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藝Show特別策劃 | 畫在絲綢上的中國畫——絹畫

2020-12-16 人民網

 

體驗「畫在絲綢」,感悟藝術文明,一堂講述中國古畫故事的課堂開播啦!人民藝Show暑期特別策劃——「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第二堂課於25日下午14:00播出。

在溯源了最早的中國畫——帛畫的歷史魅力之後,第二堂課帶領您走進精彩的絹畫世界,體會輝煌盛世文明與絹畫韻味之美。美術是藝術、也是教育,這個假期,人民藝Show暑期特別策劃邀請您與孩子一起參與不一樣的美術課堂。

「給孩子的五堂美術課」第二堂課主題為《畫在絲綢上的中國畫——絹畫》,主講嘉賓仍為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任道斌。可以說,絹畫就是畫在絲綢上的中國畫。而在畫紙之前,帛與絹其實是繪畫藝術的主要承載材料,尤其到了唐代之後,比帛更加細密輕柔的絹的出現,愈發推動著絹畫作品的精緻工麗。

任道斌教授說:「通過絹畫,我們能了解那個時代的風貌、了解那個時代的思想。」從《遊春圖》《步輦圖》《搗練圖》《高逸圖》和留存於敦煌絹畫的《經變圖》,本期課堂,任道斌教授集文物資料和繪畫介紹於一體,生動地展現出絹畫之上的大唐盛世圖景。(實習生 索佳惠)

第一課 :人民藝Show特別策劃 | 溯源最早的中國畫——帛畫

 

播出平臺:

人民智雲

人民視頻客戶端

絹畫作品欣賞:

遊春圖

遊春圖 局部

步輦圖

經變圖

經變圖 局部

高逸圖

高逸圖 局部

搗練圖

搗練圖 局部

簪花仕女圖

(責編:杜佳妮、魯婧)

相關焦點

  • 打造文化直播新常態 「人民藝show」五一直播圓滿收官
    隨著中國氣象局首席專家、CCTV《天氣預報》節目首位主持人宋英傑的朗讀結束,由人民網文娛部推出的「人民藝show」第一期系列直播也落下帷幕。 為豐富網友們的精神生活,人民網文娛部與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國兒童藝術劇院、中國曲藝家協會、國家大劇院等多家文化單位和文藝機構攜手,為網友們在春末夏初之際呈上了繽紛的文化盛宴。
  • 匠人匠心︱葉建明與杭州「絲綢畫繢」
    葉建明是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絲綢畫繢」的第四代傳承人。積數十年絲綢加工實踐經驗,讓葉建明成功恢復並量產古代絲綢美術技藝「絲綢畫繢」,為保護傳統技能和非遺作出了重要貢獻。葉建明 受訪者供圖「絲綢畫繢」是以純正絲綢原料為材質,融合染、繪、繡和泥金等多種存世技能的傳統技藝,它起源於周商秦漢,盛於隋唐兩宋,歷來被運用於宮廷和官僚的服裝、冠帽、生活飾品以及繪畫等領域。2000多年來,「絲綢畫繢」作品隨著「絲綢之路」等對外經濟、文化交流途徑在海外傳播,產生持續的國際影響力。
  • 唐劍光、孫玉潔:「畫」在絲綢上的水墨仙境
    同窗三年,畢業後兩人一同被分到丹東,結為夫妻,從事絲綢的圖案設計工作;一人善畫牡丹、梅花,一人善畫小貓、小狗,兩人合作的作品就這樣印在了絲綢上,夫妻二人共同見證了丹東絲綢曾經的輝煌。
  • 冬季到畫都來看「梅」——訪中國畫節組委會辦公室主任兼總策劃人...
    十年來,中國畫節已成為各路畫家與濰坊這座城市的固定約會。中國畫節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記錄著濰坊文化血脈的延續,展示著濰坊城市文化的內涵。中國畫都伴著文展會和中國畫節一路走來,用翰墨千秋寫下了一卷書畫史詩。時值年終歲尾,在眾人的期待中,第十屆中國畫節如期「綻放」。日前,記者專訪了中國畫節組委會辦公室主任兼總策劃人王居明。
  • 【回放】人民藝Show:「四季留聲」音樂會
    6月13日19:30,國家大劇院「四季留聲」音樂會將登陸人民藝Show。這場音樂會邀請了醫護代表、公安幹警、社區工作者等「最美逆行者」,作為特殊觀眾來到音樂廳共賞「四季留聲」。
  • 中國的絲綢服飾:絲綢與中國人物畫
    顧閎中 韓熙載夜宴圖(局部)中國古代服飾面料多是絲綢,絲綢的特性極大地影響了中國美術特別是人物畫的風格和技法。中國古代人物畫與中國傳統的絲綢服裝有著緊密而悠久的聯繫。中國畫講究神韻,講究主觀感覺的表現,在技法上又講究線條的運用,所以,在中國人物畫中,通過線條去描繪衣紋,通過獨特的衣紋表現人物的氣質神韻,就成為中國人物畫的特點。中國人物畫的衣紋十分獨特,這種獨特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中國絲綢服裝獨特的靜態懸垂感,二是中國絲綢服裝獨特的動態飄逸感。
  • 藏在靖江的絲綢畫繢
    絲綢是促進世界文化交融的紐帶。在工藝美展上,一位老人看到絲綢畫繢的煙雨迷濛的西湖,驚訝道,哦,這個東西出現了。 一 我來的時候,北方的田野閃現著黃綠的色塊。列車高速駛過,色塊產生出緞面般的感覺。越接近杭州,緞面越有變化,變得水亮光鮮。是的,多水的江南是鋪展在大地上的絲綢。從茅盾的《春蠶》可以看出,這一帶有著植桑養蠶的傳統。
  • 趙豐|江南緙絲與畫史名跡等裡的古代絲綢
    絲綢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自誕生起就與中國古代其它藝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它們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從墓葬出土的戰國漆盒、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器、青銅器、墓室寺觀壁畫、緙絲、中國畫史名跡《搗練圖》等古代藝術中與絲綢或絲綢相關文物為例,還原古代絲綢面貌,呈現中國絲綢設計藝術的發展。
  • 絲綢手繪工藝的前世今生
    經過畫師巧妙構思 精心繪製裝裱而成的 當今存世最早的中國絹畫 是顧愷之的《女史箴圖》 中國最早的印花工藝 是馬王堆出土的西漢絲織品 從手繪到印花
  • 中國畫的筆墨風骨——著名書畫家、指墨畫大師朱祖國談中國畫藝術
    從原始社會時期陶器上的繪畫,到南北朝的壁畫,再到唐代二李的山水,以線造型是基本手法。中唐以後,「骨法用筆」在文人畫與書法中得以不斷強化,「骨法用筆」成為匯通繪畫與書法的橋梁,是中國畫與書法最為獨特的基因,也是區別於西方繪畫最為重要的元素,被潘天壽先生喻為「東方繪畫的精髓」。
  • 美術研究|淺析繪畫材料變革在中國畫創新發展中的推動作用!
    繪畫材料是繪畫創作的物質基礎;繪畫材料的變革推動中國畫的不斷發展。[關鍵詞]材料變革促進中國畫創新在繪畫活動中,畫家必須使用某些材料來繪畫。繪畫的過程就是畫家用顏料和畫筆在創作的平面上留下各種痕跡。隨著我國絲綢工藝的發達,繪畫藝術也受到影響。我國較早的具有真正意義的繪畫作品是戰國帛畫《人物龍鳳圖》,這件帛畫上已經有了中國畫的一些基本樣式,以毛筆和墨勾線,並以大塊墨色平塗。在漢代,主要是帛畫,到魏晉以後,主要是絹畫。延續至今,絹帛材料也一直應用在中國畫的創作中。到唐代,繪畫材料趨於多樣,有生絹、熟絹、紙等。
  • 愛畫中國畫的以色列老奶奶
    法尼亞和她的中國畫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孫伶俐):在以色列有一位98歲高齡的老奶奶,她1922年出生在中國大連,1952年回到以色列,卻在63歲的時候因為機緣巧合愛上了中國畫,成為了一名畫家。這位老奶奶和中國有著怎樣的故事?
  • 「因為熱愛,所以追逐終身」 奉賢畫家徐瑞明將中華瑰寶「絲絹畫...
    他是當代滬上著名的絲絹畫畫家,為傳承與弘揚中華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絲絹畫」不斷推陳出新、大放異彩……肩負起傳播中國文化的職責。奉賢本土畫家徐瑞明作品徐瑞明,上海奉賢人,自喻「江海居士」。國家一級美術師,現為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會員,全國名人書畫藝術界聯合會高級書畫藝術傳承師,中國天津當代書畫院畫家協會會員,北京中宣盛世國際書畫院研究員,上海楚繒文化傳播畫院院長。
  • 歡度中國年,學畫中國畫
    而作為傳統繪畫形式的中國畫,也成為記錄生活、寄予美好願景、傳達志趣的重要形式。時值春節,你也可以探索迎接傳統節日的新形式,以中國畫了解延綿千年的民族智慧。來自國美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副教授潘汶汛老師為你打開中國傳統人物畫的藝術之門。在潘汶汛老師上一次的課程中,我們從古人生活的一角走進中國繪畫,探索它的現實意義。
  • 一目了然|中國畫|印象派中國畫
    《一目了然 | 中國畫 | 印象派中國畫》中國畫,國畫,有很多「規矩」,畫法,行筆,施墨,人文,等等,終因這些「規矩」,畫出來是大致一樣的視覺效果,因此中國畫才稱為中國畫或國畫。第一組三幅畫,無論裡面有多少「規矩」和改革,但基本上看,本質上這就是國畫,中國畫,國畫,說的是傳統。印象派中國畫,由黛荷翁先生創作,作品是在傳統中國畫(國畫)的基礎上,融合西方繪畫印象派太陽七色光譜描繪瞬間景象的原理,創新發展,而形成的獨有風格的首創畫種畫派。一般老百姓一眼望去就能看出國畫與印象派中國畫的不同。
  • 《管錐•使命:中國畫學書學傳習錄》發布
    《管錐•使命:中國畫學書學傳習錄(第一輯)》許江 高世名 總策劃 尉曉榕 張捷 沈浩 總主編 劉海勇 副總主編 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20年12月13日,由中國美術學院黨委宣傳部、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主辦
  • 了解中國畫中,寫意 筆意 立意都是啥,才能畫好寫意畫
    中國畫以寫意的形式出現,我們有的時候把這個寫意作為是一種手法,認為是大筆一揮,那一種就是寫意!實際上,中國畫的寫意,它是在繪畫之前首先要立意。現在人們所說的這種只是表面上就是隨便塗抹的那種,大筆用墨,比較飽滿 ,而運筆比較快,好像不拘謹 ,的一種方法。
  • 流亡海外的敦煌藏經洞出土絹畫賞介
    敦煌絹畫內容極為豐富, 有各種佛像、菩薩像、經變畫、佛教史跡畫、 供養人畫像和裝飾圖案畫等類, 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 和人類文化遺產的稀世之珍, 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最傑出貢獻。敦煌絹畫內容極為豐富, 有各種佛像、菩薩像、經變畫、佛教史跡畫、 供養人畫像和裝飾圖案畫等類, 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 和人類文化遺產的稀世之珍, 也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的最傑出貢獻。
  • 女性雲課堂|小小麻雀入畫來,煞是精彩!中國畫 第十二節:麻雀與樹...
    中國畫第十二節:《麻雀與樹組合畫》為全面提高我省女性綜合素養,豐富婦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吉林省婦聯網絡信息傳播中心特別推出《女性雲課堂》專欄,邀請省內知名教師精心製作中國畫、瑜伽等線上課程,本期將為您帶來中國畫系列課程中國畫中國畫,簡稱「國畫」,是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主要是用毛筆、軟筆或手指,用國畫顏色和墨在帛或宣紙上作畫的一種中國傳統的繪畫形式,是琴棋書畫四藝之一。
  • 書畫藝術家張錄成:中國畫從傳統中出新,不是水墨畫素描
    書畫藝術家張錄成:中國畫從傳統中出新,不是水墨畫素描圖文/張錄成 沒有什麼比文化藝術更能體現一個國家與民族隨時代而變化、發展的精神風貌。因此,當中國經歷偉大復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的文化藝術,如何與時代接軌,又如何表現時代精神?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