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起來是什麼感覺?請看他們→

2020-12-22 澎湃新聞

奔小康

富我中華

惠及四方

2020年10月17日,是我國第7個扶貧日,也是第28個國際消除貧困日。

這份脫貧攻堅「成績單」

來自來賓!

↓↓↓

我市2015年底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7.3萬人、貧困村269個,貧困發生率為12.1%。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嚴格按照中央和自治區脫貧攻堅部署要求,壓責任、破難點、補短板、強弱項,多措並舉打好脫貧攻堅「組合拳」。

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計實現28.31萬人脫貧,254個貧困村出列,4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降至0.46%,低於全區水平,全市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下面

我們就一起用一張張笑臉

反映脫貧攻堅給來賓人民帶來的

獲得感、幸福感

通過它

你可以觸摸到

減貧的生動進程

通過它

你可以看到

你我奮鬥的身影

我叫張學貴,是象州縣新造村委竹園村脫貧戶。這幾年我獲得義務教育寄宿生補助、產業獎補、扶貧小額貸款貼息、危房改造補助、新農合補助等政策扶持,生活逐漸好轉。通過扶貧小額貸款我還種了7畝黃金柑,今年預計產量可以達到兩萬斤。有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我相信生活會越來越好!

我叫黃若全,是象州縣水晶鄉馬旦村脫貧戶。在政府的幫扶下,我家享受了產業獎補、低保、高齡補貼等扶貧政策,我還走上了公益性工作崗位,家庭生活得到了保障。沒有後顧之憂,我就全力以赴發展生產,種植了優質稻、特色水果,2018年我的六畝沙糖桔喜獲豐收,當年我家順利脫貧。政府的幫扶政策真的是好,幫我脫貧快,助我走上致富路!

我叫廖現年,今年39歲,是象州縣馬坪鎮古路村委洞村脫貧戶。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得到黨的好政策和幫扶人的幫助,從單純在村裡種植水稻,發展到在鎮上、縣城種植草莓,通過朋友圈、團購、自採等方式銷售,2016年以來收入32萬元,順利脫貧。兒子今年考上了醫學院,女兒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我們全家感到很幸福。

我叫廖武夠,是象州縣馬坪鎮古路村委洞村脫貧戶,村委扶貧信息員。得益於扶貧貼息貸款,這幾年我通過種果脫貧,還帶動3戶貧困戶走上致富道路。能為實現整村脫貧貢獻綿薄之力,我感到很榮幸。

我叫潘小漢,是象州縣馬坪鎮大佃村的黨總支部書記。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提出依託環境和交通區位,引導村民發展種植,打造集農業、旅遊一體的大佃休閒旅遊觀光路線;採用「村集體+家庭」的模式,宣傳扶貧優惠政策,鼓勵貧困戶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農家樂等。截至目前,大佃村已有33戶貧困戶實現脫貧,村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生活越過越甜。通過近三年時間的發展建設,大佃村逐漸成為了遊客們喜愛的鄉村旅遊目的地,深受大家的好評。

我叫藍炳明,是忻城縣城關鎮古麥村拉臘屯萬聯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致富帶頭人,我們合作社種植的梨子又甜又脆,樣子還好看!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們就成立了合作社,目前有梨子10多畝,年產值10多萬元,在我們的示範帶動下,我們屯群眾也種上了30多畝的梨樹,農閒時還到合作社幫忙幹活,每天收入110元,他們不僅學到了技術還增加了收入(攝影:藍德龍)

我叫卓志榮,我們夫妻倆是武宣縣武宣鎮草廠村民,曾經因為2個孩子讀書開支大、收入少生活困難。在黨委、政府的幫助下,我和愛人通過種西瓜、苦瓜和甘蔗等勤勞致富,2018年摘下了貧困戶的帽子。現在一年四季輪種3畝時令蔬菜,年純收入6000多元。我買了一部三輪電動車,到縣城拉肥料賣東西也方便啦!有一個小孩讀書畢業參加工作增加了收入,我們的生活越過越甜蜜。(攝影:陳德仁)

我叫樊爾,是忻城縣馬泗鄉果達屯葡萄種植戶。果達屯是遠近聞名的「水果之鄉」,眼下,該屯的西瓜、葡萄等水果陸續上市,因其良好的品質倍受顧客青睞,水果產業也成為當地大多數村民的富民產業。(攝影:藍德龍 )

圖為金秀瑤族自治縣金秀鎮六段屯的60畝食用菌種植基地大棚內的瑤民。

近年來,金秀瑤族自治縣農業部門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引進經濟能人,利用自然資源(木材、桑枝杆)、環境優勢,創辦食用菌種植示範基地,食用菌生產已成規模,全縣多個鄉鎮都種植食用菌,有效帶動了全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

圖為忻城縣城關鎮尚寧村稻蝦養殖產業扶貧基地的蝦農。

在忻城縣城關鎮尚寧村稻蝦養殖產業扶貧基地裡,近千畝的稻田縱橫交錯,工人們忙著收網、倒蝦,一筐筐舞動著大鉗子的小龍蝦陸續被抬上了岸,準備銷往外地。稻漁綜合種養作為一種在傳統稻田模式下發展的一個新的領域,逐漸發展成為現代農業和漁業發展的一種新的模式和發展方向,通過互相利用、種養結合,有效的實現了一水雙用、一田雙收,既有效的提高了水田的利用率,有對環境的保護和生態系統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近年來,為增加農業綜合效益,忻城縣把小龍蝦養殖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做大做強,並根據本地的氣候環境特點,全力推廣 「稻蝦共作」高效立體種養模式,在促進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綠色環保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武宣縣桐嶺鎮和律村兩委創新採取股份制合作模式,實施「合作社+村集體+黨員+貧困戶」等3種產業發展模式,通過招商引資,發動經濟能人、返鄉人才創業帶富,目前初步建成「千畝哈密瓜扶貧產業園」、「千畝返鄉人才創業扶貧產業園」、「萬頭生豬扶貧產業園」,吸收150戶貧困戶入股參與經營分紅。

象州縣寺村鎮以產業扶貧為抓手,增強村級集體及農戶經濟收入,緊緊圍繞葡萄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確定了「發揮優勢,打造精品,構築集葡萄採摘、休閒、旅遊於一體」的發展新思路。初步形成了以葡萄產業帶動全村各項事業發展,即一業促多業的發展態勢,引導帶領更多的貧困戶發展種植養殖,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讓他們走出傳統種植模式,發展現代農業。

我叫門書豪,是忻城縣城關鎮板河村第一書記,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參與實施了特色產業扶貧、貧困戶危房改造、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精準扶貧工作,幫助板河村鞏固脫貧成果。( 攝影:樊柳連)

金秀瑤族自治縣長垌鄉群眾種植靈芝喜獲豐收。

在合山,手捧新鮮蘆筍的凡月鳳笑著說豐收了。(周曼妮 攝)

在合山,喜生堅果基地的農民笑著採摘堅果。(周曼妮 攝)

在合山,瀑泉村村民譚良強喜採蓮篷。(周曼妮 攝)

在合山,瀑泉藕遇山莊合作社採藕農笑迎豐收。(周曼妮 攝)

今天

讓我們向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

廣大扶貧幹部

向長期以來支持脫貧攻堅工作的社會各界

向每一位決不向貧困低頭的人們

致敬!

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提供人口普查所需的資料是每位公民的法定義務。我們將依法全流程對公民個人信息進行嚴格保密。

——廣西人口普查辦公室

提醒來啦——

微信又雙叒叕改版了!現在,只有被星標的公眾號才能在公眾號列表顯示封面。如果不想錯過我們的推送,請一定把「來賓電視臺」設為星標,這樣就可以第一時間看到更新了!

IOS系統標星

安卓系統置頂

來源/綜合學習強國、來賓發布、微觀象州、記錄來賓

編輯/黃新淦

審核/張吉礦 編委/陸慶葵

來賓市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出品

人口普查宣傳倒計時

泱泱大國事無巨細,

人口普查細數家底。

今天距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標準時點11月1日零時

還剩14天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富起來是什麼感覺?請看他們→》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四十歲以後,請「富養」自己
    四十歲以後,請對自己好一點,給勞累的身體一點喘息的機會,給未來一點憧憬的可能。四十歲以後,請「富養」自己,把得到的都利用上,把缺失的都補回來。一路走來,每個人都在拼命拿起,總以為將行囊裝得鼓鼓的,未來的日子才會更加香甜。
  • 如何讓農村富起來?
    時代發展到今天,農村能不能富起來,已經不是農村自身努力能實現的問題。三農問題如同一盤棋,要走好來,需要全盤思考,整體謀劃,在深層次上下功夫。我是一名「三農」創業者,10多年創業,10多年打拼,有體會,有感觸。
  • 什麼是富貴?富,夠用為富;貴,有知為貴!(深度好文)
    什麼是真正的富貴?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有錢有勢,擁有足夠多的財富和足夠顯赫的地位,但這種理解其實並不正確。富,固然是要有錢,但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夠用為富;貴,也不是全靠權勢地位堆積出來,關鍵還在於有知識、有氣質,否則,再有錢有勢,也算不上貴。
  • 姑姑刷「黑卡」買禮物,看了林峰女兒,才知道什麼是富養
    但是也有一些網友表達了他們的觀點,因為孩子只是得到了物質上的滿足,並沒有精神世界的充盈,所以這不算是富養。怎樣才是真正的富養呢?①有禮貌在這個世界上,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也是一種富裕。當他們的精神得到滿足後,會感覺這個世界是如此的可愛,一切都那麼的有意義。③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如果孩子沒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給他大量的財富,全家的寵愛,只會害了孩子。讓孩子感覺自己的生活衣食無憂,變得迷茫,不知所措。以至於想要尋求一些新鮮的事物來刺激自己的感官,讓自己的生活不再枯燥。
  • 站起來 富起來 強起來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改革開放大幕,中國人民逐漸走上了「富起來」的道路;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提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吹響了中國闊步邁向「強起來」的激越號角。
  • 《大道: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
    《大道: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作者: 程冠軍主編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2
  • 小富看鼻大富看眼是什麼說法?
    小富看鼻大富看眼」是相術學中的一種常見命理說法,其意是指眼神形態良好的人才是真正的富貴之相,因為眼睛歷來被稱之為是心靈的窗戶,所以眼神明亮也就是預示著命主心思靈活、為人正直,所以他們這一生必定會成就一番大事業。
  • 我們總說喜歡一個人看感覺,那「感覺」具體指的是什麼呢?
    文|李彎灣我剛看《圍城》的時候,我才上初一。那時候剛發育,雖然已經開始會「春心萌動」了,但還是不會去想男女之事。錢鍾書在《圍城》裡借方鴻漸之口調侃,說「世間哪有什麼愛情,純粹是生殖衝動」,那時候我因為年紀小,也沒有什麼具體的關於愛、關於性的體驗,所以不知道這句話有什麼內涵的。
  • 越是窮人,越會在這3方面「大方」,難怪賺再多的錢,也富不起來
    第一個是花必要的錢方面,因為想要變富,靠死板的辦法攢錢是行不通的,要通過提升自己的價值,獲得更多的財富,你才可能富起來。所以在投資自己這方面,是絕對不能摳門,該花就得花。第二個是不必花錢的方面,如果你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開銷,將這一部分的支出轉移到有用的事情上,那你得到的回報就會更多,你才可能富起來。
  • 窮養兒子,富養女,實施之前,請先搞清楚「窮」和「富」的含義!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育兒圈裡流行一句話:兒子一定要窮養,可以培養他們的上進心;女兒一定要富養,可以培養內涵氣質。那麼窮養和富養的真正含義是什麼?要怎么正確地運用到孩子身上呢?大家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一起來討論。
  • 俗語「窮看廳堂,富看廚房」,是什麼意思?該怎麼理解?
    那麼俗語「窮看廳堂,富看廚房」 是什麼意思?到底有沒有道理?窮看廳堂古時候判斷一個人窮不窮,首先到他家裡的客廳,看他們客廳的擺設。如果家徒四壁,甚至連一點像樣的家具都沒有,那麼基本可以判斷這個人是比較窮的,平時生活上應該是比較窮困潦倒。
  • 艾爾肯•麥麥提尼亞孜:帶領鄉親們富起來才是真的富
    艾爾肯•麥麥提尼亞孜:帶領鄉親們富起來才是真的富 2020-12-05 14: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20年前,滿清滅亡前夕珍貴彩色照片,你看了是什麼感覺?
    看過了清朝的窮人,來看下清朝的富人的生活吧,可以看得出來女子家境應該算不錯,衣著得體,小孩子面對鏡頭露出了天真的笑容,而在當時女子裹腳盛行,也直到民國初才將這個陋習廢除。宮中的人們穿著明顯提高了一個檔次,可以看出和清宮劇中出現的服飾類似了,只不過妝容卻並不符合現代的審美,總感覺他們缺少了一些生機一些活力,表情略顯拘謹。
  • 有這3種窮人思維,不儘早擺脫,很難富起來
    有這3種窮人思維,不儘早擺脫,很難富起來當今社會,打工人越來越多,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明顯。其實社會上有很多給窮人提供的翻身機會,只是他們不去把握,甘於現狀。為什麼窮人越來越窮,而富人越來越富。
  • 方方土 | 偉大中國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喜迎盛會,有感於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湊成以下詩句,與大家共勉。小平引領富起來十年文革民遭災,三中全會國門開。經濟建設為中心,小平引領富起來。改革開放活水來,包產到戶樂開懷。中國製造遍五洲,小平引領富起來。三個代表大步邁,科學發展富得快。從嚴治黨得人心,近平引領新時代。
  • ...新中國史的好讀本 ——讀張士義新著《站起來 富起來 強起來...
    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好讀本 ——讀張士義新著《站起來 富起來 強起來》何孝榮▲《站起來 富起來 強起來》 張士義/著 天地出版社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為迎接和慶祝這一偉大歷史事件,張士義研究員撰寫的《站起來 富起來 強起來》近日正式出版了。本書系統回顧和生動描述了從建立新中國到步入新時代的黨史、新中國史,全景式、立體化呈現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新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奮鬥歷程和精神風貌。本書從1945年中共七大描繪新中國藍圖開始寫起,時間跨度大,內容厚重,線索清晰,語言簡潔明快,是一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好讀本。
  • 中國人民從精神上主動起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中國人民從精神上主動起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2020年02月13日 17:0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儲著源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人民在精神上從被動到主動,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
  • 【新時代文明實踐】玉井鎮:文明實踐「活」起來 村民腦袋「富」起來
    近日,一群由玉井鎮鎮村幹部、駐村幫扶工作隊組成的理論政策宣講志願者服務隊穿梭於19個村黨群服務中心、村社巷道、農家小院、田間地頭,他們身著紅馬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要點、宣講脫貧攻堅成效、宣傳疫情防控、解讀碼上監督
  • 稍峪村種養殖合作社——讓資源活起來,讓農民富起來
    用則富,不用則荒,稍峪鎮稍峪村很好的將這句話用在了脫貧致富的工作當中。近年來村委會基於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村裡土地等資源閒置的現象組織成立了稍峪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以流轉和租賃的形式,讓那些閒置的資源重新活了起來,讓村民生活富了起來。
  • 如何用高新技術和數位化技術讓農民富起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利用農業高新技術和數位化技術「讓農民富起來」。▲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劍平「現代農業是多元產業融合、多功能拓展。怎麼做到?要靠科技創新,要靠全社會協同。」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劍平在致辭中表示,科學家與阿里要努力解決技術關、市場關、效益關,做價值的整合者、放大者和共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