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稱少林活拳譜,一生隱居嵩山少林寺,為中華武術傳承傾盡心力!

2020-12-10 歷史上那點事

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出現過文化斷層的文明古國,中國的武術可以說源遠流長,大家可能見到最多的還是在文學創作的作品中,不過那種類型的武術太過文學化,和現代生活中真正的武術還是有區別的,每個朝代都有各種武術門派的存在,尤其是少林更是天下無雙的匯集之地,成了大家嚮往的武林聖地,比如唐朝的時候少林寺為天下統一功不可沒,每個朝代的君王都非常重視拉攏少林,畢竟少林武僧可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很多人好奇武術的源頭在哪裡?其實從人類的發展歷史上來看就很好理解,人類有靈智開始就是群居生活,為了生存就必須提高自己的戰鬥技能,開始的時候只是最基本的本能,隨著人類部落的壯大,國家制形成之後,有些人就開始專門研究人類的戰鬥技能,做出了系統的總結歸納,之後經過反覆實踐傳承就成了武術,這些武術在戰場或者個人的格鬥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點正好符合統治者對軍隊戰鬥力提升的需要,所以之後就開始大力提倡,有的人就開始以武為生,這樣一個完整的武術體系就開始慢慢建立起來。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非常多的武術高手,比如荊軻,樊於期,後來的李白,辛棄疾等等都是武術高手,一直到了民國,中國武術發展算是達到了巔峰,這時候可以說高手輩出,比如杜心五等,不過有一個人可能聽過的人不是很多,他就是隱居嵩山,精通各類少林武功,被世人稱頌為「少林活拳譜」的郝釋齋。他本人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他的弟子,也就是少林現在的方丈釋永信大家應該都比較熟悉,我們今天就來看看他的傳奇人生。

潛心修煉,弘揚佛法

郝釋齋只是一名俗家弟子,他也是地道的農民出身,在青年時期,為了生活他一邊辛勤勞作一邊深入研究佛法,他和一般武俠小說裡面寫到的主角一樣,記憶力非常好,雖然不能說過目不忘,但是也相差無幾,這也是他能成一代宗師的最大助力。

他生活於上世紀60年代,在那個年代社會動蕩,為了能夠維持家人生活,他只能白天勞作,晚上無人的時候點上蠟燭再研習佛法和武術。如此每日刻苦修煉,後來才有了他「少林活拳譜」的稱號。

當然,要成為一代宗師必須是多方面的,單單武功了得也不行,那樣戾氣太重,缺乏宗師的氣度。所以他在個人的修養方面也刻苦鑽研,為了能夠普度眾生以及弘揚少林武術的文化,他開始修習醫藥,要用所學救治更多的人。他22歲開始自學中醫,後來拜入豫西名醫李保山門下,又向畢子貞、釋行章、釋德禪等學習醫術。學成之後一邊照顧重病父親一邊行醫救人,他的醫術遠近聞名,獲得了社會各界的認可。

術業有專攻,在某個領域做到專注的大有人在,但是難得的是他有顆讓人敬仰的為善之心。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顧好自己都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他舍己助人,對於窮人和少林寺裡面孤苦的僧人,他不遺餘力相助。也正是這樣,大家感佩於他的高尚品德,都紛紛拜其為師,學習他的醫術,武術以及佛法。他這種懸壺濟世的情操以及樂於助人的品質,實在是我們的學習典範。也正因為郝釋齋的謙遜、勤奮和善良,他年紀輕輕就已成為眾人交口稱讚的大師。

培育高徒,造福一方

一個人的能量畢竟是有限的,只能感染到身邊的一群人,想要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就必須桃李滿天下。所以郝釋齋開始開門授業,將自己所學傳授給更多的人,後來他武術的弟子遍布全國各地,名師出高徒,經過他們自身努力,最終很多成為了大師級別的人物,這為弘揚中華武術做出了極大貢獻。

首先是釋延佛,也就是嵩山大法王寺的方丈,釋延佛身患殘疾,與郝釋齋相遇在嵩山蓮花寺,當時還是郝釋齋讓其他徒弟背著釋延佛進了少林寺,後來他研習佛法,終成一代大師。釋延佛說:「沒有郝釋齋,就沒有他和現在的嵩山大法王寺。」

其次是釋永梅、釋永貞,她們是姐妹兩人,1972年不堪承受生活中的欺壓,結伴上少林出家修行,但是少林的規矩是不能收女弟子,郝釋齋為她們打破了世俗的規矩 ,收下了這兩姐妹,之後精心指導以父女相稱呼,後來他的妻子也認可。在郝釋齋的下,兩姐妹勤學苦練,最後在武學領域也有不凡的造詣。

在所有的徒弟當中,大家最熟悉的應該要數釋永信,釋永信是少林寺第30代方丈、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同時也是郝釋齋的關門弟子。一開始,釋永信在一家小飯店打雜,因當時釋行正雙目失明無法收徒,機緣巧合之下拜了郝釋齋為師,而郝釋齋也毫無保留,將一身武藝盡數傳授給他。

不過,少林傳授武功一般都是在晚上進行,所以現代很多人都沒有見過真正的少林功夫,之前還有人說釋永信根本就不會武功,郝釋齋也為愛徒發聲:「有我郝釋齋在,誰敢說釋永信不會少林武功!」在他的領導下,其實這些年少林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中國功夫,更多的人研習中國的佛法文化。這對教化大眾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意外離世,讓人嘆息

14年的時候,84歲的郝釋齋在回家的路上遭遇了車禍,最終離開了這個世界。他的兒子還感嘆:「老人一生度人無數,生平他的勤儉、慈愛、言教使我們兄妹五人最為敬佩,而他卻這樣離開了我們。」後來的葬禮中,來為其送行的除了眾多僧人之外,還有很多他曾經就治國的民眾。

他一生研習佛法,在少林少林佛學、禪學、醫學、武學方面的成就不凡,曾經懸壺濟世救人無數。可以說是普度眾生的典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結束語

這種高尚的品行值得我們學習追隨,尤其是現在社會競爭比較大,大眾都更趨向於功利。所以需要更多這樣傳遞真善美的人,為我們的社會注入更多的正能量,撫慰浮躁的心靈。我們在為生活打拼的同時,偶爾慢下腳步審視一下自己的人生,或許這樣會找到更好的方向,成就不一樣的自己。大家覺得呢?歡迎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隱居嵩山的少林宗師:人稱少林活拳譜,他否認釋永信不會武功
    在中國武術體系中,少林功夫是最大的派系。不論是各類文學藝術作品,還是民間的傳聞逸事,都不乏關於少林功夫的精彩描述。提起少林出身的大師,大家都會提起達摩祖師、同光大師等,其實在現代,就有一個德行兼備、武術高超的大師——郝釋齋。他曾經隱居嵩山,因精通各類少林武功,被世人稱頌為「少林活拳譜」。
  • 隱居嵩山的少林宗師,人稱少林活拳譜,曾一度否認釋永信不會武功
    金庸的著名小說《天龍八部》中,王語嫣是一個離奇的存在,她不懂得武功,卻熟讀天下各門各派的武功秘籍,是一個高深的武學理論家,被人稱為「活武學寶典」。而在近代的少林寺,也有一位「少林活拳譜」,他不僅有著過目不忘的本領,也有一身高超的武藝,他就是隱居嵩山的少林宗師郝釋齋。
  • 「少林活拳譜」郝釋齋:隱居嵩山,曾否認釋永信不會武功
    而武俠故事離不開一定的現實成分,其中的少林寺便是現代也存在的,且仍有許多少林弟子在苦練功法,而被人稱為「少林活拳譜」的郝釋齋,隱居在嵩山,並為自己的弟子釋永信證明會武林功法。佛教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著郝釋齋的一生,他不僅自學禪法,也苦練武功,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他經常在四周無人的夜晚,自己接著昏暗的燭光,對照著書本上的拳法動作,一遍遍練著自己的拳法,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郝釋齋的努力沒有白費,他也成為別人口中的「少林活拳譜。」
  • 他是釋永信師傅,人稱「少林活拳譜」,一生積德行善卻因意外去世
    風華正茂也許有一部分人,或者很多人都聽說過河南嵩山少林寺的現任住持:釋永信大師。釋永信是現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還曾擔任全國人大代表,多次推動少林武業與實業的發展,對少林寺商業化經營與壯大有重大作用。
  • 少林拳譜秘籍:百拳之法,以眼為綱!傳承百年的技擊秘籍!
    《少林拳譜》的全稱是《少林寺短打身法統宗拳譜》,本來這本秘籍是一本獨立的秘籍。之後明朝的玄機和尚將其整理到《拳經拳法備要》,《少林拳譜》構成了《拳經》的第二部分!其中,《練打十則》是《少林拳譜》開篇的重要理論,而「百拳之法,以眼為綱」則是《練打十則》的開篇第一句!
  • 「少林活拳譜」郝釋齋:不拘一格收女徒,闢謠釋永信不會武功
    有位高人隱居嵩山,弟子云集,桃李天下,他就是名冠少林的郝釋齋。因為精通十八般少林武藝,所以也被稱為「少林活拳譜」。宗師般的人物,當然不僅僅有高超精湛的武藝,郝釋齋的德行也是值得稱頌的。法王寺釋延佛是他的得意門生,知名的方丈釋永信,就是他的關門弟子。
  • 止戈為武是中華武術的最高境界
    武術起源於生產和勞動。嵩山地處中原高地,是原始人類重要生產生活和居住地。嵩山「萃兩間之秀,居八方之中」,從而形成了博大的以嵩山為中心的中原文化圈,成為包容性、吸引力極強的華夏文化傳播中心。嵩山是華夏文明的源頭,是中華文化聖山。故此有了「嵩高維嶽,峻極於天」和「四面雲山拱嶽,八方風雨會中」的磅礴氣場。
  • 河南省除了少林寺,這裡的武術學校也很聚集,只教一種武術
    提到武術大家都會想到少林寺,少林寺是中華武術的傳承之地,也是發源之地。近些年來少林寺打造了佛教之旅、禪宗之旅、武術之旅。少林寺也變得門庭若市,整個少林景區人山人海,無論是燒香拜佛,還是禪宗之旅,亦或是學習武術。
  • 文武雙全—嵩山少林文武學校武術期末考試圓滿結束
    登封市嵩山少林文武學校北依中嶽嵩山,西臨禪宗祖庭少林寺,東接道教聖地中嶽廟,距鄭登高速西站口僅500米,交通便利,風景秀美,文化底蘊深厚,武學淵源流長,是莘莘學子學文習武的好地方。校長劉賀龍,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人,自幼修習禪武文化,中國武術六段,國家級裁判;兼任河南省武術協會少林拳研究會常委、登封市武術協會第五屆副會長、登封市青年聯合會委員、登封市新階層聯誼會理事,被譽為「少林武術名師」。
  • 河南嵩山少林寺武術館聯姻垌頭村共建文化合作社 「一文一武」開啟...
    11月26日下午,河南嵩山少林寺武術館和垌頭村共建文化合作社籤約揭牌暨《少林武魂》下鄉義演活動啟動儀式在垌頭村大劇院舉行,雙方就黨建聯建、文化項目共建達成合作協議。隸屬於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的河南嵩山少林寺武術館,成立三十多年來,在少林傳統文化的挖掘、傳承和創新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已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和武術文化的傳播交流中心,是我國首家進入英國皇家劇院、奧地利金色大廳、美國百老匯和俄羅斯克裡姆林宮大劇院演出的武術文化團體,特別是該館創作的功夫劇《少林武魂》多次到海外表演,曾獲「優秀出口文化產品和服務項目獎」、54屆美國「劇評人獎」及63屆「託尼最佳特別節目獎
  • 嵩山少林寺焦宏敏,法名釋德紅
    焦宏敏法名釋德紅,男,現年40歲,河南登封市人,中國武術六段,現任河南省嵩山少林寺武術館國際表演培訓基地主任、河南少林武術學院院長。自幼隨少林寺高僧習練少林禪、武、醫等功法,深得少林真傳,曾出訪過二十個國家和地區。
  • 現在的「少林方丈」釋永信,武功究竟有多高?真實水平讓人不敢信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寺不僅僅是禪宗的祖庭,更是中華傳統武術的聖地,在武林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少林寺的方丈也都是德藝雙馨,不僅佛法修行高,而且武功高強。然而身處和平社會的我們,飛簷走壁仿佛已經消失在社會上一樣,我們很難看到少林寺武功的實戰,只能從一些影視劇中了解一下。那麼作為少林寺現任方丈的釋永信,武功到底有多高呢?釋永信,出家前叫劉應成,法號永信,出生於安徽阜陽市,所以他自號為皖潁上人。在劉應成父母的印象裡,少林寺是天下第一古剎,雲來霧去,八面威風,而且少林武術,天下第一。
  • 少林傳承弟子董良傑帶你解密,少林傷科卸骨絕技「絕」在那裡?
    少林傷科產生於魏晉,成長於唐宋,發展於明清,是中華骨傷科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影響了之後中醫骨傷科的發展。據記載,南朝宋齊間竺潛,字法深,人稱深公,俗姓王,晉丞相武昌郡公王敦之弟。他精於醫,著《僧深藥方》(或稱《深師方》),已佚,部分倖存於《外臺秘要》《醫心方》,其中有不少傷科方藥。
  • 「一身功夫」武館,傳承中華少林武術精神!
    少林寺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少林禪學和少林武術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經過日積月累,逐漸形成了少林武術精神。
  • 「法藏少林」佛經大展嵩山少林寺開展
    經過近一年的修繕,河南嵩山少林寺藏經閣重新對外開放。 嶽龍 攝嵩山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出席少林寺藏經閣修繕落成大典。 嶽龍 攝為慶祝少林寺藏經閣修繕落成,「法藏少林」佛經大展在少林寺藏經閣舉辦。 嶽龍 攝三十多件歷代珍稀佛經在「法藏少林」佛經大展中向遊客揭開神秘面紗。 嶽龍 攝觀眾在少林寺藏經閣觀看「法藏少林」佛經大展。 嶽龍 攝少林寺藏經閣始建於元代至正年間(約公元1345年),之後歷明永樂朝,清順治朝,每有修葺。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敕修少林寺時,原藏經閣藏經移貯法堂,故法堂又稱「藏經閣」。
  • 雄奇嵩山,威武少林名震海內外
    雄奇嵩山,威武少林名震海內外 2019-12-04 17:03:19 來源: 嵩山勝景,少林威名,書院佳話……「高山景行,奔馳人生」傳統文化名山探訪之旅,抵達本次活動的最後一站嵩山時,每個人的心裡激動不已!
  • 真正的少林宗師郝釋齋:被稱為少林活拳譜,曾否認釋永信不會武功
    在金庸、古龍的武俠劇裡,少林寺一直是武林的泰山北鬥。到了今天仍有「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620年,少林僧兵為李世民打敗王世充立下了大功,因此少林功夫更加出名。到了現代,少林也有海燈法師這樣的絕世高手存在。
  • 河大將攜手少林寺培養武術國際生招生引關注 扒一扒我國武術學院有...
    我國武術學院有哪些:   1.少林塔溝武校   少林塔溝武術學校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林寺少林風景區入口處, 以東500米處,是一所私立武術學校,由來自塔溝村的老拳擊手劉寶山於1978年創辦   2.登封嵩山少林武僧團培訓基地   嵩山少林寺,武術團訓練基地成立於1997年。2001年由少林寺嵩山方丈釋永信和尚命名,是嵩山少林寺的大型培訓基地,負責少林禪宗武術文化的教學、表演、參觀、傳承和弘揚,以及少林接班人的培養。
  • 奧運會武術冠軍趙慶建: 傳承武術精神,弘揚中華文化
    奧運會武術冠軍趙慶建: 傳承武術精神,弘揚中華文化
  • 少林文化將亮相2020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中國體育旅遊博覽會
    「禪在少林」為主題,推出400平方米融互動與展示為一體的文化展區。文化展區由中國嵩山少林寺主辦,少林禪弓院與暨南大學體育學院承辦、暨南大學」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協辦。本次活動獲得功夫鏈、虎撲、GOTO等單位大力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