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27日,響水爆炸第七天。江蘇鹽城市委、市政府在響水舉行「3·21」特別重大事故遇難者集中悼念活動,莊嚴集會、集體舉哀,悼念事故遇難者。
同時,依然在核心區域執行任務的武警部隊和消防人員也在駐地和工作崗位,向遇難同胞致哀。
3月21日,江蘇鹽城市響水縣陳家港鎮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下稱「天嘉宜」)化學儲罐發生爆炸事故,並波及周邊16家企業。
一連串不應發生的化學反應,如猛獸般衝破牢籠,在轟鳴與火光中,一些生命隨之消逝。根據3月25日現場指揮部第四次新聞發布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響水「3·21」事故已造成78人死亡(其中56人已確認身份,22人待確認身份)。
除此之外,鹽城全市還有住院治療傷員566人,其中危重傷員13人,重症66人。目前,事故現場的集中搜救工作基本結束,開始進行現場清理,事故周邊環境空氣指標持續穩定達標。
國務院事故調查組第一次全體會議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事故暴露出的問題十分突出」、「改進安全生產工作上不認真、不紮實,走形式、走過場」、「嚴重違法違規、我行我素」……事件爆發的原因和問題可以從這些字眼和定性初見端倪,這些有所指、有深意的話語發人深省。
文 | 庫叔
本文由瞭望智庫綜編。
1
災難
最開始,有人以為這是一場地震。
中國地震臺網官微在3月21日下午2點50分最先發布通告,在江蘇鹽城響水附近測到3.0級地震,後來正式測定震級為2.2級。
但實際上,這是一次爆炸。
爆炸引起2.2級地震,是什麼概念?
有媒體指出,國外有人做過試驗,50克左右TNT的手榴彈,爆炸後10米範圍內不會有活物,1噸的TNT放在地面上,能炸出37立方米的坑。而地震2.2級,相當於2噸多的TNT爆炸威力。
附近建築監控視頻顯示,安靜的鏡頭突然劇烈晃動,衝擊波從緊閉的捲簾門後噴湧而出,玻璃窗碎成一段一段墜落,塵霧逼近攝像頭。
(圖為「3.21」江蘇鹽城響水陳家港化工園爆炸核心區航拍圖 圖源:工人日報)
爆炸衝擊波幾乎摧毀廠區內所有的建築物。
當時,天嘉宜氫化車間的還原操作工趙磊(化名)正在位於焚燒爐東側的氫化車間,第一次爆炸還沒反應過來,短短幾秒鐘後,第二次更大的爆炸來了,「聽起來就在很近的地方,我抬頭看見(廠區西邊的)焚燒爐已經成廢墟了。」
趙磊從車間逃出後發現到處是煙,其他受傷人員紛紛往外跑。除了被燒成廢墟的焚燒爐外,同樣位於廠區西側、與氣站距離更近的固廢倉庫也在燃燒。
在天嘉宜公司實驗室裡,張慧自己揉開眼睛,滿手是血。她的雙腿被壓在大理石板下,用盡全身力氣才掙脫出來,鞋掉了,光著腳繼續往外跑,腐蝕性的液體流到了地上,踩上去很疼。「感覺全世界只剩下我一個人了」。
(圖為3月21日拍攝的爆炸事故現場)
負責為天嘉宜運送天然氣的張偉(化名)正開著天然氣罐車駛進天嘉宜,並將罐車停在了位於廠區西側的天然氣站門口。
當他走下車,準備讓管理員打開氣站門時,發現位於廠區更西側的一個鐵棚正在著火。「我當時第一反應是趕緊讓車離開,保車!」就在張偉指揮天然氣罐車向後退時,身後傳來了爆炸聲。彼時,罐車距離氣站不到百米,他被氣浪掀翻在地,「感覺後背就像壓著一塊沉重的鐵塊似的。」
爆炸發生後,張偉和其他工人一起向上風口轉移。走出廠區時,看見身後巨大的苯罐和甲醇罐正在燃燒。
受到爆炸影響的,並不僅僅是響水縣陳家港鎮的天嘉宜,周邊16家企業以及多處村莊均被波及,建築垮塌、玻璃震碎,半徑500米內的房屋基本被毀。
在與天嘉宜化工一牆之隔的江蘇華旭藥業有限公司,實驗室工作人員徐雷看到桌上的對講機閃了一下綠燈,傳出一聲「爆炸了」。他所在的辦公室有隔音效果,事後他猜測,自己可能沒有聽到第一次爆炸。
不等徐雷反應過來,柜子上的玻璃就突然迸裂,像無數子彈,順著他的頭皮、右臉打去,眼鏡也被掃飛,接著,一塊墜落的木板把他打倒在地。
當時,崔強(化名)在距事發點四五百米的江蘇之江化工有限公司上班。事發前他看到不遠處出現明火,正準備打電話向領導反映,「結果手機剛拿到手裡,就被炸飛了。」崔強被爆炸的衝擊波擊倒,甩進了一口橫著的反應釜裡,上衣破碎,褲子只剩下一條褲帶。隨後,他從反應釜爬出逃生,「當時煙霧很大,氣味也很大,根本看不清有什麼東西。」
隨後,爆炸的衝擊波自化工園區向外蔓延,很快抵達了1公裡外的王商村,王商村的商業街頓時面目全非,捲簾門像被捏變形的A4紙一樣,被衝擊力推出四五米遠,一些窗框自二樓震落下來,只剩下窗簾飄飄蕩蕩的掛在那裡。商店內,滿屋的商品像「多米諾骨牌」一樣,通通撒在了地上,有村民回憶說「『譁啦』一聲,整個村子像是散架了一樣」。
(圖為王商村村內主路兩側的房屋均不同程度受損,窗戶玻璃無一完好)
當時,趙師傅的妻子潘女士正在隔壁鄰居家聊天,衝擊波將整個屋頂掀起,震碎玻璃。鄰居王先生徒手把壓在廢墟中的潘女士救出來。讓人惋惜的是,王先生找到64歲的妻子時,妻子已沒有呼吸。
王洋(化名)66歲的母親不幸在爆炸中身亡。據他說,父親和母親平時住在距涉事化工廠500多米外的一棟房子裡,事發時父親在鄰居家被物體砸傷鼻梁。
而在距離爆炸點不遠處,有一所海安中心幼兒園。爆炸發生時,該園的園長趙明花正帶著小朋友做遊戲。大家正唱著歌,「春天在哪裡呀,麥子長高了長大了,小朋友們快點衝,去麥田裡找春天。」
聽到一聲巨響後,她馬上大喊一聲:「小朋友們往外跑!」
大點的孩子率先跑了出去,趙明花和5位老師,攥著小班同學的手,也往幼兒園後的麥田跑去。
當時,正在連雲港市灌南縣堆溝港鎮九隊街上開車的丁磊(化名)覺察出異常之處,他當時聽到一聲巨響,「車都『抖』了,街邊房屋玻璃被震碎,散落一地。」很快,消息傳開,他才知道是發生了爆炸。
2
救人
爆炸發生後,空氣裡開始瀰漫黃色煙霧。周邊房屋被毀,屋頂被掀開,一片狼藉。
姚磊(化名)的妻子冒著刺鼻的氣味和滾滾黑煙,奮力地刨著埋在磚頭堆裡的姚磊。「在煙火中救起我,她真厲害。」姚磊紅著眼睛說。實際上,姚磊的妻子在發現姚磊之前,還救出了同一車間的弟弟和弟媳,但弟媳最終沒能搶救過來。
爆炸後幾個小時裡,姚磊和妻子分別救出3人,緊接著,被救出的人又繼續救其他人……
就在廠區附近職工和村民展開自救的同時,大規模的救援隊伍也正紛紛向這裡集結。
爆炸發生時,江蘇省消防救援總隊參謀長陸軍正在總隊上班,手機裡收到鹽城親戚發來的一段很短的視頻,緊接著就接到鹽城支隊的增援請求電話,於是跨區域增援預案被啟動,由於是化工廠爆炸,所以調集出動的是化工專業編隊和地震救援隊。此次共調集全省消防救援隊伍192輛消防車,930名指戰員,20臺重型機械。
但現場的情況不容樂觀,每個化工廠原料、生產物料各不相同,爆炸區域充滿危化品液體、氣體。
救援人員就在這樣險惡的環境中展開了救援,他們「全副武裝」,針對不同的燃燒物質,有針對性地選用滅火泡沫,比如廠區內的3個儲罐,兩個苯罐加1個甲醇罐,每個1500立方,總共4500立方,甲醇燃燒必須用抗溶性泡沫撲救。消防人員架設了13臺泡沫炮,對罐體進行冷卻和撲救,讓正在燃燒的罐體不至於坍塌,因為一旦坍塌,易燃液體流到地面形成流淌火,更加難以控制。
(圖為3月21日,消防人員在爆炸現場參與滅火工作 圖源:我們視頻)
同時,救援人員確定了滅火和救人同步開展的策略。前期到現場的近280人的搜救隊分成40個搜救組,每組5到7人,在1.1平方公裡的範圍內展開搜救,共涉及16家企業和一個汙水處理站,救援人員第一時間進入每個辦公區和車間進行搜救。
多名被困人員因此被救出,一名被困人員被救出後借消防救援人員的手機,帶著哭腔給家人報平安,「消防人員把我救出來了。」簡單說明自己所在的位置及傷情後,他匆忙掛了電話,「不能耽誤消防員的救援。」
到了次日早上,事發廠區3處著火的儲罐和5處著火點也全被撲滅。濃煙散去後,地上的巨坑顯露出來,有的廠房被掩埋,有的只剩下框架。
(圖為3月22日,消防隊員在江蘇鹽城響水化工廠爆炸事故現場搜救<無人機拍攝>)
爆炸後爭分奪秒搶救傷員的當然少不了醫護人員。
21日正值響水縣人民醫院急診科的一名護士許琳曼調休,她在家中帶著11個月大的孩子。下午2點50多,工作微信群裡接到急診科護士長許利玲的緊急通知:響水縣化工園區突發爆炸事故,所有人包括休假的人全部到科室集中,救治傷員。
「救人要緊!」許琳曼當即將孩子交給婆婆,衝到門外打車趕往醫院。不到15分鐘時間,趕到醫院的許琳曼看見醫院停車場大大小小的車輛上不時有傷員送過來,她和急診科的另外31名護士姐妹迅速進入應急狀態。
隨著送來的傷員越來越多,正在為傷員做清創護理的許琳曼在人群中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正是自己的丈夫周晨龍,他是一名消防員。短暫的四目相對後,許琳曼喊了一句:「老公,你怎麼樣?」對方有力地回應:「我沒什麼,只是一點皮外傷,你不要管我。」
為爭取搶救時間,檢查、評估、術前準備、手術等交叉進行。 「搶救的每一秒都很寶貴,21日晚上我們科室四臺手術同時進行。」有的醫生3天只睡了五六個小時,眼含血絲卻精神抖擻。
(圖為3月23日在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監護室,醫生在對受傷群眾進行檢查)
救護車上、急診室裡、手術臺上、重症室裡……多日來,部分醫護人員至今還未回家,困了就在值班室眯一會,沒有固定飯點,抽空扒拉一口就匆匆回到崗位,4500多名醫護人員、116輛救護車、70多名醫療專家,爭分奪秒搶救傷員。
3
尋親
爆炸發生後,很多志願者也從全國各地趕來,他們負責疏導傷者,同時疏通道路。據志願者介紹,送來的大多數傷者臉上一點表情也沒有,「都被嚇懵了」。當志願者詢問「餓不餓」時,這些傷者小聲吐出「餓」字,志願者便給受傷人員餵湯餵飯。
與此同時,許多當地市民連夜排隊到獻血點獻血,還有從淮安、連雲港、無錫等地趕來獻血的志願者,有現場市民說「去獻血的時候前面已經有四五十個人在排隊了,後來因為排隊獻血的人增多,醫院又增加了一臺採血車,周邊還有商戶為無償獻血者提供免費豆漿、奶茶。」
除了各方在積極進行援助外,也有不少人在尋找失聯的親人。
響水縣人民醫院義工協會的登記簿裡,還夾著一張張尋親者留下的紙條,協會的志願者將爆炸中失聯者的照片發在協會志願者群中,群裡的成員遍布響水縣附近的多家醫院,他們會積極進行搜尋。
3月21日下午,騰訊新聞發起話題「鹽城爆炸事故尋人」,該話題18個小時內的閱讀量就達到333萬,參與6.6萬人次。
(圖為3月21日,救援人員在爆炸事故現場轉移傷員)
多名家屬在網上發布尋人消息,稱其親友事發前在爆炸核心區及周邊工廠工作,事故發生後失聯。
劉豔(化名)是天嘉宜公司的員工。3月21日,她外出體檢,不在工廠,但與她同在一個廠房工作的丈夫劉如海、公公劉配友、表弟趙坤毫無消息。
事後,劉豔到處尋找,都沒有發現丈夫的蹤跡。她說,自己曾聽說,有人看到爆炸時丈夫跑出來了,後又折返救火。3月22日,劉豔再次來到工廠外面尋找,看到丈夫曾經工作的廠房嚴重損毀,「只剩下幾根水泥柱子,機器被炸得看不出樣子,還在冒著白煙。」
38歲的吉利伍基和丈夫吉克偉哈一起從四川涼山來響水務工,夫妻二人同在華旭藥業一個車間工作。爆炸發生後,吉利伍基暈了過去,被救援人員送到了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搶救,幸好她傷勢不重,呼吸道感染,無其他外傷。但清醒過來後的她發現,丈夫不見了。
「他今年42歲,身高1.7米左右,」這是她現在唯一記得的關於丈夫的信息。在醫院陪護的志願者說,吉利伍基受到驚嚇,醒來之後情緒激動,手機丟了,記憶也很混亂,「她現在情緒激動,不想繼續回憶,無法描述爆炸發生前的場景,連工作服都記不起來是什麼樣,手上也沒有丈夫的照片,很多電話號碼也記岔了。」
3月23日整整一天,17歲的趙天(化名)都在陪著家人四處跑。爆炸發生後,家人一直無法和32歲的叔叔取得聯繫,37歲的姑父也不知所蹤。在此之前,家人陸續找到了姑姑公婆二人的遺體,來不及休息,又立刻出發去找兩位失聯的年輕人。
他們上午去了醫院,逐個病房敲門,逐個核對名單,一無所獲。下午開車去工業園區,禁止進入,只能在遠處眼巴巴看著。趙天急哭了,「沒有辦法了,只能等。」
30歲的高星(化名)在天嘉宜公司上班,據其家人介紹,當時她工裝裡穿著粉色衣服,有目擊者稱爆炸發生後,她被救出送到醫院,但家人找遍周邊醫院也沒找到她。
她弟弟一夜沒睡,凌晨四點多,他發朋友圈說,希望天亮的時候能等到姐姐的好消息。在王商村和化工園區,同樣有人因為面臨選擇而難眠。
還有許多尋人啟事在微信、微博上迅速傳播,擴張到了更遠的地方。失聯人員的姓名、年齡、照片等個人信息被發布、轉載,有人黯然:「找到了,人不在了」;也有人沮喪:「依然沒有消息」。隨著官方公布的遇難人數不斷上升,他們往返於工廠和醫院,尋找、等待,迎接或是告別。
4
反思
爆炸後的幾天,救援和尋人依然在緊張地進行著,有時候救援人員需要一遍一遍的地毯式反覆搜索,反覆呼喊、擊打建築,看有沒有倖存者的回音。有時他們發現了被困人員,但由於道路狹窄,車輛無法進入,為了防止二次傷害,又不敢使用大型器械,救援人員就只得用手扒開廢墟,正是這樣的堅持,成就了很多生命的奇蹟。目前,事故現場的集中搜救工作基本結束,開始進行現場清理,事故周邊環境空氣指標持續穩定達標。
(圖為全副武裝的消防救援人員在進行搜救 圖源:環球時報)
一些村民陸續回到家中查看財物損失,屋內屋外一片狼藉,部分村民已經開始自行清理屋內的玻璃渣,有當地派出所人員逐家登記損失情況。
與此同時,這次事故的原因也隨著調查的深入開展逐漸清晰。
3月23日,國務院事故調查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一針見血地指出:事故暴露出的問題十分突出,表明江蘇省一些地方和企業在吸取過去事故的慘痛教訓、改進安全生產工作上不認真、不紮實,走形式、走過場,事故企業連續被查處、被通報、被罰款,企業相關負責人仍舊嚴重違法違規、我行我素,最終釀成慘烈事故。
「如果壞事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多麼小,它總會發生,並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海恩法則告訴我們,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
在響水化工廠被爆炸衝擊得只剩下一座廢墟之後,響水縣生態化工園區及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的各種「黑歷史」也被媒體扒了個遍,發現這家公司真的是劣跡斑斑,爆炸的引線其實早就埋下了:
*自2007年起,該園區內至少發生過4起爆炸、洩漏和火災事故;
*2017年1月,涉事企業的時任主要負責人曾因非法處置危險廢物、嚴重汙染環境被判刑;
*2018年2月,國家安監總局發函指出該企業存在13項安全隱患問題……。
可見,反覆的提醒和懲處,都沒有喚起涉事企業的高度重視,他們反倒呈現出了一種「死豬不怕開水燙」的狀態。
該公司一位員工說,廠裡管理相當混亂,招的工人層次參差不齊,多數是通過熟人關係相互介紹進來的,門檻很低,有些工人甚至不識字。他自己也是通過熟人介紹進廠的,每個月工資大約是4500元。剛進來的時候也有人來講安全注意事項,「但也就講講安全而已,沒有什麼像樣的培訓。」
而另一個值得關注的事實是,2016年時天嘉宜公司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許可證就已經過期。而據《中國化工報》引述報導,此次爆炸源就是存放固體危險廢物儲存倉庫。在沒有許可的情況下,還能一路綠燈前進,是相關部門疏於管理還是另有他因?
從更長的時間維度來觀察,我們就不難發現,天嘉宜是當地政府的「掌上明珠」。這顆「明珠」起步於承接蘇南地區產業轉移的「北遷運動」。
特殊的「身世」反映著特定的時代背景。在那個年代,明知化工企業的環境危害,可當地政府依舊毅然決然地選擇化工作為經濟支柱,時任響水縣環保局局長的孔令逸2006年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曾給出了「直率」的回答:「在溫飽和環保面前,人們肯定選擇前者。這並不是我們笨,而是我們沒有選擇。」
有學者曾走訪蘇北諸縣市,發現了一個現象:幾乎每個縣市都設立了化工園區,用以吸引產業轉移而來的高汙染化工企業。這些園區很多缺乏完整科學的產業規劃,只是簡單地圈上一塊地就開始招商。
再來看江蘇響水,是鹽城市「北三縣」之一,在公開報導中,這裡被視為蘇北的傳統貧困區域,曾被稱作江蘇省十大貧困縣之一,有「蘇北蘭考」之稱。
農業社會,響水農耕不興;進入工業社會後,響水縣開始主動突圍,突破口便是化工產業。東瀕黃海,北枕灌河的地理形勢,非常適宜化工產業發展。
化工產業也漸漸成為響水縣的財政支柱。僅在2011年,陳家港生態化工園的納稅額就佔到全縣財政收入的1/6左右。響水縣政府官網發布於2017年的信息顯示,當年度前4個月,化工園區實現稅收10853萬元。
高生產總值及其帶來的高稅收,讓陳家港化工園區頗受重視。在響水縣政府官網上,生態化工園區與沿海工業區、經濟開發區一道,被稱為拉動響水經濟的「三駕馬車」。但高歌猛進之下,陳家港化工園區的安全事故卻一度層出不窮,公開報導顯示,幾乎每隔兩三年,陳家港化工園區就會出現一起嚴重的生產安全事故,層層加碼之下,最終引發了這次的慘烈的爆炸事故。
雖然化工產業確實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過不小貢獻,但在高度強調高質量發展的當下,有些官員如果還「執迷不悟」,只把經濟成績當做最顯眼的政績,那「安全生產要萬無一失」可能就成為空話、套話。
生產安全,人命關天,容不得一絲對隱患的僥倖心理,耍不得任何監管上的花拳繡腿。痛定思痛,當前最現實、最迫切的,是各地政府和相關企業從慘案中汲取教訓,下決心放棄不惜犧牲安全謀發展的理念、撕掉一切形式主義的畫皮,切實提高對安全生產監管的責任心,不放過任何苗頭、不放縱一絲隱患、不亂開一道口子,避免悔之晚矣的「人禍」。
參考資料:
【1】響水爆炸,生死之間|王雙興、祖一飛、向凱、陳景收、王翀鵬程,《新京報》旗下微信公眾號「剝洋蔥people」;
【2】響水爆炸後的一天|彭子洋,微信公眾號「新京報」;
【3】響水三天三夜|李超 朱彩雲 黃雪琴,《中國青年報》旗下微信公眾號「冰點周刊」;
【4】響水爆炸中被震碎的村莊 |石愛華,《北京青年報》旗下微信公眾號「北青深一度」;
【5】鹽城爆炸事故涉事廠家管理混亂,安全培訓不到位|鮑安琪、胥大偉,《中國新聞周刊》;
【6】響水爆炸事故第3天:現場仍在搜救,附近居民不敢回家|張燕,《中國經濟周刊》;
【7】響水爆炸事故最新進展:集中搜救基本結束 善後「戰役」全面打響|範凌志、任重,《環球時報》。
總監製:王磊
監製:夏宇
責編:戴麗麗 李逸博
編務:李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