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詩人楊煉在上海的一個詩人雅集上,抄起洋酒,一飲而盡!
【小編的話】唐代有兩位大詩人,最著名的叫李白,人稱詩仙,喝多了,天子呼來不上船,雲遊四海,到處訪友,跟全國各地朋友把酒談詩,真是狠爽啊,,,但是,你知道麼,他的死亡,竟然跟酒有關,跟產酒大省安徽有關,不信,您仔細往下看……(值班編輯小魚兒)
貼一張2008年在深圳,詩歌報的聚會上,我和詩人「水的翅膀」和「藍色手槍」等人歡聚的照片。你們看這三個人之中,誰象喝多了的。我說是我,你信不?
·詩人與酒
文 / 小魚兒
宇宙有個地球,球上有人類,人類分為兩種,普通人民,還有詩人。
詩人分為兩種,喝酒的,和不喝酒的。
唐代的時候,詩人李白,朋友遍天下,安徽的詩人汪倫寫信給他,邀請他來江南玩耍,說咱們涇縣這裡,有「萬家酒店、十裡桃花」,那是相當的好耍。。。李大詩人不明就裡,喜滋滋地跑來皖南,到地方一看,純屬忽悠,姓萬的開的小酒館,這就是萬家酒店,十里舖那地方有小片桃林,這就是十裡桃花,哈哈哈,不過還好,汪倫這哥們還挺有意思,談詩論文,把酒敘談,這倆好基友就這么喝爽了,小汪還帶他去附近有意思的地方溜達了一下,比如桃花潭啊什麼的。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分別的時候,汪倫送別李白的時候,李白還寫首詩相贈——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後來呢,李白一路喝到當塗,投奔了在當塗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一歲。
詩人洛夫說:「酒可以渲染氣氛,調劑情緒,有助於談興,故浪漫倜儻的詩人無不喜歡這個調兒。酒可以刺激神經,產生靈感,喚起聯想」。
古往今來,詩人愛喝酒,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有俗語云:李白鬥酒詩百篇。略舉幾例:
曹操「對酒當歌」,發出了「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嘆,作者深感人生短暫,不能虛度年華,應當慷慨厲志,以成就大業。無奈大志未酬,遂成殷憂,「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可見作者是借酒與詩以消憂。
據傳李白當年奉詔為玄宗寫清平調時,也是在爛醉之下用水潑醒後完成的。「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他的《將進酒》字字珠璣,酒香四溢。李白還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千古名句。
杜甫也有名句:「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
白居易的名作《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是何等愜意的事情,雪天,沒有空調,弄個小火爐,喝著小酒,談談詩歌,那感覺,真是不錯。
二十來歲即位列「初唐四傑」之冠的王勃,據說在他寫《滕王閣》七言古詩和《滕王閣序》時,先磨墨數升,繼而酣飲,然後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來後抓起筆一揮而就,一字不易。
但是,酒再好,也不能多喝。否則,喝大了,很是麻煩,輕則耽誤正事,重則小命不保。
《舊唐書》說李白「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大致上這個說法還是來自正史,應該靠譜。
我認識的江南詩人梁健,就是由於飲酒過度,英年早逝。
(新城市詩社雅集,我和詩人陸華軍等人)
本人常年混跡詩壇,流竄於各種酒局,見過詩人酒後豪放的酷勁,也沒少見酒後丟醜的窘鏡,深感,小飲助興,大醉傷身,甚至亂性,故此心存一念,堅守底線,不喝太多。
兄弟們,我這還有幾瓶好酒,一瓶茅臺白金酒、一瓶藍瓶子的洋河、一瓶洋酒、一瓶法國葡萄酒、一瓶香檳……都是詩人兄弟姐妹相贈,有膽的,咱們聖誕節小聚,把它都喝了!
約不約?
(上海某次詩會的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