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公羊生子才釋放,也持節不屈(永遠的蘇武)

2020-12-22 跟著曹老師學語文

荒涼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著,不遠處坐著一位手持漢節的人。

從黑髮到白頭,用半生的心血續寫著丹青。南方,皇帝一代又一代,然而,誰也不記得,遙遠的北海上,立著一座漢朝不倒的豐碑。

漢節上的漆一層層褪去,老人的眼裡卻始終燃著一絲火光。匈奴的可汗懼怕:怎麼還有這麼固執的人?他更無法理解,這半生的重量承起的竟是中華民族永世的驕傲!

哀嘆,當漢使謀反事敗他本來是可以逃走的,因為那起動亂的參與者是副使張勝,同他沒有任何關係。

可他沒有, 重傷的蘇武,身陷大窖,沒吃沒喝。天可憐見他蘇武,下起了雪。蘇武就臥病齧雪吞氈,竟奇蹟般地沒有死掉!

單于也許永遠不會明白什麼叫做「氣節」,也永遠無法讀懂「氣節」在蘇武心中的分量,所以他才會不厭其煩的勸降與威逼蘇武,直至咆哮出那句:「放逐北海,直至公羊生出小羊,我才會放你回長安!」單于可能怎麼也沒有料到這個文弱的書生竟抱緊了那根旌節,頭也不回地去了北海。

或許,當他聽到單于的那聲咆哮時,他就已經為自己的一生設定了結局:懷忠握義,待得冰融雪化時;即使終老於此,也要在這裡為大漢樹起一座豐碑。

蒼天終究還是不忍心了,他把蘇武接回了長安。 我們不敢想像,也不忍想像,當蘇武白髮飄拂、步履蹣跚地行走於長安的大街上時,該是怎樣的一幅景象?

十九年,歲月染白了他的黑髮,時間壓彎了他的脊梁,唯一不變的,只有他的心,還有他手中那根早已磨光了穗子的旌節。

問一問大漠,對苦難的忍耐能持續多久?問一問蒼穹,對寂寞的堅守能持續多久?滾滾紅塵,鬥轉星移,熙來攘往的人群中,誰能挺胸昂首、心不跳臉不紅來一聲斬釘截鐵的回答?

莎翁說:「上帝說,因為我愛你,所以我要傷害你;因為我要成就你,所以我要懲罰你。」

我相信,老天之所以傷你甚深、罰你太重,就是因為太愛你,要借你創作不朽的經典,成就一個關于堅守的不朽傳奇。

我明白了,在忘卻與銘記之間,在享受與堅忍之間,那行於枯草寒冰之上的蘇武,用執著與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

壯哉,那永遠的蘇武!

偉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記!

奇哉,那驚天動地的銘記!

雄哉,那一段忘記與銘記的千載頌歌!

相關焦點

  • 千年神韻 絲路故事第4集:蘇武牧羊
    蘇武在匈奴 十年持漢節 天漢元年(公元前100年),蘇武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後將他遷到北海(一說今俄羅斯的貝加爾湖,一說在今甘肅白亭海 ) 邊牧羊,手持漢朝符節,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方獲釋回漢。
  • 持節19年,威武不屈,中華民族的英雄向來不懼威逼利誘
    「歷盡難中難,心如鐵石堅」,這句激勵人心的歌詞來源於名為《蘇武牧羊詞》的歌曲,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廣為傳唱。其中的歷史故事令人欽佩:中郎將蘇武奉漢武帝命令,出使匈奴,匈奴單于將其囚禁於冰窟中逼降。蘇武飲雪吞氈,堅決不從。匈奴單于於是把他遣送到北海邊上牧放公羊,說要等公羊產奶之後才能放他回朝。蘇武不顧威脅利誘,不怕艱苦折磨,堅持十九年而終不屈服。
  • 蘇武為何不吃羊?卻吃氈?答案讓你腦洞大開
    關了幾天後,匈奴見他還是不投降,便給他幾隻公羊,遣他去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放羊,甚至提出了公羊生子時他才可回國的荒謬要求。公羊生子和太陽自西升起一樣是永遠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於是蘇武便開始了無盡的放羊生活。匈奴自然不會給不肯投降的人好的待遇,食物服裝等等供不上是常事,蘇武常常捕老鼠,挖野菜來充飢。然而為何蘇武不肯殺羊來吃?莫非是當真抱了公羊能生子的希望傻傻的等著?
  • 蘇武的故事:蘇武牧羊
    西漢典屬國,奉命持節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扣留,誓死不降,在北海邊牧羊十九年,後被釋回。「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       故事簡介:蘇武奉命持節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扣留,蘇武誓死不降,匈奴單于為了逼迫蘇武投降,開始時將他幽禁在大窖中,蘇武饑渴難忍,就吃雪和旃毛維生,但絕不投降。
  • 蘇武身邊有羊,吃了也沒人管,為什麼蘇武飢餓時卻不吃羊充飢
    匈奴單于給了他一群公羊讓他養,並且對他說,如果這些公羊能夠生下小羊,就放他回漢朝。很明顯,公羊是無法生產小羊的。因為不能生下小羊,當然就不可能有羊奶。也就是說,這些公羊對於蘇武來說,是完全沒有什麼作用的,而且還是他的一個沉重的負擔。蘇武在北海邊上,沒有吃的沒有穿的,史料記載,蘇武餓得沒有辦法的時候,便只能去掘老鼠窩,把老鼠藏在窩裡的糧食野果刨出來吃,可見蘇武的生活有多麼的艱苦。
  •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牧羊北海的民族英雄,蘇武
    得知匈奴此舉之後,漢帝便派遣名為蘇武的大臣作為使臣護送羈押在漢朝的匈奴回到故土。蘇武也算是出身名門,他的父親蘇建是西漢的大將之一,也是朝中的官員,蘇武在其父去世之後繼承了爵位和官職,在朝中以忠義孝廉而為人所知。
  • 美麗的貝加爾湖畔,有一位孤獨的使者,持節放牧捍衛國家尊嚴!
    >而我們今天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02這裡曾是西漢時期的北海,曾經有一位外交官在這裡持節放牧數十年,他就是「蘇武」。揚言「等羊生了小羊羔,就放他回去」,但全是公羊,根本生不出羊羔。就這樣,他在這裡持節放牧,渴了吃一把雪,餓了,野果野草充飢,他是這片土地最孤獨的牧人!最後連使者旌節上的毛都沒了。直到公元前85年,漢朝再次派使者出使匈奴,他的隨從買通單于手下,偷偷的與漢朝使者見面,就這樣蘇武才能夠返回長安。此時距離他出始匈奴,已經過去了19年!
  • 蘇武牧羊19載能夠「生入玉門關」,清朝「蘇武」楊重英卻客死他鄉
    這樣的細節給蘇武威武的一生帶來些許瑕疵,還是比較令人遺憾的,但白璧微瑕絲毫不影響蘇武砸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但其結局卻是大不相同。蘇武牧羊之後千多年,時光來到了清朝乾隆年間,也出現了一個蘇武牧羊式的人物。這個人不僅拒絕投降,還拒絕做敵國的駙馬,這樣所帶來的結果卻是被敵國扣押長達25年之久。
  • 蘇武在北海放了19年羊,匈奴人不給吃不給喝,他是怎麼活下來的?
    後來三十多年過去了,鍾輻才策試錄取。 這時他讓人去量一量松樹,松圍果然是三尺大小。孔子有言:「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真是一語萬古新。 後來《荀子. 大略》說:「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無日不在是。」進一步闡發了孔子的話,不管何時、不論何處,君子屹立如寒松,在在展現逆境不改志、不畏難的貞節與操守。
  • 蘇武被匈奴扣押19年,為什麼不殺他也不放他?一個原因太重要
    然而,就在蘇武出使結束,準備返程回國時,匈奴內部發生騷亂,蘇武無辜受牽,被扣留囚禁,並要求歸降匈奴。起初,單于用高官厚祿來利誘蘇武,被蘇武嚴詞拒絕。一怒之下,單于改用酷刑來折磨蘇武,蘇武被關進了寒冷的地窖,吞氈齧雪,飽受折磨,但他還是不曾屈服。最終,單于見威脅利誘蘇武沒能得逞,反而被蘇武的正義所折服,他不想殺死蘇武,就派蘇武到人煙罕見的北海去牧羊。
  • 蘇武牧羊被迫吃野草籽飽肚,為何不殺羊吃呢?專家:吃了就要後悔
    因為父親蘇建的照顧,蘇武以及他的兩個兄弟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已經進入朝廷工作,二十多歲的時候就已經成為了郎將。 蘇武當時所處的時期是漢武帝劉徹繼位初期,霍去病還沒有徹底打敗匈奴封狼居胥,匈奴還是令漢朝邊境百姓聞風喪膽的馬上劫匪,從那時開始蘇武就立下了消滅匈奴的志願。霍去病去世之後匈奴的膽子又肥了起來,又開始騷擾漢朝邊境,漢朝和匈奴也一直在作戰。
  • 《蘇武牧羊》剪紙連環畫
    17.蘇武持節牧羊,旌旄落盡,他發現山上有一種色澤烏黑、絲長柔韌、酷似頭髮的植物,就採拾它,系在桿頭,充當節杖上的旌旄,餓了還用來充飢,後人把它叫「髮菜」。風吹日曬,衣衫襤褸,就覓得山上的無節芨芨草補衣錐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