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李白《勞勞亭》鑑賞

2021-02-19 古詩文賞析


賞析名家詩詞,聆聽名家心聲,領略名家風採。詩詞名家,與你一起品讀名家詩詞!

本文來源於:古詩文賞析gswsx.cn

勞勞亭

【唐】李白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譯文】

天下最讓人傷心的地方,就是送別客人的勞勞亭。

春風也會意離別的痛苦,所以才不催這柳條發青。

【注釋】

⑴勞勞亭:三國吳時建,故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為古時送別之所。《景定建康志》:勞勞亭,在城南十五裡,古送別之所。吳置亭在勞勞山上,今顧家寨大路東即其所。《江南通志》:勞勞亭,在江寧府治西南。

⑵勞勞:憂愁傷感貌。此指勞勞亭。

⑶「春風」二句:古人有折柳贈別的習俗,大略是取「留」「柳」諧音。這裡詩人把春風人格化。知,理解。遣,讓。

【鑑賞】

  勞勞亭,三國吳時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區南,是古時送別之所。李白寫這首絕句時,春風初到,柳條未青,應當是早春時節。不過,詩人要寫的並非這座古亭的春光,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為題來表達人間的離別之苦。

  詩的前兩句「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以極其洗鍊的筆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題而入,直點題旨。就句意而言,這兩句就是屈原《九歌·少司命》所說的「悲莫悲兮生別離」和江淹《別賦》所說的「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但詩人既以亭為題,就超越一步,透過一層,不說天下傷心事是離別,只說天下傷心處是離亭。這樣直中見曲,越過了離別之事來寫離別之地,越過了送別之人來寫送客之亭,立言就更高妙,運思就更超脫,而讀者自會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不過,這首詩的得力之處,還不是上面這兩句,而是它的後兩句。在上兩句詩裡,詩人為了有力地展示主題,極言離別之苦,已經把詩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沒有什麼話好講,沒有進一步盤旋的餘地了。如果後兩句只就上兩句平鋪直敘地加以引伸,全詩將纖弱無力,索然寡味。而詩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條未青之景,陡然轉過筆鋒,以「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這樣兩句,另翻新意,振起全篇。

  這一出人意表的神來之筆,出自詩人的豐富聯想。《文心雕龍·物色篇》說:「詩人感物,聯類不窮。」詩思往往是與聯想俱來的。詩人在構思時要善於由甲及乙,由乙及丙。聯類越廣,轉折和層次越多,詩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尋味。古時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所以一些詩人寫離別時常想到楊柳,在楊柳上做文章。例如王之渙的《送別》:「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就是從楊柳生意,構思也很深曲;但就詩人的聯想而言,只不過把送別與楊柳這兩件本來有聯繫的事物聯在了一起,而在詩中雖然說到楊柳是「東風樹」,卻沒有把送別一事與東風相聯。李白的這兩句詩卻不僅因送別想到折柳,更因楊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風吹拂,從而把離別與春風這兩件本來毫不相干的事物聯在一起了。如果說王詩的聯想還是直接的,那麼,李詩的聯想則是間接的,其聯想之翼就飛得更遠了。

  應當說,古詩中,從送別寫到折柳,再從楊柳寫到春風的詩,並非絕無僅有。楊巨源的《折楊柳》:「水邊楊柳麴塵絲,立馬煩君折一枝;憔有春風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寫得也具見巧思,但與李白的這兩句詩相比,顯得巧而不奇,而李白則是把聯想與奇想結合為一的。詩人因送別時柳條未青、無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這是春風故意不吹到柳條,故意不讓它發青,而春風之所以不讓柳條發青,是因為深知離別之苦,不忍看到人間折柳送別的場面。從詩人的構思說,這是聯想兼奇想;而如果從藝術手法來說,這是託物言情,移情於景,把本來無知無情的春風寫得有知有情,使它與相別之人同具惜別、傷別之心,從而化物為我,使它成了詩人的感情化身。李鍈在《詩法易簡錄》中讚美這兩句詩「奇警無倫」,指出其「妙在『知』字、『不遣』字」,正是一語中的的評論。

  與李白的這首詩異曲同工、相映成趣的有李商隱的《離亭賦得折楊柳》詩的第一首:「暫憑樽酒送無憀,莫損愁眉與細腰。人世死前惟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對照之下,兩詩都以離亭為題,都是從離別想到楊柳,從楊柳想到春風,也都把春風寫得深知離別之苦,對人間的離別滿懷同情。但兩詩的出發點相同,而結論卻完全相反:李白設想春風因不願見到折柳送別的場面,而不讓柳條發青;李商隱卻設想春風為了讓人們在臨別之時從折柳相贈中表達一片情意,得到一點慰藉,而不惜柳條被人攀折。這說明,同一題材,可以有各種不同的構思,不同的寫法。詩人的想像是可以自由飛翔的,而想像的天地又是無限廣闊的。(陳邦炎)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本欄目鑑賞部分來源於《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譯文和注釋來源於網絡,圖片來源於網絡,轉載請註明。

投稿、合作,請聯繫QQ 917293188(微信同號)

----

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作,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謝謝!E-mail:917293188@qq.com,電話:0377-62751636。

相關焦點

  • 唐代/李白 | 勞勞亭
    勞勞亭李白 〔唐代〕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譯文天下最傷心的地方,就是這送別的勞勞亭。春風也會意離別的痛苦,不催這柳條兒發青。注釋勞勞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為古時送別之所。《景定建康志》:勞勞亭,在城南十五裡,古送別之所。吳置亭在勞勞山上,今顧家寨大路東即其所。
  • 【每天一首古詩詞】|李白《勞勞亭》
    láo láo tíng勞   勞   亭 táng  lǐ   bái 唐    李  白tiān xià shāng xīn chù       天    下    傷    心   處 ,láo láo sòng kè tíng     勞   勞    送    客   亭 。
  • 【和美雲課堂|校本課程】《勞勞亭》李白
    親愛的同學們,和美校本課程今天向同學們推送的是:唐代詩人李白的《勞勞亭》。這首詩描繪的是什麼情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呢?讓我們走近古詩的世界去感受吧!1.勞勞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為古時送別之所。《景定建康志》:勞勞亭,在城南十五裡,古送別之所。吳置亭在勞勞山上,今顧家寨大路東即其所。
  • 每天讀一首好詩:李白《勞勞亭》【134】
    1.勞勞亭:在今南京市西南,古新亭南,為古時送別之所。《景定建康志》:勞勞亭,在城南十五裡,古送別之所。吳置亭在勞勞山上,今顧家寨大路東即其所。《江南通志》:勞勞亭,在江寧府治西南。2.知:理解。3.遣:讓。
  • 李白一首必讀經典詩篇,包含古代送別時的兩個重要意象,漲姿勢!
    今天通過李白一首非常經典的送別詩,解鎖這兩個歷史文化知識點。小編認為偉大詩人李白最為出色之處便是可以將自己內心最為真實的情感毫無保留地寄託於詩篇當中,當然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詩李白最為經典的送別詩,這一首詩不僅感情真摯動人,而且裡面包含了古代送別時的兩個重要意象,是必讀經典。
  •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解讀王之渙《送別》:連詩仙李白都欣賞的詩,也模仿做了一首  唐朝詩人王之渙,名不見經傳,存詩極少,卻篇篇精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這樣的詩句可以說是絕世之作,幾乎讀過書的人都能吟誦。
  • 詩仙李白真乃神人也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今日此處非是遊戲裡那個同名人物,少年人不知道文化遺產也就罷了,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太守耀清威。乘閒弄晚暉。江沙橫獵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