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氪體獲悉:NBA業務未來將轉交給騰訊視頻,版權成本將由騰訊視頻承擔。調整過後,球迷們的觀賽習慣將不會受到影響,騰訊視頻團隊將會研發其他NBA相關特色產品。
從活躍用戶的角度來看,通過視頻的平臺去擴大體育人口,無疑是最佳的資源優化結果。而隨著NBA業務轉交給騰訊視頻,騰訊體育做「大」體育的開關也將就此打開。
文 / 郭陽 劉金濤
編輯 / 殷豪男
2020,唯一不變的,可能只有「改變」這兩個字。
奧運會、歐洲杯延期,五大聯賽、中超、NBA、CBA先後停擺,原本的「體育大年」消失,百年未見之局面到來,留給了行業無限惆悵和滿腔焦慮。
《150天,體育人還在等待覆工》《賽事停擺這半年,我把公司做成了自媒體》《瀕危的體育記者,未來的出路在何方》……無處不在的裁員與辭職下,一篇篇文字裹挾著焦慮,撲面而來。
在沒有指望地等待了半年之後,行業裡所有人都明白,已經到了必須要改變的時候。打開朋友圈,所見之處都是新的探索,有正在全員帶貨的微商,有各種嘗試中的體育短視頻作品,有一場場帶貨直播的預告,還有各大賽事與體育聯盟的積極改變和自救。
7月23日,東京奧運和多家TOP贊助商一起,開啟了又一次一周年倒計時的活動;CBA聯賽在今天宣布了逐步恢復現場觀眾的通知;而在大洋彼岸的迪斯尼ESPN體育大世界裡,NBA也在今天開啟了複賽之後的第一個熱身賽比賽日。
可以看到,行業變局,有些在冰面上大張旗鼓地進行著,有些則在冰面下悄然開展著。而冰面下的商業動作,有時會更為深遠地影響著行業。
也就在7月23日,氪體獲悉:未來,NBA 業務將轉交給騰訊視頻,版權成本將由騰訊視頻承擔。調整過後,球迷們的觀賽習慣將不會受到影響,騰訊視頻團隊將會研發其他 NBA 相關特色產品。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樣一則看似是公司內部調整的消息裡,不只藏著NBA的未來,也藏著關於體育發展的全新方向。
01
擁抱騰訊視頻,體育再「破圈」
網際網路時代,有一個詞無處不在,那就是「用戶畫像」。
在你剛下載APP並第一次打開時,就被按照興趣劃分成了不同的類別,如娛樂、體育、財經等大類,而在體育之中,也被分出了足球、籃球、綜合體育等類別。
人群的劃分,本是為了更好地進行客戶運營和廣告投放,但這又帶來了新的問題——相對而言,體育核心用戶的數量比娛樂要少,這也造成了體育平臺往往需要面臨流量的難題。因此在日常運營當中,「破圈」就成了常見詞彙。
NBA找來蔡徐坤,NFL找來陳偉霆、吳亦凡、阿雲嘎,虎撲連續舉辦女神大會,懂球帝合作乘風破浪的姐姐,超新星運動會幹脆一口氣找來一百多位體娛明星……明眼人都能看出,在大賽缺席的2020,體育公司想要吸引全社會的關注,和娛樂的結合絕對是必須考慮的方向。
在這種背景下,NBA 業務將轉交給騰訊視頻,無疑是體育對娛樂更為徹底的擁抱。
一方面,從用戶上來看,這樣一次「擁抱」具備數據基礎。籃球而論,2019年第二季度騰訊的財報中公布,共有4.9億中國網際網路用戶透過騰訊平臺觀看賽事,這一數值是與騰訊合作初年的近三倍,增長可謂迅速。
而根據第三方數據,騰訊視頻日活躍人數近4.3億,而其中騰訊視頻會員的數量在去年年底就突破1億大關,單日視頻播放量峰值在15億。從活躍用戶的角度來看,通過視頻的平臺去擴大體育人口,無疑是最佳的資源優化結果。
兩相對比不難看出,擁抱騰訊視頻可以給體育以更大體量的受眾人群,而NBA內容也具備著向全社會推廣的潛力。
在4.9億NBA觀看數字背後,騰訊視頻與NBA的用戶具備較高的重合度,在NBA入華30多年的持續努力和騰訊連續5個賽季的精耕細作之後,NBA本身已經具備了面向社會推廣的基礎。
另一方面,NBA也是娛樂化元素最足的賽事之一。觀看比賽之外,球星動態、訪談節目、紀錄片以及女主播、啦啦隊等觀賞性極強的內容,都是NBA娛樂化的基礎所在。
在賽事停擺後,騰訊體育引入了ESPN製作的喬丹紀錄片《最後一舞》。不是所有人都看過喬丹比賽,但AJ籃球鞋和背後文化早已滲透進社會,文化也正是體育與娛樂結合的基礎。通過紀錄片,當籃球之神再次拯救NBA,球迷與慕名而來的「籃球小白」都會為之歡呼、動情。這正是優質體育內容的價值與影響力,也是體育和娛樂的共振。
更不用說,根據2019 年,美國知名數據研究公司安培分析(Ampere Analysis)的調查數據,NBA已經成為國內熱度與關注度最高的賽事,超過了世界盃、奧運會等賽事。而這份數據還顯示,有33%的中國球迷願意付費觀看NBA。
因此,可以期待的是,在這次合作達成之後,騰訊視頻方面應該還會推出更多相關產品,更多優質紀錄片、更多與綜藝節目的聯動。
當NBA 與《陳情令》《全職高手》《傳聞中的陳芊芊》進行聯動,在未來,讓體育像娛樂一樣頻繁登上各類熱搜榜單,進入大眾的生活,將不再是一個夢。
通過這樣乾坤大挪移式的IP操作,可以從賽事的根本上進行「破圈」,藉助騰訊視頻的平臺,騰訊可以將NBA這樣的優質內容傳遞給更多元的人群,不斷在泛人群中培養體育愛好者人群。如此一來,體育受眾乃至體育消費者的規模擴大,將不再是一句口號而已。
02
做「大」體育,騰訊體育有了新模樣
當我們回想起2009年騰訊與NBA開始合作的那個遙遠的日子,或許很少有人能想到,如今騰訊會與NBA有如此深的綁定。
2015年,騰訊獨家籤約NBA,而這一合作又在隨後續約到了2025年。這樣一份跨越了十多年的合作,伴隨著體育產業的發展,也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勃興。如今的騰訊體育,與NBA幾乎如影隨形。
在獨家合作的歲月裡,騰訊體育致力於打造最好的觀賽平臺和國際級的製作標準,探索了場次與觀賽視角的多樣選擇,開發了高清信號,打造了球隊通、聯盟通等階梯式的會員安排,也研究出了彈幕、禮物等增值服務。
從這一步步的進階裡,球迷從開始的好奇到如今的習慣,這樣的觀賽模式現在也成了行業標配,而每天上午用移動網際網路看球,也成為很多球迷日常的生活方式。
在熱鬧非凡的社區裡,球迷們討論著場上場下的故事;比賽間歇的主播互動中,又分享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每一天都有球迷在這裡釋放熱愛、接收暖意。
作為NBA在國內的第一家付費觀賽平臺,騰訊體育自然身懷歷史重任,他們努力成為中國1.43億核心籃球用戶的大本營。
不過,5G與區塊鏈時代的網際網路,「去中心化」是一種趨勢與方向,也是安全係數更高的選擇。對於騰訊體育來說,NBA的標籤太過突出,這樣一個「超級巨星」的存在,往往會掩蓋其他業務的光芒,制約其他「年輕球員」的成長,也限制了整體天花板的高度。
NBA業務轉交給騰訊視頻,就此打開了騰訊體育做「大」體育的開關。
在調整之後,騰訊體育的各個業務板塊將更加均衡。觀賞類賽事、參與類賽事、年輕潮流內容與產品、自製IP以及內容生態與KOL培育等維度都可以發力,從而組建更穩定、更均衡的平臺生態。
在這種情況下,NBA、CBA、MLB、 F1、LPL等大量觀賞類賽事,依然還是騰訊體育的優勢所在。而在這樣的受眾基礎上,舉辦參與型賽事也寫進了騰訊體育的基因,「社交」屬性的路跑IP「企鵝跑」也開始覆蓋更多的城市和人群。
在賽事之外,年輕體育潮流本就是騰訊體育的屬性。在今年3月份,騰訊體育旗下「嚯 hobbyhouse」 潮品交換鑑定平臺已登陸微信小程序,啟動了上線以來的首次活動,未來頂尖賽事與電商之間的打通,或許將練就體育帶貨的終極模式。
此外,無論是自製IP《超新星運動會》《超級企鵝聯盟》還是近來頻現高光的《女主播大樂透》,都開始收穫更大的網際網路流量。這樣的節目不光可以打造出多元化的IP內容,還可以培養出自己的KOL,持續在體育娛樂化、擴大籃球圈層方面,創造著更多可能。
考慮到騰訊體育龐大的用戶基礎,疫情之中進行這樣的業務板塊重新整合,無疑需要勇氣與智慧。或許再過10年、20年之後,當中國體育商業化更加成熟的時候,再回頭看2020的這些變局,會猛然發現,在疫情之後,很多事情已經悄然發生著改變。
03
騰訊的新探索裡,是否藏著行業的未來?
2020,隨著騰訊體育的戰略調整,體育行業的發展方向,也來到了新的一頁。
轟轟烈烈的版權大戰早已經結束,而精細化運營以期待版權變現的冷戰場時代,似乎也已經過去。在「賽事寒冬」中,廣積糧,緩稱王,冷靜思考行業依然體育消費無力的現狀,才能有機會在未來抓住發展機遇,把體育推向更廣闊的用戶海洋。
少有人走的路,有可能通向彼岸,但往往也荊棘密布,把先驅變成先烈。考慮到體育版權高漲的成本,目前行業中的頭部公司不再進行盲目的試錯,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放在了網際網路公司的廣袤資源上,希望找到網際網路公司曾經走通的道路,在體育中移植並打通。
新賽季開始前,PP體育宣布了免費、開放版權做中超;優酷也打通大文娛,聯通旗下的體育與娛樂;愛奇藝體育的資源推介則放在了愛奇藝iJOY悅享會上……可以說,行業中的各家公司都在不約而同地找到了這樣一條路。只不過,今日官宣了新戰略的騰訊,探索得更為直接,也更為徹底。
打蛇打七寸,擒賊先擒王。在2020這場體育大變局中,騰訊體育主動求變,借力了騰訊視頻這樣一臺高速發動機,於開展多元化業務探索之後,再度輕裝上陣,扛起了行業更重的責任。他們的目光所在,或許正是中國體育消費繁盛的模樣。
這一次,在沒有體育版權爭鬥的情況下,行業所共同選擇的這條更寬的路的盡頭,也許真的就是中國體育產業苦苦尋找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