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詩如果有一個好的開頭,就容易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從而也為這首詩的流傳打下基礎。那麼一般的詩歌,都是如何開頭呢?
一種是意境深遠闊大,比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境界博大,感慨深沉。另一種是發端就給人一種突兀的感覺,如高山墜石,比如辛棄疾的《玉樓春·戲賦雲山》,開篇就表現了詞人翹首凝望、喃喃自語的情態。
當然除了這些,再如即景生情、烘託氛圍、富於想像,等等。李白的很多作品都有很好的開篇,詩聖杜甫更是非常注意自己作品的吸引力。
到了宋代,詩人們就更加重視這種風格。下面介紹陳與義的一首五律,技法高超,僅是開篇兩句,就令人心醉。
放慵
宋代:陳與義
暖日薰楊柳,濃春醉海棠。
放慵真有味,應俗苦相妨。
宦拙從人笑,交疏得自藏。
雲移穩扶杖,燕坐獨焚香。
陳與義,字去非,號簡齋,宋代傑出詩人。他詩尊杜甫,卻別具風格,作品疏朗明快,更顯自然渾成。
詩人曾是南宋朝廷的重臣,他一方面非常愛國,另一方面也喜歡接近大自然,更寫過很多格調清婉的詩篇。這首詩就是作者在暖春時節、外出散步的即興之作。
首聯就令人心醉,更顯技法高超。楊柳在和煦陽光的薰陶下,枝條舒展,嫵媚動人;海棠也在濃豔春光的照耀下,如醉如痴,盡顯妖嬈。
作者在開篇就寫出了明媚的春光、以及花紅柳綠的迷人場景,「薰、醉」而字,用得極妙,既是詩眼,又是擬人手法,頗顯生動形象、也極富詩意。其實陶醉其間的何止是楊柳與海棠,應該還有悠閒的作者、以及吟詩的讀者。
詩人平時公務繁忙,脫不開身,今日總算忙裡偷閒,一定要好好放鬆一下。頷聯就展現出作者公務之餘的悠閒自在,作者用「放慵、應俗」進行對比,展現了平時應對仕途俗務時的苦惱,也含蓄地表現出作者對仕途生活的厭倦心理。
詩人強烈地感覺到閒適中的真味,這是一種極其舒暢和放飛的感覺。詩人仰望流雲飛鳥,俯視草木花蟲,任憑思緒紛飛,一時間自己也融入了藍天白雲之間。
陳與義又回想起自己在仕途中不得意的際遇,他一直認為自己生性愚拙,不善言辭和交往,也無法像其他人那樣左右逢源。他只會本分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總算皇帝比較倚重和相信自己,所以一直比較安穩。
但隨著年紀的增長,詩人卻慢慢地厭倦了各種爭鬥和猜忌,也有了一種人情世故的疏離感。他越來越覺得自己應該屬於這風輕雲淡的大自然,也更喜歡洗盡鉛華、明澈無塵的恬靜空間。
如此一想,詩人心情更加輕鬆。他拄杖慢行,閒坐焚香,詩人覺得無論塵俗如何變化,只要自己心中恬淡寧靜,就可以在孤寂中堅守自己的操守。
生活中有時需要沉靜下來,思考半輩子走過的路。歲序匆忙,但要從容不迫;紅塵作伴,卻能灑脫超逸。
陳與義的這首詩刻畫細膩、感情真摯,擬人手法生動逼真,不愧為千古名篇。人生就像一個巨大的舞臺,無論挑戰什麼樣的角色,都應大膽嘗試,而又能跳出其中,才能始終不改自己的高情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