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名家——李白

2020-12-17 太白山下小女子

「採石江邊李白墓,繞田無限草連雲。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白居易的這首《李白墓》,為李白的一生做了最好的詮釋。

人這一生,其實就是一場修行,什麼樣的人,修什麼樣的果。被後世尊稱為「詩仙」的李白的一生,猶如夜空絢爛的煙火,有無數的美好,也有許多的悲哀。

唐朝的古典詩詞已經達到歷史上最為鼎盛的一個時期,那裡有風月故事,也有詩歌田園。李白就生活在這樣一個詩意的朝代。他從少年到白頭,用一支筆描摹了祖國的山山大川,有湖山風月,更有眾生苦樂。他顛沛流離的一生,雖滿身滄桑,卻活得風骨獨具。

長安元年(701)年,昌隆縣青蓮鄉,李白出生了,他從小就顯現出了非凡的才華。

十五歲時的李白,才情斐然、意氣風發,他洋洋灑灑寫下了著名的《明堂賦》,曾放言要超過寫賦的祖師爺司馬相如。他於725年出蜀,仗劍走天涯,追尋那可望而不可及的官場。他是後世傳頌,才情斐然的「詩仙」,但他也是食人間煙火,也有風塵俗世渴望的凡夫俗子。

時至中年,李白官場失意,人無情,山水有情,李白寄情山水「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在孤獨失意之時,他結識了摯友汪倫,揮毫潑墨寫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名句。

在文壇成就斐然的李白,心心念念的,卻依舊是官場。放眼李白的一生,始終有三樣東西貫穿其一生:詩、酒、仕途。其詩,舉世追捧;其酒,大夢三千;其仕途,歷經坎坷。最終在他四十三歲那年,終得供奉翰林。但李白志得意滿,狂傲遭忌,終被唐玄宗李隆基賜金放還。

他還寫下了千古絕唱《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公元755年,唐朝安史之亂爆發,李白在永王李璘門下做幕僚,永王篡奪皇位兵敗,李白受牽連鋃鐺入獄。李白的一生,幾經沉浮,有過春風得意,但更多的卻是落魄和悽涼。他臨終之時,寫下了《臨路歌》,依舊不改心中狂傲之氣。

人生苦短,活,就要像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許多年以後,歲月為他樹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讓無數的後代拜謁,而他的詩也始終照耀著人間。

相關焦點

  • 高清經典|李白《上陽臺帖》
    李白草書師張旭,然書名為詩名所掩。據宋《宣和書譜》記載,宋廷內府收藏的李白書作計有行書《太華峰》、《乘興帖》兩種,草書《歲時文》、《詠酒詩》、《醉中帖》三種。當然,還有在民間流傳的,「貴為篋笥之珍」而藏在箱底的,因為李白的許多詩作,本來就是寫給普通百姓的,那是他為他們熱情款待他的盛意的一種酬謝。
  • 海峽兩岸書法名家「雲端」對話
    新華社臺北12月23日電(記者傅雙琪、吳濟海)海峽兩岸百餘位書法名家23日參加了在臺北和北京兩地連線舉辦的兩岸文化大師對話暨京味文化之旅二十周年書法交流會,探討書法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共同致力於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此次活動由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北京書法家協會、臺灣「中國文藝協會」、臺北市中華書畫藝術學會聯合主辦。
  • 第三屆海峽兩岸中醫名家名師學術對話在京舉辦!
    (原標題:第三屆海峽兩岸中醫名家名師學術對話在京舉辦!) 2020年12月5日,「第三屆海峽兩岸中醫名家名師學術對話」暨「2020海峽兩岸中醫全科醫療學術大會」在北京中醫藥大學良鄉校區隆重舉行。
  • 狂傲的李白棄詩從文,駢文氣勢排山倒海,名家卻表示「聞之欲吐」
    李白一向狂傲,不過在大多數人眼裡,他狂得理所當然。畢竟,太白的詩,汪洋恣肆,瀟灑飄逸。李白在大唐詩壇,乃至整個歷史詩壇的地位,有目共睹,就連詩聖杜甫都是李白的小粉絲。自古,人無完人,李白也不例外。李白作詩,自然不在話下,但古今文字,除了詩歌,還有很多題材。
  • CCTV-10《百家講壇》名家對話賀州文化
    11月20日,第六屆中國(賀州)新媒體群英會暨廣西賀州長壽文化節在黃姚古鎮開幕後,隨即舉辦遇見黃姚·《百家講壇》名家對話賀州文化沙龍活動。中央新影集團副總經理郭本敏,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教授、博導,編輯出版(新媒體)系主任吳煒華,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詹新惠,北京國富祥華副董事長閆俊傑等文化名家,賀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劍思,賀州市副市長楊育智參加活動。
  • 「行走的汾酒2020」廣州站·名家對話在杏花村汾酒舉行​
    9月2日,「行走的汾酒2020」廣州站·名家對話在杏花村汾酒舉行。汾酒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秋喜,汾酒總經理譚忠豹,中國酒類流通協會秘書長秦書堯,汾酒副總經理常建偉,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導、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謝有順,山東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王賽時,中國作協會員、中國譯協理事、「中國當代徐霞客」李存修等領導和嘉賓參與本場名家對話。
  • 高清碑帖 | 明 王寵 草書 《李白古風詩》
    《李白古風詩》,明,王寵書,紙本,手卷,縱26.8釐米, 橫771釐米,草書,84行,717字。  《李白古風詩》釋文  本幅款署「雅宜山人王寵書」。鈐「王履吉印」、「韡韡齋」,引首鈐「大雅堂」。  《李白古風詩》共8首,用金粟山藏經紙書寫。此紙質地硬,紙面光滑,故筆墨線條清晰可辨,用筆轉折歷歷在目。書法體勢寬博疏拓,筆法豐沉圓遒,字形婉轉結勢,姿態奇特。王世貞曾評王寵書:「雖結法小疏,而天骨爛然,姿態橫出,有威風千仞之勢。」卷後裘曰修言:「雅宜山人書法大令,天骨秀拔,風神疏朗,名重一時。」
  • 尋求相遇:《現場——對話日本當代藝術名家》在讀發想
    尋求相遇:《現場——對話日本當代藝術名家》在讀發想 徐明松 2020-04-18 09:10 來源:澎湃新聞
  • 名家朗誦 || 《將進酒》李白
    二人均為李白的好友。⑺杯莫停:一作「君莫停」。⑻與君:給你們,為你們。君,指岑、元二人。⑼傾耳聽:一作「側耳聽」。⑽鐘鼓:富貴人家宴會中奏樂使用的樂器。饌(zhuàn)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樣精美。饌,吃喝。玉,像玉一般美好。⑾不復醒:也有版本為「不用醒」或「不願醒」。
  • 藝術名家與青少年用舞蹈對話
    日前,由北京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區委老幹部局協辦的「藝術校園 名家授藝」青少年藝術講座之舞蹈專場,走進垂楊柳中心小學勁松分校,讓學生們切身體會藝術魅力,提升藝術修養。「此次走進朝陽的舞蹈專場是『藝術校園 名家授藝』系列活動的收官之作,通過大師的講述,把『我學我知我想』分享給大家,吸引更多學生喜歡舞蹈、愛上舞蹈,從而豐富校園藝術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審美和人文素養。」區委老幹部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 本報學生記者零距離對話書畫名家
    本報學生記者零距離對話書畫名家 2021-01-11 13:04:46   來源:安青網
  • 人民藝Show第二季|雲遊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今年5月,人民網文娛部聯合人民文學出版社開啟「雲遊大家故居」系列直播活動,與大家一同「打卡」老舍、冰心、魯迅、沈從文等多位名家故居,回到文學現場,近距離感受他們的文學氣度。11月15日,「雲遊大家故居」在暌違三個月後再度啟程。
  •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李白《勞勞亭》鑑賞
    賞析名家詩詞,聆聽名家心聲,領略名家風採。
  • 拜讀李白的《望天門山》有感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待考證),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
  • 都是在月夜乘船遠遊,李白和杜甫各寫下首經典五律,高下立判
    這兩首五律都是兩人在月夜下乘船遠遊時所作,都是唐詩中的經典五律,但這一次杜甫卻用這首詩實力碾壓了李白。這兩首詩雖不是同一時間所寫,但無論是詩風還是遣詞都有相似之處,後世的文壇名家們也都紛紛來「看熱鬧」,讓我們先來讀一讀這兩首詩:《渡荊門送別》(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荊門送別》鑑賞
    賞析名家詩詞,聆聽名家心聲,領略名家風採。
  • 才華橫溢無人不知,讀李白的一生
    在學習理論和文化時,李白也不忘練習劍術,李白是一個武功高強的人,在他遊歷祖國名川時常常幫助別人,行俠仗義。這些都說明了李白的成功是因為前期的沉澱和學習。十五歲的時候,李白就已經寫下很多好詩,並受到很多名家的推崇。可謂少年成名。在他二十四歲的時候,他就離開家鄉和親人開始了遊歷四方。
  • 史料記載:杜甫是李白的粉絲?李白和杜甫之間不得不說的奇聞軼事
    有專家考證:杜甫是李白的鐵桿粉絲,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一起來聊一聊杜甫和李白之間的奇聞軼事吧。杜甫和李白,一位「詩聖」,一位「詩仙」。古語有云:"仙近於天,聖近於地",他們都是詩中的王者。很多人可能會有「王不見王」的想法,認為向他們這樣的「詩中王者」,肯定各自處在不同的時期。
  • 「李白杜甫筐中挑」,「花果山」憤然作怪詩,眾神雅士皆無語!
    可不,天賦炫風「貓騎月」小團的「花果山」仁兄近日就與他的那些網絡同道大神們談詩論道,最後竟然發展到鬧出分歧,於是這個以怪筆頭著稱而又一向自負的「花果山」奮筆疾書,一語驚倒四座,他寫下一句詩文遂讓眾人吃了啞巴虧,沒了聲音……原來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花果山」與網絡眾仙談詩聊文,而那些大神們卻個個似腹藏萬卷詩詞,出口便是什麼唐詩宋詞名家絕句
  •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鑑賞
    賞析名家詩詞,聆聽名家心聲,領略名家風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