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水平高超的一首五律,一句一景,卻用兩個字貫穿全篇

2020-12-14 品詩賞詞

詩歌發展到大唐時代,湧現出很多傑出的詩人,其中有人天賦異稟,比如李白,鬥酒詩百篇;有人筆耕不輟,比如杜甫,語不驚人死不休。古人寫詩講究鍊字,在敘事寫景、狀物抒情的時候,總是注意挑選關鍵字。比如賈島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都是很有代表性的典範之作。

一首詩特別要注意詩眼,用得好可以生動傳神,猶如畫龍點睛。詩眼是指一首詩或一句詩中最精煉的一個字,例如陳與義的「暖日薰楊柳,濃春醉海棠」,其中的「薰和醉」就是詩眼,一字之妙,卻讓全詩頓時出彩。

有些詩歌雖然不乏精妙的句子,但讀完了全篇,總覺得欠缺一樣東西,細細揣摩,原來是少了一根貫穿全篇的紅線。作為一個傑出的詩人,絕對不會因為這一點被後世詬病。下面介紹杜甫水平高超的一首五律,一句一景,卻用兩個字貫穿全篇。

遣懷

唐代:杜甫

愁眼看霜露,寒城菊自花。

天風隨斷柳,客淚墮清笳。

水淨樓陰直,山昏塞日斜。

夜來歸鳥盡,啼殺後棲鴉。

杜甫一生貧困潦倒,卻創作了無數的詩篇,給後世留下了很多寶貴的文化遺產,令人同情他悲慘遭遇的同時,也讚賞和欽佩這位偉大的詩人。杜甫的作品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年輕時主要是勤奮讀書和四處漫遊,這一時期的作品充滿激情和對夢想的追求,比如《望嶽》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中年被困長安,心情愁悶,多有批評時政、諷刺權貴的詩篇,比如《月夜憶舍弟》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安史之亂後一直到暮年,杜甫生活困頓、親朋離散,作品更多地表現出憂國憂民的思想,比如《登高》中「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詩的大意是:愁緒滿懷,眼前遍布繁霜白露;寒城的菊花也寂寞無主,自開自落。寒風凜冽,殘敗的柳枝隨風飄落;離人聽到清笳的悲戚之音,都忍不住淚流滿面。水面上平靜無波,倒映出筆直的樓閣;邊塞中落日西斜,群山也被一片黑暗籠罩。夜幕降臨,眾鳥各自回巢,唯有一隻晚歸的烏鴉悲鳴欲絕。

這首詩是杜甫流寓入蜀時,經甘肅一帶所作,詩句顯得暗淡沉寂,表現出作者較為悽涼的心境。這首詩中一句一景,好像各自獨立,其中有霜露、寒城,菊開花、風吹柳,還有樓陰、山日、歸鳥和啼鴉。

這些獨立景物仿佛散落的銅錢,要用一根繩子貫穿起來。杜甫便用「愁眼」二字做線索,以下所寫的種種景物,都從愁眼看出,於是就串聯全篇,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

如此一來,再細細回味,終於知道老杜的創作思路,詩人先注意到近景,寒霜冷露、花自開謝。然後再從視聽兩方面描寫周圍景物,風折斷柳、清笳催淚。

接下來放眼望去,「水淨樓陰直,山昏塞日斜」,令人心思沉重;最後再虛寫飛鳥、棲鴉,更加突出一個「愁」,仿佛自己就是那無家可歸的烏鴉。可見詩聖構思縝密、描寫生動,鍊字講究、渾然一體。

相關焦點

  • 杜甫的一首五律,開篇就描寫精彩,最後一句卻令人動容
    人們感嘆美好的春景不僅無法留住,反而漸行漸遠,一時間也無法排解惆悵的心情。唐代的岑參就勸慰大家,不要只貪圖世間的浮名,而要珍惜簾前的春色;明代的唐寅也曾策仗賞春,只為多看一眼大好的春光。盛唐的一位大詩人更是面對暮春,嘆息不已。下面介紹杜甫的一首五律,開篇就描寫精彩,最後一句卻令人動容。
  • 陳與義的一首五律,技法高超,僅是開篇兩句,就令人心醉
    一首詩如果有一個好的開頭,就容易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從而也為這首詩的流傳打下基礎。那麼一般的詩歌,都是如何開頭呢?一種是意境深遠闊大,比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境界博大,感慨深沉。李白的很多作品都有很好的開篇,詩聖杜甫更是非常注意自己作品的吸引力。到了宋代,詩人們就更加重視這種風格。下面介紹陳與義的一首五律,技法高超,僅是開篇兩句,就令人心醉。放慵宋代:陳與義暖日薰楊柳,濃春醉海棠。放慵真有味,應俗苦相妨。宦拙從人笑,交疏得自藏。雲移穩扶杖,燕坐獨焚香。
  • 杜甫的一首五言詩,全篇不著一個夜字,卻句句寫客夜之情
    唐代的另一位大詩人更是感同身受,下面介紹杜甫的一首五言詩,全篇不著一個夜字,卻句句寫客夜之情。客夜唐代:杜甫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入簾殘月影,高枕遠江聲。計拙無衣食,途窮仗友生。唐代寶應元年的秋天,50歲的杜甫送成都尹嚴武還朝。詩人依依不捨,感激對方平時對自己的關照,一直從成都送到綿州的奉濟驛。當他正要返回成都時,成都少尹徐知道卻又開始作亂,於是杜甫避走到梓州,這首詩就是他流落梓州時所寫。安史之亂後,杜甫流落蜀中,到處漂泊、卻無家可歸。
  • 梁啓超水平高超的詞作,起句猶如石破天驚,全篇更是氣魄宏大
    唐代的李白鬥酒詩百篇,多為懷才不遇的牢騷話;杜甫也曾「潦倒新亭濁酒杯」,更是「窮年憂黎元」的肺腑言。下面介紹梁啓超水平高超的詞作,起句猶如石破天驚,全篇更是氣魄宏大。水調歌頭·拍碎雙玉鬥作者:梁啓超拍碎雙玉鬥,慷慨一何多。
  • 茅盾水平很高的一首五律,羞與楠枋伍,甘居榆棗儔
    不過很多人並不知道,後來先生還寫過一首與之相關的詩,依舊非常出色。下面分享茅盾水平很高的一首五律,比喻生動,刻畫逼真,不愧為文學大師。題白楊圖作者:茅盾北方有佳樹,挺立如長矛。葉葉皆團結,枝枝爭上遊。茅盾先生又在上面揮毫題寫了一首詩,並在留白處寫下一段話:餘曾作短文曰《白楊禮讚》,畫家取其意,作白楊圖,為題俚句。這首五言短詩由景入情,作者採用比喻師法,讚美了那「挺立如長矛」,緊密團結、力爭上遊的白楊樹。
  • 都是在月夜乘船遠遊,李白和杜甫各寫下首經典五律,高下立判
    雖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卻終究擋不住大家對李白和杜甫誰是唐詩第一的爭論。如果用武俠人物將二人做一個對比,那李白或許就是楊過,他個性灑脫浪漫,出招不講究章法,憑的是出奇制勝;而杜甫則更像郭靖,他個性沉鬱耿介,出招穩健,憑的是硬實力。若這兩人真的打起來,誰勝誰負當真是未知數。
  • 王禹偁水平高超的一首七律,辭清句麗,更在平淡中見神奇
    唐代詩歌作品極其高超,傑出的人才也是層出不窮。可是由晚唐涉五代,詩風氣格柔弱,逐漸淪於鄙俚。北宋初期屢有作者希望變革萎靡的文風,可是長時間形成的習尚實在難以轉移。直到後來有一位才子力振斯文,學聖人之言,並繼承了杜甫、白居易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逐漸斥浮偽、去陳言,改變了當時的文風。這位才子擅長各種文體,還開創了宋初的一代文風,在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表現出不俗的成就。
  • 同一地點,杜甫一首便拿下唐詩第一稱號,李白8首也難以匹敵!
    杜甫當然現在讀兩人的詩,各有各的特色,「文無第一」,不能簡單來評判誰的水平更高,但是就同一題材、同一地點的單首詩而言,也是具有對比性的。而杜甫是在768年,離開成都草堂後,也是沿長江而下,來到洞庭湖,寫下了1首詩。兩人在同一地點、不同時間、同一境遇的情況下,共同以洞庭湖為題材寫詩,在我們眼裡為何杜甫只這一首,就被後人稱為「五律第一」,登上了唐詩巔峰。而李白的8首則默默無聞呢?
  • 晁衝之一首唯美的惜春之作,全詩四句分別寫了四景,表現手法高超
    北宋時期以黃庭堅為首的江西詩派,對於宋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儘管這一詩派到了南宋逐漸衰落,但是直接影響了兩宋無數的詩人。可能很多人對於這一詩派會有誤解,認為全部都是江西籍的詩人,其實並非如此,只要是學習這一詩派,奉為杜甫為祖師爺的詩人,那都可以歸到江西詩派。
  •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杜甫這句詩可以改成天地一孤舟嗎?
    一、同一首詩 注意避免意象的重複同一首詩詞,除非有意為之,一定要注意避免重複的意象。杜甫這首詩第二句已經有了一個「舟」,因此不能出現第二個舟,甚至船、舸等字也要避免。特別是這個舟還作為五律的韻腳,押韻更不能重複了。
  • 李白一首奇詩平仄無誤似五律,卻無一處對仗,道盡了落寞失意
    這是杜甫對家國天下的憂患。一、真實的李白,只有杜甫讀懂了不過,更多的人,還是喜歡那個仗劍去國的李白。他好任俠,經常扶危救困。好飲酒,總是醉後狂歌。好交友,從來都是一擲千金。同時,他愛自由,放蕩不羈,天子呼來不上船,這樣的李白誰不愛?
  •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漸入化境的詩聖,隨手即是五律模板
    杜甫的千古名篇《旅夜書懷》好在哪裡?詩中體現了杜甫怎樣的胸懷?《旅夜書懷》是杜甫晚年從成都離開去夔州的路上寫的,這個時期,杜甫的生活沒有起色,但是詩文技巧已臻化境。作為格律大師的水平已經穩定,也就是說隨手一首詩,都是後人學習的模板。這段時間的《登高》為古今七律第一,不過要說意境多深,格調多高,杜甫本身是並沒有後人賞析作品時候的心態的。
  • 張耒水平高超的詩作,先揚後抑,不加一句褒貶,令人過目難忘
    比如梅饒臣有一首《田家》,其中兩句寫道,空收一束萁,無物充煎釜。作者描寫一位在風雨中種豆的老者,雖然一年到頭都很辛苦,卻收穫甚微。北宋另一位詩人也有一首詩描寫農村生活,更是描寫精彩。下面介紹張耒水平高超的詩作,先揚後抑,不加一句褒貶,令人過目難忘。
  • 韋莊水平高超的七律,妙語雙關,對仗工巧,不愧為晚唐的佳作
    詩歌創作首先要注意通篇的構思,力求整體為佳構,同時還要用心鍊字造句,讓片言也成佳句,就像杜甫所言,語不驚人死不休。那麼如何錘鍊佳句,從而讓全篇也因此而顯得熠熠生輝?一首詩有一兩句驚人之句,當屬不易。比如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就用一個鬧字而出彩;陸遊的柳暗花明又一村,因為富有理趣而聞名。七律的創作中也有很多技巧,比如修辭手法,還有對仗方式等都很有講究。蘇軾就曾有名句,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其中青州指美酒,烏有是虛擬的人物,而青州六從事、烏有一先生,卻巧妙地用人名進行對仗。
  • 一首杜甫都仿不來的詩,有水平有千古名句,家長卻不願它入選課本
    有這麼一首唐詩,全詩短短四句,有水平也有千古名句。這樣的詩,作者本應被我們大家記住。但是很多人在讀此詩時,都不願意提及作者。這是為何?這是因為關於這首詩的作者目前尚有爭議:一說是李頻之作,一說是宋之問之作。歷史上的古代詩評家,多數認為作者應該是後者。因為相比李頻,宋之問的才華似乎更加可能寫出這首詩。我們來認真品味一下這首詩。首句嶺外起,音書斷,言簡意賅,一下子就讓讀者進入詩情、詩境。這是一首懷念家鄉的抒情詩。次句,以冬春交替,寫飄零之苦,亦頗為動人。
  • 杜甫的一首遣意之作,美如畫卷,最後兩句最令人動容
    詩歌是一門語言藝術,也是詩人發自內心的吟詠。如果既形象逼真,又能情景交融,必然是深受歡迎的優秀作品。古代詩人不僅注意選材立意,而且非常精於推敲鍊字,杜甫就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下面介紹杜甫的一首遣意之作,美如畫卷,最後兩句最令人動容。遣意唐代:杜甫囀枝黃鳥近,泛渚白鷗輕。一徑野花落,孤村春水生。衰年催釀黍,細雨更移橙。
  •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的五律《送友人》賞析
    這是李白很有名的一首五律。我原來在賞評盛唐五律的時候,曾選此詩衝擊五律第一,可惜惜敗於杜工部的《春望》。但就詩本身來說,是極好的一首作品。,七律則遠不及杜甫及後來的一幫才子詩人。但是為什麼他的五律卻寫得這麼好,精品迭出呢?因為五言律詩相對於其他格律詩體來說,算得上成型最早的詩體了。在隋末唐初的王績手上,就已經出現了五言律詩《野望》,那個時候,還只有四聲一說,平仄概念都沒有出來,但是五言律詩的格式就已經在默默流行了。所以五律可以算是古風的一種,是詩體中進步得最快,也是格律詩大拿們總結平仄格式,取樣最多、最尋常、最早的一種格式。
  • 杜甫最經典的一首七言律詩,第二聯妙絕古今
    杜甫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甚至都可以不用加「之一」二字,他的七言律詩,是中國詩歌史上難以逾越的高峰,在他的詩中,可以享受到無比精妙的練字用詞、篇章結構、對仗格律的藝術。今天,小樓推薦杜甫一首非常經典的七言律詩《登樓》,並重點賞析這首詩中的千古名句「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動古今」。
  • 杜甫最不願提及的一首詩,全篇吹捧一名將,2年後,名將卻投降了
    唐朝是中華歷史上最為鼎盛的王朝,無論是文化還是外交,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從而也誕生了杜甫這位詩人,寫下了無數憂國憂民,膾炙人口的詩句,然而即便是這一位大詩聖,也有十分尷尬的時候,《投贈哥舒開府翰二十韻》這一首,可以說是讓杜甫最最不願提及的一首詩了,在詩文中,他賣力吹捧一位大將,然而只過了兩年,
  • 一首看上去很不錯的合格五律,該如何吹毛求疵?
    有朋友寫了一首感覺不錯的五律,讓看看有沒有修改空間。五律《客居水鄉》 (新韻)驛外斷橋旁,風光一水長。閒雲凝冷月,野鶴戲寒塘。入仕雲遊寡,居閒羈旅常。廟堂雖距遠,社稷也牽腸。當然也可以說作者本身水平到了一定的高度,從格式、標註上都做得圓滿,讓人無從置喙。而在字詞修飾、文法安排上也算有心,既符合大眾尚古觀感(古詩意象多),又不難理解,算是將古典和流行結合的一首作品。這是一首仄起入韻,押新韻「十唐」部的五律。實際上平水韻「七陽」部也是符合的,但是作者自標新韻,也是為了方便大眾閱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