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猶縣,隸屬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位於贛江上遊,江西省西南邊陲,贛州市西部;東鄰南康區,南連崇義縣,西接湖南省桂東縣,北毗遂川縣,介於東經114°—114°40′,北緯25°42′—26°01′之間。全縣面積1543平方千米。素有「水電之鄉、茶葉之鄉、觀賞石之鄉」美譽。
截至2019年末,上猶縣轄6鎮、8鄉、131個行政村9個社區,分別是:東山鎮、陡水鎮、社溪鎮、營前鎮、黃埠鎮、寺下鎮、梅水鄉、油石鄉、安和鄉、雙溪鄉、水巖鄉、平富鄉、五指峰鄉、紫陽鄉。縣政府駐東山鎮猶江大道16號。總人口32萬。
上猶於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建縣,有西晉摩崖石刻、宋代東山寺、明代文興塔、登龍塔等古文化遺址,是贛南鄉賢陽孝本的故裡;地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東、北、西和西南多高山,東南為丘陵、河谷盆地;屬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上猶旅遊資源豐富。擁有五指峰、陡水湖兩個國家級森林公園,達到國家1至5級標準的景點162處。
地名由來
因境內有大山,狀似猶蹲,高聳於場治北面,古稱大猶(猷)山(即今油石嶂),山下有猶水(即今油石河)。治所建於大猶山之南,猶水口上側,故名上猶。
經濟發展
2019年,上猶縣地區生產總值(GDP)88.35億元,比2018年增長9.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82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33.17億元,增長8.6%;第三產業增加值41.35億元,增長11.5%。三次產業結構由2018年(修訂數)的15.1:38.4:46.5調整為15.6:37.5:46.8,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0%、36.0%和58.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3123元,按年平均匯率計算,折合4801.8美元,增長8.7%。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54.58億元,增長9.6%。
交通運輸
上猶縣位於「贛州半小時經濟圈」和海西經濟區內,地處珠三角和閩東南三角輻射區域,廈蓉高速上猶段有上猶東、西2個出入口,20分鐘內可達贛州中心城區。緊鄰大廣高速、濟廣高速、京九鐵路,距贛州火車站42公裡、黃金機場25公裡,距珠三角、閩東南三角主要城市只需4小時左右車程,廣東、福建、湖南、浙江、上海、港澳等地客商當天可到達上猶。
風俗民情
酒令猜拳
上猶客家人過年過節,辦婚事,做生日,喬遷新居,迎神賽會等宴席上,親朋在飲酒時,喜歡猜拳行令,相互吆喝。客家人的酒令由一至十排列:一帆風順,二度梅開,三羊開泰,四季發財,五福臨門,六祿大順,七星伴月,八仙過海,九九重陽,十全十美。另有酒令是:一品高升,雙生貴子,三星高照,四季平安,五子登科,六六順心,七巧成圖,八仙慶壽,九九長長,十分幸福。酒令每個數都以祥和吉利的話表示對主人的祝賀,猜拳時只準出右手,手指上二下三,如猜錯或指頭出錯者,則罰佢飲酒。
哭嫁
上猶客家新娘在過門的前一天晚上,於娘家傷傷心心大哭一場,謂之「哭嫁」。父母焚香祭祖,稟告女兒即將出嫁的消息。女兒哭述親爹親娘、哥嫂弟兄以往的好處,對過門以後的陌生生涯感到惶悚和驚恐。客家哭嫁的歌詞哀婉悽絕,自成體系,表達出舊時代女子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傷心情,聽者也隨之淚眼婆娑。客家哭嫁還喻示著女子的貞潔,因此哭得越是長久和動容,越是能引起人們的同情和好感。
門匾
上猶客家門匾習俗最先起源於客家先民南遷後方便「同宗認祖」。其內容或展示客家人遷徙發展的歷史,或敘述先輩的嘉德懿行,或表達房屋主人的行為處事準則,意在褒揚先輩功績,垂訓後人創業,起著「姓氏標徽」的作用。
風景名勝
五指峰國家森林公園五指峰國家森林公園,位於上猶縣五指峰鄉黃沙坑村境內西北面,總面積24533.00公頃,因其境內有五座相依相連、狀如五指的山峰而得名。森林公園地處中亞熱帶溫暖溼潤氣候,受季風氣候影響年平均氣溫17.4℃,極端最高溫38℃,極端最低溫零下8℃,年降水量1810毫米左右,森林植被類型為中亞熱帶典型的常綠落葉闊葉林。主要景點:齊雲山、盤古仙寺,五指峰素有「林海竹鄉、水電之鄉、茶葉之鄉及旅遊之鄉」的美譽。2003年10月,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柏水寨景區柏水寨景區,位於上猶縣城西部,毗鄰陡水湖國家4A級景區,距縣城10公裡,有一級公路連接。景區以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為主題,建有芝櫻花海、知音湖、桂花山莊、青少年素質拓展基地、童話世界、兒童樂園、高山露營基地、休閒垂釣區等景點和體驗項目。
陡水湖陡水湖為國家4A級風景區,地跨上猶、崇義兩縣,水域面積達3100萬平方米,蓄水量8億多立方米,森林面積34萬畝。湖面岸上四周有瀑布、鐵扇關、獅象山、九曲攬勝、美女峰、客家民俗等三十餘處風物景象。湖中有形態各異的湖灣427個,湖心島有40餘座。
榮譽稱號
2019年 5月18日,上猶縣入選「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020年3月,獲得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號,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予以通報表揚。
2020年6月,贛州市委、贛州市人民政府決定:保留該縣「贛州市文明城市」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