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神韻 絲路故事第4集:蘇武牧羊

2020-12-22 騰訊網

蘇武在匈奴 十年持漢節

蘇武(公元前140—公元前60年),字子卿,漢族,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代郡太守蘇建之子,西漢大臣。漢武帝時為郎。

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蘇武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一說今俄羅斯的貝加爾湖,一說在今甘肅白亭海 ) 邊牧羊,手持漢朝符節,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方獲釋回漢。

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蘇武牧羊》讚揚了蘇武面對威逼利誘忠心耿耿,不畏強權,忠貞不屈,愛國且不向挫折屈服低頭的精神。

蘇武在匈奴,十年持漢節。

白雁上林飛,空傳一書札。

牧羊邊地苦,落日歸心絕。

渴飲月窟冰,飢餐天上雪。

東還沙塞遠,北愴河梁別。

泣把李陵衣,相看淚成血。

相關焦點

  • 蘇武的故事:蘇武牧羊
    西漢典屬國,奉命持節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扣留,誓死不降,在北海邊牧羊十九年,後被釋回。「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故事簡介:蘇武奉命持節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扣留,蘇武誓死不降,匈奴單于為了逼迫蘇武投降,開始時將他幽禁在大窖中,蘇武饑渴難忍,就吃雪和旃毛維生,但絕不投降。
  • 武威有人用剪刀剪出「蘇武牧羊」的故事
    4.朝廷深知此次出使匈奴非同尋常,蘇武使團離開長安時,漢武帝親率百官送行,親自把蘇武扶上御賜的追風逐電千裡馬,目送出使隊伍漸漸遠去。13.蘇武見此地雖人煙稀少,但水草豐茂,且背靠一座山丘(後人為紀念蘇武,將此山命名為「蘇武山」),是個牧羊的好地方。便在此住了下來,手持旌節,趕著羊群,開始了牧羊生活。
  • 秦腔《蘇武牧羊》
    秦腔《蘇武牧羊》選段王新倉 丁良生
  • 《蘇武牧羊》剪紙連環畫
    4.朝廷深知此次出使匈奴非同尋常,蘇武使團離開長安時,漢武帝親率百官送行,親自把蘇武扶上御賜的追風逐電千裡馬,目送出使隊伍漸漸遠去。13.蘇武見此地雖人煙稀少,但水草豐茂,且背靠一座山丘(後人為紀念蘇武,將此山命名為「蘇武山」),是個牧羊的好地方。便在此住了下來,手持旌節,趕著羊群,開始了牧羊生活。
  • 蘇武牧羊:歷史的真相竟然如此
    而且,漢武帝還派出蘇武一行人,出使匈奴,護送這批釋放的匈奴人質(使節),好讓他們平安回到匈奴。這一行人,都是漢朝的使節,到了人家匈奴的地盤,理應安分守己、好好做使節,對不對?原來,當時匈奴並不是只有大漢一個敵人,其實匈奴在當時北方遊牧民族的內部,也有敵人。當時在匈奴內部,有人要造匈奴的反,還說要投奔漢朝,而第一件事,就是要刺殺匈奴的猛將衛律。
  • 五幅「蘇武牧羊圖」 各有血淚憑君讀
    宋    佚名     蘇武牧羊圖頁     絹本     24.4×21.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漢書·蘇武傳》有曰:「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仗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作為一出宋代歷史典故,對於蘇武的高風亮節,宋至今,文人雅士多造像尊之、崇之。
  • 蘇武牧羊19載能夠「生入玉門關」,清朝「蘇武」楊重英卻客死他鄉
    蘇武牧羊的典故我們是在熟悉不過的了,作為漢朝出使匈奴的使者,蘇武被匈奴扣押長達19年之久,而在這19年間,蘇武拒絕投降匈奴,即使手中的「節髦盡落」也沒有屈服,始終維護著大漢朝的榮譽。蘇武在前方維護大漢威儀,而後方並沒有將其忘記,通過外交斡旋,蘇武得以「生入玉門關」,回到漢朝的蘇武受到了漢朝皇帝的嘉獎,他的故事也成了激勵人們忠君愛國的正面教材,影響後世千多年。
  • 你聽過朝鮮版《蘇武牧羊》嗎?——這首廣為流傳的名曲還有這樣的身世之謎
    歌曲內容取自古代歷史故事:漢武帝時,中郎將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因不屈於匈奴的威脅利誘而受盡折磨,匈奴使其牧羊19年,歷盡艱辛,終不辱節。此曲借用古代題材,寄託了當時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精神。歌詞樸實生動,突出了愛國主義思想情感,此曲以通俗的內容、流暢古樸的旋律,表達了深沉悲壯的思想感情。
  • 蘇武牧羊被迫吃野草籽飽肚,為何不殺羊吃呢?專家:吃了就要後悔
    雖然很多人都說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事物,也有好死不如賴活著的說法,但是從我國古代的傳統思想來看,還有比生命還要更加珍貴的東西,那就是一個人的尊嚴和氣節,不食周粟這個成語背後的故事就表達了古人在道義和生命兩者中的取捨問題。
  •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牧羊北海的民族英雄,蘇武
    得知匈奴此舉之後,漢帝便派遣名為蘇武的大臣作為使臣護送羈押在漢朝的匈奴回到故土。蘇武也算是出身名門,他的父親蘇建是西漢的大將之一,也是朝中的官員,蘇武在其父去世之後繼承了爵位和官職,在朝中以忠義孝廉而為人所知。
  • 中國好典故-1001鴻雁傳書(著名的蘇武牧羊的故事裡頭卻蘊含了一個...
    更多音頻到喜馬拉雅搜「王封臣」訂閱)典故:1001鴻雁傳書(附「鴻雁」、「蘇武牧羊」)評書:=======出處原文:(聽完評書,再閱讀原文,有效提高古文水平哦!)========講好中國故事,讀好中國經典。每日一個好典故,評書全新解析,通俗有趣易懂,還是全免費!歡迎訂閱!覺得有益,多多轉發它。讓更多人受益哦。當然!打賞更歡迎了。
  • 千年神韻絲路故事第3集:勇冠三軍
  • 千年神韻 絲路故事第5集:昭君出塞
  • 《說文解字》第141課:蘇武牧羊所持的符節,上面的毛是啥材料?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41課,講三個漢字,即《說文解字》解字「犛」部漢字的三個字。其中犛是部首漢字,「氂」與「斄」是部屬漢字。
  • 蘇武又為什麼要去牧羊?
    超過139萬人正在關注8月4日  哈爾濱 雷陣雨   21℃~27℃>西風4~5級蘇武,是西漢時期的一名大臣,他出使匈奴的時候被扣留,19年之後才得以回國。說完了武字,我們再回到那首詩,寫的就是蘇武牧羊的故事。那麼,蘇武為什麼要牧羊呢?
  • 蘇武在北海放了19年羊,匈奴人不給吃不給喝,他是怎麼活下來的?
    松樹古來擁有百木長的桂冠,千歲材的美稱松樹在古代預示吉兆說松樹預示吉兆的故事,拾掇史書間實在不少。《開元天寶遺事》卷二有一段「枯松再生」記事,展現松樹的靈性。蘇武牧羊,《晚笑堂竹荘畫傳》插圖。(公有領域)北海牧羊十九年的蘇武,傲岸挺立在寒風大雪中,仿佛一棵寒松,展現處變不變、威迫不移的堅定操守。 班固《漢書》中,表述有漢一代鑄造偉大功績的人,「奉使則張騫、蘇武」,蘇武和張騫齊名都是使節的代表。孔子說過:「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就是說志士仁人,沒有貪生怕死出賣正義的,都是捨生忘死維護正義的人。
  • 2021初中語文人物作文素材:蘇武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語文常考作文素材:蘇武,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獲獎名片】   堅韌守望   【評價】   十九年如一日,他牧羊於大漠,孤獨與寂寞伴他左右,但他從沒想過屈服。富貴對於他恰似過眼雲煙,忠心對於他才是永恆無限。他是真正的愛國主義者!
  • 初中文言文閱讀 | 蘇武牧羊北海上
    注釋使:出使。單于:匈奴的首領。留:扣留。衛律:漢人,投降匈奴,後成為單于的重臣。衛律用盡各種方法威脅誘惑,蘇武最後都不屈服。衛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能威脅他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更加想要使蘇武投降,就把蘇武囚禁在大地窖裡面,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就吃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飢,過了幾天沒有死。匈奴人認為他是神仙,就把蘇武流放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讓他回國。蘇武來到北海後,匈奴人的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果來吃。
  • 西安周邊千年古鎮,曾繁華千年今稍顯落魄,姓蘇的人可以來看看
    教科書上「蘇武牧羊」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聽說過。蘇武是漢武帝時期的一位「外交官」,他出使匈奴被扣押了19年之久,因為忠心不改,被發配到當時的「北海」也就是今天的貝加爾湖一帶放羊。這個故事我們都耳熟能詳,但你知道其實蘇武回到了故土長安,並最終長眠於西安周邊的鹹陽武功鎮嗎?
  • 蘇武墓:牧羊北海邊 心存漢社稷
    在鹹陽武功縣西北的武功鎮,北面不遠處龍門村的臺地上,矗立著一座不大的墓冢,埋葬著西漢著名的大臣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