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放管服12條新政一經推出就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市車管所近日集中梳理了各大民意諮詢熱線和網絡留言,就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進行解讀。
問題一:便利摩託車登記考證有哪些新舉措?
答:近年來,公安部相繼推出摩託車全國通檢、新車免檢等措施,大大便利了城鄉摩託車主異地工作生活,目前已有142萬輛摩託車異地檢驗,766.4萬輛摩託車享受新車免檢政策,減少群眾交通、檢車費用10億元。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員、車輛、貨物大流動持續增強,快遞、外賣等新業態蓬勃興起,在外地駕駛摩託車務工的人員日益增多,異地考領摩託車駕駛證需求旺盛。為此,在實行小型汽車駕駛證全國「一證通考」、非營運小微型客車檔案網上轉遞基礎上,公安部再推出兩項便利摩託車登記考證的新措施,方便群眾在異地工作、生活。
一是推行摩託車駕駛證「全國通考」。
申請人可以憑居民身份證在全國範圍內任一地申領摩託車駕駛證,無需再提交居住證或者居住登記憑證,進一步便利群眾就近、自主考試領證。
二是推行摩託車轉籍信息網上轉遞。
對在全國範圍內辦理摩託車轉籍登記的,申請人可以直接到車輛遷入地車輛管理所申請辦理,無需再回遷出地驗車、提取檔案,車輛信息網上轉遞,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需要,減少面對面接觸式辦理,減少群眾兩地間往返,減輕群眾負擔。
問題二:此次改革在便利機動車登記方面有什麼新的舉措?
答:根據《機動車登記規定》,目前機動車所有人可以在戶籍地以外辦理機動車登記,滿足群眾異地工作生活駕車需求;但同時需提交所在地居住證明,以便提供精準化服務管理。
為進一步便利群眾異地駕車出行,此次改革試行私家車登記持身份證全省通辦,對本省戶籍居民在省(區)內異地辦理小微型非營運載客汽車新車註冊登記的,申請人可以憑居民身份證直接申請,無需再提交居住證或居住登記憑證。
考慮到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異較大、交通結構不同等因素,該項措施先行在內蒙古、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雲南、陝西、甘肅等12個省(區)試點,公安部將密切跟蹤、及時總結、科學評估,根據試點實施情況有序推進擴大範圍,不斷拓展改革受益面。
此外,對於已經實施小客車總量調控的地方,仍需按當地政策執行。
問題三:此次改革對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有什麼便利政策?
答:近年來,公安部會同市場監管等部門,不斷推出便利機動車檢驗的改革措施,實行小客車上牌免檢、私家車6年內免檢、跨省異地檢車、網上預約檢車、機動車檢驗標誌電子化等措施。目前,全市已有196798位車主享受免檢政策,62824輛機動車跨省異地檢車,75.4萬輛機動車車主通過網上領取了檢驗標誌電子憑證。
此次改革,公安部積極回應社會反映,經商國家汽車產業主管、質量監督等部門及相關行業,進一步改革車檢範圍和周期。
一是擴大私家車免檢範圍。
在實行6年以內的非營運6座以下小微型客車免檢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免檢範圍,將6年以內的7-9座非營運小微型客車(麵包車除外)納入免檢範圍。每兩年需要定期檢驗時,機動車所有人提供交通事故強制責任保險憑證、車船稅納稅或者免稅證明後,可以直接向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申請領取檢驗標誌,無需到檢驗機構進行安全技術檢驗。
二是優化檢驗周期。
對超過6年不滿10年的非營運小微型客車(麵包車除外),檢驗周期由每年檢驗1次放寬至每兩年檢驗1次,即私家車10年內僅需上線檢測2次,分別是第6年、第8年。對10年以上的私家車,仍然按照原規定的檢驗周期執行,即10-15年的,每年檢驗一次,15年以上的,每半年檢驗一次。該措施實施後,全國將有1.7億多私家車主享受到改革帶來的便利。
需要提示的是,有兩種特殊情況:
一是麵包車實際使用中非法改裝、客貨混裝等問題較多,由此引發的群死群傷事故時有發生,此次暫不納入免檢範圍。
二是免檢車輛如果發生造成人員傷亡的交通事故或者非法改裝被依法處罰的,對車輛安全性能影響較大,仍需按原規定周期檢驗。
問題四:請介紹一下對便利駕駛證申領條件方面的改革措施?為什麼放寬小型汽車駕駛證申領年齡?
答: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條件持續改善,國民身體素質明顯增強,人均預期壽命不斷延長,2019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居民人均壽命提升、健康狀況改善,使得群眾生產生活中駕車出行需求持續增長,呼籲進一步放寬學駕年齡,進一步方便就近體檢。
此次改革,公安部會同相關部門深入研究論證,進一步優化駕駛證申請條件。
一是放寬小型汽車駕駛證申領年齡。
對申請小型汽車、小型自動擋汽車、輕便摩託車駕駛證的年齡上限由70周歲調整為不作限制,對70周歲以上人員考領駕駛證的,增加記憶力、判斷力、反應力等能力測試,且需每年進行一次身體檢查,提交體檢證明。這是適應老齡化社會發展的新需求,既便利老年人考領駕駛證,又保證身體條件符合安全駕駛要求,也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普遍做法。
二是優化大型客貨車駕駛證申領條件。
申請大型客車、牽引車駕駛證的年齡下限由26周歲、24周歲降低至22周歲,申請大中型客貨車駕駛證年齡上限由50周歲調整至60周歲。同時,縮短增駕時間間隔,申請大型客車駕駛證的,由取得大型貨車駕駛證至少5年縮短至3年;申請牽引 車和中型客車駕駛證的,由取得大型貨車駕駛證至少3年縮短至2年。這一調整,將方便更多群眾申請大型客貨車駕駛證,擴大 職業準入範圍,落實「六穩」「六保」工作任務,促進客貨運輸和物流行業健康發展。同時安全標準不降低,要求增駕大型客貨車駕駛證時無相應周期的滿分記錄,保證駕駛人守法安全駕駛經歷,把好駕駛準入關。
三是擴大體檢醫療機構範圍。
隨著我國公共衛生事業發展,醫療機構專業水平、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城鄉覆蓋面越來越廣,更多醫療機構具備駕駛人體檢能力。此次改革對辦理機動車駕駛證需要提交身體條件證明的,體檢機構由縣級或者部隊團級以上醫療機構擴大到符合健康體檢資質的二級以上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康體檢中心等醫療機構,方便群眾就近體檢。
另外,此次還推出了便利殘疾人家庭共用車輛的措施,對於持有小型自動擋汽車駕駛證(C2)以上的人員,可以駕駛上肢殘疾人專用小型自動擋載客汽車,便利殘疾人家庭成員及其他服務殘疾人出行的人員共用車輛,更好保障殘疾人權益。
問題五:此次改革「網際網路+交管」有哪些新措施?
答:近年來,公安部推行網際網路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和「交管12123」手機APP等系統,形成集網頁、簡訊、手機APP語音為一體的交管信息化服務體系,交管網際網路用戶達3.54億提供網上辦牌辦證、事故快處、學習教育等服務21.9億次。此 次改革,公安部進一步創新「網際網路+交管」服務機制,充分運 用交管大數據服務民生、賦能經濟、保障安全。
一是推行道路運輸企業信息查詢提示服務。
公安交管部門通過網際網路交通安全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向道路運輸企業推送交通安全風險預警提示提供查詢本企業機動車和駕駛人交通違法、事故等信息服務,方便企業強化源頭安全管理、加強駕駛人安全教育、預防和降低企業運行風險。
二是推行駕駛人交通安全記錄網上查詢。
駕駛人可以通過「交管12123」APP查詢、下載近三年交通責任事故、準駕車型變化、交通違法和記滿分等記錄,方便其在申請道路運輸從業資格證件、工作應聘等生產生活中出示、使用交通安全記錄電子憑證,助推穩就業保民生,提升駕駛人誠信守法意識。
三是試點開展機動車交強險信息在線核查。
推進公安交管部門與銀保監部門信息共享,在試點地區辦理機動車登記、核發檢驗合格標誌時,車輛管理所網上核查機動車交強險信息,申請人無需再提交紙質憑證,進一步減手續、減環節,優化營商環境。在天津內蒙古、江蘇、浙江、江西、廣東、廣西、新疆等8省(區、市)試點基礎上,全國逐步推行。
問題六:在便利二手車出口方面有哪些新舉措?
答:該項新舉措兩大便利:
一是便利臨牌核發。
對二手車出口企業收購機動車用於出口的,簡化辦理轉移登記手續,可以直接申領臨時行駛車號牌,無需核發正式號牌,簡化手續,減輕企業負擔。
二是便利轉移登記。
對二手車出口企業在異地收購機動車的,可以在機動車原登記地直接申領臨時駛車號牌,無需返回企業所在地辦理,減少企業兩地間往返,降低交易成本。
來源:濟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