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發展到大唐時代,湧現出很多傑出的詩人,其中有人天賦異稟,比如李白,鬥酒詩百篇;有人筆耕不輟,比如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古人寫詩講究鍊字,在敘事寫景、狀物抒情的時候,總是注意挑選關鍵字。比如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典範之作。
一首詩特別要注意詩眼,用得好可以生動傳神,猶如畫龍點睛。詩眼是指一首詩或一句詩中最精煉的一個字,例如陳與義的「暖日薰楊柳,濃春醉海棠」,其中的「薰和醉」就是詩眼,一字之妙,卻讓全詩頓時出彩。
有些詩歌雖然不乏精妙的句子,但讀完了全篇,總覺得欠缺一樣東西,細細揣摩,原來是少了一根貫穿全篇的紅線。作為一個傑出的詩人,絕對不會因為這一點被後世詬病。下面介紹杜甫水平高超的一首五律,一句一景,卻用兩個字貫穿全篇。
遣懷
唐代:杜甫
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
天風隨斷柳,客淚墮清笳。
水淨樓陰直,山昏塞日斜。
夜來歸鳥盡,啼殺後棲鴉。
杜甫一生貧困潦倒,卻創作了無數的詩篇,給後世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文化遺產,令人同情他悲慘遭遇的同時,也讚賞和欽佩這位偉大的詩人。杜甫的作品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年輕時主要是勤奮讀書和四處漫遊,這一時期的作品充滿激情和對夢想的追求,比如《望嶽》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中年被困長安,心情愁悶,多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比如《月夜憶舍弟》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安史之亂後一直到暮年,杜甫生活困頓、親朋離散,作品更多地表現出憂國憂民的思想,比如《登高》中「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詩的大意是:愁緒滿懷,眼前遍布繁霜白露;寒城的菊花也寂寞無主,自開自落。寒風凜冽,殘敗的柳枝隨風飄落;離人聽到清笳的悲戚之音,都忍不住淚流滿面。水面上平靜無波,倒映出筆直的樓閣;邊塞中落日西斜,群山也被一片黑暗籠罩。夜幕降臨,眾鳥各自回巢,唯有一隻晚歸的烏鴉悲鳴欲絕。
這首詩是杜甫流寓入蜀時,經甘肅一帶所作,詩句顯得暗淡沉寂,表現出作者較為悽涼的心境。這首詩中一句一景,好像各自獨立,其中有霜露、寒城,菊開花、風吹柳,還有樓陰、山日、歸鳥和啼鴉。
這些獨立景物仿佛散落的銅錢,要用一根繩子貫穿起來。杜甫便用「愁眼」二字做線索,以下所寫的種種景物,都從愁眼看出,於是就串聯全篇,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
如此一來,再細細回味,終於知道老杜的創作思路,詩人先注意到近景,寒霜冷露、花自開謝。然後再從視聽兩方面描寫周圍景物,風折斷柳、清笳催淚。
接下來放眼望去,「水淨樓陰直,山昏塞日斜」,令人心思沉重;最後再虛寫飛鳥、棲鴉,更加突出一個「愁」,仿佛自己就是那無家可歸的烏鴉。可見詩聖構思縝密、描寫生動,鍊字講究、渾然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