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初中階段不得公布學生成績,一線教師怎麼說?
今天早晨,筆者看到某省教育廳的最新通知,減負放真招,要求省內小學、初中不得公布學生的考試成績。說實話,「不得公布小學、初中學生成績」根本不是這個省的首創,教育部在推廣素質教育時,就下發過此類文件精神:嚴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學生成績和排名。既然教育部已經下發過此類文件,為什麼省教育廳還要再次傳達和強調呢?
這是因為,中小學並沒有取消學生排名,更沒有做到不公布學生成績。雖然校領導和教師們都知道,不公布分數不排名次是利大於弊的,應試教育以分數決定一切,不注重學生在藝術、體育、動手能力、口才等方面的培養,在應試教育下,學生很難得到全面發展。而且不公布學生的成績和排名,有利於保護學生隱私。因為學校公布分數後,分數不高的學生會產生「我怎麼這麼不中用、怎麼這麼笨」的心理,一次次的打擊讓他們會破罐子破摔,越來越走下坡路。如果不公布分數,這些學生不會感到在同學面前丟了自尊,反而會積極發現自己在某方面的興趣或天賦,發展自己的優勢,這些優勢也會幫助他們找到自信。
既然不公布學生分數和排名有這麼多優勢,為什麼學校還要明知故犯呢?歸根到底,又回到中考、高考制度上來。好的高中和大學,都是按照學生的中考、高考分數擇優錄取的,為了爭這比例很少的優質資源,家長和學生是拼盡全力的,學校為了升學率也是很拼的。「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哪一次考試結束,教師不得進行優秀率、及格率的計算?你不計算不行啊,學校等著進行校排名然後綜合分析呢!班級優秀率低了,教師還會受到批評呢。
哪一次考試結束後,家長不是一直打電話追問自家孩子成績?然後大家在微信群裡到處打聽別家孩子的分數,進行橫向比或縱向比。弄到最後,孩子們的分數和排名成了半公開的了,教師索性就公布了學生的成績和排名。教師也是無奈的,你不公布成績,家長不停地追問;你公布成績,實際是違反相關規定的。所以某省教育廳下發的減負文件,筆者很擔心它會不會被學校和家長接受。
作為一名從教20餘年的老教師,筆者是這麼看待這件事的:不公布學生成績,屬於一刀切的做法,看似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殊不知,考試排名也是一種良性競爭機制,如果我們不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不讓他們接觸挫折教育,這樣培養出的孩子,都有一顆玻璃心打不得罵不得甚至說不得,這樣的孩子,怎麼面對踏入社會後的充滿競爭的真實生活?
所以,筆者認為可以變通一下排名制度,體現出該制度的競爭激勵機制,切不可一刀切。
比如班級有40名學生,可以只公布前20名學生的成績,藉機鼓勵全班學生努力考入「20強榜單」。這樣分數較差的同學也不會被同學圍觀,保護了他們的自尊心。學生需要認可和鼓勵,單純的取消排名是不懂創新。只要我們因勢利導,多維度的鼓勵先進,激勵後勁,每個孩子都能在集體中快樂成長。
一線教師應五年一考,擇優上崗
特崗教師可以辭職嗎
中小學校長為何不願代課?
如今教師這個職業為什麼讓一部分人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