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華橫溢無人不知,讀李白的一生

2021-01-10 我翻山越嶺遇見你

要論唐詩的代表人物,李白必定是首選。他留下了近乎一千首詩,大多都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這充分證明了他的才情和恣意的人生態度是被人追捧和喜愛的。而在他所生活的盛唐時期,政治清明,民風開發,李白更是有了大好天地可以我行我素,甚至讓貴妃磨墨,玄宗見了他都要走下步攆,親自迎接。被任命為供奉翰林之後卻屢屢以下犯上,也只是被賜金放還,沒有什麼處罰。李白的一生如此傳奇,這都值得後人去仔細研究。

李白生於中亞的碎葉,關於他家族的記載史料中少之又少,說明了他從一開始就是一個註定捉摸不透的人。李白五歲的時候與家人歸國,自此他潛心學習,飽讀詩書,又學習了道家的理論,這也為他後續寫詩句更加任性灑脫。在學習詩文的同時,他還跟隨有名的縱橫家學習縱橫術,這讓李白的口才和思維更加靈活,也為以後做供奉翰林,和皇帝的相處提供了很好的奠基。在學習理論和文化時,李白也不忘練習劍術,李白是一個武功高強的人,在他遊歷祖國名川時常常幫助別人,行俠仗義。這些都說明了李白的成功是因為前期的沉澱和學習。十五歲的時候,李白就已經寫下很多好詩,並受到很多名家的推崇。可謂少年成名。

在他二十四歲的時候,他就離開家鄉和親人開始了遊歷四方。在這幾十年中,李白先在蜀地走了一圈,後離開蜀地來到南方城市,揚州,江蘇,湖北,後一路向北到達河南,西安等地。在這一路上李白開闊了眼界和胸襟,在這些地方李白也留下無數詩篇,為後人傳頌。同時他也結識了孟浩然等一眾文人雅士。

李白其實也並不是從一開始就厭惡官場,那麼清高的。幼年時學習縱橫術的李白心中有一腔孤勇,抱負滿滿,他一心希望能貢獻朝廷,但是卻躊躇不得志。在他的旅行途中,他也曾窮困潦倒,但是心中仍然有夢想,也曾不斷上書,屢屢進言。但一直沒有回聲,李白因此鬱郁不得志。後再皇上西遊時,李白也在那裡,李白就獻上文章。這次終於受到賞識,文章與皇帝的想法十分吻合。等到李白入京時,又認識了公主和賀知章等人,他的仕途由此開始。

賀知章見李白第一面就稱他為謫仙人,表現李白的器宇不凡。後來經過公主和賀知章的推薦,李白終於被召入宮,見到了皇帝,收到了極高的禮遇。並被授予供奉翰林的官職。在宮中,李白寫出了很多經典的詩篇,但卻更加灑脫隨意,更是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事件,皇帝的寵臣親自為他脫靴。

翰林說白了就是一個為皇帝寫詩,陪皇帝解悶的閒官,這與李白最初的志向不是一樣的。所以日子一長,李白就感到無聊。後來因為皇帝對李白的無限信任和放任,讓許多人忌恨不已,於是便有奸詐小人像皇帝進言,詬病李白。開始皇帝並不想相信,但是時間一長,皇帝就也起了不滿,漸漸疏遠了李白。李白抱負得不到舒展,又見識了官場的黑暗,便在皇帝要流放他時順勢離開了。

離開官場的李白繼續他的遊歷之行,在他人生的這段旅程中,他又結識了一生的好友杜甫,兩人三次相見,暢談理想與抱負,肆意宣洩情感,好不痛快。同時杜甫也開始嘗試別的詩體,而不是只寫格律詩了。李白還完成了幼時的夢想,終於成為了一名道教弟子。此後安史之亂開始了,後來李白就開始顛沛流離的生活,甚至還入獄了一段時間。後來終於熬到大赦,李白結束了流放生涯,卻也進入了生命的倒計時。

李白重獲自由後在長江流域投奔友人和親人,在此寫出了《早發白帝城》的千古絕句。公元七六二年李白完成遺作後就撒手人寰了。李白的死因有多種說法,其中最富傳奇色彩的就是說他在醉酒後見到水中的明月,不顧個人安危,入水撈月而溺死。這一說法顯然是杜撰,可是卻也證實了李白在人們心中個性鮮明,豪邁奔放的可愛形象。關於李白的一生是傳奇而又曲折的。他活的始終像個孩童,去探索世界,去表達自我,他為後世留下的詩句令人難忘,他極高的藝術造詣更是我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明珠瑰寶。至於後世人總是拿他和杜甫以及其他詩人作比較,我只能說眾詩人各有所長,無需作比。但是李白無疑是盛唐時期的代表,是浪漫主義詩作的代表著,是無數孩童心中所崇拜的大詩人。

相關焦點

  • 古詩詞創作達人李白一生遊歷山水,為啥他從來不愁沒錢花?
    提及中國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中國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背著大文豪詩文長大的孩子可謂不計其數,從「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到「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他的詩篇伴隨孩子們的成長之路,我們都知道李白幾乎一生都在遊歷山水,並沒有工作多久,那他是靠什麼來維持生計的呢?
  • 詩仙李白一生桀驁不馴才華橫溢,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詩意人生?
    因之,自古以來,也只有李白配得上「詩仙」的稱謂。李白一生留下近1000首各類題材的詩詞,從這些詩詞裡,我們不但讀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真實的李白,還通過詩詞的描述,領略到大唐王朝開拓進取、雍容大度的文化氣象,以及對中華民族大好河山升起的無限敬意。那麼,從李白的詩詞作品裡,我們可以得到什麼樣的詩意人生呢?
  • 一代詩仙李白,為何悲慘一生?三首詩,道盡緣故
    才華橫溢,壯志未酬 李白滿身才華卻一生壯志未酬。回看李白的一生,不是在漂泊,就是在漂泊的路上,居無定所。李白 李白才華橫溢,學富五車,又得唐高宗賞識,本應該平步青雲,大展宏圖,可為何落得如此下場?是什麼導致李白一生如此的「悲催」?
  • 詩仙李白生平經歷——謫仙所遭遇的不順一生
    說到李白,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為歷史上數一數二的大詩人,詩仙李白的大名 如雷貫耳,其作品的流傳度和經典程度自古以來無人能出其右。但李白的一生絕不是那些詩歌能夠概括的,他的一生跌宕起伏、精彩絕倫,或許對他自己來說,並不是那麼順遂無阻,甚至還有一些波波折折。
  • 莫逆之交——李白與賀知章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目空一切,才華橫溢的李白曾讓高力士為他脫靴子,楊貴妃為他研磨,在玄宗皇帝面前可以大醉如泥,面對權貴,如此不屑,但是在忘年之交賀知章的面前卻低調、含蓄、內斂。「金龜換酒處 ,卻憶淚沾巾」李白與賀知章的友情就是從「金龜換酒」開始,賀知章比李白大11歲,當李白45歲的時候他來到都城長安求職,可是滿身才華卻無人賞識,大喝悶酒,酒醉大酣之際,老狀元賀知章登門求見要看李白的詩,當他看到李白剛寫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時欣喜若狂,大讚李白的詩宛如是天上的神仙所作,於是就給李白起了一個稱號「謫仙人」。
  • 李白一生都在遊山玩水不工作,他的錢哪兒來的?誰看完不嫉妒他?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詩人李白可謂是無人知曉,隨便找個人就能說出幾句他的詩來,他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世尊為詩仙。「且樂生前一杯酒,身後何須千載?」正如這首詩所寫,縱觀李白一生,始終寄情於山水之間,踏遍山河,交遊天下豪傑。
  • 詩人李白一生雲遊四海,卻不愁吃不愁穿,究竟是誰在背後支撐?
    說起李白,估計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連三歲的小孩都知道他的大名。因為我們每個人,幾乎是牙牙學語的時候,就在背他所寫的「床前明月光」了。李白之所以能夠寫那麼多的詩,與他四處遊山玩水不無關係。很多人都感到奇怪,像他這樣終日裡「遊手好閒、不務正業」的人,哪來的那麼多錢呢?
  • 一個是李白偶像,一個是李白粉絲,同寫洞庭湖,誰更勝一籌
    李白在中國詩歌史,影響力可謂空前絕後,即便沒有讀過李白的詩,也聽過李白的名。其實孟浩然的經歷與李白挺像的,李白少年便立志想成為管仲、晏嬰那樣的名相,幹謁長安時,曾的賀知章極力誇讚,但是他終其一生,只做了個翰林學士,後來他雖修道,但並非避世,而是有投玄宗所好的原因,在臨死之前的《臨路歌》中,他依舊心有不甘。孟浩然,也曾賦詩名動公卿,被宰相張九齡所看重,並且他早年有濟世之志,但仕途坎坷,壯志難酬。
  • 端午節,讀古詩詞,看看屈原的豪情,感受一下野性奔放李白
    ……然而深受屈原浪漫主義詩歌影響的詩仙李白將這種自豪感繼承得淋漓盡致,甚至有些傲慢。正因為如此,李白的名聲得到了廣泛的傳播,李白也發展了自己的學派。《將進酒》人生以須盡歡為榮,不要讓金樽空面對月亮。我是用我自己的材料做的,當成千上萬的黃金被消散後,他還會回來的。
  • 李白的一生
    李白的一生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 李白生平最「狂」的4句詩:第一句氣勢磅礴,五千年來無人能及
    可能絕大部分人的答案都相同,那就是唐朝大詩人李白。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上,論寫詩,李白還真沒怕過誰。就連唐朝另一位大詩人杜甫都對李白欽佩不已,在《飲中八仙歌》中誇讚李白:「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 他天資聰穎,才華橫溢,卻不料被時代所「拋棄」,家破人亡
    他的一生真的可以說是一個悲傷的故事。1、唐伯虎一生傳說,唐伯虎名唐寅,以為他寅年寅月寅日寅時出生,又因為他是長子,而寅為虎,所以字伯虎,可以說取名比較隨意了。他自小聰明過人,十五歲就獲得蘇州府府試第一名,就是那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呀。本來這光明美好,前途一片光明的宰相根苗,但是偏偏上天就愛跟他開玩笑。
  • 李白最傷感的一首詩,每一句都直擊人心,讀來令人肝腸寸斷!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相信很多人對於這首詩並不會陌生,尤其是開篇兩句「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李白之所以會如此悲傷,那是由於他覺得前途渺茫,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機會,這些都成為了他人生中的痛,也成為了他最大的遺憾,唐玄宗儘管很賞識他,可是也只不過是把他當成了用來取樂的對象,並不是真正的重用他,這些都讓李白很是傷感,所以在這首詩中,他就把對於人生的感悟,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使得這首詩每一句都充滿了憂愁,讀來也是令人肝腸寸斷。
  • 李白詩歌無人能超越是個偽命題
    所謂李白的詩歌無人能超越,只是個相對的判斷,甚至是個偽命題。 其原因有二: 一個是李白的詩本身的確很優秀,還有一個就是他很幸運,後人都很推崇和傳播他,也就是後世給了他太高的地位。
  • 少讀李白,老讀杜甫?杜甫何以更易於打動有生活閱歷之人
    有人說"少讀李白,老讀杜甫",我認為這不僅是一種觀點,也是一種現象,年少時期愛李白的人居多,覺得杜甫詩沉重、瑣碎,到了一定的年紀,又開始漸漸理解杜甫,明白杜甫的偉大。所以,對於這種說法,不能說認同不認同,它是一種存在的現象,至於我們是否也要"少讀李白,老讀杜甫",倒不一定,讀應廣讀,喜好隨性,每個人的性格氣質不同,偏好自然不一樣。
  • 超搞笑,李白爆笑詩句 我不信你不笑!
    我相信每個人從小就和李白、杜甫有這不解之緣。我們從小每天都熟讀唐詩300首,可是自從現在讀這了這些詩句你還想得起原詩句嘛?1、日照香爐升紫煙,李白來到烤鴨店。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兜裡沒有錢。2、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信李白淹不死。(不知李白死沒死)3、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來到衛生間。飛流直下三泡屎,摸摸包裡沒有紙。4、窗前昍月光,李白喝雞湯,喝了一大缸,尿了一褲襠.5、 李白乘舟不給錢, 船夫一腳踢下船。 桃花灘水深千尺, 不知李白死沒死。看完這些不知道大家能說出幾句原詩呢?
  • 李白寫的最霸氣的1首詩,讀起來殺氣騰騰,金庸都被他折服
    其實李白並不僅僅只是一個文人騷客,其實他還是一個武功高手。他不僅劍法高超,而且將他的劍氣和殺氣融入到了自己的詩句裡面。他曾經寫過一首殺氣凜然的詩,這首詩雖然時隔千年,但讓人讀起來仍然有一種蕭瑟的殺氣。這首詩也成為了金庸老爺子創作的靈感,創造出了金庸武俠世界裡面最厲害的一個角色石破天。李白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多傳奇的故事,相傳他他有著胡人的血脈,所以行事風格就難免有些豪放。
  • 李白的子孫:女兒早逝、兒子孫子不知所蹤、孫女婚姻令人唏噓
    那麼,詩名享譽中外、幾乎是詩壇第一人的李白,他的後代又如何呢?李白一生有記載的配偶,有原配許氏,也就是唐高宗時宰相許圉師的孫女,還有一位劉氏,以及東魯一位女子。許氏生有一子一女,兒子叫做李伯禽,女兒叫做李平陽;東魯女子生了一個兒子,名為李頗黎。
  • 把古代詩人一生的足跡做成地圖,沒想到李白是最「浪」的詩人
    古代交通不便,出行基本靠雙腿,一去少則三五月,多則「十年生死兩茫茫」,所以古人特別講究「離別」,或折柳留宿,或望月思鄉,長亭短亭,一段又一段……長江南北的足跡印證了「讀萬卷書
  • 才華橫溢卻屢試不第,最終在一條小船上孤獨去世
    讀他的詩句就如同在讀歷史,盛唐衰敗時那各種最不堪的苦難特寫,在其如椽詩筆之下,無一可以遁逃,字字真摯,讀之令人泣血。我想,那句「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便是對其最好的形容。杜甫被稱作」詩聖「,卻沒有李白那麼高的人氣,這並不是杜甫真的不夠好,而是杜甫的好不是直接就能感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