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武的故事:蘇武牧羊

2021-02-13 歷史故事

        蘇武,字子卿,生於西漢武帝建元元年,即公元前140年,西漢宣帝神爵二年,即公元前60年去世。西漢杜陵,即今陝西西安人。西漢典屬國,奉命持節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扣留,誓死不降,在北海邊牧羊十九年,後被釋回。「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故事簡介:蘇武奉命持節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扣留,蘇武誓死不降,匈奴單于為了逼迫蘇武投降,開始時將他幽禁在大窖中,蘇武饑渴難忍,就吃雪和旃毛維生,但絕不投降。單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蘇武更是不為所動,依舊手持漢朝符節,牧羊為生,在北海邊牧羊十九年,才被釋回。

        蘇武牧羊典故: 匈奴自從給衛青、霍去病打敗以後,雙方有好幾年沒打仗。他們口頭上表示要跟漢朝和好,實際上還是隨時想進犯中原。匈奴的單于一次次派使者來求和,可是漢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訪,有的卻被他們扣留了。漢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來求和了,還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漢武帝為了答覆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員常惠,出使匈奴。蘇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禮物。蘇武正等單于寫個回信讓他回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出了一件倒黴的事兒。

         蘇武沒到匈奴之前,有個漢人叫衛律,在出使匈奴後投降了匈奴。單于特別重用他,封他為王。衛律有一個部下叫做虞常,對衛律很不滿意。他跟蘇武的副手張勝原來是朋友,就暗地跟張勝商量,想殺了衛律,劫持單于的母親,逃回中原去。張勝很表示同情,沒想到虞常的計劃沒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單于大怒,叫衛律審問虞常,還要查問出同謀的人來。

         蘇武本來不知道這件事。到了這時候,張勝怕受到牽連,才告訴蘇武。蘇武說:「事情已經到這個地步,一定會牽連到我。如果讓人家審問以後再死,不是更給朝廷丟臉嗎?」說罷,就拔出刀來要自殺。張勝和隨員常惠眼快,奪去他手裡的刀,把他勸住了。虞常受盡種種刑罰,只承認跟張勝是朋友,說過話,拼死也不承認跟他同謀。衛律向單于報告。單于大怒,想殺死蘇武,被大臣勸阻了,單于又叫衛律去逼迫蘇武投降。蘇武一聽衛律叫他投降,就說:「我是漢朝的使者,如果違背了使命,喪失了氣節,活下去還有什麼臉見人。」又拔出刀來向脖子抹去。衛律慌忙把他抱住,蘇武的脖子已受了重傷,昏了過去。

        衛律趕快叫人搶救,蘇武才慢慢甦醒過來。單于覺得蘇武是個有氣節的好漢,十分欽佩他。等蘇武傷痊癒了,單于又想逼蘇武投降。單于派衛律審問虞常,讓蘇武在旁邊聽著。衛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殺了;接著,又舉劍威脅張勝,張勝貪生怕死,投降了。衛律對蘇武說:「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連坐。」 蘇武說:「我既沒有跟他同謀,又不是他的親屬,為什麼要連坐?」 衛律又舉起劍威脅蘇武,蘇武不動聲色。衛律沒法,只好把舉起的劍放下來,勸蘇武說:「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單于待我好,封我為王,給我幾萬名的部下和滿山的牛羊,享盡富貴榮華。先生如果能夠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樣,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蘇武怒氣衝衝地站起來,說:「衛律!你是漢人的兒子,做了漢朝的臣下。你忘恩負義,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顏無恥地做了漢奸,還有什麼臉來和我說話。我決不會投降,怎麼逼我也沒有用。」 衛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單于報告。單于把蘇武關在地窖裡,不給他吃的喝的,想用長期折磨的辦法,逼他屈服。

         這時候正是入冬天氣,外面下著鵝毛大雪。蘇武忍飢挨餓,渴了,就捧 了一把雪止渴;餓了,扯了一些皮帶、羊皮片啃著充飢。過了幾天,居然沒有餓死。單于見折磨他沒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開來,不許他們通消息,還對蘇武說:「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麼會生小羊呢,這不過是說要長期監禁他罷了。蘇武到了北海,旁邊什麼人都沒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匈奴不給口糧,他就掘野鼠洞裡的草根充飢。日子一久,旌節上的穗子全掉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單于死了,匈奴發生內亂,分成了三個國家。新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使者來求和。那時候,漢武帝已死去,他的兒子漢昭帝即位。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于放回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經死了。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第二次,漢使者又到匈奴去,蘇武的隨從常惠還在匈奴。他買通匈奴人,私下和漢使者見面,把蘇武在北海牧羊的情況告訴了使者。使者見了單于,嚴厲責備他說:「匈奴既然存心同漢朝和好,不應該欺騙漢朝。我們皇上在御花園射下一隻大雁,雁腳上拴著一條綢子,上面寫著蘇武還活著,你怎麼說他死了呢?」 單于聽了,嚇了一大跳。他還以為真的是蘇武的忠義感動了飛鳥,連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說:「蘇武確實是活著,我們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鬍鬚、頭髮全白了。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鬍鬚、白頭髮的蘇武手裡拿著光杆子的旌節,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說他真是個有氣節的大丈夫。

       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喜歡閱讀歷史故事,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 lishigushi(歷史故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秦腔《蘇武牧羊》
    秦腔《蘇武牧羊》選段王新倉 丁良生
  • 《蘇武牧羊》剪紙連環畫
    13.蘇武見此地雖人煙稀少,但水草豐茂,且背靠一座山丘(後人為紀念蘇武,將此山命名為「蘇武山」),是個牧羊的好地方。便在此住了下來,手持旌節,趕著羊群,開始了牧羊生活。14.蘇武每天早出晚歸牧羊,天長日久,他的羊群在山上山下走出了一條長長的羊道,後人把它命名為「羊路」。
  • 武威有人用剪刀剪出「蘇武牧羊」的故事
    13.蘇武見此地雖人煙稀少,但水草豐茂,且背靠一座山丘(後人為紀念蘇武,將此山命名為「蘇武山」),是個牧羊的好地方。便在此住了下來,手持旌節,趕著羊群,開始了牧羊生活。後人敬仰他堅貞不屈的精神氣節,還在山上修蘇武廟、蘇公祠,來懷念祭典他,其牧羊的故事也在當地民間廣為流傳。
  • 蘇武牧羊:歷史的真相竟然如此
    漢武帝釋放匈奴人質,並派出蘇武一行人,護送匈奴人質回匈奴。蘇武堅決不投降,於是,蘇武被匈奴人流放到北海(貝加爾湖)去放羊。按理說,蘇武是使節,匈奴人虐待一個使節,沒有意義。看蘇武「嘴硬」,於是,匈奴就把蘇武,給流放到北海(貝加爾湖)去放羊了。你到了人家的地盤,作為客人,不但不安分守己,還要夥同人家的內奸,去刺殺人家的重臣,應該說,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論,張勝,都是錯的。蘇武雖然沒有罪,但是,蘇武作為張勝的頂頭上司,至少,是負有監管責任的。換句話說,人家匈奴人,嚴懲整個漢朝使團(包括蘇武),你似乎不能說,人家一點理由都沒有。
  • 千年神韻 絲路故事第4集:蘇武牧羊
    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蘇武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一說今俄羅斯的貝加爾湖,一說在今甘肅白亭海 ) 邊牧羊,手持漢朝符節,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方獲釋回漢。
  • 蘇武牧羊19載能夠「生入玉門關」,清朝「蘇武」楊重英卻客死他鄉
    蘇武牧羊的典故我們是在熟悉不過的了,作為漢朝出使匈奴的使者,蘇武被匈奴扣押長達19年之久,而在這19年間,蘇武拒絕投降匈奴,即使手中的「節髦盡落」也沒有屈服,始終維護著大漢朝的榮譽。蘇武在前方維護大漢威儀,而後方並沒有將其忘記,通過外交斡旋,蘇武得以「生入玉門關」,回到漢朝的蘇武受到了漢朝皇帝的嘉獎,他的故事也成了激勵人們忠君愛國的正面教材,影響後世千多年。
  • 五幅「蘇武牧羊圖」 各有血淚憑君讀
    宋    佚名     蘇武牧羊圖頁     絹本     24.4×21.5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漢書·蘇武傳》有曰:「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仗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作為一出宋代歷史典故,對於蘇武的高風亮節,宋至今,文人雅士多造像尊之、崇之。
  • 你聽過朝鮮版《蘇武牧羊》嗎?——這首廣為流傳的名曲還有這樣的身世之謎
    歌曲內容取自古代歷史故事:漢武帝時,中郎將蘇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因不屈於匈奴的威脅利誘而受盡折磨,匈奴使其牧羊19年,歷盡艱辛,終不辱節。此曲借用古代題材,寄託了當時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精神。歌詞樸實生動,突出了愛國主義思想情感,此曲以通俗的內容、流暢古樸的旋律,表達了深沉悲壯的思想感情。
  •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牧羊北海的民族英雄,蘇武
    得知匈奴此舉之後,漢帝便派遣名為蘇武的大臣作為使臣護送羈押在漢朝的匈奴回到故土。蘇武也算是出身名門,他的父親蘇建是西漢的大將之一,也是朝中的官員,蘇武在其父去世之後繼承了爵位和官職,在朝中以忠義孝廉而為人所知。
  • 蘇武牧羊被迫吃野草籽飽肚,為何不殺羊吃呢?專家:吃了就要後悔
    雖然很多人都說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事物,也有好死不如賴活著的說法,但是從我國古代的傳統思想來看,還有比生命還要更加珍貴的東西,那就是一個人的尊嚴和氣節,不食周粟這個成語背後的故事就表達了古人在道義和生命兩者中的取捨問題。
  • 2021初中語文人物作文素材:蘇武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語文常考作文素材:蘇武,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獲獎名片】   堅韌守望   【評價】   十九年如一日,他牧羊於大漠,孤獨與寂寞伴他左右,但他從沒想過屈服。富貴對於他恰似過眼雲煙,忠心對於他才是永恆無限。他是真正的愛國主義者!
  • 蘇武在北海放了19年羊,匈奴人不給吃不給喝,他是怎麼活下來的?
    松樹古來擁有百木長的桂冠,千歲材的美稱松樹在古代預示吉兆說松樹預示吉兆的故事,拾掇史書間實在不少。《開元天寶遺事》卷二有一段「枯松再生」記事,展現松樹的靈性。蘇武牧羊,《晚笑堂竹荘畫傳》插圖。(公有領域)北海牧羊十九年的蘇武,傲岸挺立在寒風大雪中,仿佛一棵寒松,展現處變不變、威迫不移的堅定操守。 班固《漢書》中,表述有漢一代鑄造偉大功績的人,「奉使則張騫、蘇武」,蘇武和張騫齊名都是使節的代表。孔子說過:「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就是說志士仁人,沒有貪生怕死出賣正義的,都是捨生忘死維護正義的人。
  • 蘇武為何不吃羊?卻吃氈?答案讓你腦洞大開
    可是也有一類人作為外交大使,雖受威逼利誘也從不折服,堅決守護國家顏面,而其中最廣為人知的便是蘇武牧羊的故事了。蘇武必定是個身體很好的人,蘇武一共活了80歲。根據歷史,前往出使的一共有一百餘人,而最後能夠回來的卻只有九人而已。邊疆環境辛苦,蘇武第一次的苦難是在一次拒絕投降後,他被幽禁在一個寒窯中。
  • 中國好典故-1001鴻雁傳書(著名的蘇武牧羊的故事裡頭卻蘊含了一個...
    更多音頻到喜馬拉雅搜「王封臣」訂閱)典故:1001鴻雁傳書(附「鴻雁」、「蘇武牧羊」)評書:=======出處原文:(聽完評書,再閱讀原文,有效提高古文水平哦!)========講好中國故事,讀好中國經典。每日一個好典故,評書全新解析,通俗有趣易懂,還是全免費!歡迎訂閱!覺得有益,多多轉發它。讓更多人受益哦。當然!打賞更歡迎了。
  • 蘇武被匈奴扣押19年,為什麼不殺他也不放他?一個原因太重要
    然而,就在蘇武出使結束,準備返程回國時,匈奴內部發生騷亂,蘇武無辜受牽,被扣留囚禁,並要求歸降匈奴。起初,單于用高官厚祿來利誘蘇武,被蘇武嚴詞拒絕。一怒之下,單于改用酷刑來折磨蘇武,蘇武被關進了寒冷的地窖,吞氈齧雪,飽受折磨,但他還是不曾屈服。最終,單于見威脅利誘蘇武沒能得逞,反而被蘇武的正義所折服,他不想殺死蘇武,就派蘇武到人煙罕見的北海去牧羊。
  • 蘇武身邊有羊,吃了也沒人管,為什麼蘇武飢餓時卻不吃羊充飢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因為單于給蘇武的羊是有定數的,如果蘇武殺羊吃了,單于派人來看,發現羊少了的話,不好交代。誠然有這個道理,但是蘇武想要應付單于的問話,其實也不是沒有辦法。他完全可以說是因為這些羊病死了,被扔了。單于的使者總不至於讓他去把死羊找回來吧。就算單于使者問這個話,也好應付啊。死羊扔掉後,很快就被老虎野狗這樣的食肉動物給吃掉了,哪裡還找得到。除此以外,蘇武還可以說丁零人把羊偷去了呀。
  • 《說文解字》第141課:蘇武牧羊所持的符節,上面的毛是啥材料?
    比如《漢書.蘇武傳》「仗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大意是:(蘇武)拄著漢廷的符節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於系在節上的犛牛尾毛全部掉落了。(傅抱石畫《蘇武牧羊》)(二)犛字的第二個讀音讀lí。專用於「犛靬(讀jiān)」這個詞。是漢代西域國名。就是大秦國。也指漢代張掖郡縣名,也寫作驪靬,在現在的甘肅省永昌縣。
  • 李陵被滅三族,蘇武誓死不降,李陵最後悲歌著送別蘇武回漢
    這些使者基本都投降了,只有蘇武一直強硬。同時他舉刀自殺,但最終被匈奴救活。等他傷勢好後,便將蘇武流放於北海。其實當時,匈奴人特別敬佩蘇武,對他也比較尊重。匈奴派了數撥人勸降蘇武,但都被蘇武罵跑了。匈奴斷絕了蘇武的供給,但是他不曾屈服。蘇武吃草根,吃草原鼠兔等埋藏的食物。他就這樣堅強地活著。
  • 蘇武又為什麼要去牧羊?
    蘇武,是西漢時期的一名大臣,他出使匈奴的時候被扣留,19年之後才得以回國。在甲骨文裡,武字是上面一個戈字,下面一個止。說完了武字,我們再回到那首詩,寫的就是蘇武牧羊的故事。那麼,蘇武為什麼要牧羊呢?漢武帝為了表示友好,派遣蘇武率領一百多人,手持漢朝符節出使匈奴,不料蘇武一行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想要讓蘇武投降,蘇武都沒答應。後來蘇武被遷到北海邊牧羊,他依然手持漢朝符節,表示忠於漢朝。匈奴貴族很生氣,揚言要公羊生子才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持節不屈,19年之後才得以回到他的祖國。所以蘇武是一個愛國的典型。
  • 就算公羊生子才釋放,也持節不屈(永遠的蘇武)
    可他沒有, 重傷的蘇武,身陷大窖,沒吃沒喝。天可憐見他蘇武,下起了雪。蘇武就臥病齧雪吞氈,竟奇蹟般地沒有死掉!單于也許永遠不會明白什麼叫做「氣節」,也永遠無法讀懂「氣節」在蘇武心中的分量,所以他才會不厭其煩的勸降與威逼蘇武,直至咆哮出那句:「放逐北海,直至公羊生出小羊,我才會放你回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