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主認為,現在是不是已經可以單方面宣布:今年到目前為止,《處處吻》是最火歌曲。
沒有之一。
不管哪個行業,不管哪個圈子,也不管是什麼用途。
萬物皆可《處處吻》。
翻唱版本在熱搜登頂,B站從去年末到今年初,混剪視頻區的半壁江山也都是《處處吻》的身影。
粉絲們對自己的偶像過往視頻,進行剪輯和二次創作,再配上節奏感極強的《處處吻》。
質量稍高的,在B站上收割幾百萬的播放量非常多見。
隨著影響力的逐漸增大,後來也有越來越多的其他領域用上了《處處吻》。
代表是釘釘在受到宕機的爭議後,也自行混剪了一個由表情包組成的《處處吻》。
那麼,《處處吻》從一首古早時期的粵語歌曲,到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三個十年初爆火,經歷了什麼?
《處處吻》本身的創作,又經歷了什麼呢?
最早,《處處吻》出現在2004年,作為百威啤酒的廣告BGM,收錄在楊千嬅的《電光幻影》專輯中。
這張專輯,在最開始出來時,裡面最火的單曲,是《小城大事》。
對《處處吻》的混剪和二次創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6年底。
但真正出圈的一次,還是今年的一月份,以為UP主,混剪了來自《阿飛正傳》《倩女幽魂》等經典香港電影的美女片段。
配上《處處吻》的隱約,把觀眾瞬間拉回到了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以及香港初代女神的黃金時期。
是的,香港文化輸出最盛時期的影響力,一直到現在還可以順手收割掉如此龐大的流量。
在彼時,香港即便是放在整個亞洲來看,其影響力也是一時無二。
近幾年,香港的電影和音樂,依舊在進行持續的生產,裡面也不乏會有優秀作品。
但要像曾經的這個時期的盛況,卻是再難出現了。
《紐約時報》曾對一部香港電影評價:「盡皆過火,儘是癲狂。」
這原本是一句對香港電影過於風格化和張狂的批評,在逐漸演變之後,逐漸成為了一個時代的印記。
香港導演陳果早年的電影《香港有個好萊塢》,此處好萊塢意為好萊塢。
片名恐怕是對香港黃金時期最好的註腳。
《處處吻》的混剪視頻中,我們市場看到類似詞彙,「港味」。
「港味」到底是什麼。
恐怕難以有一個明確的定義。
這恐怕不是一種妝容風格,不是一種濾鏡風格,不是簡單一種畫風能夠解釋的清楚的。
因為這個範圍囊括太廣,無人可以定義。
正是許多觀眾腦海中的這些港味,見證了黃金時期的影響之深。
類似《處處吻》這樣,被廣泛適用於同一類似場景的粵語歌曲,大眾非常熟悉的,還有《亂世巨星》。
其中一句「叱吒風雲,我任意闖,萬眾仰望」,幾乎被所有的視頻創作者用來「大佬出場」的場景。
從後期的實際效果和反饋來看,也確實十分搭配.
《處處吻》,並不是第一首因混剪而翻紅的歌曲。
被多次用於剪輯視頻裡的陳小春的《亂世巨星》,一句「叱吒風雲,我任意闖,萬眾仰望」,適用於所有「大佬出場」場合。
類似的還有前兩年的《醉赤壁》,也在短視頻平臺最火熱的那幾年被用作所有「唯美」風的視頻背景。
「確認過眼神,我遇上對的人」,在一時間幾乎成為了抖音的標籤之一。
《野狼disco》和《處處吻》等此類歌曲爆火被廣泛改變之後,自然也有質疑的聲音。
一些觀點認為,這種創作是對原創的不尊重,原創作者可能並不喜歡這樣。
也有可能會涉及到一些版權問題。
不過,也有許多人表示,也正是混剪,給予了許多已經被時間埋沒的歌曲以第二春。
再創作也是作者和觀眾對作品的喜愛,才會來來進行創作和觀看。
可見,真正優秀的作品,時間給它們帶來的褪色並不會太大。
而之後還會出現哪些同類作品被大眾所廣泛喜愛呢?
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