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經典送別詩,用浮雲比喻友人,讓夕陽和馬鳴為他送別

2021-01-08 草夕寸品文史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今天的草夕寸品文史,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首李白的送別詩。李白是一個浪漫的詩人,他的想像力極為豐富,在詩中他喜歡和明月同飲酒,和孤山交朋友,喜歡喝酒,喜歡任俠。一生遊歷祖國名山大川,所到之處留下了許多傳世經典,李白性格豪放不羈,廣交好友,杜甫、王昌齡、孟浩然、賀知章等人都曾與他相交。李白也是一個非常注重友誼的人,每當朋友離別都會寫詩相贈,其中最著名的送別詩當屬《贈汪倫》。今天,我們要品讀李白的另一首送別詩《送友人》。

送友人 唐 · 李白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這首詩的寫作年代不詳。馬茂元《唐詩選》認為與《送友人入蜀》同屬一個時期,應寫於唐玄宗天寶三年(744)春天的作品。並說:「這首詩所送的友人,是一位在政治上遭受打擊的失意遷謫之士。」此詩歷來為人所稱譽。全詩在寫景抒情中,流露了詩人和友人依依惜別的不舍之情。

首聯「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寫送別的地點和環境。詩人送友人已到城外,一對摯友緩步而行。有說不完的話,有道不完的情因此不願分離。只見隱隱的青山橫亙在外城的北面,白水如帶,盤繞相隨,向東城流過。此情此景,更顯出朋友將別時的情深意切、難捨難分。這兩句「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即寫成工麗的對偶,確是不多見。而且「青」、「白」相映,色彩明麗,「橫」和「繞」,勾勒出青山的靜態和白水的動態。動靜相生,更精緻傳神。

額聯「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用流水對一氣呵成,流轉自如,如行雲流水,自然天成。與上聯之工整,恰成強烈的反襯,從對稱之美轉為參差之美。而對友人之漂泊生涯,表現了親切的關懷。此地一別,二人將形單影隻,天各一方。而友人要去萬裡之外,更如蓬草隨風漂泊不定,音信難尋。

頸聯「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直率而坦誠,情景交融,比喻生動。遊子在外有如天空中的白雲,隨風飄浮,行蹤不定,任意東西。這就更增添了友人之間的惦念之情。西天的落日依戀山巒,徐徐落下,隱喻詩人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詩人將眼前的景物「浮雲」與「落日」信手拈來,融入詩中,描摹二人分手時難遣的離情別緒,十分形象貼切,詩味深醇,歷來是為人們稱頌的名句。

尾聯「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將離情別緒的描寫推向最高潮。送君千裡,終須一別。「揮手自茲去」是寫分別的動作,那麼兩人分別的感情呢?詩人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詩人和朋友揮手離別,頻頻致意,那馬似乎也懂主人心意,不忍離開,臨別時也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馬猶如此,人何以堪。這種生動形象,又感人至深的描寫讓人看後感同身受。

全詩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抒寫詩人和友人的離愁別緒,雖無哀傷的情調,但把這種感情寫得纏綿悱惻,似乎心中有無限的失意而又不便明說。特別是利用超高的想像力將浮雲和夕陽相結合,用馬鳴為朋友送行,形象生動意味深長。好了今天的詩詞就解讀到這裡,明天再見!

相關焦點

  •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讀李白《送友人》
    西方有一位哲學家名叫黑格爾,他說了這樣一句話:「在藝術裡,感性的東西是經過心靈化了,而心靈的東西也借感性化而顯現出來了」。東方有一位詩人名叫李白,他用詩的語言說了上述同樣的意思,而且不那麼繞口還充滿樂感,把物態和人情高度融合統一起來,這就是《送友人》。
  • 【每天一首】之《送友人》小學生必背古詩詞
    《送友人》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為李白名篇之一,全詩八句四十字,表達了作者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捨之情與離情別緒之意。 浮雲像遊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 揮揮手從此分離,友人騎的那匹將要載他遠行的馬蕭蕭長鳴,似乎不忍離去。 創造背景
  • 送別也可以詩情畫意,李白此詩,唯美如畫,最後5字堪稱神來之筆
    李白,對很多中國人而言,意味著什麼呢?有人說,他不就是一個已經作古很久的詩人嗎?能有什麼意義呢?不知道李白,我照樣活得很好,活得有滋有味。不知道李白的詩,我照樣掙大錢住好房子開好車。我的生活裡不需要知道李白是誰,更不需要知道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 唐代12首送別詩:首首都是千古名篇
    此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尾聯點出「送」的主題。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明快爽朗,語言清新高遠,內容獨樹碑石。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體現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
  • 一首很美的送別詞,比喻出彩,有溫度有情感的文字讓送別充滿祝福
    像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就是一首送別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也成為了傳誦了千年經久不衰的送別名句。送別的詩詞,表面上看猶如一幅幅秀美的風景畫,並沒有用過多的筆墨觸及情感,但仔細一品味,便可以從中體驗到一股濃濃的、深沉的情愫。
  • 王勃送別友人寫了一首詩,氣象宏大,豪邁激昂,堪稱送別詩中經典
    最終他的人生永遠定格在二十六歲,對,你沒看錯,他的生命就是如此絢爛而短暫,他就是「初唐四傑」之一的王勃。後世人一致斷言,若活得長久,王勃必定能與以後的李白、杜甫等人相當。王勃生在初唐的儒學世家,家境良好,從小天資聰穎,勤奮努力,被人稱為神童。他筆下的名句很多如「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連他送別朋友隨手寫下的一首詩,也被收入了中小學教材。
  • 白居易最美送別詩,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給「草」的送別詩
    導讀:白居易最美送別詩,成名作《賦得古原草送別》,給"草"的送別詩,其中詩名中的賦得是什麼意思?都說如果唐代沒有李白和杜甫,那唐代的詩壇便以白居易為首。很多人將白居易與李白、杜甫並稱了唐代三大詩人。這首詩通過描繪古原上的野草,來抒發送別友人依依不捨之情,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首詩又像是一曲野草頌,歌頌野草生命力之強,無論什麼樣的生存環境都能生生不息。白居易憑藉這首詩一舉成名,而這首詩也成為了流傳千古的經典。
  • 不知為誰而寫的一首詩,卻是李白的精心之作,其中一句是千古名言
    在李白的160餘首送別詩中,膾炙人口的精品很多,最著名的當然是《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這三首。它們不僅出名,而且連人物、地點都很清晰,為此也留下了文壇佳話。然而有首詩,甚至連所贈對象也不清楚,但它有兩句卻成為了千古絕唱,這就是《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 唐詩:賞李白《渡荊門送別》
    這首詩雖然名字叫渡荊門送別,但是卻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送別詩,它並不是為了送別某個友人而寫的,而是李白在出去旅遊之前寫的告別自己家鄉的詩!詩仙就是詩仙,沒有送別,也要創造送別!那為什麼偏偏在渡荊門的時候寫這首詩呢?荊門,就是荊門山,位於今湖北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隔江對峙,形勢險要,自古就有楚蜀咽喉之稱。
  • 盤點10首李白、王維、溫庭筠……經典「送別詩」
    無數文人墨客在武漢迎來送往,流連於三楚腹地、放歌於江漢之濱,留下大量「送別詩」。盤點10首李白、王維、溫庭筠……經典「送別詩」,送走疫情,迎來新生。01、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作者: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的五律《送友人》賞析
    年代地點不可考這首詩的成詩年代和地點不可考,安旗主編的《李白全詩編年注釋》認為此詩:「詩題疑為後人妄加······其城別之池當在南陽。」並將此詩創作時間定為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而鬱賢皓則認為是玄宗天寶六載(747年)於金陵所作。
  • 李白一首必讀經典詩篇,包含古代送別時的兩個重要意象,漲姿勢!
    古人送別,一般都會選在長亭作別,要麼折柳相贈,要麼長亭把酒,這種傳統延續千年,到現在交通通訊發達之後,我們似乎忘記了這種古老的送別方式。那麼長亭代表了什麼含義呢?古人又為什麼喜歡長亭作別?柳條又蘊含了什麼樣的寓意?今天通過李白一首非常經典的送別詩,解鎖這兩個歷史文化知識點。
  • 李白一首清新的送別詩,不寫離別之苦,卻寫相送的歡樂
    古人寫送別詩句,總免不了離愁別緒。比如「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李叔同的這首詩成為經典送別曲,廣為傳唱。王維的渭城曲陽關三疊更是傳唱了千年。李白的這首送別詩,《金陵酒肆留別》很特別,不寫離別之苦,卻寫相送的歡樂清全詩清新淡雅,有綿綿不盡之意。
  • 八首送別詩,教你優雅說再見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此地一為別,孤蓬萬裡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超愛李白這首詩。人說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李白的這首詩同樣極具畫面感。我仿佛看到李白依依不捨的跟友人揮手,友人騎著馬,漸漸走遠。
  • 劉長卿的這首送別詩,綺麗唯美,不輸李白的《渡荊門送別》!
    比如王維的那首經典的田園詩《田園樂七首·其六》中就只用了幾個字即勾勒出了一派盎然恬靜的田園生活: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他的一生坎坷不順,詩詞也以山水詩為主,主要描寫的是當時在安史之亂前後唐朝興衰的對比,將自己內心的憤懣與無奈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而這首詩時劉長卿詩文中比較罕見的一首送別詩,從題目中的「重送」就能看出這是一首送別詩。之所以叫「重送」是因為在這之前劉長卿曾經作過一首題目一樣的送別詩,只不過當時的那首詩時五言律詩而已。
  • 八首送別詩,見證李白的似水柔情,句句珠璣、深情款款!
    今天總結了八首李白的贈別詩,首首有新意,句句是珠璣,李白不愧為一代詩仙,大家都知道詩仙太白平日以瀟灑不羈而聞名唐代詩壇,當送別友人時,他也變得深情款款、柔情似水。《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 李白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有聲有色有畫面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一首,這是當代詩人李白的一首著名的離別詩。之所以小編想給大家介紹一首詩,是因為最近小編經歷了一些事情,讓小編想起了自己一年多之前大學畢業,當時送別舍友時候的心情,想起了李白的這首詩,所以想把它分享給大家。送別詩在古詩中應該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題材了,而且古代的交通、通訊都沒有我們現在這麼便捷,親人好友離別也更加的令人傷懷。
  • 王維很經典的一首送別詩,感情真摯,後兩句10個字讓人回味無窮!
    在杜甫還是個孩子,而李白還在想方法出人頭地之時,和李白同年的王維就早已經名聲開外了,只不過早年的順利並不能代表一切,後期的他也同樣遭遇過大起大落,以至於他晚年時開始修禪,最終成為「詩佛」。王維的詩大家都非常熟悉,他留下了很多名傳千古的佳作,但是仔細品讀他的作品,不難發現王維在作詩時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特點,那就是他的詩文總是寫的那樣直白。
  • 在車站送別朋友時,能記起這兩首詩的,都是有情之人
    在古時候,友人之間離別往往一般會作詩相贈,以訴不舍與之離別之意。編者想為大家分享兩首送別詩,在車站送別朋友時,能記起這兩首詩的,都是有情之人。第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 晚唐最著名的一首送別詩,悽惻纏綿,不愧為千古絕唱
    許渾是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有人認為他應該和杜甫齊名,更有「許渾千首溼,杜甫一生愁」之語。許渾曾經在宣州屬縣做官,任職期間寫下了一首著名的送別詩——謝亭送客,一起來欣賞。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