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有一個有趣的橋段,說李逵下梁山接母親時在半路遭遇劫匪,該劫匪虎背熊腰、面色烏青,手提兩把利斧,自稱「黑旋風李逵」,幹著殺人越貨的勾當。李逵三下五除二就把冒牌的贗品打趴在地,才知這個冒充自己的人叫「李鬼」。樹大招風,李鬼借李逵之名威懾四方,而唐代大詩人李白也曾遭遇過這檔子事。
李白,最普通的姓氏搭配上最簡單的顏色,竟拼出一個詩情畫意的名字,這得益於他寫下的那些奇文瑰句。冒充李逵的人叫李鬼,那麼身為文化人,模仿李白的傢伙該叫什麼名字呢?毫無疑問,其名必定與顏色有關。赤橙黃綠青藍紫,他選了「赤」,於是更名為:李赤。
然而,李白之白並非只是顏色那麼簡單,其背後還擁有著浪漫的典故。據說母親在懷李白時,曾「驚姜之夕,長庚入夢」,夢見太白金星李長庚,於是「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這是李白叔父李陽冰的說法,此外還有另一種解釋,說李白七歲時曾與父母親對詩,上句曰:「火燒杏林紅下落」。
李白脫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樹白。」此句一語雙關,既指李樹花開,又隱喻李家枝繁葉茂,李父拍手叫好,當即敲定主意:以後你就叫李白!後來,李白果然在大唐詩壇如李花般怒放。李赤卻不管內涵,只管模仿名字,只因「吾善為歌詩,詩類李白」,於是自號曰李赤。赤相比白更加熱烈奔放,李赤取這個名字的用意不言而喻。
既然模仿就要到位。李白曾寫過一首《望天門山》:「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描繪了天門山的雄奇壯觀與江水的浩蕩奔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引為絕唱。於是李赤也寫天門山。
《姑熟雜詠·天門山》李赤
迥出江水上,雙峰自相對。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參差遠天際,縹緲晴霞外。落日舟去遙,回首沈青靄。
在內容和結構上,兩首詩是差不多的,不過李白多了浪漫大氣,李赤則偏於意境的塑造。李赤此詩同樣是詠天門山的經典名篇,其中最為精彩的是結尾二句:「落日舟去遙,回首沈青靄。」落日餘暉之下,小舟隨波遠去,驀然回首間,消逝在那青色的暮靄之中。
與李白的大氣壯闊不同,李赤著重於細節的刻畫,描繪出了黃昏時分天門山水天一色的奇景,朦朧夢幻,給人以美的享受。李赤這首致敬之作,被譽為不輸李白——然而,也僅此而已。相較於作品,李赤的生活經歷反而更吸人眼球:不知他是為了模仿李白的放浪,還真的是腦袋有問題,他硬是與茅廁糾纏了一生。
《李赤傳》記載:「如廁久,其友從之,見赤軒廁抱甕,詭笑而倒視,勢且下入。乃倒曳得之。」說李赤入廁良久,其友等得著急便進去尋他,只見李赤雙手抱著一個甕,詭異地笑著,正打算要鑽入廁中汙穢裡去。朋友直接驚呆,立即把他拉了出來。誰知李赤卻大怒:你是在害我啊!
原來,李赤產生了幻覺,自以為即將進入極樂世界與妻子團聚,說那裡充盈著「椒蘭之氣」,而現實世界卻像是渾濁惡臭的茅廁!顯然,他把兩處搞反了,因為他將進入的地方正是惡臭之廁。這還沒完,後來李赤又三番五次企圖強進汙廁,第二次頭已經進去半個被救起,最後一次直接死在了裡面,被發現時只有腳還露在外頭。
奇怪的是,李赤在江湖間有些名氣,平日生活舉止與常人無異,而留下的遺書也寫得正兒八經,根本不像是精神有問題。那麼,李赤執著的入廁行為究竟是為何?難不成是為譁眾取寵,走詩仙特立獨行的風格?倘若真是這樣那就悲劇了,起碼李白是個敬畏生命的人,他狂放的調調永遠模仿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