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小編在《王維最不像詩的一首詩,僅20個字,一問一答寫出無數人的心結!》等文章中分享了王維的詩作。透過他純淨平和、充滿禪理的文字,我們看到的王維寧靜如水、纖塵不染。今天這首詩中,我們將看到另一個王維,熱情似火,豪氣幹雲。
觀獵
唐 · 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回看射鵰處,千裡暮雲平。
就內容看,《觀獵》寫的不過是一次普通的狩獵活動,王維卻妙筆生花,寫得激情洋溢、豪興遄飛。清人沈德潛讚嘆:「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絕頂。盛唐詩中亦不多見。」寫作手法被譽為唐人五律範本。
「風勁角弓鳴」,開篇未見其人,卻先聲奪人。詩人用風聲、弦鳴聲將我們帶入緊張的射獵情境。弓弦緊繃,羽箭飛出,追風逐電,生動的畫面在我們眼前展開。射箭人究竟是何方英雄?一句「將軍獵渭城」,英雄閃亮登場。王維不愧為繪畫高手,將文字和畫面配合得恰到好處。我們不禁聯想到古代題材電影中英雄出場的鏡頭,是不是這句詩啟發了導演們的靈感?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是千古傳誦的名句。王維沒有直接寫人,而是選取射獵中鷹擊、馬馳的細節,傳神地寫出了驚險激烈的捕獵場面。楊炯有描寫戰爭場面時,也用了這種側面烘託的手法,「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草枯」、「雪盡」兩詞對環境的描寫,簡潔得如同素描,「疾」、「輕」,細膩入微,讓人感覺射獵的暢快淋漓。
「新豐市」、「細柳營」相隔七十多裡地,詩人卻用「忽過」、「還歸」,讓人聯想到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杜甫的「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並非馬躍千裡縮短了物理距離,而是詩人愉悅的心情使然。
結尾更是絕妙,將軍氣定神閒,遙看射獵之處。「射鵰處」源自《北史·斛律光傳》,借「射鵰都督」美稱盛讚將軍箭法卓絕。從「風勁角弓鳴」的緊張射獵,到回望處「千裡暮雲平」的風定雲閒,結構嚴謹,渾然一體。「千裡暮雲平」的開闊景觀,映射出將軍志得意滿、從容自如的心境,英雄形象躍然紙上。
這首詩中,王維借將軍的角色表達了自己渴望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我們看到一個意氣風發,甚至有些徵服欲的王維。他年少成名,二十歲進士及第,還鼓勵落榜友人勤勉備考為國效力,可見他是積極入世的。他曾熱情如火,到中年卻淡泊如水,「松風吹解帶、明月照彈琴」。
他經歷過繁華,也飽嘗了孤獨,豐富的人生閱歷成就了他的修行,如今的心如死灰,是因為曾經的劇烈燃燒。年輕時的王維,詩作慷慨激昂,中年後的他,文字簡約靜定,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美,讓我們認識到真實、完整的人生。
我們無法想像,一個從未走出山門,終日誦經念佛的人,能寫出「不知棟裡雲,去作人間雨」(見《王維最冷門的一首詩,僅20字,亦真亦幻充滿哲思,美得讓人心醉!》)。這個世界,沒有白走的路,所有的經歷都將成為你的財富。
註: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