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詩詞天賦可謂是出類拔萃,她在教人做詩時曾說過「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可見,詩貴在自然。
唐朝就有過一首平仄虛實嚴格意義上並不工整的七律詩,但卻被後人們推崇為「七律之首」。
這首詩便是唐朝詩人崔顥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南宋詩論家、詩人嚴羽,也稱嚴滄浪,在他的《滄浪詩話》稱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的《黃鶴樓》為首。
也就可以說崔顥的這首《黃鶴樓》為黃鶴樓的絕唱。
崔顥寫下這首詩後,唐代詩人競相傳唱、模仿,想與崔顥一較長短,其中就有咱們的詩仙李白。 據說,有一次李白來到黃鶴樓上,也寫下一首《鸚鵡洲》一詩想與崔顥比賽,但李白覺得自己寫得不如崔顥好,便在黃鶴樓上題下一首打油詩:「一拳擊碎黃鶴樓,兩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轉頭便離開黃鶴樓了。
為何崔顥的《黃鶴樓》被譽為「七律之首」?
古往今來,寫關於黃鶴樓的詩很多,為何偏偏,用詞以及格式並不十分規整的《黃鶴樓》能夠拔得頭籌?
這首詩大意是說「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裡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有悠悠的白雲、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也長滿茂盛的芳草。傍晚時分在暮色中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的蒼茫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你大概已經猜到,這首詩貴在自然和奇幻。正如林黛玉所說「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所以,崔顥的《黃鶴樓》能夠在沒有杜甫的《登高》嚴格規整的情況下,依舊得票眾多,被後人譽為「七律最佳」。
《黃鶴樓》是一首思鄉懷古之作,詩人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裡。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嘹亮而不拗口。可謂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清代學者沈德潛評此詩,以為「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
此詩能夠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也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黃鶴樓》與《登高》的「七律最佳」之爭
說到七言律詩,唐朝可謂登峰造極,唐朝的李白、杜甫、李商隱、李賀等也都寫過很多絕佳的七律詩,每個人的七律詩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特別是杜甫的《登高》一度被人稱讚,也被視為「七律最佳」。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的確,杜甫的《登高》、《蜀相》、《詠懷古蹟》等都可以稱得上是七律詩的一流手筆,而崔顥除了《黃鶴樓》流傳較廣,其他作品則相對弱一些,可以說他的《黃鶴樓》是妙手偶得之,但也不妨礙《黃鶴樓》被評為七言古風「七律第一」。
下面是我看過的一則關於崔顥《黃鶴樓》與杜甫《登高》爭「七律第一」的評斷,甚覺不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鑑:
「如果單論唐人七言律,沒人能超過《黃鶴樓》,盛唐七言律方興未艾,無數人都對這種新興詩體做出各種嘗試和探索,所以我們今天能看到很多不合規則的盛唐七言律,這些探索最終全都集中在崔顥的一首《黃鶴樓》裡。
黃鶴樓用前四句把唐人能做到的對七言格律的突破一網打盡,這份成就奠定了它的歷史地位,再裹挾著盛唐氣象,沒有人能爭得過它。也就是說《黃鶴樓》之所以被定唐人七言律第一,恰恰因為它的『變體』的身份,正格拗體有的是,對唐人來說不稀奇。
如果論整個古代七言律,那桂冠當屬《登高》,嚴格來說《登高》也不是正格,但登高的字法句法章法是古今文人能學到的最正的一首。
你後人不可能去學《黃鶴樓》,只需要知道《黃鶴樓》好在哪裡,學他就成了窠臼,拾人牙慧,這叫『不可無一,不可有二』。你想學正格,就向最正的詩學,毫無疑問《登高》就是最正的,它仿佛就是七言律詩的燈塔,穿越盛唐,恆久照耀,所以《登高》是古今七言律第一。你可能覺得我這論斷邏輯有問題,因為《登高》顯然也是唐詩,其實不矛盾。
評《黃鶴樓》是唐人第一,要考慮唐人對七言律的創見和突破,正格作品在這方面顯然不如變體。評古今第一,要考慮技藝和對後人創作的指導作用,變體顯然無法超越正格。」
看罷,我也對此不由讚嘆。原來一首詩、兩首詩,在詩情畫意之外,可以演化出如此知識與格局。
學習、鑑賞詩詞,兼得趣味與審美
我之前曾寫過文章,論述過學習古詩詞的益處,今就不再贅述。只想簡單提一下學習詩詞的四大妙處:
(1)熟讀詩詞幫助寫作和語言表達:
讀詩、寫文章貴在有自己的氣質和穩定的價值觀,而長期泡在富有美感的詩詞中,審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也會得到較好的提升
(2)詩詞幫助感知未知的美好和苦難
詩詞讓你知道有浩浩大漠裡的落日,也有耿耿星河的黎明,讓孩子知道除了遊戲和動畫片,還有一些更廣闊美好的東西在等待他們去理解。
(3)詩詞給當下和未來的生活注入能量
背誦古詩,讓這些字字句句在潛意識中成為孩子的一部分,他會因此而更加熱愛生活。失意時、孤單時、潦倒時等等,我們離不開詩,離不開文學,因為他們同樣紮根在這個世界上。
(4)詩詞文化帶來身份歸屬感
歲月更替,唯文化可以令趟進時間長河裡的人彼此血脈相依,心意相通,志趣相融。文化不會憑空消失,紮根於自身根文化,找到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 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十分重要,是我們堅定自我認知和獨立價值的根本。
詩,是給孩子未來的禮物,但不是每個孩子都收到了。
因為,詩是古人的饋贈,是他們用千年的才情鍛造的禮物,得到它需要一定的門檻,陌生的語境,難懂的古文,往往讓孩子初次接觸就望而卻步。
有人說:用古詩詞餵大的孩子,人生必定不會平庸。
但前提要給孩子提供生動有趣的讀本,讓孩子先愛上詩,讀懂詩。
筆者在此給大家推薦一套《中國詩詞大會全套 兒童古詩詞大全》,祝孩子們在讀詩詞的路上,收穫沁人心脾的芳香和深沉開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