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會,歌星、影星的影響力太大,國內外都有不少刻意模仿明星樣貌或者歌喉的追星族,樂此不疲,其中佼佼者還會參加明星模仿秀。
名人效應自古有之。比如詩仙李白,後世不知有多少文人仿效李白作詩。模仿學習很正常,但也有人作詩乾脆署名李白,有的偽作還魚目混珠,被後人編入李白詩集。
唐代大文豪柳宗元的文集中有一篇《李赤傳》,記載了一個自比李白的狂人,行為怪異,疑似「中邪」而亡,被人恥笑。柳宗元卻說,他比世上很多人強多了。
柳宗元《李赤傳》
江湖浪人,行為瘋癲
光看名字就知道,李赤打算與李白並駕齊驅。柳宗元文中說,這是一個以四海為家的「江湖浪人」,原名不得而知。他會作詩,自認為文才可與李白一較高下,於是自稱李赤。
但李赤的行為和李白半點也不沾邊。
一次,李赤和幾個朋友到了宣州,當地的友人為他接風,並安排了旅店。李赤在宣州的一個朋友和李赤的一個同伴是姻親關係,過幾天,那位朋友帶著妻子去旅店拜訪他們。李赤與朋友的妻子說話時,一個同伴開了句玩笑。李赤卻正色道:你給我做媒呢,那我就娶了她吧。
配圖
朋友們大吃一驚,對李赤說,你有老婆,怎麼能這樣!李赤卻堅持要娶朋友的妻子。朋友夫妻尷尬離去。那個女子很生氣,幾天後又隻身來到旅店,假意與李赤交談。趁其不備,女子突然拿出一條絲巾從後面勒住李赤的脖子。
李赤卻不反抗,反而用兩手拉緊絲巾,幫女子用勁。他幾乎被勒死的時候,同伴聽到動靜,過來救了他一命。女子走後,李赤卻生氣地埋怨朋友:「你幹嘛呢?我要遂了老婆的心意,誰要你多管閒事!」
疑似「中邪」,死於茅廁
女子離開不久,李赤去上茅房,很久沒出來。朋友感到奇怪,進去一瞧,只見李赤兩手抱著一個甕,面對茅坑,露出詭異的笑容,正要下去。朋友嚇了一跳,趕緊把他拽出茅房。
誰知李赤大怒道:「又來壞我好事!我剛到一個地方,妻子風華絕代,居所就像天上的仙境,金碧輝煌,滿是香草的芬芳,比起那裡,這世間好比茅廁一般骯髒!你為什麼不讓我去!」朋友一聽面面相覷,他們一致認為,李赤被「廁鬼」迷住了。
幾人一商量,趕緊帶著李赤離開了旅店。但是,李赤並沒有恢復正常。一路上,他趁人不注意就往茅廁跑,有兩三次已經跳下了茅坑,都被朋友救上來,又給他洗乾淨。到了臨近的縣城還是這樣。但李赤在縣吏的酒宴上舉止很正常。
於是縣吏請來一個巫師給李赤看病。李赤神色自若,對答如流,巫師覺得他沒毛病。然而,巫師離開之後,到了半夜,李赤趁同伴都睡著了,又去了茅房。等朋友醒來,發現他在茅坑裡,只露出兩隻腳,已經死去很久了。
柳宗元如是說
在《李赤傳》的末尾處,柳宗元說,李赤在江湖上頗有名望,原本好端端的,死得蹊蹺,或許是精神失常,或許真的被「廁鬼」害死了。
文中又寫道,「其始為士,無以異於人也。一惑於怪,而所為若是,乃反以世為溷,溷為帝居清都,其屬意明白。今世皆知笑赤之惑也,及至是非取與向背決不為赤者,幾何人耶?反修而身,無以欲利好惡遷其神而不返,則幸耳,又何暇赤之笑哉?」
這段話大致意思是,李赤犯病之後,雖然行為怪誕,視人世為茅廁,視茅廁為天堂,但其所言卻有很深的道理。世人都譏笑李赤,可是他們遇到一些是非抉擇,又有幾個人比李赤做得更好呢。人們應該努力修身,只要能做到不因利益和個人好惡而迷失自我,就萬幸了,還有閒暇去譏笑李赤嗎。
柳宗元像
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某個角度而言,柳宗元的話的確有道理,引人深思。
後世有人認為,柳宗元的《李赤傳》是一篇寄託個人情懷的寓言故事。實則不然,因為柳宗元和韓愈一樣,都寫了不少人物傳記。其中一些歷史名人的傳記往往被正史收錄,小人物的傳記也值得一讀。
結語:既然李赤自比李白,他有沒有留下詩作呢?據明代學者郎瑛的《七修類稿》記載,「呂山吳汝琇家有《李赤詩集》數章,又讀《唐詩品匯》亦載李赤詩短敘,以李後為廁鬼所惑而終。據此,則二文實有是事矣。」
這裡說的是,郎瑛在朋友家見過《李赤詩集》的殘本,《唐詩品匯》裡也收錄了李赤的作品。「二文實有是事矣」,是指韓愈詩裡講到的一個道士軒轅彌明,及柳宗元記載的李赤,都確有其人。
一些古代學者考證,李白詩集裡有好幾首「偽作」。蘇東坡等宋代名家就提出,李白集中的《歸來乎》、《笑矣乎》及《贈懷素草書》等幾首詩,「決非太白作。蓋唐末五代間,學齊己輩詩也。」
而《全唐詩》中收錄的李白作品《姑孰十詠》,被認為是李赤寫的。《蘇東坡集》中講到,「餘嘗舟次姑孰堂下,讀《姑孰十詠》,怪其語淺近,不類李白。王平甫云:『此李赤詩也。赤自比李白,故名赤。其後為廁鬼所惑而死。』」
蘇東坡一讀就發現,《姑孰十詠》言辭淺陋,不像李白的詩。北宋詩人王安國告訴蘇東坡,那就是自比李白的李赤寫的。
古代學者的說法是有依據的,因為他們指出的那幾首詩,在唐代的李白詩集中壓根就沒有,都被清朝編定的《全唐詩》歸到了李白名下。
參考資料:《柳河東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