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西安市政協圍繞「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發展群眾體育」相關提案開展協商督辦。據西安市體育局介紹,「西安體育大管家」智慧平臺將於今年年底上線測試運營,明年上半年正式啟用。該平臺將有效解決群眾「去哪兒健身、和誰健身、如何健身」的問題。
全市行政村、社區全民健身設施實現「全覆蓋」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近年來,西安市深入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圍繞群眾身邊的健身場地、健身賽事、健身活動、健身指導服務,紮實推進「15分鐘健身圈」建設。
為了滿足群眾健身需求,多樣化實施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在全市實施農民體育建設工程4280個、社區全民健身路徑工程2200個、多功能運動場63個、室內健身房20個,規劃建設全民健身園區28個,在全省率先實現全市行政村、社區全民健身設施「全覆蓋」。同時,積極響應市委組織部基層黨建「民有所呼、我有所行」主題活動,從今年至2022年,連續3年每年投入專項資金2500萬元,支持社區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及活動、組織的建設發展。
打造精品體育賽事,推動全民健身活動的蓬勃發展。「十三五」期間,全市各類體育組織每年開展形式多樣的全民健身活動超過600項次。
27004名社會體育指導員指導群眾科學健身
夯實基層體育組織,全民健身組織網絡體系日趨完善。截至目前,西安市基本建成市、區縣(開發區)、街鎮三級全民健身組織網絡。全市每年舉辦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不少於15期,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不少於1000人(次)。目前,全市共有體育社會團體172個,體育晨晚練活動站點1902個,社會體育指導員27004名,佔全省25%以上。根據群眾健身需要,社會體育指導員深入各社區、廣場、公園及鎮村,指導群眾科學健身。
目前,全市已建成12個區縣級國民體質監測與科學指導站,17個國民體質監測點,在指導群眾科學健身,促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方面作用發揮明顯。國民體質監測工作常態化開展,年均監測總量近4萬人;在全省率先開展達標測試賽和體醫結合運動處方培訓;市、區兩級每年在機關、社區、學校、鎮村、企業開展健身指導「五進」示範活動50餘次。
打造智慧體育平臺提供精準快捷健身服務
「迎全運、惠民生,我要上全運」。下一步,西安市將搶抓承辦「十四運」的歷史機遇,加快構建「15分鐘健身圈」,為全面建成功能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提供保障。
深入開展摸底調研,找準短板缺項,明確指標任務,加強頂層設計,制定新周期全民健身計劃、補短板五年行動計劃。同時,盤活資源,全面推進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一方面充分挖掘城市潛在場地資源,建立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項目庫,規劃建設貼近群眾、舉步可及的全民健身場地,一方面結合「三河一山」綠道建設,逐步構建「一廊道+多驛站+多園區」的城市綠道體系,並推動大專院校、中小學校、廠礦企業體育場館及商業場館向公眾開放。推動全市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每年舉辦社區居民身邊的全民健身活動不少於400場次。
為方便群眾健身,有效實現對全市體育場地設施、體育信息等各方面體育資源的智能化管理,西安市投入經費500萬元打造國內領先的「西安體育大管家」智慧平臺,解決群眾「去哪兒健身、和誰健身、如何健身」的問題。該平臺將於今年年底上線測試運營,明年上半年正式啟用。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文豔)
【來源:城報News】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