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首詩可以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稱為「七律第一」?

2020-12-14 南州筆記

在《紅樓夢》中,林黛玉的詩詞天賦可謂是出類拔萃,她在教人做詩時曾說過「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可見,詩貴在自然。

唐朝就有過一首平仄虛實嚴格意義上並不工整的七律詩,但卻被後人們推崇為「七律之首」。

這首詩便是唐朝詩人崔顥的《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南宋詩論家、詩人嚴羽,也稱嚴滄浪,在他的《滄浪詩話》稱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的《黃鶴樓》為首。

也就可以說崔顥的這首《黃鶴樓》為黃鶴樓的絕唱。

崔顥寫下這首詩後,唐代詩人競相傳唱、模仿,想與崔顥一較長短,其中就有咱們的詩仙李白。 據說,有一次李白來到黃鶴樓上,也寫下一首《鸚鵡洲》一詩想與崔顥比賽,但李白覺得自己寫得不如崔顥好,便在黃鶴樓上題下一首打油詩:「一拳擊碎黃鶴樓,兩腳踢翻鸚鵡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轉頭便離開黃鶴樓了。

為何崔顥的《黃鶴樓》被譽為「七律之首」?

古往今來,寫關於黃鶴樓的詩很多,為何偏偏,用詞以及格式並不十分規整的《黃鶴樓》能夠拔得頭籌?

這首詩大意是說「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裡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黃鶴一去再也沒有回來,千百年來只有悠悠的白雲、陽光照耀下的漢陽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也長滿茂盛的芳草。傍晚時分在暮色中眺望遠方,故鄉在哪兒呢?眼前只見一片霧靄籠罩的蒼茫江面,給人帶來深深的愁緒。」

你大概已經猜到,這首詩貴在自然和奇幻。正如林黛玉所說「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所以,崔顥的《黃鶴樓》能夠在沒有杜甫的《登高》嚴格規整的情況下,依舊得票眾多,被後人譽為「七律最佳」。

《黃鶴樓》是一首思鄉懷古之作,詩人登臨古蹟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裡。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嘹亮而不拗口。可謂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清代學者沈德潛評此詩,以為「意得象先,神行語外,縱筆寫去,遂擅千古之奇」。

此詩能夠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也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

《黃鶴樓》與《登高》的「七律最佳」之爭

說到七言律詩,唐朝可謂登峰造極,唐朝的李白、杜甫、李商隱、李賀等也都寫過很多絕佳的七律詩,每個人的七律詩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特別是杜甫的《登高》一度被人稱讚,也被視為「七律最佳」。

《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的確,杜甫的《登高》、《蜀相》、《詠懷古蹟》等都可以稱得上是七律詩的一流手筆,而崔顥除了《黃鶴樓》流傳較廣,其他作品則相對弱一些,可以說他的《黃鶴樓》是妙手偶得之,但也不妨礙《黃鶴樓》被評為七言古風「七律第一」。

下面是我看過的一則關於崔顥《黃鶴樓》與杜甫《登高》爭「七律第一」的評斷,甚覺不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鑑:

如果單論唐人七言律,沒人能超過《黃鶴樓》,盛唐七言律方興未艾,無數人都對這種新興詩體做出各種嘗試和探索,所以我們今天能看到很多不合規則的盛唐七言律,這些探索最終全都集中在崔顥的一首《黃鶴樓》裡。

黃鶴樓用前四句把唐人能做到的對七言格律的突破一網打盡,這份成就奠定了它的歷史地位,再裹挾著盛唐氣象,沒有人能爭得過它。也就是說《黃鶴樓》之所以被定唐人七言律第一,恰恰因為它的『變體』的身份,正格拗體有的是,對唐人來說不稀奇。

如果論整個古代七言律,那桂冠當屬《登高》,嚴格來說《登高》也不是正格,但登高的字法句法章法是古今文人能學到的最正的一首。

你後人不可能去學《黃鶴樓》,只需要知道《黃鶴樓》好在哪裡,學他就成了窠臼,拾人牙慧,這叫『不可無一,不可有二』。你想學正格,就向最正的詩學,毫無疑問《登高》就是最正的,它仿佛就是七言律詩的燈塔,穿越盛唐,恆久照耀,所以《登高》是古今七言律第一。你可能覺得我這論斷邏輯有問題,因為《登高》顯然也是唐詩,其實不矛盾。

評《黃鶴樓》是唐人第一,要考慮唐人對七言律的創見和突破,正格作品在這方面顯然不如變體。評古今第一,要考慮技藝和對後人創作的指導作用,變體顯然無法超越正格。」

看罷,我也對此不由讚嘆。原來一首詩、兩首詩,在詩情畫意之外,可以演化出如此知識與格局。

學習、鑑賞詩詞,兼得趣味與審美

我之前曾寫過文章,論述過學習古詩詞的益處,今就不再贅述。只想簡單提一下學習詩詞的四大妙處:

(1)熟讀詩詞幫助寫作和語言表達:

讀詩、寫文章貴在有自己的氣質和穩定的價值觀,而長期泡在富有美感的詩詞中,審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也會得到較好的提升

(2)詩詞幫助感知未知的美好和苦難

詩詞讓你知道有浩浩大漠裡的落日,也有耿耿星河的黎明,讓孩子知道除了遊戲和動畫片,還有一些更廣闊美好的東西在等待他們去理解。

(3)詩詞給當下和未來的生活注入能量

背誦古詩,讓這些字字句句在潛意識中成為孩子的一部分,他會因此而更加熱愛生活。失意時、孤單時、潦倒時等等,我們離不開詩,離不開文學,因為他們同樣紮根在這個世界上。

(4)詩詞文化帶來身份歸屬感

歲月更替,唯文化可以令趟進時間長河裡的人彼此血脈相依,心意相通,志趣相融。文化不會憑空消失,紮根於自身根文化,找到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 對我們每個人而言都十分重要,是我們堅定自我認知和獨立價值的根本。

詩,是給孩子未來的禮物,但不是每個孩子都收到了。

因為,詩是古人的饋贈,是他們用千年的才情鍛造的禮物,得到它需要一定的門檻,陌生的語境,難懂的古文,往往讓孩子初次接觸就望而卻步。

有人說:用古詩詞餵大的孩子,人生必定不會平庸。

但前提要給孩子提供生動有趣的讀本,讓孩子先愛上詩,讀懂詩。

筆者在此給大家推薦一套《中國詩詞大會全套 兒童古詩詞大全》,祝孩子們在讀詩詞的路上,收穫沁人心脾的芳香和深沉開闊的力量。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這首詩能超過杜甫的《登高》,被後人譽為「七律之首」?
    唐朝就有過一首平仄虛實嚴格意義上並不工整的七律詩,蓋過李白、杜甫等詩作大家的作品,被後人們推崇為「七律之首」。這首詩便是唐朝詩人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南宋詩論家、詩人嚴羽,也稱嚴滄浪,在他的《滄浪詩話》中,稱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的《黃鶴樓》為首。崔顥的這首《黃鶴樓》被後人譽為「七律第一」,也一度被人稱為黃鶴樓的絕唱。自崔顥寫下這首詩後,唐代詩人便競相傳唱、模仿,想與崔顥一較長短,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詩仙李白。
  • 杜甫登高有感,遂賦詩一首,此詩被評為「七律之冠」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詩思想藝術集大成者,被後世人稱為「詩聖」,詩也被稱為「詩史」。杜甫的代表作品有《登高》、《春望》、《望嶽》、《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以及「三吏」、「三別」等等,大約有1500首詩留存後世,收集於《杜工部集》。
  • 杜甫的《登高》,被譽為古今七律第一,真是無法超越的格律樣板?
    杜甫精通各種詩體,在絕句、律詩與古體詩上皆有非凡的成就。為「五七古」與「五七律」詩歌的創作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登高》這首詩寫於杜甫晚年,由於「鍊字」與「對仗」水平高超,由於寓情於景、疊詞的運用和不著痕跡的誇張,兼具強烈的個人情感而被後人推崇至極。清代詩人楊倫稱其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明代詩評家胡應麟,認為該詩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 杜甫《登高》和崔顥《黃鶴樓》哪一首才是七律第一?看看這些數據
    唐詩七律第一之爭,由來已久。雖然大家一直說著「文無第一」,但事實上用比較的方式來品讀詩歌,本身就是一種極好的品詩方式。所以筆者先強調,本期把杜甫的《登高》和崔顥《黃鶴樓》拿來一筆,並非是一定要分出哪首才是七律第一,而是希望我們在比較中,能對這兩首七律巔峰之作,有更深的認識。
  • 仙境論壇 & 從既定程式與鑑賞途徑解讀杜甫的《七律?登高》
    為什麼?  從文學上來講:盛唐的詩人寫詩、欣賞詩,喜歡歌頌理想;而杜甫的詩,特別是在中年以後,大多數是詩是抨擊現實,揭露社會黑暗的。  從詩人個體上來講:盛唐人詩人注重通過詩歌表現個人的天才與藝術創造力。如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睥睨一切的豪情;而杜甫的詩,更注重錘鍊語言,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
  • 杜甫的這首登高詩,慷慨激越,被譽為「七律之冠」,傳唱了千年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杜甫登上高臺,悲對秋景感慨萬分寫下一詩《登高》慷慨激越,被譽為「七律之冠」。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56歲的杜甫獨自登高,異鄉漂泊中作下一首詩,成「古今律詩第一」
    「詩聖」杜甫有一首經典七律《登高》,久負盛名。公元767年秋,五十六歲的杜甫輾轉流離於夔州,年華老去,身體又多疾病,天涯漂泊,早已心生厭倦。誰成想,此種抑鬱心情又時值重陽佳節,詩人無法排解心中煩悶,獨自登上白帝城外的高臺。
  • 來到杜甫草堂,才明白《慶餘年》中範閒何以選擇《登高》開場鬥詩
    去年最火的網劇《慶餘年》中有一場男主範閒鬥詩的戲,而範閒開場用的詩《登高》正是草堂主人杜甫晚年所作。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都說杜甫的《登高》是古今七律第一,它到底好在何處
    嚴羽的《滄浪詩話》裡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但是也有很多不敢苟同的人,最為權威的是明代詩評家胡應麟,他在《詩藪》裡說,杜甫的《登高》「當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這樣,《登高》既為古今所有七律詩之冠,當然就蓋過《黃鶴樓》了。
  • 李白告別此地,帶走家喻戶曉的名詩;杜甫來此,吟出七律之冠
    這首詩也是典型的詩仙風格,讀起來意猶未盡。他不會知道,這首詩傳播度將如此之廣,成為了最為熟悉的詩歌。他更不會想到,後來與之齊名的詩聖杜甫,將在大曆二年時來到奉節白帝城,寫下了毫不遜色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 杜甫的《登高》既是七律之冠,又是他晚年年老多病孤苦的生活寫照
    說到杜甫,第一印象是什麼呢?是一位憂國憂民的詩人,還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呢?杜甫是一個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他感慨發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他還是一位十分有才能的詩人,在詩歌方面有很高的造詣。
  • 《慶餘年》中曾說杜甫《登高》為「古今七律第一」,有何依據?
    杜甫《登高》一詩被評為「古今七律第一」,這個評語是明代胡應麟在《詩藪》中所下的:此詩自當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是說,杜甫的這首詩從唐代開始一直到明代都能算作第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知道了這麼多關於律詩的限制,我們再來看杜甫《登高》一詩為何被稱為「古今律詩第一」。《登高》一詩在律詩的各項標準中做到了極致我們先來看《登高》這首詩: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 杜甫的《登高》意境深遠,解析高中古詩詞的意境美
    在前期熱播的電視劇《慶餘年》中有一個狗血的劇情,就是範閒當眾作詩,其實大家都知道範閒是在背詩,只不過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沒有這首《登高》而已,且這首詩被後人稱為古今七律第一,這也是範閒為什麼會選擇這首《登高》的原因。
  • 唐朝這首詩被譽為七言律詩第一,比七步詩還絕,至今難以超越
    七言律詩,簡稱「七律」,起源於南朝齊永明時文學家沈約等講究聲律、對偶的新體詩,到唐朝時,七律已經成熟,格律嚴密,詩句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沒兩句為一聯,共四聯,而此詩被譽為七言律詩第一,比七步詩還絕,至今難以超越。
  • 杜甫在《登高》中寫「無邊落木蕭蕭下」,為何是落木,而非落葉?
    杜甫,千古詩聖,心系蒼生,胸懷天下。他在世時,經歷了盛唐轉衰的過程,所以他的詩中反映了不少當時的社會矛盾和民生疾苦,常懷憂國憂民,沉鬱頓挫之感。因此,他的作品因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被稱為詩史。《登高》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秋,當時安史之亂雖然已結束了四年,但是地方軍閥又趁勢而起,杜甫離開草堂到達夔門。那時他的人生,已經走入老年,生活依舊貧苦,身體也愈發不好。他於秋日登上白帝城,面對秋江蕭瑟,百感交集,於是就有了這篇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 每日一詩:《登高杜甫》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公元767年(唐代宗大曆二年)秋天,杜甫時在夔州。
  • 兩位大詩人,兩首登高詩,兩種人生態度
    ,這兩首詩都是唐詩七言律詩中的經典之作,不過兩首詩的感情色彩卻迥然不同,從這兩首詩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第一首就是有古今七律第一之稱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 小夥根據杜甫的《登高》寫出一首現代詩,驚豔了詩壇,卻被批無恥
    為了完美銜接兩種詩歌體裁,有一位小夥做了大膽嘗試,他不發明現代詩,而是對經典古詩詞進行二次創造,將杜甫經典的《登高》化成了一首現代詩作品。他叫孟衝之,獨愛杜子美,他不單單改造過《登高》一首,他把杜甫的150多首名篇全部重新塑造了一遍,並整理成集,名為「杜詩重構」,號稱:俺與杜甫打擂臺。顯然,孟衝之是想與杜甫來一場古體詩與現代詩的較量。
  • 小夥稱要和杜甫「打擂臺」,並改寫杜甫《登高》,水平到底如何?
    基本上杜甫的名篇,孟衝之都仿寫了,但是讓他真正小有名氣的,還是這首改寫版《登高》。孟衝之口氣這麼大,實力如何?是騾子是馬,咱們拉出來溜溜。我們先再來看一看杜甫的原作《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 《慶餘年》中讓範閒名動京城的《登高》為何被評為古今七律第一?
    前一段時間大火的電視劇《慶餘年》主角範閒憑藉一首詩聖杜甫的《登高》名動京城,天下皆知,劇中也把《登高》評為古今第一七律,而事實上,在現實中,杜甫的這首《登高》,也是名副其實的第一七律!這首七律,曾經在《中國詩詞大會》上面出現過,當時北京師範大學的康震老師評價這首詩說,這首登高,古今七律第一,雖說有著秋意之悲,暮年之悲,但是「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兩句依然突出了詩人的壯,可謂是悲不壓壯!氣韻宏大。一段簡短地詩評說出了在康震老師的心中,登高這首七律的地位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