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 注 新 港 人 傳 遞 正 能 量
香港新移民 互助文明社群
旅客一向喜歡到特賣場(即Outlet)購物,認為相對實惠,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嚴峻,旅客難以入境,本港將會面臨一個沒有內地客的「五一黃金周」。
《香港01》記者先後到東湧東薈城及海怡半島特賣場了解情況。有東薈城店舖售貨員說,近兩星期周六、日人流不少,大多為剛行山郊遊的香港人;但旺丁不旺財,對生意幫助不大,跌幅最少有6成,目前只能見步行步;有東湧居民則說現時出外「行得好舒服」,但明白不少人因此而「失飯碗」,直言不得自私,認為當局遲早會放寬入境限制,讓內地人回來購物。
海怡半島Outlet(新海怡廣場)多間店舖關門停止營業,幾乎所有服裝店均推出折扣優惠。在廣場餐廳工作一年半的周小姐表示,人流相比疫情前下跌約一半,服裝店於平日甚至空無一人,但周末本地居民顯著增加。
Outlet顧客不止內地客 店員:相信公司守得到
今年年初起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自2月起對各地旅客實施不同入境及檢疫限制,來港人數跌至「冰點」,連帶相關行業帶來影響。一向以來,特賣場(即Outlet)多為出售早些季度滯銷衣服、手袋產品,主要客源多為旅客。《香港01》記者於上周六(25日)及本周一(27日),到東湧東薈城視察,周六中午時間人流不少,大多為一家大小或衣著輕便的市民,以往旅客逼入運動用品店購物、門外大排長龍的情境不再,店內顯得冷清得多。除食店外,其餘店舖實際人流不多。
商場三樓以售賣中價手袋、衣服為主,其中一所美國名牌手袋店的售貨員跟記者說,自2月陸續「封關」後,旅客數字跌至「零」,生意急急下跌,最少急挫六成,「其實上年社會運動(反修例示威)已經跌,今年仲驚,係有香港人買嘅,但都少好多,始終唔會人人去買,我無埋數啦,但都知最少少六成。」
眼見店外人來人往,未如所說的冷清,店員即說:「好多喺度住路過,星期六、日啲人行山之後行下涼冷氣為多。大家以為得大陸客買,其實連南亞人即菲律賓、印尼、泰國人都黎,而家無曬……」她慨歎現時情況的確實令人擔心,但相信公司守得到,作為僱員只能見步行步。
另一出售美國品牌衣服的售貨員表示,三個月來的情況未見太大分別,「人流不多」。近日確診人數下降,遊人有所增加,該售貨員坦言若非本身有一班本地熟客的支持,難以「撐得住」;但同品牌的高檔次產品,銷情則差得遠,「始終價錢較高,幾千元幾萬元一個袋、嗰種款你唔會成日買,影響就大啦!」
對於有意見指下月可放寬內地人來港的措施,她顯得有點猶豫忐忑,「的確唔可能長期都咁嘅生意額,但的確係有風險,到時只能加強自己保護,盡量保持距離!」
海怡Outlet古董傢俬店老闆:月蝕五位數字
記者於本周日(26日)亦到海怡半島Outlet(新海怡廣場)觀察,發現多間店舖關門停止營業,幾乎所有服裝店均推出折扣優惠。失去自由行遊客後,廣場的人流稀少,大部分為港人及在港居住的外籍人士購物,僅得數名操普通話的顧客。
經營22年古董傢俬的陳先生感嘆:「今年生意真係唔得喇!」他指以往的顧客八成為外國遊客、兩成為內地人,同時受物流運輸的影響,訂購的服務亦無法維持,因此收入下跌一半,計除工資、營運工廠、租金等,每個月蝕五位數字。他指若顧客要求減價,「當然有得傾啦」,並透露最多可講價至八折優惠。
當日到廣場消磨時間的吳先生指,觀察到折扣優惠增多但不吸引,不會購買無必要的物品。他又指行街的人較多,消費的人少,又指疫情持續多個月,「冇可能成日唔出街,唯有自己小心啲。」而在廣場餐廳工作一年半的周小姐則表示,人流相比疫情前下跌約一半,服裝店於平日甚至空無一人,但本地居民於周末顯著增加。
有的呢,掃碼關注「我要入群」就可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