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二十歲前寫下一首詩,其中一句被網友改寫後,意境全失

2021-01-10 詩文說

現在仍然有很多人喜歡傳統詩詞文化,這本是再好不過的事了。但也出現了一些不好的傾向,有些人為了追求所謂的文藝,經常把古詩詞中的一些句子改頭換面,違背原意,改得一無是處,十分可笑。

改寫與化用前人詩句,本來不足為怪、無可厚非,甚至是常見的寫作手段,有時改寫後的句子還會好過原句。古時就有很多例子,如宋代詩人林逋將五代南唐江為的殘句「竹影橫斜水清淺,桂香浮動月黃昏」中的「竹」改為「疏」、「桂」改為「暗」,就成了詠梅的千古絕唱。

但現在一些網友對古詩詞的改寫,實在讓人難以恭維,甚至把人氣得發笑。比如,在陸遊詩句「鐵馬冰河入夢來」後面來一句「鐵馬是你,冰河也是你」,鐵馬與冰河難道是很美好的意象嗎?這種偽古風的盛行,簡直就是對古詩詞文化莫大的褻瀆。

現在有很多非常流行的文藝句子,都是根據古詩詞改寫出來的。比如這一句,想必很多網友都看到過,「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夢醒時見你。可我,林深時霧起,海深時浪湧,夢醒時夜續,不見鹿,不見鯨,也不見你。」真是不得不佩服有些人,他們僅做一點小小的改動,有時甚至只是改變一個字,就有化雅為俗的力量。

其中的「林深時見鹿」其實就出自李白二十歲前寫的一首詩《訪戴天山道士不遇》,原句是「樹深時見鹿」。只不過是把「樹」改成了「林」,好像沒什麼區別。但接著往下看,你就會發現,改寫者根本就沒有領會到李白原句的妙處。

「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意思很好理解,是說樹林深處會看到鹿,海藍的時候會看見鯨魚。而李白的原句「樹深時見鹿」可並不是說什麼走到森林深處的時候會看見鹿,這在當時也是常識,沒什麼好說的。李白才不會這麼無聊,寫這麼一句平平無奇的詩。

李白的下一句是「溪午不聞鍾」,很顯然,斷句應該斷在「溪午」後面。那麼,「樹深時見鹿」的意思就是森林深處,時而會出現幾隻小鹿。李白這一句詩充滿了動感,卻寫出了樹林的深幽清淨,意境十分幽深,耐人尋味。

如果把改寫後的這一句放到李白的原詩裡,也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不會影響到原意和意境。但改寫者卻根據這一句大展才華,續寫了幾句文藝矯情的句子,搞得非常言情化。從其語境來看,作者顯然沒有領會到李白原句的意境,使這一句本來很好的詩,變得意境全無。

從這些例子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現在有一些古風句子,只是徒有其表,表面上很文藝,其實是隨意拼湊堆砌,連原作的意思都沒有參透。這種改寫還有一種言情化的趨勢,不管什麼都要跟愛情扯上關係,思想很淺薄。所以,如果真的熱愛古詩詞文化,想寫出更好的作品,還是要下一番深功夫,而不是停留在表面。

相關焦點

  • 李白的詩經常被後人修改,只有這一首詩改得妙,一字之差意境全出
    李白是盛唐時期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同時也被後人稱為「詩仙」,他的詩簡練又不失韻味,很多經典的作品,那都是婦孺皆知,其中流傳最廣的要數這首《靜夜思》,當時李白一個人獨自在外漂泊,心情鬱悶的他,望月感寫下了這首思鄉之作,以此來表達了內心的憂愁,還有對於故鄉的思念。
  • 李白最傷感的一首詩,每一句都直擊人心,讀來令人肝腸寸斷!
    李白離開長安,我個人認為是正確的選擇,要是他一直留在長安的話,或許寫不出後來那些令人驚豔的作品,正是由於在生活中不如意,才使得他對於現實的認知更加深刻,寫下了很多感人肺腑人的悽美之作,譬如這首《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那就是他眾多作品中最孤獨,也是最為令人感動的一首詩。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 李白很有意境的一首詩,通篇意境優美如詩如畫,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李白是盛唐時期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還與中唐詩人李賀,以及晚唐詩人李商隱,等人並稱為「三李」;李白是那個時代最具有才華,也最具有創造力的詩人,他的詩想像力豐富,另外風格多樣,流傳下來的作品大概有1000多首,而且其中大部分都是精品之作,一些經典的詩句,那也是家喻戶曉
  • 李逵遭遇李鬼,李白遭遇李赤,李赤寫下一首詩,卻被譽為不輸李白
    樹大招風,李鬼借李逵之名威懾四方,而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曾遭遇過這檔子事。李白,最普通的姓氏搭配上最簡單的顏色,竟拼出一個詩情畫意的名字,這得益於他寫下的那些奇文瑰句。冒充李逵的人叫李鬼,那麼身為文化人,模仿李白的傢伙該叫什麼名字呢?毫無疑問,其名必定與顏色有關。赤橙黃綠青藍紫,他選了「赤」,於是更名為:李赤。
  • 李白最經典的一首詩,其意境很多詩人難以企及!
    《關山月》是李白的一首經典詩作,也是一幅記錄了關山明月、沙場哀怨、戍客思歸的邊塞圖卷。而說到邊塞詩,你可能首先會想起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等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但李白的這首詩,所表達的思鄉離別之情,卻以廣闊的空間和時間做背景,讀起來意境更為深遠,這是旁人難以企及的。
  • 李白充滿俠義的一首詩,其中一句最經典,至今無人超越!
    如果沒有李白,我們的精神世界將少了許多經典詩詞,李白的詩氣象萬千,包羅萬象,既有激勵人心,也有激情豪邁,既有深情款款,也有難捨難分,李白的詩都是經典,都是著作,沒有哪一首詩能夠稱「最」,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一篇我很喜歡的詩,這首詩豪情萬丈,俠義滿懷,熟悉李白詩詞的人一定不會陌生。
  • 示愛慘被拒,李白悻悻寫下一首詩,最後兩句卻成就千古名句
    據史料記載,李白的祖籍是在今天的吉爾吉斯坦。吉爾吉斯坦緊鄰烏茲別克斯坦和俄羅斯,這裡的人有著俄羅斯的血統,高鼻梁,深邃的眼睛,外觀肯定不醜。在四川長大的李白應該屬於混血,據小田推測,李白的長相不會太難看。再加上他一身的才華,往人群裡一站,自然是光芒四射,引人注目了。在盛世大唐時期,很多人為了想要得到李白的贈詩而絞盡腦汁地想要接近李白。
  • 18歲的李白尋訪道士不遇,卻發現世外桃源,寫下一首優美的詩
    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無疑是唐代詩人中最另類的,他的詩歌,自帶仙氣,被稱為「詩仙」。李白的一生,也十分熱衷於求仙問道,他渴望超脫世俗,過仙人一般的生活。李白青少年時期,曾在四川戴天山中讀書,這裡山清水秀,環境幽雅,是修道的好地方。
  • 慈禧是個孝順的女兒,為母親寫下一首詩,其中一句廣為傳頌
    因為不能去參加母親的六十大壽而心生愧疚,遂寫下一首致歉詩交給母親,其中一句之間還廣為流傳。慈禧不能親自為母親賀壽慈禧的母親在家中正忙著過六十大壽。然而慈禧深處宮中。我們都知道慈禧是一位大忙人,不僅要忙後宮之事,還要忙前朝的政事。
  • 杜甫做客將軍府,寫下一首詩,後二首現在成為讚揚人的口頭禪
    杜甫和李白是同一個時代的人,正當李白成名的時候,杜甫也不知道在哪個角落裡蹲著為將來吹響號角,所以當李白厭倦了在皇宮裡對唐玄宗吟詩作樂的生活,離開長安遇見杜甫的時候,杜甫對李白的崇敬就像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像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他瞬間成了李白的忠實粉絲。
  • 李白頗具爭議的一首詩,開篇6字驚豔世人,其中一句堪稱不世經典
    文/時針酒之癲狂,益的詩中謫仙。李白豪放,逍遙半生酒中意,一曲長歌向徵程;李白浪漫,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狂傲,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無視世俗的種種拘束,以手中劍劃破黑暗和陰霾,亦用一輩子踐行著詩與人生。
  • 李白最狂的一首詩,李白最難背的一首詩,兩首詩的共同點亮了!
    只要對中華文化有入門水平的人,都不可能沒聽過「詩仙」李白的大名,這位青蓮居士對中國詩壇的影響力十分深遠,後世文人無不將之奉為圭臬。今天小解就帶大家拜讀兩首太白詩,一首極其狂傲,一首極其難背,而兩首詩的相似之處則是個大亮點!首先,李白最狂的一首詩——《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 李白去世37年,一個著名詩人在他墓前寫下一首感慨深沉的悼亡詩
    但是唐詩並沒有因為李白等人的去世而變得黯淡無光,反而在另一批傑出詩人的帶領下,獨闢蹊徑,走上了另一條登峰造極的唐詩巔峰之路。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詩人,就是一個曾經在去世37年之久的李白墓前寫下一首感慨深沉的悼亡詩的詩人。
  • 李白不服唐人崔顥《黃鶴樓》,遂寫下了一首詩,千百年來難分優劣
    後人對這首詩的評價極高,如嚴羽就曾在《滄浪詩話》中毫不吝惜地讚美道:「唐人七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而關於崔顥的這首《黃鶴樓》還有後續的故事。據說,大詩人李白一次來到黃鶴樓,他登臨臺閣之上,望著遠方壯闊遼遠的景致,不由得詩興大發,正準備揮毫潑墨一首,卻驀然見到了崔顥新題的《黃鶴樓》詩。
  • 「林深時見鹿」這句話,竟化用了李白的一首詩,原文美得讓人心醉
    如今很多人都有一些個性的籤名,其中我們最常見的一句網絡流行語是「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這句話成為了文藝青年最時髦的心靈寄語之一。而我們每次讀到這句話,心中都會生發出一種美感,好似到了人間仙境,這裡沒有紛爭和困擾,只有林鹿踱步,海鯨遨遊,此情此景,讓我們流連忘返,陶醉其中。
  • 李白的「對影成三人」是名句,餘秀華寫首詩調侃,網友評:有才華
    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是餘秀華醉酒後的一首情詩,在這首詩裡餘秀華調侃起詩仙李白來,讓我們來看一看她寫了些什麼:千年前,李白曾因仕途失意,在月光下飲酒,寫下了千古名作《月下獨酌》。李白的好酒是出了名的,不少經典之作都是在酒後完成。餘秀華也是很好酒的,這首醉後寫的《白酒一杯》和李白《月下獨酌》的意境倒是有幾分相似。
  • 一個唐朝的「情聖」,憑藉一首詩,讓李白東施效顰
    如果要問在唐代,律詩誰做得最好,很多人可能會說是年少成名的詩仙李白,或者說是大器晚成的詩聖杜甫,亦或後世存留詩歌的數量,約為前兩人之和的白居易……總之並無定論。但是要論律詩中的魁首,大家則普遍認為,非崔顥的《黃鶴樓》莫屬。這首七言絕句,不光留名千古,還曾讓一代詩仙李白無奈「擱筆」。後來李白回去後,很不服氣,作了一首《登金陵鳳凰臺》,不過和崔顥的詩一比,無異於東施效顰。
  • 李白在酒席上信手拈來,寫下一首贈別詩,只有短短的幾句但很傷感
    正是由於在長安沒有受到重用,李白於是開始了四處遊歷,所以他為很多地方寫過作品,尤其是他的贈詩,寫得最為深情。四處漂泊的生活,也讓李白增長了見識,創作出來的作品,也更加的深刻,特別是他的這首經典的贈別詩《金陵酒肆留別》,顧名思義,這首詩正是寫於金陵酒館,當時他正要離開金陵去往揚州,於是信手拈來,寫下這麼一首感人肺腑的詩作,以此告訴了朋友,自己將要離開了,可是又依依不捨,所以通篇也是營造出了一種悽美之感。
  • 一首經典的集句詩,不得不佩服詩人的博學,每一句都運用得很到位
    創作集句詩首要的條件,那就是對於古人的詩句一定是融會貫通,理解其中的意思,再動用到詩作中,以此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對於這一題材也是極為講究,如果運用得不好,反而會落入俗套。北宋很多的文人都寫過集句詩,例如蘇軾、王安石、歐陽修、黃庭堅、曾鞏等人,那都寫過集句詩,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在這裡稍稍舉一個例子,王安石寫過一首七絕《梅花》,這首詩就是集句詩,化用了四位詩人的名句,從而形成了新的經典,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梅花。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
  • 劉禹錫和白居易把酒言歡,席間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流傳千古
    唐朝是詩歌最繁榮的朝代,各個時期均不乏知名詩人,以王勃、駱賓王為代表的初唐四傑,到了盛唐更不用多說,李白、杜甫遙遙領先,白居易、王維等人緊隨其次。既然提到白居易,就不得不說跟他並稱「劉白」的劉禹錫,他也是當時詩壇上炙手可熱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