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經典詩歌|北島:宣告

2020-12-16 大音聆聽

每個時代都有著那麼一群人,他們為了光明而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的英雄主義讓我們深深震撼。那麼今天就讓北島的詩歌帶領我們穿越時空,抵達歷史的現場,去看英雄最悲壯的一幕!

本期音頻選自《宣告——北島經典詩歌欣賞》

宣告——獻給遇羅克

作者:北島

朗誦:趙屺歐

也許最後的時刻到了

我沒有留下遺囑

只留下筆,給我的母親

我並不是英雄

在沒有英雄的年代裡

我只想做一個人

寧靜的地平線

分開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

我只能選擇天空

決不跪在地上

以顯出劊子手們的高大

好阻擋自由的風

從星星的彈孔裡

將流出血紅的黎明

整首詩運用了古典中常用的反客為主的表達方式,詩歌中抒情主人公變成了遇羅克本人,或者說是一個為真理而獻身的英雄影響。

詩歌的內容是英雄在最後的審判中的宣告,對自己的母親,對那個時裡代中冷漠的人,以及生與死,未來與自由的宣告。詩歌開頭「也許最後的時刻到了/我沒有留下遺囑/只留下筆,給我的母親」。最後的時刻即是審判之後執行死刑的時刻,「我」並沒有留下什麼特別的遺囑,只留下「筆」——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生前反抗戰鬥的工具,給此時此刻最想念的「母親」作為訣別的的紀念。

緊接著「我並不是英雄/在沒有英雄的年代裡,/我只想做一個人。」「我」不承認自己是英雄,在人人都像螻蟻一樣苟活的年代裡,哪裡有什麼英雄。「我」也只想做一個最平凡最普通的人,獲得最簡單的幸福而已。而如今在這荒謬的政治鬥爭裡,「我」失去了做一個有平等權利與尊嚴的人的資格。

第二節中直面死亡,直抒胸臆,高聲吶喊。「寧靜的地平線/分開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我只能選擇天空/決不跪在地上/以顯出劊子手們的高大/好阻擋自由的風」。「我」絕不卑微地跪在地上顯示出劊子手們的好大,阻擋住自由的到來,同政治的錯握言和。而是選擇天空、選擇自由,即使這意味著選擇了死亡也在所不惜。

最後兩句詩,用十分醒目的畫面揭示烈士犧牲的義。「從星星的彈孔裡/將流出血紅的黎明。」北島經常使用「黎明」這個意象,象徵光明的到來。在此藉助於黎明這個意象,巧妙地把「我」被子彈射穿的彈孔比做星星,實際上,如果用步槍射擊人,正面射入呈現的是一個洞眼,從後面貫出的彈孔往往是撕裂狀的,這就是星星意象的事實依據。但這裡又有多重的意義。英雄死後化為星辰是一重,星空又喻示著這裡是暗夜是另一重,在漆黑的夜空中烈士的精神像星光一樣閃耀又是一重。

「血紅的黎明」』暗示著烈士的鮮血沒有白流。思想的啟蒙,思想的覺醒,思想的解放,一直是中國百年不輟的課題,思想先驅殞身不恤,就是要用鮮血喚醒民眾,「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喚起民眾,使更多的人奮起抗爭,才能迎來黎明。

在四海昇平的年代,堅持原則是受尊敬的。而在一個荒唐的年代,敢於冒天下人之白眼和唾液,堅持原則的,就是不折不扣的英雄。一個乾坤倒懸的年代,連一個正常的人都不可能立足,因此,這個捨生取義,拼死護法的青年,才顯得極其可貴。

北島

趙振開,筆名北島,出生於北京,中國當代詩人,朦朧詩代表人物,是詩歌刊物《今天》的創辦者。曾先後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瑞典筆會文學獎、美國西部筆會中心自由寫作獎、古根海姆獎等。並被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為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

趙屹鷗

趙屹鷗,中國著名主持人、導演、演員,曾擔任中央電視臺、廣東衛視、深圳衛視、河北衛視等衛視節目主持人。

相關焦點

  • 重溫經典詩歌 北島:迷途
    今天給大家介紹北島的《迷途》,讓我們走進北島的詩歌,看看北島的「迷途」又是怎樣的吧!迷 途作者:北島沿著鴿子的哨音我尋找著你高高的森林擋住了天空小路上一顆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藍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搖晃的倒影中我找到了你那深不可測的眼睛
  • 詩人北島經典現代詩歌精選十首
    北島(1949年8月2日—),原名趙振開,「北島」是詩人芒克給他取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浙江湖州人,出生於北京。
  • 北島的詩歌《進程》賞析
    讀北島的詩歌總是很沉重,他總在挪巨石,砸鎖鏈,開鐵籠。他的詩歌象徵性濃烈,甚至有些晦澀。那些晦澀既出於現實,是隱秘的手段,以免引火上身,又在文學的範疇裡增加了詩意。現代詩中,北島的詩歌是必讀的。有人認為這是北島對孤獨情緒的抒發;有人認為此詩寫於朦朧詩沒落時期,抒發了「北島和無數詩人建造的新詩的昌盛的年代,無數人養就的讀詩的習慣,在市場經濟的熱潮中,輕易被擊潰,瞬間就殘破不堪」的失落失意情緒。如果是這樣,北島就不是北島了,將舊詩重新分享的意義就蕩然而存了。北島的格局、眼光是獨到、冷峻的。
  • 北島:詩歌是我的信仰。餘秀華:詩歌是我的拐杖
    關於詩歌,各有說法。剛看了一個餘秀華訪談視頻,臺下觀眾問:「劉年說『詩歌是人間的藥』,北島說『詩歌是他的信仰』,你認為詩歌是什麼?」餘秀華後面的回答證明了別人對她聰明的評價,因為她沒有按套路出牌,而是製造了一個焦點,她說她無法理解「詩歌是信仰」,更進一步說北島名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是廢話。臺下鬨笑。然而,我卻覺得這話說得好極了,真的。從北島揭示「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到今天大眾無條件認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這短短幾十年,我們終於完成了從抗拒卑鄙到投向卑鄙的人獸進程。
  • 【品讀北島】北島最經典的十首短詩
    北島,原名趙振開,"北島"是詩人芒克給他取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出生於北京,祖籍浙江湖州。中國當代詩人,為朦朧詩代表人物之一,是民間詩歌刊物《今天》的創辦者。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著有詩集《北島詩歌集》、《太陽城札記》、《北島顧城詩選》、《陌生的海灘》,散文集《失敗之書》和小說《波動》等,代表詩作有《回答》《一切》,作品被譯成20餘種文字。
  • 雪瀟詩文 | (第四期)北島詩歌的兩大「隱喻」:本體隱和喻體隱
    一般論者言及北島的詩歌藝術,往往津津樂道於其象徵、通感、暗示、隱喻等。這樣的觀察是正確的,但並不全面,需要伸展並補充。在北島的詩歌中,事實上大量地出現了比喻時本體的懸置(不在場)以及喻體的懸置(隱去)。前者其實就是「借喻」,可名之為「本體隱」,後者可隨而名之為「喻體隱」。它們與北島詩歌在總體上的象徵手法遙相呼應,共同形成了北島詩歌既「朦朧」又「簡約」的言說風格。
  • 走進夢中的詩人 | 北島
    點擊上方 「河南中華經典誦讀大賽 」  → 點擊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 北島最經典的一首詩,細細讀來 老淚縱橫!
    有人說北島的詩歌是晦澀難懂的,我想說其實和詩人所處的時代有關,是當時的大環境決定的,北島的時代是你可以根據歷史想像得到的。北島那一代朦朧派詩人已經開始自覺使用西方現代性文學的技巧了,又由於時代環境的問題,使用了很多象徵暗示,因此晦澀難懂是很正常。不是說藝術性不好,相反,如此強烈的特點正體現出了其鮮明的現代那麼,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哪個藝術性怎麼評價其好壞呢?各有千秋罷了。
  • 北島:為孩子留下一部作品
    這是來自詩人北島給年輕朋友們的一封信 年輕的朋友們:我和你們走在一起,未曾相識,如果遇上詩歌,恰似緣分。在人生的路上,你們正值青春年少,詩歌相當於路標,辨認方向,感悟人生,命名萬物,這就是命運中的幸運。
  • 童心未泯的北島
    此後,北島一度旅居瑞典等7個國家,在異國他鄉繼續用中文寫詩,用漢語朗讀自己的詩歌。他的作品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出版,被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曾多次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成為當今影響最大、也最受國際承認的中國詩人。可以說,如今國內成為社會主流的60後、70後一代,年輕時大部分都曾經是他的粉絲。有一次,我的一位70後學生偶然聽我說起北島病了。
  • 秦皇島那座網紅圖書館舉行了詩歌朗誦會,北島和西川都去了
    2018 年 5 月 5 日,秦皇島海邊舉行了一場詩歌朗誦會。參與詩歌朗誦會的嘉賓有北島、西川、藍藍、薛慶國、宇向、楊慶祥。他們中有詩人、詩歌譯者及文學專業老師。除了他們,詩歌朗誦會還邀請了音樂人張淺潛和詹小櫟,他們參與詩歌朗誦,並於其間演唱歌曲。詩歌朗誦會的名字叫「鏡中之海·詩歌之夜」,舉辦地是秦皇島海邊那家很紅的圖書館。
  • 邂逅北島
    第三屆青海湖國際詩歌節,與北島相遇青海2011年8月7日,我應邀參加第三屆青海湖國際詩歌節,到達的當晚,撒拉族詩人翼人約我和祁人、西川等人出去吃晚飯,祁人因為組委會開會去不成,就與另一撥詩人在賓館吃。我在翼人的車裡等了半個小時,一點動靜也沒有,便動了不去的念頭,心想不如買點方便麵、麵包什麼的隨便對付一下算了。致電翼人,他說在等北島。
  • 北島的詩歌《你好,百花山》賞析
    北島的詩《你好,百花山》寫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一個動蕩不安的特殊年代。詩歌中,詩人運用象徵主義對曾經特殊年代裡時局飄搖、謠言風起、人心惶惶又盲從世間萬象進行暗示,同時,詩人自己也在「飄忽不定」如「迷霧」般的歲月裡迷惘、擔憂——「捧在手中的雪花微微震顫」。正是在這樣的環境和心境中,詩人來到北京的百花山上。可以想像,詩人原本是為了擺脫,以一種散心的企圖來到百花山。
  • 北島一首經典的現代詩,題目兩個字,內容僅有一個字,卻廣為流傳
    北島,是詩人芒克給起的名字,如今早已成為朦朧詩派的中國標誌,北島取得過很多成就,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瑞典筆會文學獎等等。但是很多人不太關注北島的詩,因為他的詩太安靜了,安靜得讓人無所適從。
  • 中國最短詩歌被北島用一個字寫出來,讀者能讀出百萬字的含義
    不論職業和身份如何變化,對詩歌的摯愛,北島從來沒有放棄,通過苦心孤詣地探索,到上世紀80年代初期,他已經成為「朦朧詩」流派的領頭羊,帶領顧城、舒婷、芒克、楊煉等一幫詩人,為中國新詩開啟了一個輝煌時代。之後,詩名在國內文壇一枝獨秀,多次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 譯言|北島的翻譯觀——自由的靈魂
    北島一家 北島,原名趙振開,於1949年8月2日出生在北京。他來自北方又喜好孤獨,故取筆名為北島。朦朧派代表詩人北島,以其詩歌的自由不羈而著稱。然而,對於詩歌翻譯,他也有自己一套獨特的理論。
  • 北島:70歲的老詩人如今被網友惡語相向,迅速關掉評論區
    這雖然與《活著》裡面的「福貴」一樣「珍惜」生命,但北島並沒有收到今天網友的讚譽,反而是惡語相向。為什麼說北島都七十歲了,被業界譽為當代詩歌的「活化石」,然而仍要面對年輕時候的「戰鬥」激情,才能適應下來?4月15日詩人北島在豆瓣上傳了自己的舊作,詩歌名為《進程》。隨後,這位中國20世紀最著名的詩人之一,關閉評論。
  • 北島、香港和一艘「詩人船」的十年
    王淩介紹說,詩歌節組織的是全中文世界最好的翻譯團隊,光是翻譯和出版一項就是一筆很大的開銷,每一屆都要花費數十萬。 天水認為文本和出版物的意義重大,很多詩人作品沒有中譯本,僅在很窄的範圍內傳播,非專業人士鮮少有機會看到,它們打開了讀者對於當代國際詩歌的眼界。「在內地看到的永遠是經典詩歌,有些人還活著,更多人已經死了。
  • 聲聲慢 | 北島的詩
    今天,想和大家一起來欣賞北島的詩。  北島,原名趙振開,出生於北京,「北島」是詩人芒克給他取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他是中國當代詩人、作家,為朦朧詩代表人物之一,是民間詩歌刊物《今天》的創辦者。
  • 每日一首中外詩詞——過節 北島
    過節北島毒蛇炫耀口中的釘子大地有著毒蛇吞吃鳥蛋的寂靜(1949至今),原名趙振開,「北島」是詩人芒克給他取的筆名,也是他影響最為廣泛的筆名。北島曾先後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瑞典筆會文學獎、美國西部筆會中心自由寫作獎、洛哥阿格那國際詩歌節詩歌獎、古根海姆獎、馬其頓斯特魯加國際詩歌節最高榮譽金花環獎等,並被選為美國藝術文學院終身榮譽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