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初三孩子一枚,學習可以,數學比較好,看到這個問題,深有感觸。
去年的九月份,剛進入初三,孩子的數學曾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學好,給他找了一對一,上了四次課,孩子的數學又考了班級第一。期間有一孩子家長,他孩子學習不好,怕上不了高中,數學非常差,每次考試也就一二十分,說起孩子的成績,他家長想找補課老師,就把孩子補課的地方推薦給了他。他也是上的一對一,第一次交費10次了3000塊錢,之後聽說又續費了,不知道一共上了多久。因為我實在沒有臉問,他家孩子數學現在是二三十分。期間班主任開家長會還說,某某的家長出錢給孩子一對一,成績考成這樣……我真的感覺愧對人家!
提問者的家長問這個問題,如果孩子想學的話,初二開始好好學,然後再補習初一的知識,上高中是沒問題的。前提是孩子想學,不想學的話五個一對一也教不會,孩子直接屏蔽,怎麼也喚不醒!
現在是初二下學期,現在發力還不晚,我孩子重點中學全年級1800人初二排名500名左右,現在初三下學期100名。初中的成績是從初二下學期開始分化的,知識點的難度是從初二下學期增加的,初二下學期和初三上學期學的內容最多最難,中考的題主要在這個時期,抓住這個時期孩子還有逆襲的可能。
但是學習數學不僅要勤奮還是需要天賦的,勤奮可以把數學學好,多做題,多思考,提高做題時間和準確率。要學到頂尖水平確實需要天賦的,別的科目可能不會做瞎扯能得到分,數學不會的想蒙都蒙不了,所以數學必須重視,下苦功夫。
不過如果您的孩子是男孩子,男孩子學起數學來感覺相對輕鬆,只要想學還不晚,真的到了初三再想學估計都晚了。家長多費心,孩子多努力,趕緊行動起來吧!
幫助孩子建立完整的思維體系。
弄懂知識之間的聯繫和來龍去脈,才能化難為易,高屋建瓴。比方說,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就是小學的乘法分配律的兩次運用而來的;中學的多項式乘法。拉近數學和孩子們的心理距離,自然降低了問題難度。這些公式有什麼用呢?可以用來解一元二次方程,這就是學習動力。我上數學課常用「體系教學法。」讓知識有血有肉,引人入勝。
因為數學的邏輯性強,它帶有連慣性,必須由淺入深。要告訴你的孩子,學數學用處大,各行各業都需要,必須把它學好。要專心聽老師講課,認真完成作業,不懂要問同學和老師,千萬不能帶帳。如果帶了帳,因為數學的連慣性會導致你,想專心聽老師講課,也學不進去,主要是中間斷連,結不起來。對數學原理,性質弄不清楚,東記一點,西學一點,沒有連慣性,完成不了作業,更上不了考場。所以學數學,必須打好基礎,還要運算精細。
總之考高中,數,語,外是主科,根據各省不同決定,這三科是120分致150分,物理通常是100分,化學大多數是80分。初中階段,要全盤抓,儘量不敗科,到了高中,數學是主課,學不好,還要影響考大學。所以必須把數學補起來,對考高中,大學都是有利的。
不僅僅是數學,各科成績都不是太好。這個要看家長的想法了,如果家長覺得孩子考不上就讀技校或者打工也行的話,那孩子考上高中的機率基本上為零。如果家長非常重視,希望孩子能讀高中,還是可以努力一下的。
如果家長自己能輔導,那就針對性地讓孩子做題,一個類型的題練上十幾遍,直到孩子看到這個題就有思路就好了。如果家長自己輔導不了,那就找課外輔導班,一對一的輔導效果最好,孩子自覺的話,也可以報一對一網絡課程。
讀書苦,讀書難是我們的經歷。初中的孩子在某一門功課差一點也是正常。您可以把精力放到其它幾門功課上面輔導孩子爭取上一個臺階。這個年齡的孩子正在發育中,孩子的身體好是您最大的安逸。孩子的學習成績不要與同學比較,細心觀察孩子每一點點進步並及時誇獎,讓孩子開開心心學習,健健康康成長。(對孩子而言健康比分數重要)
要和孩子全面分析自己的優勢劣勢後,督促孩子自己的初三這一年,扎紮實實改掉壞毛病,明確學習目標,積極克服難題,爭取做到最好的自己。這樣,就有可能讓孩子在未來的學習中,努力查漏補缺,迎頭趕上。至於最終能否考取高中,我認為,只要孩子努力了,就應該予以理解和寬容、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