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的五律《送友人》賞析

2020-12-14 梧桐樹邊羽



這是李白很有名的一首五律。我原來在賞評盛唐五律的時候,曾選此詩衝擊五律第一,可惜惜敗於杜工部的《春望》。但就詩本身來說,是極好的一首作品。

年代地點不可考

這首詩的成詩年代和地點不可考,安旗主編的《李白全詩編年注釋》認為此詩:「詩題疑為後人妄加······其城別之池當在南陽。」並將此詩創作時間定為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而鬱賢皓則認為是玄宗天寶六載(747年)於金陵所作。但都是後人揣摩,並無明證。

不管是南陽還是南京,跟我們賞析這首送別類作品關係不大。好的詩歌,情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這是一首平起不入韻,押平水韻「八庚」部的五言律詩。李白將景色寫的明朗輕快,雖有離別情意,卻並不哀怨悲傷。青山白水,紅日浮雲,色彩明麗,寓情於景。馬兒長鳴,盡顯活潑生氣。景美情重,有聲有色,氣韻生動。詩的節奏明快,感情真摯熱誠而又豁達樂觀,毫無纏綿悱惻的哀傷情調。

這不僅僅是李白的個性,也是整個盛唐氣象賦予少年詩人的時代特色。

不愛格律,卻寫得一手好五律

我們知道李白的歌行古風寫得一騎絕塵,無人能及,但是在格律詩領域,七絕與王昌齡同高,七律則遠不及杜甫及後來的一幫才子詩人。這是他本身性格所定,也是格律詩規則當時還未完善有關。但是為什麼他的五律卻寫得這麼好,精品迭出呢?

因為五言律詩相對於其他格律詩體來說,算得上成型最早的詩體了。在隋末唐初的王績手上,就已經出現了五言律詩《野望》,那個時候,還只有四聲一說,平仄概念都沒有出來,但是五言律詩的格式就已經在默默流行了。

所以五律可以算是古風的一種,是詩體中進步得最快,也是格律詩大拿們總結平仄格式,取樣最多、最尋常、最早的一種格式。而深諳古風創作的李白,對五律的熟悉自然遠遠超過後來創造出來的七律、排律等體式。

即使是五律,在李白的手中,風格依然與他的道家思想、古風作品一脈相承,是飄逸自然的。這也是他的詩風特別難學的原因。

我們具體來看這首五律。既然是格律詩,當然從平仄入手詳細分析。

平仄格律

首聯首句是「青山橫北郭」,第二字為「山」,平聲。尾字「郭」為平水韻「十藥」部入聲字,所以這一句是平起仄收,整首詩的平仄關係為平起不入韻格式。具體的平仄關聯在格律詩專欄有講,我們就不重複,這裡列出平起不入韻格式,一一對照查驗即可。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可以看到,除了「一」、「自」、「班」三個可平可仄位置的平仄異常,其餘地方都是嚴格合律的。所謂可平可仄,我們就可以視之為不出律。有懂的朋友就會說「此地一為別」、「揮手自茲去」都是四仄一平,難道不犯「孤平」嗎?

這確實是小出律,但是屬於不用拗救的出律,因為它並不會對誦讀造成大的問題。而且根據王力版孤平的定義,孤平這種現象只會出現在押韻的句子當中,所以仄聲收尾句,出現一個平聲的現象,不算孤平,何況在關鍵位置上並沒有「失替」。

即使李白當時寫詩根本沒有考慮格律的問題,這仍然是一首合格的五律。格律在當時,就是一種詩歌創作中的進化,而並非很多不懂格律的朋友認為的「削足適履」、「意境枷鎖」。

只要你的詩念起來好聽,內容又好,不合格律沒關係的。可是前人的這些作品,只要音律清朗好聽的,自然就合格律了,你看,氣不氣人?

格律沒有限制李白,沒有限制杜甫,偏偏限制了我們?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所以,別再用李白來舉例反證格律沒用了,新手村的不帶劍和大神的不帶劍看上去一樣,但是一旦要亮出來見真章,大神活得好好的,而新手死得不知道多難看。

內容分析

以前在分析律詩的時候,曾經講過要想儘快掌握一首律詩的內容,可以使用一種去掉中間二聯的方法。

因為中二聯對仗,同時在律詩的普遍文法中屬於「承、轉」兩聯,而首聯起興、尾聯合回來,基本上就能講清詩歌的目的所在(不絕對,有很多不按起承轉合的文法來,就不適合這麼操作)。我們去掉李白這首《送友人》的中二聯,得到一首五絕(連平仄都是合律的):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這就是一首簡單的告別五絕。前面寫景,後面寫事,馬兒蕭蕭,不舍離別。作為一首五絕,也是上乘之作。

但是李白為什麼要寫成五律呢?自然是覺得絕句篇幅太小,容納不下他的送別之情,所以選擇了五律,多了四句來進行鋪陳,感情描寫就更加豐滿。

送走的這位朋友和李白的感情一定很深。

絕句的告別太乾淨利索,就好像老夫老妻,寫成五律之後,就纏綿多了,捨不得分手,像新婚夫婦的離別。同樣是李白的名篇,甚至更有名的《贈汪倫》,寫得乾淨利落,雖然誇讚汪倫情深,其實李白走的時候並不拖泥帶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嘴上說得很漂亮,實際上並沒有多用心。

而《送友人》就不一樣,這也是律詩和絕句的區別所在。至少寫律詩,多了幾句,心思也要多花不少,何況還要考慮對仗。不是在確實動了情的情況下,瀟灑不羈的李白會捨得多寫這麼多字?

頷聯就在首聯的大環境描寫之後「承」續,深化情感。「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這裡是接著首聯說,我們在這風景如畫的地方分手了,這一去萬兒八千裡,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見面。注意「孤蓬」不要想當然地以為是「孤單的烏篷船」,這裡是在城外送別,雖然有條河,但是是陸地送別,後面不是寫了有馬嘛。「孤蓬」是指隨風飄轉的蓬草,沒有根的到處飄零,就是比喻漂泊不定的孤單行者。

我們在這裡就分手了,要像蓬草隨風一樣向萬裡之外進發。

頸聯「轉」一下,開始設想朋友走後的事情。「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白雲飄飄啊,就像你我到處遊蕩啊。夕陽西下,彩霞滿天,但很快就消失啊,多像咱們在一起的日子啊。

抒情完畢,尾聯仍合回首聯送別的場景,直接說分別的揮手,馬兒的長嘯。

不再想像,回到現實。

從整首詩的情境來看,完成了一整套「起承轉合」,並且在景色描繪下想像了各自的未來,即使依依不捨,最終分手還是瀟灑地各自天涯。雖然情感至深,並沒有悱惻之意,將盛唐時期文人們志在四方、積極向上的心態和整個王朝的少年氣象展露無遺。

儘管離別讓人傷感,但是大好河山,未來可期。

這是李白這首五律不同於其他送別詩的地方,也正是這種簡淡卻色彩鮮明的寫景和正能量的精神內涵讓它成為千古名品,打動了一代代文人後進。


一步一步教你如何創作近體格律詩梧桐樹邊羽99.9元購買專欄



相關焦點

  •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讀李白《送友人》
    東方有一位詩人名叫李白,他用詩的語言說了上述同樣的意思,而且不那麼繞口還充滿樂感,把物態和人情高度融合統一起來,這就是《送友人》。李白畫像詩的首聯用對偶手法寫送別的地點:青山如有待,橫陳北郭;白水自多情,縈繞東城。在秀美的山水間,蘊含著無限的依戀。
  • 李白的經典送別詩,用浮雲比喻友人,讓夕陽和馬鳴為他送別
    一生遊歷祖國名山大川,所到之處留下了許多傳世經典,李白性格豪放不羈,廣交好友,杜甫、王昌齡、孟浩然、賀知章等人都曾與他相交。李白也是一個非常注重友誼的人,每當朋友離別都會寫詩相贈,其中最著名的送別詩當屬《贈汪倫》。今天,我們要品讀李白的另一首送別詩《送友人》。送友人 唐 · 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 【每天一首】之《送友人》小學生必背古詩詞
    《送友人》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為李白名篇之一,全詩八句四十字,表達了作者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捨之情與離情別緒之意。所以,此句想到「逢」的形象時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聲珍重可比。太白集王琦注云:「浮雲一往而無定跡,故以比遊子之意;落日銜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心,寫得流暢自然,感情真摯。
  • 唐詩三百首 |《送友人》李白
    送友人  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今天我們來一起分享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一首名篇——《送友人》。我們先來一起感受一下這首詩。送友人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 李白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有聲有色有畫面
    所以李白的作品中就有很多的送別詩,比如,《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渡荊門送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送楊山人歸崇山》「爾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灞陵行送別》「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等等。這都是李白的幾首比較著名的送別詩。而且這其中的送別地點都是不一樣的。有安徽皖南、湖北武昌、湖北宜都、白鹿原等等。
  • 從《送友人》詩中「了解」李白
    太白《送友人》,惜別情真切。八句四十言,萬語千百略。孤蓬浮雲喻,班馬落日興。賦骨血與肉,動人感與情。寥寥幾筆處,富富數歌聲。盡展惜別意,單借旁物明。天然未雕飾,真情冉冉生。萬金購高爵,銀錠女不缺。是看友情誼,貴不可俗度。摯友千金乃不換,良才萬貫也難得。
  • 不知為誰而寫的一首詩,卻是李白的精心之作,其中一句是千古名言
    在李白的160餘首送別詩中,膾炙人口的精品很多,最著名的當然是《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這三首。它們不僅出名,而且連人物、地點都很清晰,為此也留下了文壇佳話。然而有首詩,甚至連所贈對象也不清楚,但它有兩句卻成為了千古絕唱,這就是《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 「唐詩如初見」《送友人》——揮一揮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別」是詩歌中十分常見的題材。像李白這樣交友廣泛的詩人,自然也少不了與友人離別。這首詩便是李白騎著馬為友人送行時寫下的。詩的首聯為我們點出了地點與環境。青山橫亙在城外,白水從城下流過。在這樣的畫面中,我們會發現景物的組合是「兩兩成對」的。山巒與城郭,河水與城牆,它們是相依相伴、共同出境的,換現在話說它們都是「CP」。景物是親密的、在一起的搭檔,而此刻的李白卻即將與好友告別。
  • 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送友人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七年級上冊必背古詩文:送友人,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篷萬裡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 讀懂這首詩,弄懂古詩詞中景與情的關係
    經典詩詞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 詩詞大會絕殺題讓觀眾大悟:原以為是李白的錯別字,沒想到這麼牛
    在前幾期裡,小美和大家說了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指出了其中的「材」不是通假字,也不是「才」字錯寫成了「材」,李白就是故意要把自己的天資和一般俗人的才氣區分開來。無獨有偶,在《詩詞大會》第5季裡,也出了一道這樣的絕殺題:划去錯誤項:A.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 初中八年級語文知識點之《送友人》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初中八年級語文知識點之《送友人》,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送友人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譯文:   青翠的山巒橫臥在城牆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
  • 送別也可以詩情畫意,李白此詩,唯美如畫,最後5字堪稱神來之筆
    但是,我相信,對多數關心我們民族未來的朋友來說,李白絕對意義非凡。今天,和大家分享一首李白的《送友人》。這是李白的一首經典送別詩,唯美如畫驚妙絕侖,最後5字堪稱神來之筆。它會讓你知道:送別也可以如此詩情畫意!全詩如下: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
  • 九首唯美落日詩詞:落日楚天無際,憑欄目送飛鴻
    九首唯美落日詩詞:落日楚天無際,憑欄目送飛鴻1. 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出自唐代賈島詩《暮過山村》。怪異的鳥兒發出一聲啼叫,使得那在日暮中的行人感到恐慌。這首詩描寫出夕陽中,天氣昏暗的陰森恐怖的景象。2.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 李白的「蕭蕭班馬鳴」人人皆知,可班馬是什麼馬?很多人蒙圈了
    比如大家熟知的李白《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一句中,「班馬」是什麼意思呢?很多人都蒙圈了。下面,我們先把此詩完整地展現出來,全詩如下:送友人 李白(唐)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作為唐代最有才華的大詩人之一,李白一生交友無數,因此也自然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送別名篇。
  • 詩詞:讀李白,品青蓮之風
    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他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李白的詩雄奇飄逸,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
  • 【唐詩三百首】《送友人》李白
    唐詩之路第九十四首〖送友人〗
  • 李白境界最高的十首詩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代言體的詩,是李白借一閨中女子口吻寫的。這首詩寫的就是很平常的一個意境,一個孤獨的女子的思念之情,但李白抓住關鍵細節,化腐朽為神奇。語言非常乾淨,但讓人回味無窮,特別是最後兩句,隨意的一個小細節,就可以洩露整個主題,引人無限遐想。可見詩人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