《積雨輞川莊作》憑什麼會被稱為全唐七律的壓卷之作
    在詩仙詩聖之後,還有一個詩佛,王維被稱為人才。王維是人才,是「人」可以達到的極致。有才,有德,有品位,更主要的是懂生活。王維有一首《積雨輞川莊作》被稱為全唐七律的壓卷之作,憑什麼?王維的這首,形式、格律固然有一套,但更重要的是他要傳遞的思想和內涵。如果換個作者,肯定就不會有這樣的影響了。
  • 王維最經典的一首詩,題目僅僅一個字,卻唯美至極!
    唐代最傑出的詩人,莫過於李白杜甫,而李白杜甫之外最傑出的詩人,歷來莫衷一是。但有詩家說:唐無李、杜,摩詰便應首推!摩詰,便是王維,還有一種說法: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雖說這些都是一家之言,但王維確實稱得上是唐代最超群的詩人之一。蘇東坡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 毛主席的這首詩,是兩百年來七言律詩的壓卷之作
    每個時代,總有一些詩歌,能站在整個時代的頂峰,比如唐詩中,我們經常會討論哪一首是七絕的壓卷之作,哪一首是七律的壓卷之作,這樣的討論,雖然未必產生共識,但能被討論的詩,必然就是這個時代最好的詩。
  • 王維最經典的七律,第二聯是千古名句
    一王維的七律,《唐詩三百首》中選了四首,其中最經典的當屬《積雨輞川莊》,今天小樓就跟大家一起讀這首詩。積雨輞川莊作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小讀閱讀了諸篇解讀,覺得評析者都過分強調了這首詩中的思想感情,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詩中的美學意蘊,甚至以詩中的思想境界不夠高為由,貶低這首詩的藝術價值。小樓認為,讀王維詩,最美好的享受就在於詩中的美學感受,在本文中,我將在通解全詩的基礎上,與大家一起分享這首詩的美學感受。
  • 與唐人七絕壓卷之作並列的一首詩,格調昂揚,但作者卻成千古之謎
    在唐代文壇上,詩歌是最重要的文學樣式,也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頂峰,其中邊塞詩作為傑出的詩歌流派,在唐詩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其時湧現出一大批邊塞詩人,其中有「七絕聖手」之稱的王昌齡就是代表之一。他的詩作中反應了盛唐時代的積極進取、自信豪放的精神,從各個側面反映了唐朝的宏大氣象,展現唐朝軍隊的巨大威力。
  • 王維的這首詩,寧靜自然,短短4句就寫出「靜」的最高境界!
    唐詩中,說到令人讀後即能安靜下來的詩,毫無疑問要屬詩佛王維的詩。王維崇尚佛法,其詩作大多充滿了禪意,不僅意境優美且其中還含有豐富的哲理。例如他的《鹿柴》、《竹裡館》、《畫》、《過香積寺》等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 王維隱居山林寫的這首詩,通篇無一名句,卻被譽為七律壓卷之作!
    究其原因無外乎這首詩的對仗極其工整,每聯皆成對,而且最重要的是這首《登高》通篇全部是千古名句,就憑藉這一點,其他七言律詩便以甘拜下風了。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為什麼這首詩能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譽為「七律之首」?
    唐朝就有過一首平仄虛實嚴格意義上並不工整的七律詩,蓋過李白、杜甫等詩作大家的作品,被後人們推崇為「七律之首」。這首詩便是唐朝詩人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南宋詩論家、詩人嚴羽,也稱嚴滄浪,在他的《滄浪詩話》中,稱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的《黃鶴樓》為首。崔顥的這首《黃鶴樓》被後人譽為「七律第一」,也一度被人稱為黃鶴樓的絕唱。自崔顥寫下這首詩後,唐代詩人便競相傳唱、模仿,想與崔顥一較長短,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詩仙李白。
  • 王勃《滕王閣序》後的《滕王閣》詩,連七律都不算,有沒有水平?
    王勃的到來,打亂了他的計劃,衝著他的名氣,大家讓王勃寫一首,於是他揮筆寫下了這篇序文。據說當時王勃是文不加點,頃刻而就,令滿座大驚。此序700多字,光是成語和典故就用了幾十個,後世有人稱其為「天下第一駢文」。 然而正因此序文太過盛名,往往讓人忽略了序後56字的《滕王閣》詩。與序言相比,這首詩真的就這麼差嗎?
  • 為什麼這首詩可以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稱為「七律第一」?
    在《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詩詞天賦可謂是出類拔萃,她在教人做詩時曾說過「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可見,詩貴在自然。唐朝就有過一首平仄虛實嚴格意義上並不工整的七律詩,但卻被後人們推崇為「七律之首」。
  • 王維的一首詩,詩中有畫,4句詩就含3幅美妙的畫
    王維《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鑑賞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王 維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雲裡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