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吉村的千畝向日葵花田。(資料圖)花吉村供圖
中新網南京12月21日電 (記者 鍾升)車輛駛進鹽城市鹽都區鹽瀆街道花吉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向日葵雕塑,道路兩旁的路燈也被打造成別致的向日葵造型。圍繞向日葵,當地居民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花」樣生活。
許根洋展示自己的麵塑作品。 鍾升 攝
花吉村原本只是鹽城市的一個普通村莊,村域面積5.5平方公裡,居住著1027戶3542人。近年來,不甘於平庸的花吉村在經過市場調研論證和深思熟慮後,流轉土地1500畝、投入資金350萬元開始打造千畝葵園,分兩季種植向日葵。
夏天圍繞盛開的向日葵發展鄉村遊,製作向日葵盆花。葵花籽成熟後年產180噸,可用於生產葵花籽油、葵花茶。村裡通過與鄰近的江蘇同力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籤訂葵花籽回購協議,每年為企業提供80噸葵花籽作為原料生產能量棒,產品遠銷海外。2019年,村集體增收35萬元。今年,花吉村獲評江蘇省第三批次特色田園鄉村。
除了有效解決葵花籽的銷路問題。同力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還吸納350個村民就近就業。54歲的村民吳雨英在公司從事保潔工作。她表示:「在以前,我這把年紀很難找到工作了。現在騎電瓶車3分鐘就能到公司。家門口上班,工作也輕鬆。在公司裡工作的村民,年均收入達到6萬元。」
退休後,王秀英拾起了老虎鞋製作技藝。 鍾升 攝
口袋裡有錢了,花吉村開始打造集聚提升型村莊,規劃集聚334戶,老村規劃改造96戶,新村規劃建設238戶,一期建成90戶、二期在建148戶。村民住上了粉牆黛瓦的新房,村裡建成了惠民工作室、百姓大舞臺等文化設施,每周兩場的惠民演出場場爆滿。
日子好了,村民們的生活也愈發豐富。江蘇省級傳統技能技藝大師許根洋此前是一名在全國各處跑的廚師。2013年,他回到家鄉專職做麵塑。如今,許根洋做出的一個精緻麵塑能買到兩三千元,一年收入十幾萬元。村民王秀英是鹽城老虎鞋製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從幼兒園老師的崗位退休後,王秀英拾起了面臨失傳的老虎鞋技藝,帶動親朋好友一起製作虎頭鞋,「以前老公閒下來就打牌,現在也來幫忙做,牌都不打了」。最近,老人家還做起了直播,網上教學非遺技藝的製作技巧。
依託著向日葵,以花為名的花吉村正在致富路上探索更多「花」樣。帶領群眾和向日葵一道「向陽而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