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
到了東京之行的最後一天,因為趕飛機的原因,行程安排的也比較簡單。我們慵懶地睡到自然醒,等到上班族們擁擠地鐵的時辰過了,才在一片朦朧細雨中來到了皇居。

由於是雨天,遊人稀少,皇居前的廣場顯得很空曠,與我們想像中衛兵站崗、戒備森嚴的氣氛完全不同。四周樹木成蔭,細石鋪成的路面,就好像走在沙灘上一樣鬆軟舒服。不過,據說,這是古時為了防止忍者偷襲,而故意用這種路,讓忍者的行跡聲響暴露而設計的。但這大概只能算軼事吧。
這裡環境安詳寧靜,與隔了一條街就開始高樓林立的繁華地帶形成的強烈反差,不禁使人瞠目。傳統與現代,這種矛盾與融合的主題,遍布東京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形成了這座城市獨特的味道。

來皇居參觀的幾乎都是歐美遊客,大概也是想見識一下亞洲人的「皇家城堡」吧。但是,皇居大概不會讓人有什麼驚嘆的感覺,沒有氣派的宮殿,沒有亮眼的特色建築,沒有白金漢宮皇家衛隊巡邏的身影。與雄偉高大的紫禁城比起來,它就好像一位小小親王的私宅,完全沒有皇家氣息。
要究其緣故,就要說到日本一直以來獨特的政治制度了:自鎌倉幕府開始,徵夷大將軍掌控實權,天皇失去了政治權力,而僅保留其「天子」的神聖地位,形成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格局。幾百年之後雖然有過明治維新,天皇重新搶回自己的權力,迎來自己的輝煌時刻,但這只是短暫的光輝;二戰戰敗之後,麥克阿瑟上將代表美軍剝奪了天皇管理國家行政的權力,不僅如此,昭和天皇做出《人間宣言》,宣告放棄神性,天皇成了「人王」,而不再是「天神」,自然,天皇在民眾心目中的神聖形象一下子就崩塌了;人們現在可以隨意地討論天皇以及皇家的生活,其地位下降可見一斑。

目光回到皇居,與我們一牆之隔的那邊,就是日本的皇族,延續了千年的血統。他們曾經被日本人民奉為「天神下凡」,如今卻住在不見天日的深宅大院,淪為了「籠中鳥」,永遠地失去了自由,一舉一動都需要內閣的同意,過著囚犯似的生活。據報導,現任天皇曾表達過想要退位的願望,卻被內閣否決。在政治的「權利的遊戲」裡,底層的人磨破腦袋拼命向上擠,而上層的人想下來都無法如意,實在令人唏噓。簡單的幸福對他們來說大概是世界上最遙不可及的夢想了吧。
由於時間緊張和沒有預約的關係,我們匆匆遊覽過外苑。外苑裡綠樹成蔭,建築都是依地勢而建,散落在各處,傳統的黑瓦白牆,讓人可以一窺唐朝建築的風採,細膩小巧是有的,可它更像一個精緻的鳥籠,讓人有一種說不出的壓抑。從大手門出來,回頭看看皇居,陰雨綿綿之中,更添一份愁怨。

歸途
在回北京的航班上,看完了年初曾經大熱的動漫電影《君の名は。》(你的名字。),的確是部好電影。一方面,故事的一半場景都是在東京,而我們剛剛經歷7天的遊覽,對這座城市也熟悉了許多。看到銀幕上我們反反覆覆坐過的地鐵站,竟感覺有些親切。另一方面,電影表達了一種「人生相遇不過是重逢」的命運觀,讓我很有共鳴。雖然科學給予我們一種審視世界的理性眼光,但人生的美好與悲劇可不是牛頓定律可以通過嚴謹的公式推測出來的;相比科學,聯結我們人際之間的更恰當的紐帶,是緣分。在電影中,一段結繩,穿越時空,將三葉和瀧的命運糾結在一起,也將彗星、系守町聯繫在了一起。我們無法說清這種相遇是如何發生的,正如我們人生中,會經歷很多地方,很多事,很多人。有些使我們感到快樂,有些讓我們悲傷。但我相信,這些是命中注定的。
人生相遇不過是久別重逢,正因如此,我們才更應該珍惜我們身邊的人,我們的經歷。正如,這次東京之行的經歷讓我認識到很多新事物,改變了我的一些認知和價值觀。所以我會珍惜這段記憶,正如我會記住這座城市的名字叫:東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