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小康
富我中華
惠及四方
2020年10月17日,是我國第7個扶貧日,也是第28個國際消除貧困日。
這份脫貧攻堅「成績單」
來自來賓!
↓↓↓
我市2015年底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7.3萬人、貧困村269個,貧困發生率為12.1%。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嚴格按照中央和自治區脫貧攻堅部署要求,壓責任、破難點、補短板、強弱項,多措並舉打好脫貧攻堅「組合拳」。
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計實現28.31萬人脫貧,254個貧困村出列,4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降至0.46%,低於全區水平,全市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
下面
我們就一起用一張張笑臉
反映脫貧攻堅給來賓人民帶來的
獲得感、幸福感
通過它
你可以觸摸到
減貧的生動進程
通過它
你可以看到
你我奮鬥的身影
我叫張學貴,是象州縣新造村委竹園村脫貧戶。這幾年我獲得義務教育寄宿生補助、產業獎補、扶貧小額貸款貼息、危房改造補助、新農合補助等政策扶持,生活逐漸好轉。通過扶貧小額貸款我還種了7畝黃金柑,今年預計產量可以達到兩萬斤。有黨和國家的好政策,我相信生活會越來越好!
我叫黃若全,是象州縣水晶鄉馬旦村脫貧戶。在政府的幫扶下,我家享受了產業獎補、低保、高齡補貼等扶貧政策,我還走上了公益性工作崗位,家庭生活得到了保障。沒有後顧之憂,我就全力以赴發展生產,種植了優質稻、特色水果,2018年我的六畝沙糖桔喜獲豐收,當年我家順利脫貧。政府的幫扶政策真的是好,幫我脫貧快,助我走上致富路!
我叫廖現年,今年39歲,是象州縣馬坪鎮古路村委洞村脫貧戶。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得到黨的好政策和幫扶人的幫助,從單純在村裡種植水稻,發展到在鎮上、縣城種植草莓,通過朋友圈、團購、自採等方式銷售,2016年以來收入32萬元,順利脫貧。兒子今年考上了醫學院,女兒學習成績名列前茅。我們全家感到很幸福。
我叫廖武夠,是象州縣馬坪鎮古路村委洞村脫貧戶,村委扶貧信息員。得益於扶貧貼息貸款,這幾年我通過種果脫貧,還帶動3戶貧困戶走上致富道路。能為實現整村脫貧貢獻綿薄之力,我感到很榮幸。
我叫潘小漢,是象州縣馬坪鎮大佃村的黨總支部書記。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提出依託環境和交通區位,引導村民發展種植,打造集農業、旅遊一體的大佃休閒旅遊觀光路線;採用「村集體+家庭」的模式,宣傳扶貧優惠政策,鼓勵貧困戶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農家樂等。截至目前,大佃村已有33戶貧困戶實現脫貧,村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生活越過越甜。通過近三年時間的發展建設,大佃村逐漸成為了遊客們喜愛的鄉村旅遊目的地,深受大家的好評。
我叫藍炳明,是忻城縣城關鎮古麥村拉臘屯萬聯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致富帶頭人,我們合作社種植的梨子又甜又脆,樣子還好看!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們就成立了合作社,目前有梨子10多畝,年產值10多萬元,在我們的示範帶動下,我們屯群眾也種上了30多畝的梨樹,農閒時還到合作社幫忙幹活,每天收入110元,他們不僅學到了技術還增加了收入(攝影:藍德龍)
我叫卓志榮,我們夫妻倆是武宣縣武宣鎮草廠村民,曾經因為2個孩子讀書開支大、收入少生活困難。在黨委、政府的幫助下,我和愛人通過種西瓜、苦瓜和甘蔗等勤勞致富,2018年摘下了貧困戶的帽子。現在一年四季輪種3畝時令蔬菜,年純收入6000多元。我買了一部三輪電動車,到縣城拉肥料賣東西也方便啦!有一個小孩讀書畢業參加工作增加了收入,我們的生活越過越甜蜜。(攝影:陳德仁)
我叫樊爾,是忻城縣馬泗鄉果達屯葡萄種植戶。果達屯是遠近聞名的「水果之鄉」,眼下,該屯的西瓜、葡萄等水果陸續上市,因其良好的品質倍受顧客青睞,水果產業也成為當地大多數村民的富民產業。(攝影:藍德龍 )
圖為金秀瑤族自治縣金秀鎮六段屯的60畝食用菌種植基地大棚內的瑤民。
近年來,金秀瑤族自治縣農業部門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引進經濟能人,利用自然資源(木材、桑枝杆)、環境優勢,創辦食用菌種植示範基地,食用菌生產已成規模,全縣多個鄉鎮都種植食用菌,有效帶動了全縣食用菌產業的發展。
圖為忻城縣城關鎮尚寧村稻蝦養殖產業扶貧基地的蝦農。
在忻城縣城關鎮尚寧村稻蝦養殖產業扶貧基地裡,近千畝的稻田縱橫交錯,工人們忙著收網、倒蝦,一筐筐舞動著大鉗子的小龍蝦陸續被抬上了岸,準備銷往外地。稻漁綜合種養作為一種在傳統稻田模式下發展的一個新的領域,逐漸發展成為現代農業和漁業發展的一種新的模式和發展方向,通過互相利用、種養結合,有效的實現了一水雙用、一田雙收,既有效的提高了水田的利用率,有對環境的保護和生態系統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近年來,為增加農業綜合效益,忻城縣把小龍蝦養殖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做大做強,並根據本地的氣候環境特點,全力推廣 「稻蝦共作」高效立體種養模式,在促進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綠色環保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武宣縣桐嶺鎮和律村兩委創新採取股份制合作模式,實施「合作社+村集體+黨員+貧困戶」等3種產業發展模式,通過招商引資,發動經濟能人、返鄉人才創業帶富,目前初步建成「千畝哈密瓜扶貧產業園」、「千畝返鄉人才創業扶貧產業園」、「萬頭生豬扶貧產業園」,吸收150戶貧困戶入股參與經營分紅。
象州縣寺村鎮以產業扶貧為抓手,增強村級集體及農戶經濟收入,緊緊圍繞葡萄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確定了「發揮優勢,打造精品,構築集葡萄採摘、休閒、旅遊於一體」的發展新思路。初步形成了以葡萄產業帶動全村各項事業發展,即一業促多業的發展態勢,引導帶領更多的貧困戶發展種植養殖,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讓他們走出傳統種植模式,發展現代農業。
我叫門書豪,是忻城縣城關鎮板河村第一書記,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參與實施了特色產業扶貧、貧困戶危房改造、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等精準扶貧工作,幫助板河村鞏固脫貧成果。( 攝影:樊柳連)
金秀瑤族自治縣長垌鄉群眾種植靈芝喜獲豐收。
在合山,手捧新鮮蘆筍的凡月鳳笑著說豐收了。(周曼妮 攝)
在合山,喜生堅果基地的農民笑著採摘堅果。(周曼妮 攝)
在合山,瀑泉村村民譚良強喜採蓮篷。(周曼妮 攝)
在合山,瀑泉藕遇山莊合作社採藕農笑迎豐收。(周曼妮 攝)
今天
讓我們向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
廣大扶貧幹部
向長期以來支持脫貧攻堅工作的社會各界
向每一位決不向貧困低頭的人們
致敬!
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提供人口普查所需的資料是每位公民的法定義務。我們將依法全流程對公民個人信息進行嚴格保密。
——廣西人口普查辦公室
提醒來啦——
微信又雙叒叕改版了!現在,只有被星標的公眾號才能在公眾號列表顯示封面。如果不想錯過我們的推送,請一定把「來賓電視臺」設為星標,這樣就可以第一時間看到更新了!
IOS系統標星
安卓系統置頂
來源/綜合學習強國、來賓發布、微觀象州、記錄來賓
編輯/黃新淦
審核/張吉礦 編委/陸慶葵
來賓市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出品
人口普查宣傳倒計時
泱泱大國事無巨細,
人口普查細數家底。
今天距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標準時點11月1日零時
還剩14天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富起來是什麼感覺?請看他們→》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