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仁:清代的李白,命途多舛的薄命詩人

2020-12-12 聆思贅言

人物生平

黃景仁,清代乾隆年間人,以詩聞名於世。四歲喪父,家境清貧。早慧能文,八歲即應學使者試。十六歲,唯一的哥哥去世。同年參加童子試,名列第一。後來因為母親年邁,為了養家餬口,開始遊歷四方。先後出入湖南按察使王太嶽、太平知府沈業富、安徽學政朱筠幕下。期間,屢次參加鄉試不第。二十七歲時應乾隆帝東巡召試,取二等,被賜予二匹緞,任武英殿書籤官,任主薄。以為自己否極泰來,接家人來北京。然而在京城生活艱難,貧困潦倒,舉債而活。往遊西安,受到陝西巡撫畢沅的賞識,援助他為縣丞。次年回京,到吏部等待任官,竟不就。後兩年,黃景仁三十五歲,為債主所逼,抱病離開北京,過太行山,貧病交加,死於途中。

詩歌評價

黃景仁幼年即愛詩,早年便有詩名。仰慕李白,其詩學習李白。所作詩歌,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也有激揚豪放之作,頗似李白。其詩流傳下來一千多首,數目與李白相當。其詩頗為時人所稱賞,「乾隆六十年間,論詩者推為第一。」朱筠見到他,則稱之為「神仙中人」。當時享有盛名的詩人袁枚,稱之為「今日之李白」,其好友著名詩人洪亮吉曾說:「自湖南歸,詩益奇肆,見者以為謫仙人復出。」延君壽在《老生常談》中贊他道:「其真能直闖太白堂奧,東坡而後,罕有其匹。」

詩人評析

黃景仁一生曲折坎坷,三十五歲,便短命死了。縱觀他一生的經歷,非常的簡單。而他一直身處窘困失意之中,為著口腹之役,漂泊流離,未能一日得安。一天天捱下來,度日如年,則三十五年不知是怎樣撐下來的。他人所見,與其自身之遭遇之感受,相差何其太遠。

昔日白居易經過李白墓,作詩云:「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黃景仁遭遇之艱,命運之薄,與李白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李白生於盛唐,以詩名揚古今,可謂得其時。雖然屢不得意,最終客死他鄉,一生未嘗不在優遊自適之中。黃景仁詩才固不及李白,生亦非其時。一生偏以詩自負,以詩為務。當他在太白樓賦詩驚四座之時,提筆裡就,躊躇滿志,好像舉世莫及。雖能因詩獲得時人賞識,也不過是如他詩中所說:「只知獨夜不平鳴」而已。

短短一生,都在困頓之中。連年奔走在外,身體羸弱多病,天天疲憊不堪。已經那樣了,還要耗費精力不斷寫詩。空有大志,未能片刻揚眉吐氣。空有詩名,反而成了拖累。在他二十四歲生日時,曾作詞《沁園春》云:「蒼蒼者天,生我何為?令人慨慷。嘆其年難及,丁時已過,一寒至此,辛味都嘗。似水才名,如煙好夢,斷盡黃齏苦筍腸。」年紀輕輕,已經有如許深的悲慨。當其入京失意之時,每天跟著戲子要飯,打扮得粉墨淋漓,又歌又哭,謔浪笑傲,旁若無人。其抑鬱愁苦,憤懣成狂,辛酸落寞之情狀,可想而知。故其常常自嘆:「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結語

人生天地之間,忽如遠行客。雖終不過是過客,而人生之珍貴,也不能只空空走一過場。孔子稱:「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黃景仁短短一生,雖然困頓不遇,也掙得一份詩名,留下一千多首詩,雖不及李白,也使他身死而名不湮滅。如今他已死去二百多年,還有許多人讀他的詩,再過一千年,他的詩和名,也將流傳著。

相關焦點

  • 一位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清代詩人,卻因一首詩賺盡了讀者眼淚
    清代已經過了詩歌的紅利期,說起清詩,很多人都不知道幾首,所認識的清代詩人更是極少,今天我們說的這位詩人他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沒聽過,但他寫的那句「此夜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卻寫盡了愛情的悽苦,使無數人留下了眼淚。
  • 黃景仁經典名詩品讀:「百無一用是書生」的上一句是什麼?
    黃景仁,是清朝著名的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今江蘇省人,他祖上也出現著名的詩人,那就是宋朝的黃庭堅。可惜,到了他這一代,已經沒落了。他四歲開始就是孤兒,少年的時候雖然有名氣,但是他一生都窮苦潦倒,一生都為生計而奔波。
  • 黃景仁很孤獨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28個字,但是讀來令人肝腸寸斷
    黃景仁也是一位大家,他在清朝文壇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另外他的作品也是膾炙人口,譬如《別老母》、《雜感》、《綺懷十六首》等等,那都是經典名篇,尤其是他的一句「百無一用是書生」更是讓他滿天下,成為了清朝最具有代表性的詩人之一,所以說清朝儘管很落後,但是在文學上依舊很強盛。
  • 【每日一詩】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作品賞析【註解】:⑴李白墓:唐代大詩人李白死於當塗(今屬安徽),初葬龍山,元和十二年(817年)正月遷葬青山。過往詩人到此多有吟詠。⑵採石:即采石磯,原名牛渚磯,在安徽省馬鞍山市長江東岸,為牛渚山北部突出江中而成,江面較狹,形勢險要,自古為大江南北重要津渡,也是江防重鎮。相傳為李白醉酒捉月溺死之處。有太白樓、捉月亭等古蹟。⑶田:指墓地。⑷可憐:可嘆,可悲。荒壟:荒蕪的墳墓。窮泉:泉下,指埋葬人的地下,墓中。
  • 清代詩人一首別母詩,短短28字,讀來令人斷腸
    清代詩人黃景仁寫過一首詩,寫其在冬日裡拜別老母親,寫得痛徹心扉,字字泣血。讓人極易代入,身臨其境地感知到離別的傷痛。這場離別,沒辦法如同普通友人分別一般輕描淡寫,也沒有辦法如同摯友分別一般叮囑山長水闊,各自珍重。
  • 窮才子黃景仁多年不忘舊情,寫下一首詩,其中兩句打動了無數人
    讀清代詩詞,自然會知道一些人,譬如:姚鼐、黃景仁、納蘭容若、袁枚……而眾人當中,一生過得最艱難的當屬黃景仁。黃景仁幼時父親早逝,成年後走上了坎坷不平的道路,為了養家餬口,南北奔波,足跡遍布多個省市,好不容易得了一個北京城的小官,身體卻出了極大的問題,難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借了不少錢。
  • 歌行體,少年綺懷詩言志,繼承李商隱,傳薪黃景仁
    以綺懷為詩題,黃景仁最為出名。江湖流傳「為詩不知梅雪宜,就算會詩也枉然」。大家好我就是那個梅雪宜。前兩回我們講了「梅雪宜」的來歷,談到離騷一脈中美好理想的追尋與寄託,當時我們提到了黃景仁,認為他也是一個「梅雪」詩人。而我梅雪宜的《情詩三百首》特別是「梅花詩」其意境得黃景仁者頗多。今天我們來看一下黃景仁的一首名篇。
  • 天末懷李白
    杜甫深知李白從璘實出於愛國,卻蒙冤放逐,正和屈原一樣。所以說,應和屈原一起訴說冤屈。汨羅:汨羅江,在湖南湘陰縣東北。  天末懷李白的詩意/天末懷李白的意思  涼風颼颼從天邊起,你的心境怎樣,令我惦念不已。傳信的鴻雁幾時能飛到?只恐江湖秋水多風浪。文才卓絕薄命遭嫉恨,山精水怪最喜歡好人犯錯。
  • 李白去世37年,一個著名詩人在他墓前寫下一首感慨深沉的悼亡詩
    但是唐詩並沒有因為李白等人的去世而變得黯淡無光,反而在另一批傑出詩人的帶領下,獨闢蹊徑,走上了另一條登峰造極的唐詩巔峰之路。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詩人,就是一個曾經在去世37年之久的李白墓前寫下一首感慨深沉的悼亡詩的詩人。
  • 短命的詩人,溢世的才華,細數歷史長河中那些才高命短的詩人
    那些埋沒在歷史塵埃中的普通大眾,我們無從知曉他們的年齡,但是詩人作為一個能夠流傳後世的特殊群體,大多數還是有據可查的。有人曾經對唐代36位著名詩人(生卒年可考者)的壽命作過統計,得出的結果是平均壽命55.2歲,其中壽命最長者是賀之章85歲,最短壽者是李賀26歲。包括李白、杜甫這樣的大詩人大多只活了60餘歲。
  • 清代才子外出謀生,臨行前為母親寫首詩,最後七字讓人淚如泉湧
    另外,清代才子黃景仁,在大雪紛飛之夜外出謀生,臨行前為母親寫首詩,最後七字讓人淚如泉湧。《別老母》清:黃景仁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黃景仁,字漢鏞,北宋文學家黃庭堅的後裔,骨子裡流淌著黃庭堅的血脈,自幼聰慧過人,街坊鄰裡眼中的神童。但是,上天非常不公平,黃景仁家徒四壁,雪上加霜的是,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救因病去世,從此與母親相依為命。雖然母親沒讀過書,卻懂得讀書的重要性,省吃儉用供他上學,從沒有抱怨過。
  • 細說清代詩人黃仲則,歷代文人名家如何評價他?
    程十髮為黃仲則造像黃仲則是清代詩人,自清中晚期至民國,一直保持很高的聲譽,許多詩人、文人都是他的擁躉,奉之若神明。據說,有關他的年譜、評傳、詩集選本,出版數量之多,是清代其他詩人不可比擬的。清代為黃仲則作傳的人很多,展覽大量採用了前人的著述,給人的印象是,既要言不繁,又翔實懇切。在這些著述中,感情最為充沛,敘述最為細膩的,當屬洪亮吉所作《國子監生武英殿書籤官候選縣丞黃君行狀》。洪亮吉是清代第一駢文大家,與黃仲則是同鄉,又是近二十年的朋友,時人稱之「二俊」。黃仲則客死解州,他得到消息,馬上遠道奔去,將靈柩接送回家,並在後來的日子裡,奉君之親,撫君之孤。
  • 古代詩人為何命途多舛?杜甫兩句唐詩說得明白,今天你我仍然受用
    說起名垂青史的文學家或者大詩人,你會想到誰?是給後人帶來端午節的屈原,還是被逼七步成詩才高八鬥的曹植?是賜金放還再也沒回到宮廷的李白,還是連小兒子都能餓死的杜甫?是26歲寫出《滕王閣序》卻隨即死去的王勃,還是一生在外飄零越走越遠的蘇軾?
  • 瞿秋白鬱達夫都追捧的清詩人黃仲則有什麼故事?
    ▌ 黃仲則故居黃仲則是清代詩人,自清中晚期至民國,一直保持很高的聲譽,許多詩人、文人都是他的擁躉,奉之若神明。據說,有關他的年譜、評傳、詩集選本,出版數量之多,是清代其他詩人不可比擬的。▌ 黃仲則書法清代為黃仲則作傳的人很多,展覽大量採用了前人的著述,給人的印象是,既要言不繁,又翔實懇切。在這些著述中,感情最為充沛,敘述最為細膩的,當屬洪亮吉所作《國子監生武英殿書籤官候選縣丞黃君行狀》。洪亮吉是清代第一駢文大家,與黃仲則是同鄉,又是近二十年的朋友,時人稱之「二俊」。
  • 詩仙李白:是詩人亦是劍客
    李白這個名字,我們幾乎從小就聽過,從很小的時候我們學習李白的《靜夜思》,到後來的《早發白帝城》、《望廬山瀑布》、《夢遊天姥吟留別》等,幾乎我們的小學與中學時代都學習李白的詩作。他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世稱之為「詩仙」,亦稱「謫仙人」。
  • 唐詩趣話:給詩仙李白脫靴的高力士其實也是位詩人
    能得到德高望重的文壇前輩如此盛譽,李白瞬間覺得自己飄了。本來玄宗並不急於見到李白,沒想到賀知章在玄宗面前對李白極盡溢美之詞,玄宗便有點迫不及待了,於是趕忙召見了李白。身為一國之君的唐玄宗,一見到神清氣朗、風流蘊藉的李白,也立馬傾倒,不自覺忘記自己是萬乘之尊,親自為李白調羹,並命令高力士拿一雙便鞋給李白換上,李白本是一個不拘小節之人,高力士拿來便鞋之後,李白伸出腿來,說:「你幫我把靴子脫一下吧!」,這本來順理成章,李白本無羞辱之意。誰知高力士卻記恨在心。自此高力士與李白結下了梁子。
  • 唐代詩人「三角戀」,杜甫欣賞李白,李白衷心孟浩然,孟浩然?
    唐詩的鼎盛是因為在唐朝時出現了許多著名的詩人,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等。同時,我們知道詩歌總是一定程度上表示浪漫的,而當時的詩人們之間也是極其浪漫的,像以樂會友的伯牙子期一樣,他們以詩贈友,表達自己對故人和好友的珍惜、喜愛之情,而有趣的是在這彼此喜愛中好像有一個傳遞鏈一樣。
  • 對話名家——李白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白居易的這首《李白墓》,為李白的一生做了最好的詮釋。人這一生,其實就是一場修行,什麼樣的人,修什麼樣的果。被後世尊稱為「詩仙」的李白的一生,猶如夜空絢爛的煙火,有無數的美好,也有許多的悲哀。唐朝的古典詩詞已經達到歷史上最為鼎盛的一個時期,那裡有風月故事,也有詩歌田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